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命的意義角度來說,夢是否和真實世界沒有區別?

時間 2021-06-02 22:16:26

1樓:Povlain

我對這種唯結果是瞻的論斷抱有懷疑。

題主思想的大前提是生命的唯一意義在於結果。但是真的就這樣嗎?

生命這個詞彙本身表示的就不是結果,而是乙個持續的過程啊。

生命本來就是乙個過程性的東西,它的活力和它的本質只有放在過程中考量才應當是有意義的——換句話說,生命的意義並不在於結果而在於過程。我認為結果只是用來確定過程的工具,而過程本身才是重要的。

反過來再想想。就算你的生命是無限的,你生命的結果是永恆。那又跟死亡有什麼不同呢?

永恆本身一點都不誘人。引誘我們的只是永恆所帶來的無限可能、無限的過程。

所以……從過程來區分的話,也許生命和夢境的區別就很明顯了吧。

2樓:

題主已經說到了自己對這個世界在自己死後的變化並不關心,那我認為,只要這個夢給你的體驗足夠真實,沒有區別。

正能量時刻:無論是真是假,都應該積極地享受生活,實現自我價值(不一定要給社會做什麼貢獻,只要符合道德觀和個人信念,什麼都可以)。

一般我們在夢裡的感情都是缺失或者扭曲的,有些噩夢可能回想起來並不害怕,有些可怕的事在夢裡卻覺得稀鬆平常。不過要是真的能做到《黑客帝國》、《盜夢空間》的程度,確實很難區分這到底是現實還是夢境啊...

若真如此,除非自帶主角光環,有各色人物不惜代價地要把你帶離夢境,不然也很難覺察出什麼。而就算是離開了一層夢境,怕是只會加重疑慮——誰知道這是第幾層夢呢。

綜上,糾結到底是夢是真對個人沒多大意思,快樂就完事了。

哎對了,我聯想到乙個問題:

生活中你們發現了哪個 bug,讓你覺得世界不是真實的?

細思極恐。

3樓:上官守正

乙個好的回答,首先依賴於乙個好的問題。乙個好的問題,首先依賴於準確的定義。從這點上說,我看到提問者在試圖釐清這些定義和問題,所以我也願意分享些自己的想法。

首先,第一句「人生來的意義便是死亡」,這句話是不準確的,我們只可以說,「人生來就會死」,或者「人存在的事實之一就是一定會死亡」,但不可以說生的意義就是死亡。「 就是」是一種判斷,是絕對的,是事實性的,但意義是相對的。

其次,題目中的思徑是正確的,這是個正確的推演。人終究會死 → 死後一切不存在 → 人生本質上沒有意義。但任何邏輯路徑都包含前提和假設,不管提問時有沒有意識到,這個邏輯包含以下幾個(隱含)前提和假設。

意義取決於最終的結果,如果不存在最終的結果,就不存在意義。(前提1

只有自己能感知到的才叫意義,否則都沒有意義。李白流芳百世了,但李白自己不知道,那這些對李白就不能叫做意義。(前提2

人死後一切歸於虛無。(假設)

對於「人死後一切歸於虛無」這個假設,毫無疑問是無法證明的,既無法證實,也無法證偽。整個世界,所有宗教的存在都維繫於這個假設的無法證明,因此暫時存而不論。(雖然肯定是可以論,而且必然得長篇大論的。

)對於前提2,這個難以證明,因為「感知」和「意義」都是主觀的,也許在有些人看來,這個前提是錯的,哪怕自己感知不到了,但能夠傳遞某些東西給以後的人,讓他們看到真、善、美,那也仍然是有意義的。但在我的立場上,我是同意這個前提的,即我也認為只有自己感知到的才對自己有意義。如果自己感知不到,別人再愛我、再恨我,於我有何意義呢。

所以綜合起來,題目由乙個無法驗證的假設,加乙個錯誤的小前提,和乙個可錯可對的大前提(這個大前提對小前提有覆蓋性)共同組成,推導出了「人生沒有意義」這個結論,那這個結論的信度就很難保證了。

那我的想法是什麼呢?

