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攻城會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為什麼守城將軍卻會選擇出城作戰而不是依靠城牆死守?

時間 2021-05-10 03:25:42

1樓:修羅獄

古代打仗就是打糧食,一萬人對戰一萬人,你殺我一千,我砍你八百,打不出什麼戰績的,但是我斷你的糧道,再強的人餓個三天就喪失全部戰鬥力了,一萬軍隊對戰一萬餓死鬼,我殺你一萬,自損一百,這才是史詩勝利。

而破壞對方糧食生產很簡單,春耕時來一波耽誤春耕,秋收前來一波搶秋糧。

春耕也就是十天半個月的時間,古代農曆不是擺設,耽誤了農時這一年收成就廢了。

秋收前十天,糧食才三四分成熟,我們軍隊直接打過去,你不野戰守城的話要麼堅壁清野自己燒,要麼我們幫你們收割糧食。

古代乙個人至少的三四畝地才能維持生存,一座城池連帶村莊十萬人口,就需要三十萬畝地才能維持生存,平時的能種五十萬畝地,還有餘糧能釀酒搞商業,春耕秋收搞法能提供生產的土地就只有十萬畝了,其他六七萬怎麼生存。

像上邊那種搞法守城收個三年就能餓死七八萬人,還不如出去拼一波,拼成功了就能保證生產,拼失敗了大量人口戰死也能緩解糧食壓力。

事實上蒙古軍就這麼幹的,蒙古軍人口稀少,缺乏攻堅能力,所以採取劫掠手段,幾十年把金國西夏很多地方打成了無人區。

2樓:雨滴

土木堡之變後,也先率蒙古瓦剌部進攻北京,于謙就指揮北京守軍出城迎戰,于謙的道理說的很明白,也很簡單直接——不能示弱。

崇禎二年(2023年)十月,發生「己巳之變」,皇太極率數萬清兵繞道蒙古,進攻北京。明軍京營2萬出城迎戰(袁崇煥也率軍9000人趕到),皇太極被擊敗。出城迎戰的原因不詳,估計還是:

不能示弱。

3樓:

4樓:霄霄

這是乙個戰術問題。

作戰是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逐步限制敵人的行動範圍。

以這個問題為出發點,首先必須要限制敵人行動。而城池最大作用就是限制敵人行動,因為城池都是設立在交通要道上。

其次城池還作為糧食,傷病的貯存,收容地。

如果僅僅只是守城,根本不能打敗敵人,而且給予敵人更大的行動自由,只能讓敵人尋找自己弱點依次而破。

所以有了城池作為依託,軍隊戰鬥力會成倍增長。

戰爭就會向有利於自己方面發展。

而敵人一旦破城,就會得到乙個穩固的據點,反而限制了自己的行動。

所以必須要出戰,在野外擊敗敵人。或是依託城池,夾擊敵人。

所以古人一般不會再城內駐紮重兵,主力一般都會在城外制高點紮營與城市形成掎角之勢。敵人想攻城就必然要擊敗城外守軍。同時還要防止攻城時候有敵人偷襲自己

5樓:韓越

攻城方不會只攻城,還會時不時在城外漫罵羞辱對方,夜裡敲鑼打鼓讓城內的人恐慌,拋一些動物甚至人的屍體甚至進城,抓住城外的百姓在城下殺掉等等行為輔助。如果只守城不出去,那麼守兵會士氣低落,出城反殺可以提高士氣。

6樓:豬TNT191

寧可禦敵於戰場,不可怠敵於蕭牆.--阿克圖爾斯蒙斯克

你以為的:對面無腦衝衝衝,我方借助地形優勢死守.

實際上:對面直接把你圍起來,直接在你家門口城市化,十幾層陣地,你出都出不去,就在那跟你對耗,對面有的是補給...

7樓:叮叮噹噹

感覺這個問題有偏差,為什麼我看到的都是死守為主。可以題主是玩遊戲?我知道三國志系列大部分作品都只能城外應戰,最多放一兩支軍隊在城裡。

還有一種可能,題目的守城不是城池,是城市。城市的管轄面積是很大的,不可能把所有人口和生產資料都塞到主城裡面,死守一座孤城沒什麼卵用,還會生靈塗炭。所以純粹的攻城(池)在古代很少發生(相對於總戰爭次數),更多的是野外解決。

8樓:黛之畫醬

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

圍城戰中出城作戰的情況真的很少很少~

什麼情況下才需要守城部隊出城作戰?

基本在彈盡糧絕前的時候,為了打通補給線強行突圍去獲取補給。亦或者配合外援部隊對圍城敵軍進行裡應外合,從而達到戰術切割圍城敵軍的效果……

只有這種情況才會鋌而走險出城作戰,因為不出就要死,搏一搏可能還有一線生機。

9樓:haha kim

不出城很可能會被對方圍住,切斷糧食和軍械的補充。

圍上一兩年,城外每天扔幾千個火球進來,房子早就燒光了。

城裡能吃的都吃光了,可能已經開始吃人了。

除非有後勤保障,否則出城迎戰總比困守孤城要好。

10樓:只有蜥蜴知道的事

因為戰爭本質上是政治的延續。

守城將軍只守不攻固然能夠降低兵力損耗,增大戰爭獲勝的概率,但是一味的退縮忍讓更有可能使得政治層次上的博弈輸的一塌糊塗。

11樓:西北望

古今中外,攻守都有不一樣的情況。

像中世紀城堡時代那會,小領主一般在城堡裡面有幾十的常備軍(可能不少人嘲笑人家)在戰時會把城堡附近的居民聚集到城堡輔助其守城,一般來說進攻方領主需要召集上千兵馬才能進行圍城,而此時的城堡周圍幾乎沒有可以補給的地方,領主需要自掏腰包來供養士兵進行圍攻,當政治目的或者是其他利益問題談攏了要不然會因為自己沒錢而結束圍城。一般來說,當物資消耗殆盡的時候就繼續突圍。

