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蕭理論對唯識學的滲透?

時間 2021-06-02 18:17:19

1樓:在人間1111

平實菩薩的證量與智慧型皆遠非您所能望其項背!就事論事,您言「阿賴耶識具有相對的恆常性」,末學認為這樣的表述是不妥的!相信您應該有這樣的基礎見地「阿賴耶識心體恆常而無變異,卻含攝生滅變異之功能差別」,所以阿賴耶識即具備從心體而言的恆常性同時又具備從功能差別而言的變異性,我們可以簡略地說阿賴耶識雙具恆常與變異性!

但「相對的恆常性」這種表述在語義上是不妥的,什麼是相對?深析「相對恆常」的真義其實就是不恆常,然而阿賴耶識心體是絕對恆常的,您可以說阿賴耶識雙具恆常與變異性,也可說阿賴耶識非真非不真,這樣都能含攝其從心體與功能差別不同角度所顯之體性,但「相對恆常」這樣的表述其實便是不恆常,這樣便容易讓閱者將阿賴耶識心體以「相對恆常」視之,然而「相對恆常」嚴格的邏輯取義其實便是不恆常,這樣誤會就大了!跟平實菩薩,您沒有可比性!

南無阿彌陀佛!

2樓:

楞伽經裡說了如來藏是用來接引外道的。

大慧,我說如來藏者,為諸外道執著於我,攝取彼故說如來藏。

專講如來藏的論書《究竟一乘寶性論》,也專門說了這個。

問為什麼要講真如佛性如來藏?回答說為了對治五種過。

問曰:余修多羅中皆說一切空,此中何故說有真如佛性?

偈言:處處經中說,內外一切空,有為法如雲,及如夢幻等。

此中何故說,一切諸眾生,皆有真如性,而不說空寂?

答曰:偈言:

以有怯弱心,輕慢諸眾生,執著虛妄法,謗真如實性,

計身有神我,為令如是等,遠離五種過,故說有佛性。

哪五種?就是偈語裡說的,

1、有怯弱心

2、輕慢諸眾生

3、執著虛妄法

4、謗真如實性

5、計身有神我

最後一條很好理解,就是「覺得存在乙個神我」,其餘四條,論中又擴充偈語來解釋

以眾生不聞,不發菩提心,或有怯弱心,欺自身諸過。

未發菩提心,生起欺慢意,見發菩提心,我勝彼菩薩,

如是憍慢人,不起正智心,是故虛妄取,不知如實法。

妄取眾生過,不知客染心,實無彼諸過,自性淨功德。

以取虛妄過,不知實功德,是故不得生,自他平等慈。

聞彼真如性,起大勇猛力,及恭敬世尊,智慧型及大悲。

……用白話來解釋一下就是(by莊春江)

一、為覺得佛道難行,成佛不易,心生退怯的人,說有自心本俱的如來藏,以激發信心,精進不退。

二、為修學「空慧」,而起傲慢心,容易看不起別人,以為自己比別人殊勝的人,說眾生本俱如來藏,以平等心對治傲慢心。

三、為分別蘊、處、界等一一自性,執「虛妄法」是有的人,說依如來藏而有生死與涅槃,只有如來藏是真實存在的,就不會執著「虛妄法」的事相了。

四、為認為成佛是稀有的,不是每乙個人都能成佛的人,說如來藏,說佛性是一切眾生平等共有的,這樣才不會毀謗真實法。

3樓:吳湘

提這樣的問題,不如列出大乘各派與蕭平實的分歧,然後在法義上辯論。而不是一開始就人身攻擊判為邪教,希望別人閉嘴,尤其是在別人所有的觀點都有佛經原文支援的情況下。你覺得別人在曲解佛經,以你的證量又如何知道不是你在曲解佛經?

大乘各派分歧自古就有的,早就吵得不可開交。在知乎等幾個論壇我見到的分歧(僅限於大乘唯識與如來藏派別)主要在:

1)如來藏是否就是阿賴耶識

2)阿賴耶識是生滅法還是實有

3) 見性是否就是初地

還有的請補充。以大多數人的修為,都不到談論這幾個問題的地步。

4樓:我可是吃素的

我發現這些人老是說誹謗某某是地獄業,還擺出一副是自己慈悲的樣子,事實是,這是僧嗎,如果不是僧,你們也是地獄業。

只是估計你們這些人是很怕地獄的,所謂我若向地獄,地獄自清涼這些境界和你們無關的。

你們的智力就是糾結哪根拐杖是最好的,為了維護拐杖模樣做的挺好,可是用腳趾頭想想,真正的拐杖需要你去維護嗎,看看這些維護人的我執之重,大概也對這群之眾有所理解了。

5樓:yuyang

蕭導的理論,是以如來藏思想去通釋阿含法義、中觀法義、唯識法義。

從佛教史得知,從阿含到如來藏思想完成,是經歷了世尊滅後到一千三百多年,才形成體系,各派觀點互有出入,如中觀體系也一樣,呈現法義齊放的局面,各以自宗為究,不相競下,也有2000多年的歷史!