我的想法是「人生沒有任何既定意義」。因為真相是人生完全是乙個偶然,生是偶然,死是必然。對任何既定意義的追尋,都會導致虛無。

去執著地追尋某種意義,只會發現什麼都沒有意義,吃喝玩樂,功名利祿,光宗耀祖都沒有意義。

你只需要不停的問乙個問題,「那又怎麼樣呢?」,最終一定到達虛無。

有的人想努力學習,你就問「那又怎麼樣呢?」,他說可以考上好大學,「那又怎麼樣呢?」他說可以找到好工作,「那又怎麼樣呢?

」,他說可以買房買車讓別人羨慕,「那又怎麼樣呢?」……最終問到頭,他就會發現唯一確定的,就是自己是要死的。唐宋元明清,多少奮鬥者,他們也如我們一樣,期待著將來,想著公升官發財歸故鄉。

但是事實上,他們都死了,我們連他們的名字都不知道,知道了也沒用,因為他們死了,和他們無關了。

面對死亡,人唯一能體會到的只有虛無。

但這是個好事,人生沒有既定意義,實際上是解放了人生,因為意義完全可以由自己來定義,不需要去聽任何人的規定。光宗耀祖可以是意義,吃喝早死也可以是意義,天天睡覺也可以是意義,「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物以報天,殺殺殺殺殺殺殺」也可以是意義。

所以,「人生沒有意義」實際上是在說「人生沒有既定的意義」。理論上,什麼意義都是平等的、有同樣價值的,但這種絕對的相對主義也是有問題的。畢竟,人生活在關係中,不管是人和自己的關係,還是人和物的關係,人和人的關係。

這就意味著人是受其他存在制約的,意義確實完全可以由自己界定,但評價一定只存在於關係中。這又是「是否」之外,另外乙個「如何」的問題了。

沒有了(既定)意義,你要如何創造你的意義?

至於人生和夢的關係,要說一樣,那就一樣。要說不一樣,也就不一樣。但人是沒有能力區分這種區別的。

莊周夢蝶,醒來不知是莊周化作了蝴蝶,還是蝴蝶化作了莊周。佛陀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佛陀和莊子都分不清,我等普通人,不該有此期望。

再說了,我們自己做夢時,夢裡的那些人多麼真實,有說有笑,有開心有痛苦,看到老虎也會恐懼,公升職加薪也會開心。從他們的角度,他們難道不覺得自己是真實的嗎?他們會知道自己只是在某個人的夢裡嗎?

他們會知道當做夢的那個人設定的鬧鐘一響他們就得消失嗎?

那我們又怎麼能確定自己的存在是真實的?我們就不是某個更高存在夢裡的乙個片段?人家設定的鬧鐘什麼時候響呢?

4樓:六耳鼠

如果……

純粹的如果沒有意義。

如果你不能通過學習、觀察、研究,發現對你可能有利的問題,只是幻想並帶來傷害……沒有意義。

生命的意義是活著:生存、發展、享受。

夢的意義是,證明還活著。

從法律和社會的角度來說,法律是否應該順應民意?

同性婚姻合不合法化判斷的標準不叫民眾意願,而應當稱為社會認知。或者說這不是像看上去那樣,多少民眾 願意 滿足同性戀的權力訴求的事情 而是乙個,多少人能夠認識和了解這個群體,認同他們擁有和異性戀者一樣的權力這一事實。就好像奴隸解放,不是因為投票的時候願意賦予奴隸權力的人比不願意的人多了,就解放了。而是...

從相聲傳承的角度來說,侯寶林家族是否已經沒落了?

有錢有勢的大戶才談 家族 門戶 之類的話。相聲在過去屬於市井之間撂地攤討生計的把式,學相聲的也都是窮苦之人。這可以從傳統相聲段子裡面得到印證。所以相聲傳承從來都是師徒傳授,和梨園行的一樣,師傅按排好的字型大小起藝名,論輩分。還有師傅帶徒弟的方式也能說明有錢有勢的人家不會去學相聲,徒弟跟師傅學藝,吃住...

從生物學角度來說,人類是否喜歡 性冷淡 的文學角色並且將其與 高智商 的屬性掛鉤,為什麼?

胡洋 我覺得的吧,高智商和性冷淡沒有關係。高智商普遍特點是注意力集中,興趣廣泛,就是常說的善於思考。注意力集中說明他們不會被不關注的事吸引,很有控制力,不會被簡單生物衝動拉著到處跑。而普通人嘛,很上腦。再加上事多,一般這些人不是興趣廣泛,就是幹大事的,沒空呀!就顯得很冷淡。等他們閒下來,關注到你的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