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有那麼多諾貝爾獎學者?

時間 2021-05-06 01:52:57

1樓:我愛treenewbee

諾獎這種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而且不問名利默默無聞,幾代人累積的系統性工作,關鍵一點,在你研究的現階段無法轉換成自身經濟利益和名望。試問國內的各位您願意投身到這樣的基礎研究中去嗎?那麼拜在學閥的門下是不是就顯得更實際了,現階段如果能下決心整治學術圈腐敗,那絕對是國家幸甚,人民幸甚。

2樓:季亮

日本已獲得了 19 個諾貝爾獎,中國朝野震驚的同時,進行了不少中日兩國的對比反思,從國家的科研體制層面,到具體的政策落實,似乎與日本的差距都不是那樣大,日本人的科研體制比我們要好些,也並不比歐美強多少,而且存在的問題能堆出個富士山。但事實擺在這,差距在哪呢?

移看拙文科研改變世界:光環背後的成敗得失

3樓:Chillax

因為人家是發達國家這個答覆可以麼?

發達不光是有錢,而是五位一體都要好過於你。

國內這個法制沒有建成,就是制度建設不行。其他都是沒有辦法的。

4樓:tsunami

教育,教育,還XX是教育。對比下幾十年日本全民受高等教育的程度,就知道中國還差多遠。相比日本幾乎全面的受高等教育比例,中國還差得太遠太遠。基礎教育的重視程度和投入需要加強……

5樓:哈欠

有乙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日本是西方陣營中的乙個核心,科研這東西不能關起門來自己搞,抖音上有個mami叔(可能拼錯了)講科普,裡面講到了很多近代科學成果,大都是多國科學家合作的結果,日本也在那個圈子裡,資訊互通,專案合作,成果共享。

有點像電影界的世界大獎,只要你在那個圈子裡玩,圈子帶著你,你總能有收穫。畢竟圈子裡有最新的資訊最前沿的技術最多的錢和最好的裝置以及最好的一批人才

6樓:回憶中的天蠍

胡蘿蔔 、大白菜 、西蘭花 、紫甘藍、羽衣藍甘、西紅柿、大蒜、大蔥、洋蔥、生薑、百合、山藥、蘋果、香蕉、橘子、西柚、紅柚、檸檬、奇異果、蜜寶紅心火龍果全都送給他們研究,他們自己提供名貴海鮮產品,對付BigC和延長壽命(秘訣)的答案一定在他們手裡,諾貝尓先給他們提前準備好,村上春樹還出新書嗎?問問他,要有深度那種,研究出來了老村也給諾貝爾文學獎^_^

7樓:那時

人口有一定規模,經濟發達自然就有了!

中國從2023年開始,人覺達到2.5萬美元左右,比發達國家差點,但是人口基數大,可以彌補這個缺陷!到時候中國的科技一定會爆發的!

PS 到時候中國雖然人均比不上發達國家,但是有幾個億的富裕人群!一定會爆發超強的科技文化!

8樓:帝雲

因為日本基本屬於美國藩屬國,一脈相承的「民」「主」,而且對西方社會美國歐洲不形成威脅。日本要是共產主義,你猜能出幾個諾貝爾獎?

9樓:

看到題主的描述,我都氣笑了。

中國醫生搞研究的不多,一聽哪兒待遇好了,立刻就放棄待遇投奔去了

上海…

題主怕是對中國,特別是上海地區的醫生有什麼誤解。

中國醫生現在是「萬般皆下品,唯有科研高」啊!

找工作需要文章!

晉公升需要文章!國自然!

評獎評優需要文章!

在醫院領導眼中,臨床算什麼啊?!

這一切的根源就在上海啊!

上海模式就是重科研,輕臨床。我不是吹,任何一家上海大醫院的文章、課題數量都不輸給日本頂尖醫院。

聽到這些,你還信這些所謂的「日本醫院院長」的屁話麼?

下次瞎編的時候麻煩查一查資料。

10樓:田百頃

就是中國科學家不行唄。天天"A大神"、"B大牛"地內部互吹,結果乙個都拿不出手,找起藉口來可是一套又一套。

11樓:醉舞狂龍

建國時間比新中國長或者跟新中國差不多的發展中國家加起來,拿的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總共有幾個啊…

樂觀估計再過五十年差不多,100年也正常,經濟先上去,科研水平才能上去,我們是發展中國家,別什麼都跟發達國家比,比不過就開始垂頭喪氣。

ps:物理上已知有個諾獎級工作,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12樓:

