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的想法真的是我們的想法嗎?

時間 2021-05-30 11:36:03

1樓:農爾

拋去構造,大腦是一團蛋白質,通常的認為是,這團蛋白質中包含了大量神經元,這些神經元受到刺激後所產生的變化,也就是你的記憶。

要透徹的講清人思維的存在方式,首先需要從多個層面進行解析。你所看到的東西是怎麼來的。你的眼睛是乙個感光裝置,在視網膜後是這個裝置的核心,光照射到物體上,反射出現物體的輪廓大小,顏色則是吸收光的程度而定。

這些東西被感光裝置感知,通過神經傳往承載思維的大腦,大腦計算出被眼眶、血管等組織遮擋後的實際感光效果,再合成成影象,這樣你的意識就能夠感知到眼前的一切,這也就是「看到」。以上所有操作只在一瞬間完成。

知道了你所看到的畫面從何而來,我們再來說說意識是什麼。

人的定義是什麼?這點眾說紛紜,但可以肯定的是,所有學說都有乙個重要基礎,也就是思維、意識。意識由幾樣東西構成,記憶、自我存在的認識、對事物的看法或者說經驗(這點包含在記憶中)。

這幾樣缺一不可,你可以設想,如果少了一項都無法構成乙個完整的人類思維意識。而這些,恰恰又是人腦產生的,腦分為很多部分,這裡不用專業名詞進行贅述,我會用你能看懂的語言來解釋。首先,儲存記憶的部分(包含氣味,味覺,觸覺等)緊接著,控制身體的部分,也就是神經,再然後是控制夢境的部分以及處理畫面的部分,還有最重要的思考部分,這幾樣仍然缺一不可。

有記憶才會產生「我」的觀念,而認識到我又是具有思維的特徵之一,這兩樣相輔相成,處理影象的部分也同理,眼球受損只是乙個感光結構受損,大腦依舊可以處理安裝的人工眼球傳遞的影象資訊,但如果大腦受損,結果不言而喻。

說到這裡你會發現,所謂大腦,只是乙個完全服務於意識的器官,它和心肝脾肺腎只有功能上的區別而非實質上的區別,也就是一塊蛋白質。而控制身體的指令,甚至是你產生的想法,也都是思維控制神經和思維本身。一定要搞清楚這一點,不是思維讓你如何,控制你如何,而是能夠理解我這段字的你,通過眼球接受光傳遞向大腦經過處理得到圖象應用記憶解析字元最後由思維本身理解的你本身,是你自身即思維本身產生了「我不覺得大腦是承載思維的地方,我覺得唯一能和大腦對抗的是意識,我不認為意識是大腦產生的。

」這個想法,思維即是你。

2樓:GL-kourou

大腦的想法就是我們的想法,我們的意識,就是來自於我們的大腦,我們的一切感知都來自於我們的大腦,這是毋庸置疑的。而有的人說:「大腦控制我們」是大腦告訴我們的,而「大腦告訴我們大腦控制我們是大腦告訴我們的」......

事實上這根本就產生不了乙個所謂有效的悖論。舉個栗子吧,很久以前大腦告訴我們控制我們的是心靈,這就證明了,如果不做觀測研究大腦不知道自己的存在,也就是說大腦根本就不會意識到這是大腦告訴我的,所以,在這個問題上所謂大腦根本就沒有主觀選擇權。這時我們絲毫不必以這種方式來否定大腦的思考。

所以,在各種意義上,大腦的想法就是我們的想法這是完全正確的。這裡可能需要上公升到哲學的層面,生命到底是意識還是我們在活著血液在流淌心臟在跳動的事實。我想,生命是乙個意識,是乙個感知,如果失去了感知,那麼便失去了生命的意義。

那就是死了。因而大腦的想法就是我們的想法。

3樓:小雨娘

大腦說:大腦最重要。

也許大腦的想法真的未必是我們的想法哦。

比如:身體想睡覺,大腦不讓睡。真實想法是休息哦,大腦在逆我們的行為而為。

4樓:

我覺著應該反過來思考。我們周圍的一切都是大腦虛構出來的。一切都是那麼的合理,復合大腦的習慣。

就好像我現在寫的這段話一樣。因為感知真實無法保證個體存活,我們一開始就是感知不到真實的。蛇可以感受紅外光,蒼蠅可以看見放慢十倍的物體。

難道它們感受到的世界是假的嗎?既然無法確認,那為何人會覺得自己生活在真的世界裡?什麼是真實?