統一思想是不可能了,大家放下氛爭,各持自宗,維繫教內團結,求同存異,不失為當前最妥善的方法,到時修有所成,入菩薩地,不是一切疑問頓消嗎?

當自己沒有入地之智慧型與證境,已經堅持為自己所謂的「智慧型與證境」 與去競爭,不知是可笑還是可悲!

世人都知,當真理未知時,已為真理打得頭破血流,是何等無知!

6樓:「已登出」

拿著自己思想,抱著「一定要說服對手」的這種想法和目的,去否定其他的思想,最終的結果必然是痛苦,因為這是錯誤的道跡。

在這個錯誤的道跡中,「一定要說服對手」的想法是導致痛苦的根源,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被說服的,而「一定要說服對手」這種想法在誕生時並未對「並非所有人都能被說服」這個事實遍知,因此產生了錯誤的期望和錯誤的行為,最終由於這種慾望不可能被滿足的緣故,熱惱無法撲滅,這就是過患。

所以想要不體驗諍論的痛苦,就要不讓「一定要說服對手」這種念頭形成;想要不讓「一定要說服對手」這種念頭形成,就要遍知「一定要說服對手」這種想法的過患,了解為什麼「並非所有人都能被說服」這個事實;如果了解了「並非所有人都能被說服」這個事實,那麼就不會有「一定要說服對手」這個想法,更不會有相互諍論的行為,自然也就不會體驗到諍論的痛苦——這是正確的道跡。

7樓:知非即捨

貼下聖言量,遮止一些人對正法以及善知識的誹謗。

《大乘密嚴經》

一切眾生阿賴耶識。本來而有圓滿清淨。出過於世同於涅盤。

譬如明月現眾國土。世間之人見有虧盈。而月體性未嘗增減。

藏識亦爾。普現一切眾生界中。性常圓潔不增不減。

《入楞伽經》佛性品第十一

佛言:「大慧!阿梨耶識者名如來藏,而與無明七識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斷絕,身俱生故,離無常過,離於我過,自性清淨;餘七識者心:意、意識等念念不住,是生滅法。」

《入楞伽經 》(卷8)

大慧。意識共五識身相應生。一念時不住。

是故我說彼法念時不住。大慧。言剎尼迦者。

名之為空。阿梨耶識名如來藏。無共意轉識熏習故名為空。

具足無漏熏習法故。名為不空。大慧。

愚痴凡夫不覺不知。執著諸法剎那不住。墮在邪見而作是言。

無漏之法亦剎那不住。破彼真如如來藏故。

《大乘入楞伽經》

大慧。轉識藏識若異者。藏識非彼因。

若不異者。轉識滅藏識亦應滅。然彼真相不滅。

大慧。識真相不滅但業相滅若真相滅者藏識應滅。若藏識滅者。

即不異外道斷滅論。

《大乘起信論》

問:若心滅者云何相續?若相續者,云何言滅?

答:實然!今言滅者,但心相滅,非心體滅。……眾生亦爾,以無明力令其心動,無明滅故動相即滅,非心體滅;若心滅者則眾生斷,以無所依、無能依故;以心體不滅,心動相續。

《大乘入楞伽經》

佛云:真如、空、實際,涅盤及法界,種種意生身,我說皆(是阿賴耶識心體的)異名。

《大乘密嚴經》

藏識一切種,習氣所纏覆,如彼摩尼珠,隨緣現眾色;雖住有情身,如鵝王無垢,是決定種性,亦為大涅盤……。

《大乘密嚴經》 (卷3)

諸識亦復然恆依賴耶轉

當知賴耶識即名為密嚴

譬如好真金光色常充滿

自證清淨境非分別境界

性與分別離不可得分別

體實而是常定者能觀見

意識所行境但縛於凡夫

聖見悉清淨譬如陽焰等

《 宗鏡錄 (卷49) 》

問。此識既云恒轉如流。定有生滅去來不

答。此識不守自性。隨緣變時。

似有流轉。而實無生滅。亦非去來。

如湛水起漚。漚全是水。華生空界。

華全是空。識性未常去來。虛空何曾生滅。

如馬祖大師雲。若此生所經行之處。及自家田宅處所。

父母兄弟等。舉心見者。此心本來不去。

莫道見彼事則言心去。心性本無來去。亦無起滅。

所經行處。及自家父母眷屬等。今所見者。

由昔時見故。皆是第八含藏識中。憶持在心。

非今心去。亦名種子識。亦名含藏識。

貯積昔所見者。識性虛通。念念自見。

名巡舊識。亦名流注生死。此念念自離。

不用斷滅。若滅此心。名斷佛種性。

此心本是真如之體。甚深如來藏。而與七識俱。

《宗鏡錄》

問。本識於一切時中。為有間斷。為無間斷。定緣於內。定緣於外

答。此識從初至末。無有剎那間斷。

內外俱緣。瑜伽論云。阿賴耶識。

於一切時無有間斷。器世間相。譬如燈焰生時。

內執膏炷。外發光明。如是阿賴耶識。

緣內執受。緣外器相。生起道理。

應知亦爾。又緣境無廢。時無變易。

從初執受剎那乃至命終。一味了別而轉。

《成唯識論》

此識無始時來,一類相續,常無間斷,是界趣生施設本故,性堅持種令不失故。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