和國內比一比,感覺能找到不少原因

1:日本科研經費很充足,經費申請制度不是很清楚,但是我們國家經費申請制度和使用時很麻煩,實驗室管家每次到了報帳的時候都是腦殼疼。

2:日本科研氛圍濃烈,待遇好,人們可以充分的投入到科研中去

日本科研機構的人員主要分為常勤職員(終身僱傭制)、任期職員(以專案制或短期任期制簽訂僱傭合同,合同期滿可視情況續約)、非常勤職員(兼職)。常勤職員執行年薪制,其他型別的職員根據單位和專案及本人水平幅度變化較大。因此,薪酬結構方面主要以常勤職員為主,而全國範圍內的統計也多以常勤職員為主

來自文獻: 日本科研人員薪酬分配現狀及啟示

PS:1人民幣CNY=16.558日元JPY

看看國內,整體氛圍比較浮躁,充斥著一股戾氣(一部分當然是很好地比如新成立的西湖大學),國內現在明星收入極高,大家現在都想成為網紅,我家乙個小城市到了晚上路上一堆用手機做直播的。這種浮躁的氛圍加上科研人員的待遇並不是特別好/穩定所以一方面限制了人們對科研投入的熱情。

3:深度挖掘VS滿山開挖

得諾貝爾獎需要在乙個領域幾十年堅持耕耘。拿生命科學領域舉個栗子,雖然有很多方向,但是有的方向是火熱方向, 有的方向比較冷門。火熱的方向申請經費更容易一些,所以很多實驗室為了保障足夠的經費,會在實驗室中開設好幾個方向,雖然東邊不亮西邊亮不用愁經費難申請,但是這樣就沒法在乙個方向深入研究。

13樓:[已重置]

1、日本大環境好,教育捨得投資。

日本投降以後,去看那幫戰俘,還在教小孩認字。

2、日本人就是機械人,死腦筋。就像能集體奉獻倭皇一樣。他就一根筋。

有時候就適合搞研究。他不搞歪的,自己騙點經費啥的。

14樓:咪咪咪媽媽

確實是這樣,我關注日本醫院十多年了,每年都去學習,可以說特別大的變化沒有,都是小的變化,但是十幾年過去了,感覺變化特別大。

舉個例子,日本醫生經常去美國學習,2023年初他們的英語口語真的比較聽不懂。。。他們每年也請美國專家去講學(課上沒有翻譯的),而且一直堅持幾十年的臨床培訓;現在去日本和醫生醫學生用英語交流都沒有任何障礙了。而我們的國際交流缺少永續性,如提問者所雲,表面文章居多,踏踏實實堅持10年以上的屈指可數。

十幾年來,就醫學臨床的發展看,日本發展的較快,他們的敬業精神值得學習。

15樓:real

日本人向前看:動輒十幾二十幾年的研究在日本很常見,研究的基數大而且質量高,人家開始的很早,只是這些年才出成果。

中國人向錢看:拿那點工資還不如炒房做綜藝賺流量,很少有研究機構和團隊耐得住寂寞。感覺五年計畫這個不太適合於科研。

還有就是學而優則仕的傳統觀念影響根深蒂固,通常達到某方面專家的高度之後就會被調往所謂的高層。

根本原因還是經濟發展水平和結構落後於日本。

16樓:仲夏夜之夢

中中國人太浮躁了,太現實了,有科研天賦的很少選擇未來從事基礎研究,都去選擇未來能掙錢多的專業和職業。久而久之,會形成一種不好的風氣,這就是中國獲得諾貝爾獎很少的原因。國家應該引導那些最頂級的學生選擇基礎性的專業,而不是計算機或經濟管理這類專業。

17樓:Lyndon

重視科技發展,這點我們不得不佩服,我記得曾經看到過,10多年前日本曾誇下海口,要培養50個諾貝爾將得主(具體數字有點誤差),當時很多國家都嘲笑他們,現在過去十多年已經有20多個了,不服不行,只要重視就會有回報。

18樓:李笑笑

本世紀很多諾貝爾獎獲得者都出生在1960-2023年這個時間段內或者以前。

中國這時候在幹嘛,我也不用多說了吧。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至於下乙個時代中國體系下能不能井噴,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啊。

19樓:譚春波

我覺得很多人的回答是胡說八道,這幫人把中國的科研貶得一無是處。真正的問題在於,諾貝爾獎的評價是有時間滯後的。請去查一查,現在的獲獎成果是什麼時間做出來的。

中國的科研實力爆發才是幾年的事,近幾年中國的頂尖科研成果才大批量出現,這些成果要獲獎得10年20年30年之後。如果有人覺得中國科研弱的一批,那就是對扎扎實實在做科研的很多人的侮辱。

