知識是本就存在於我們的腦海中,意識裡,還是我們必須通過學習才能學習知識?

時間 2021-06-06 16:25:20

1樓:殺殺

什麼是知識?關於這個定義,就可以寫一本幾萬頁的書。簡而言之吧,只有通過和外界接觸,才可能學習到知識。

用計算機來比喻,我們的大腦是儲存器,必須有輸入,才有內容,也就是知識。不然就只是一張空的存檔。

比如,早上起床要刷牙才衛生,這是知識吧(也可以說是常識)。那這個知識是誰告訴你的?小時候爸媽教的!

是來自外界!那,爸媽又是怎麼知道的呢?爺爺奶奶教的。

一代一代傳承。就算沒有傳承,每天的勞動也會促使人產生這樣類似的知識。

比如,萬有引力,是牛頓告訴我們的知識吧。他沒告訴我們之前,他又是怎麼知道的呢?閱讀,實驗,交流,計算等,都是通過學習而來。

2樓:王溪之

這首先要看你怎樣理解所謂知識。

如果說知識是指你明白的道理,那麼有許多道理是不需要你學習就獲得的,如集體無意識,乙個簡單的例子就是即使你小時候沒有見過蛇,但你碰到這種動物的時候會本能地害怕或者警惕,因為這是人作為群體而獲得的,祖先們遇到過無數類似的事情,因而這種類似的事成為集體無意識,後代就不需要再學習就能有本能。

如果說知識是指對事物的歸納與分析,那麼應當說這是通過學習得來的,因為從出生開始我們的所有經驗都是一種對事物的歸納,並不一定要別人教才是學習,之所以需要老師是因為能讓我們更快地學習而已,而不是教會我們學習。

再談所謂「喚醒」,這宛如唯心與唯物的爭論,是先有世界還是先有我呢?但這樣的問題可以是任意的答案,因為每個人的經歷都不同,每個人不同時期觀點也不同,因此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是怎樣理解能產生某種意義。大數學家、物理學家牛頓早年成果無數,晚年追求神學,那是他人生體悟的改變,對於他個人而言,這可能是他生命的昇華,但對於其他人而言,當然是他早年的成果更有利用價值,因此人們大多不看好他晚年的所作所為。

你可以認為知識本就在腦海裡,也可以認為相反的結論成立,但我覺得後者更具有實際意義,因為可以通過這樣的假設來增強人們對學習的認知和探索,但若認為本就存在於腦海中,儘管不能否認這個觀點是錯的,但既然是生命發生之前的事,也就無從研究,因此它的利用價值也許就少了很多。

3樓:鈴嵐

簡單分兩部,一部分通過遺傳獲得,另一部分通過學習獲得。

其實問題的核心是,什麼是學習,抽象的過程怎樣在大腦中以物質形式呈現。

另乙個焦點其實是突觸可塑性和遺傳可塑性。除了自發性的變化,我們每時每刻的經歷都在修飾我們的遺傳物質,改變我們大腦中參與具體功能執行的蛋白質的表達,改變我們的大腦中神經元間的突觸連線。

理解了這一點,就自然可以得知,有些知識是天然的,有些確實是後天習得的。但是,,,

重點來了

最有意思的一點是→

若從自由意志和決定論的哲學觀點出發,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理解

第一,如果我們認為我們所具有的高等思維可以自主決定我們的行為,那麼我們可以自主決定學習什麼而不學習什麼!!!

第二,如果我們認為這個世界的一切都遵循著物理規則有序執行,那麼我們所有的行為都是既定的。也就是說所有的知識早就存在,並按時間線依次呈遞!!!

4樓:馬伊薩

把你的大腦想象成一部配置優秀的計算機,各方面的效能都非常強勁。即使是很佔CPU的大程式,也可以很順暢的執行。

然而它的硬碟現在是空的,除了系統檔案,沒有其他任何東西。這就是還沒有學習知識的狀態,系統檔案就是我們對自己的一些基礎認識,包括我們的物理機能,包括我們的基礎需求等。

然後你向它的硬碟中逐漸地放置了許多各種各樣的程式。不同的exe(可執行檔案)可以幫你解決不同的問題,這些exe的演算法不同,邏輯結構不同,關聯的子檔案和資料也不同,但他們都是由這個計算機執行的。這些不同的exe就是你學習到的各種知識,你的大腦本身就有理解他們、運用他們的能力。

舉例來說,在語言學中,有乙個概念叫universal grammar(普遍文法),引用維基百科:「普遍文法(Universal grammar,縮寫為UG),又譯為普遍語法,一種語言學理論,最有名的提倡者為喬姆斯基。這個理論認為在人類能夠學習到各種文法的普遍能力,是被內建在大腦中的。

它被用來解釋語言習得的一般過程,說明兒童在發展語言時,使用同乙個法則,來學習不同的語言。」

意思是說,乙個孩子,無論它是什麼人種和民族,只要它在乙個語言環境中成長、受教育,那麼他就能夠與本地人一樣地學習本地的語言,沒有區別。人類共有的學習語言的普遍能力,就像是作業系統,而不同的語言就像是不同的exe.

當然,這個比喻只能解釋乙個大概,人類學習、儲存、處理知識的能力,與計算機當然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我們所說的「觸類旁通」、「融會貫通」、「潛移默化」等過程,計算機的比喻就不容易解釋。

簡單來說,我們擁有與生俱來的學習知識和處理知識的能力(這裡說的是ability, 就是可能性,不是capacity,能效性),有一些基礎的感知(像系統檔案),但是知識本身,是需要後天習得的。自然界的規律,是需要觀察、發現、歸納、總結才能夠知道的。就像牛頓說的,人類的認知始終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先延承(即學習)前人已知的,才能夠繼往開來,進而探索未知的。

"他曾教人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東西。"(古蘭 96:5)

我們存在於世界之中,世界也存在於我們之中。如何理解,有相關例子嗎?

遇見 我生活在現在社會的最底層的地方,包括環境和人員都是最差的,天天面對著如此不堪忍受的人和環境,精神一度要奔潰,想不通社會如此進步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的人思維低階素質奇差,想不通這種人為什麼不曉得要美好的環境,有那麼多的電視和社會倡導他們為何看不到學不到?想不通自己為何會生活在這種情況下卻無力改變現狀...

殺馬特還存在於我們生活的身邊嗎?

葵三兒 殺馬特的髮型,先忽略那些絢爛的顏色,彷彿每個殺馬特都有做盲人的潛力 蓋住雙眼的厚重劉海,說到底,縱觀殺馬特大家族,那些貴族殺馬特臉的問題比髮型大。下面貼幾張圖,同樣是厚厚的劉海遮住眼和濃重的眼線,怎麼別人就那麼帥呢?圖為自殺房間男主角,帥啊 Kevin老師。Tony老師。btw我乙個雲南人真...

反物質恆星甚至是星系在理論上有存在於我們的宇宙的可能性嗎

攪屎棍子 如果單憑自然力量的話,無法防止,所以不存在反物質的恆星以及星系。宇宙中的物質實際上並不是很多,但是反物質更少,在地球環境下來說的話,也可以通過各種方式 產生 反物質,但是這個數量是很稀少的,而且相對於正物質來說,更加的稀少,地球環境中有些物質可以自發地產生反物質,最常見的就是正電子,但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