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效能生萬法。祖知悟本性。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

自效能含萬法。名含藏識。

《大乘密嚴經 》(卷3)

賴耶體常住眾識與之俱

如輪與水精亦如星共月

《大乘密嚴經 》(卷2)

諸仁者。阿賴耶識恆與一切染淨之法而作所依。是諸聖人現法樂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諸佛國土悉以為因。常與諸乘而作種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

《大乘密嚴經》 (卷1)

金剛藏。如來常住恆不變易。是修念佛觀行之境名如來藏。

猶如虛空不可壞滅。名涅盤界亦名法界。過現未來諸佛世尊。

皆隨順此而宣說故。如來出世不出世間此性常在。名法住性亦名法尼夜摩性。

金剛藏。云何名為尼夜摩。後有諸惡此皆離故。

又此三昧。能決定除后有諸惡。以如是義名尼夜摩。

阿賴耶識攝三種法(請參考《八識簡表》),一切學人不可不知:

一、有漏有為法,謂阿賴耶識因無始來受七轉識無明虛妄熏習而有集藏分段生死種子體性(阿賴耶性)的現起,此阿賴耶體性與雜染種子互為因緣,恒受煩惱無明熏習,變異不定,是眾生輪迴五趣不息之根本原因,是眾生三界受生不斷的根本原因。是故《瑜伽師地論》彌勒菩薩雲:「阿賴耶識體是無常,有取受性」,謂阿賴耶識心體的這種集藏分段生死種子的取受性是無常法,是可以經由修行而斷除的。

二、無漏有為法,謂阿賴耶識心體為酬償無量業報,因染汙末那識恆時作意相續不斷,故有第八識自身種子恆時流注不斷,現起無量心行法相、功能差別。如藉無明、業愛、末那、四大之緣,造就器世間,出生有根身,流注七識種子現起見聞覺知心。阿賴耶識能緣根身、器界、種子,於所緣境有了知性,能執持根身,有不可知執受,有見分、相分、自證分、證自證分……等無量心行法相、功能差別,凡此種種雖是有為,但屬無漏,清淨無染故,佛地亦有故,名為無漏有為法。

亦是阿賴耶識心體(如來藏)之妙功德性故,是故於五欲六塵中,於天道、地獄中,於尤重純苦中,阿賴耶識皆無苦樂憂喜,皆無恐懼不安,無貪、無厭,清淨無染。

三、無漏無為法,謂阿賴耶識心體之真實性、常住性、不生滅性、本來性、無為性、不變易性、平等性、離生性、無我性……等真如性,是空性、無相、無為、無造作,非色非心而不離色心,無為無作用故。由是阿賴耶識本具之無漏無為法、無漏有為法、有漏有為法。可以確知阿賴耶識乃法界中道實相心。

非斷非常、非有變易非無變易、非生滅非不生滅。遠離兩邊,契合中道,亦是實相般若中道之法體,是大乘所說因果相續緣起正理。

如何看待屈楚蕭微博小號對愛豆的言論?

直男言論。不偽裝亦是大眾眼中的不成熟。在他diss私生之前已經了解了他一點,說白了就是乙個普通直男,脾氣暴躁耐心有限,還不願偽裝為所欲為。綜上他兩條大段微博表達憤怒也沒什麼好奇怪的。至於對愛豆的看法我也覺得他有一點點不屑。不過我也沒覺得有什麼,就像我不屑工作中擅長溜鬚拍馬的同事一樣。你說人家沒本事嗎...

如何看待琅琊榜2中蕭平旌與蕭元時的關係?

倔強的大白鵝 平旌和元時的關係看起來更像榜一里林燮和梁帝的關係。林燮和梁帝曾經是最好的朋友,林燮執掌兵馬,助當時還是皇子的梁帝登上至尊寶座。後來林燮兵權越來越重,他始終忠心保護大樑子民,忠心擁護他的皇上,但梁帝開始有忌憚他的擁兵自重,最後聽信讒言十萬赤焰忠魂葬身梅嶺,天地為墓。平旌聽到元時有危險,僅...

如何看待屈楚蕭的反同言論

我其實覺得挺奇怪的。一種這也能黑的既視感。我簡直都要有一種錯覺 如果乙個人說我討厭異性戀,那麼他遭受的非議可能會低於乙個表示討厭同性戀的人。一方面可能是支援同性戀逐漸成為某些人心目中的政治正確,一方面可能是腐癌的日益昌盛。如果希望平等對待同性戀和異性戀,那就請別那麼玻璃心。總有些奇怪的人一邊嚷著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