5樓:煢兔

這個問題是大腦通過神經中樞操控你問出來的

別懷疑大腦你只能依靠它把它搞神經了也就沒你了

多讀書多看報少吃零食多睡覺少深思

6樓:潤澤商業金融

大腦裡的想法就是你的想法,但是這個想法不一定是正確的,符合規則的,這就是每個人認知的不同,環境的不同影響的,不同的環境也會有不一樣的想法,所以我們平時一定要提公升認知,多讀書,多分析,學習看透事情的本質,利用思維風暴在腦海裡擴散開,大腦能夠調整你現在的想法,也是根據潛意識,根據以往積累的所謂經驗,所以需要我們保持好奇心,接受新思維,新視角的心

7樓:三生星座

不一定,人潛意識想法會在夜晚冒出來。

人在白天時有時顧及不到的資訊會在睡眠狀態下被大腦資訊處理。

每個人面對問題時的處理方式是不同的,有的人偏理性,有的人偏感性。人本身也是複雜的,一件事情本身自己可能就會矛盾,如果這時有人提醒一句,也許潛在的想法就會被啟用。所以重要的事情不要只看一時想法。

8樓:露珠

不是,就比如:晚上睡覺前,你想的是快睡明天還要上班,但你的大腦想的是,不,你不想,於是乎你就開始玩手機。一玩玩到半夜。。。

9樓:如翼

有專家做過實驗,每個人的大腦每天會有6000多個想法浮現,這些想法都是真實的嗎?這些想法回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決定嗎?

腦子裡產生想法是人的本能,當你想要把那個想法成為現實時,這中間需要一些理性的判斷來做支撐。

比如說,或許有時候你會想起某個感到很傷感的畫面,而這個畫面帶給你的情感體驗不會太久,接下來你還是會按照正常的生活去做事情。

人是情感物種,有時候不免會因為情緒而做出讓自己後悔的決定,人人都知道理智比情緒重要,可要想保持理智去看待每件事情,確實不是那麼容易的。

就拿溝通來說,經常會有人羨慕那些會溝通的人,無論遇到什麼樣的事情都可以用一句話或者幾句話就能夠處理好,其實,那些會溝通的人,可以說才是比較理智的人,他們會懂得處理自己內心的想法,讓表達可以達成乙個一舉兩得的效果。

10樓:翩翩

一班人,大腦的想法是來自各方面知識經驗的綜合的反應。哪個想法是自己的呢?沒有能力有自己的想法。

二班人,獲取大量的一班人的知識經驗,又有超越的眼光視角和思維,便有了開天闢地的自己的想法。這種人是少數,但引領著科技和文明。

11樓:襪子大戶

並不一定

在做選擇時你的大腦裡會天人交戰,產生糾結的感覺,其實只是你的大腦在作乙個比較,進而做出最終的抉擇,說到底大腦的想法可能只是權衡之後的退讓。

而且這個不確定性較強,白天和深夜這兩個不同時間段可能你的看法、想法亦是不同;周圍環境的影響力也不可小覷,情緒、旁人、各方建議...都會影響你對於一件事的看法、最終選擇,大腦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是你的真實想法,但很大程度上只是各方因素交叉影響下的產物。

12樓:

題主懷疑大腦在偷偷篡改自己的思考,這種懷疑其實很常見。就提問而言,這種懷疑其實是在追問「什麼在思考」?「有哪些因素影響著某個主體的思考」?

與題主相似的提問有:

大腦是思考的主體,體內的微生物(如胃腸內的細菌)是否會影響大腦的思考?

大腦是思考的主體,身體狀態是否會影響大腦的思考?

題主的想法與上述猜想的區別在於,題主認為在大腦之外,還有乙個「我」在思考,而大腦就像某個「看門人」一樣,調整著自己的思考。

而在語言結構所反映出的思維上,題主的思維和上述思維沒有本質區別。事實上,題主的問題也可以表述為:

「我」是思考的主體,大腦是否會影響「我」的思考?

就問題的語言結構而言,題主的問題和前人的問題是完全一樣的。在這樣的語言結構中,論證的關鍵在於澄清「什麼是思考的主體」?

認知神經科學家曾經通過「腦損傷」病人或接受過「腦切除術」的患者的案例論證了:大腦是思考的主體。

這種論證並不複雜,因為乙個人的大腦一旦受到了損傷,他的認知、行為功能就會出現故障。比如乙個人額頭被鋼管刺穿,他的額葉就會受損,他可能出現情緒不穩定、無法制定計畫等症狀。