20樓:不火的夥伕

首先諾獎都是發給在世的人,並且諾獎是滯後30年發獎,日本上世紀80年代有多輝煌我們就不多說了,以至於現在陸續得獎。

依此類推,2023年後,中國拿諾獎的人將呈井噴的態勢。

21樓:ch天

我個人猜測會不會是因為中國需要在很多其它方面吃掉大量的研究型人才和資金,例如軍工航天還有資源開發等,而日本這方面的顧慮就比較小,可以花更多的資源到基礎科學的研究上。

22樓:程許

日本好歹也是發達國家裡GDP排名第二的,而且這個位置已經坐了四十多年了,獲獎多才是正常的。

至於中國,總量gdp第2是2023年左右,40年後再來看諾貝爾獎吧,短期內也急不得,因為有滯後性,可能接下來十幾年裡還是很難獲得諾貝爾獎,每年頒獎的時候大家一看沒得獎,就開始罵體制,罵風氣,那也沒用啊。

何況,諾貝爾獎和綜合國力並不是完全對應,二戰的時候,蘇聯打敗了德國和整個西歐部分的僕從軍,但那時德/法/瑞典等國的諾獎數量是碾壓蘇聯的。二戰時的美國也是這樣,那時候美國諾獎數量遠不如英法德,但不影響美國碾壓這些老牌列強。簡單來說二戰時,美蘇加起來諾獎數量也是遠不如英法德,但不妨礙這兩國後來主宰世界。

即使國家發展順利,我們這代人(80後90後)到老也很難看到中國諾獎井噴的現象了,所以還是平常心看待。當諾獎能夠刷屏的時候,可能國足早都進世界盃四強了。

23樓:

按照我老闆的觀點。科研是有地域性的。

美國是偏fantastic的創新型別,比如mit。

歐洲就比較鄙視美國,歐洲喜歡做的很深刻,比如牛津劍橋。

日本是乙個孤島,日本本身出國的學生就很少,所以也不是很去追逐科研最火的方向,他們有自己一套完整的體系,時不時地能作出非常深刻的結果,比如東大。

這三個地方都比較容易產生諾貝爾獎,所產生的諾貝爾獎也符合這三種特點。

中國和其他亞洲地區的風格呢?他覺得,中國習慣於模仿,如果乙個在美國的大牛開創了乙個方向,那麼就會有很多他畢業的學生,去各個地方,或者去中國做同樣的方向。不過這樣是很難有諾貝爾獎的。

24樓:

中國20年代文學家大部分都是去過日本留學的,所以最初他們認為比較有影響的文學是在日本。確實這方面弄得比較好,就是容易給人整憂鬱。

25樓:欽岑

因為日本發展的比中國早啊!從明治維新開始,特別是二戰後,日本經濟發展,科研能力提高。

而諾貝爾獎都是看發現者的專案對世界有大貢獻的人,而這種貢獻通常要一段時間才能顯現出來。

日本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發展為如今的諾貝爾獎打好了基礎。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也是這十幾年的事情,所有的重要科研成果在以後會越來越重要。

所以,我相信五十年後,中國會不斷湧出諾貝爾獎獲得者的。

諾貝爾獎為什麼不設數學獎?

七海 因為當時諾貝爾並沒有意識到數學發展的前景和重要性,所以沒有設立數學獎,並不是女朋友跟別人跑了。還是多關注科學家為社會做的貢獻,而不是揣測人家的私生活。 不是說他對數學家有偏見,而是對某位數學家感覺不到位。他不想要把他的財產給那位數學家,但要是設立了諾貝爾數學獎,第乙個獲獎拿走他的財產的就是那個...

為什麼霍金沒有獲得諾貝爾獎?

wim 他的理論太虛了 黑洞有電荷,電荷與空間有關,那就說明黑洞與外界是連通的,只不過是個洞而已。空間什麼量子潮起潮落也挺虛,負物質沒有任何實驗或者粒子模型有觀測或推算到,那基本上在我們的概念裡就不存在 如果黑洞能蒸發,我們身邊哪種粒子不能蒸發?你觀測到過嗎? 前面的回答都說了,因為理論沒有得到驗證...

諾貝爾獎為什麼不提名袁隆平?

勢投網 關於諾貝爾獎為什麼不提名袁隆平院士這個問題,如果我沒猜錯的話,諾獎壓根就沒有農學或農業科技這樣乙個獎項 諾獎只設了物理 化學 生理醫學 國際和平 文學等五個獎項 怎麼提名?總不會諾獎評審委員會為咱們袁老破例或單獨設乙個獎項吧!如果是那樣,咱們的袁隆平院士 咱們的大中華那該是多麼揚眉吐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