而在額葉受損之前,這個人是理性的,善於制定計畫。

通過對額葉受損前後病人的表現進行對比,認知神經科學家在充分的觀察基礎之上,嘗試給出了結論:額葉負責一些高階認知功能。

基於這樣的實驗傳統,認知神經科學的使命,其實就是研究大腦究竟應該如何分割槽,每個區域分別負責什麼功能,不同的功能之間如何進行聯動。

毫無疑問,在這樣的語言結構中,認知神經科學家對「大腦是思考的主體」這一命題的論證是完全成立的。

但真正的問題在於:「什麼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提問方式,在於這種語言結構。

很多人都已經覺察到了,其實是有了一些朦朦朧朧的領會,我們才提出了問題;而當我們提出問題之後,那些朦朦朧朧的東西似乎就呼之欲出了。

其實,在我們提出問題的時候,問題答案的形式就已經被給定了。

比如,就「什麼在思考」這個問題而言,答案總是乙個「東西」,就算我們的答案不是大腦在思考,也會是某個東西在思考。比如相似的答案有:「心在思考」、「意識在思考」。

而與「大腦在思考」這個答案的區別在於,無論是「心」還是「意識」,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是不能被「實證」的。

我們可以提出「心在思考」這樣乙個命題,但按照波普爾的說法,這個命題並不具備可證偽性,不符合科學的基本要求。所以這個命題不是乙個科學命題,不可能得到科學的研究。

但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仍然會說類似於「用心思考」、「靜下心來思考」這樣的話。

這些話是否就沒有意義了呢?

如果有意義,這些話究竟在表達什麼意思呢?

從語言角度來說,「心在思考」這樣一句話,與其是說回答了「什麼在思考」這個問題,不如說是借助「思考」這個功能定義了「心」。

但這種從功能出發的定義存在著乙個問題,即容易招致迴圈論證。

借助「思考」這個功能來定義心,其實就是說「能思考者為心」。

而按照邏輯學的規則,如果以「能思考者為心」這個描述來定義心,就不能用「心在思考」作為對「什麼在思考」的回答。如果這樣回答,就屬於迴圈論證。

也就是說,如果以「能思考者為心」來定義心,就不能把「心在思考」這個命題作為結論給出。

什麼是「迴圈論證」呢?

A尿急,問B:「男廁所在哪?」

B回答:「在女廁所的左邊。」

A問B:「那女廁所在哪?」

B回答:「在男廁所的右邊。」

A卒。這個笑話與上文提及的迴圈論證蘊藏了同樣的語言結構,也就揭示了相同的真理。

我們如果認真思考笑話背後的邏輯,也就意味著探索這種真理。

笑話的可笑之處在於:對於A而言,A並不知道「女廁所在哪」,所以B對A的回答「男廁所在女廁所的左邊」是缺少意義的,A不能從B的回答中得知男廁所的位置。而同樣,由於A沒有從B的第一次回答中得知男廁所的位置,所以B的第二次回答對於A而言同樣是缺少意義的。

笑話的笑點就在於:B看上去作出了有意義的回答,但實際上沒有給A他所需要的意義。

當然,經過我這麼一解讀,這個笑話也就不好笑了。

但是,這個笑話恰恰揭示了「心在思考」這個回答在什麼樣的語境下是有意義的:在我們理解什麼是「思考」的前提下,「心在思考」這個回答就是有意義的。我們如果理解了「思考」,就能借助「思考」去追溯「心」。

那麼,什麼是「思考」呢?

思考作為一種人的生存活動,同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人的思考能夠借助媒介得到表達,比如文字就是一種表達思考的媒介。文字所展現的語言結構,就是思考方式的展現。

本文的語言結構所呈現的,就是一種思考的方式。

本文所呈現的,也僅僅是一種思考方式,還存在其他的思考方式。

本文並沒有徹底回答「什麼是思考」這個問題,而僅僅是示範了一種思考問題的可能方式。

本文旨在問心。

我們的想法靠譜嗎?

創享人生 憑感覺,是不需要思考的,這樣做的優點是省力,但說白了就是懶 分析需要消耗大量的腦力,很費力,但你一旦得出乙個結論,就成為你自己的知識,如何選擇,看你自己的。 Wilson 總的來說,事物都是具有兩面性的,想法世界觀之類的無對錯之分但存在優劣之分。可是好的想法有好的結果不是直接等價,題主所謂...

夢中的想法是人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嗎?

一些想法做法,覺得和妻子差異太大,覺得自己不愛她了。昨天做了乙個夢,分開了。但還是朋友。一天她說去吃火鍋。我說雖然兩個人一起吃火鍋,但已經不能說我們兩個了。你是你,我是我了。她挽著我的手,兩個人肆無忌憚的笑著,像從前一樣。我記得,夢裡的我,笑著的時候,有眼淚劃過。吃火鍋,她說因為有了新的歸宿,想告訴...

深夜真的是最真實的想法跟念頭嗎?

半開的門 後來,不管是自以為逃脫了還是逃脫不了,都無法改變,唯一可以做的只有接受,再多憤怒也無濟於事,無論如何是沒有後悔藥的,世上的事除了生死都是小事,我們卻覺得生死以外很多事比生死還要重要,比如內心的信仰,比如與生俱來的傲骨,比如做出的選擇,我尊重自己的選擇,也理解現實如此,也無法以區區一人之力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