12樓:大石

爭取主動權

死守是最消極的對策,及完全放棄戰爭主動權。

因為一旦形成圍城之勢,城池便成孤城,如果沒有援軍,城中的守軍將只能期望對方沒有足夠的糧草。

日本的織田信長攻城掠地有什麼訣竅麼?答案是沒有,織田家的法寶就是「兵糧攻」圍困,餓死城裡的人,就是比誰更有錢。。。

而在戰術上,在敵人沒有形成合圍之勢時,主動出擊打亂其部署,打擊其士氣,看似「豬武者」,但事實上不失為上策;

凱撒在高盧這本書還是可以看看的,高盧人集中兵力固守,凱撒兵力不夠,但是卻下令修建外壘,高盧人眼看外壘修成是要被困死的,所以一方面乘著外壘沒有修成,派出使者號召同盟解圍,另一方面不得不日夜不息主動出擊阻止、破壞羅馬人修建壘牆,攻方變守方

13樓:二毛叔叔

守城方確實是有巨大的優勢,但是這是有前提的。

那就是對面要強攻。

如果對方圍而不攻,那你怎麼辦,等死嗎?

你存糧夠,那每天晚上找十個膽大的士兵點著火把到你城下晃也吃不消。

不出城決戰還能怎麼辦?

14樓:

因為野戰可以打斷敵人的節奏啊。

戰爭就是要不斷的爭奪主動權,打斷敵人的節奏,並盡力將戰鬥拖入自己的節奏中,否則輸定了。

在冷兵器時期,攻擊方對於城防堅固,物資豐沛,戰鬥意志堅定的城池其實是沒有什麼好辦法的,往往是長期圍城,耗光守城方的物資和人力才能取勝。

而野戰可以打斷攻城方的節奏,打擊敵人的士氣,拖延戰鬥的程序,等到援軍的到來,或者局勢的變化,或者是攻城方的損失大到無以復加,從而獲得最終的勝利。

圍城前期。野戰可以拖延圍城的形成,盡力維持情報線和補給線,要知道在殘酷的圍城戰中,能多一點糧食,也許就能多抵抗幾天。

而在不停的野戰中,可以展現自己的戰鬥意志,打擊敵人的士氣。

要知道防守方是內線作戰,可以自由選擇攻擊方向,打擊敵人的薄弱環節,逼迫敵人不斷的投入更多的資源,加重敵人的負擔,減輕自己方其它戰線的壓力,為集結援軍做出貢獻。

圍城中期。野戰可以擴大攻擊方的損失。

比如攻城方戰鬥失利的時候,本來離開城池攻擊範圍就安全了,假如這時城池裡突然派出一支精銳力量,就可以大量擊殺那些兵無鬥志疲憊不堪的退兵,順便還可以焚毀攻城裝置。

或者發動夜襲,引發敵人的營嘯,殺掉工匠和民夫,焚毀給養和攻城裝置,為守城方爭取更多的時間。

圍城後期。當援兵到來的時候,裡應外合,中心開花,取得最終的勝利。

兵法雲「守城必守野」難道是假的嗎?

15樓:三特

打仗大的是物資,依靠城牆死守,城裡糧食夠麼?古代有空投支援嗎?

出城突圍,賭一把,萬一出去就是活路,留下就是鐵定餓死,你怎麼選?

光想著打仗,沒當過家,沒算過賬啊。

16樓:尚可

部分情況是大城不可守,太大的城池需要的守城兵力過於龐大。根本無法有效防守處處漏洞。

以明清時期北京城為例,周長30公里也就是3萬公尺。哪怕一公尺乙個兵,只貼著城牆薄薄的一層就要三萬士兵。這麼單薄的防線真是紙糊的一樣。

而且兵力過於分散軍官也無法有效指揮。如果每公尺3-5個兵這樣比較正常比例。那總數就要10-15萬兵力。

長時間讓士兵在光禿禿城牆上露宿會因疲憊影響戰鬥力,再加上夜間警戒和輪替換防休息。畢竟人需要睡覺。那留出一半兵力輪替並作為緊急時的支援補充兵力,那鋪滿城牆基礎兵力最少就要15-22萬人。

再算上城中心位置用於機動支援的總預備隊。這樣大城最少要維持20-30萬兵力。要知道一直到清末光緒北京也不過100萬人口。

明代中後期總人口60-70萬加上皇宮人員和駐軍不過80多萬。要長期守城是做不到的。

17樓:達瓦里西

等等,這是電視劇集的情節吧,現實中誰敢出去?敢出去我就先看他,除非你有絕對的實力或者是實在沒辦法,突圍!但我打死也不可能。去突圍,我寧願待在碉堡裡頭,還好受一些。

18樓:陳聖

只要你沒有足夠的物資儲備,尤其是糧食,就很難守住。和平時期,可以靠物資流通維持。一旦被圍,可能就斷了生路。

當然,如何選擇和形勢與個人判斷有很大關係。有被逼出戰的,如哥舒翰。有違令出擊的,如曹咎。

關鍵在於黑貓白貓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19樓:林孟熙

主動性,數量劣勢,士氣。

古代軍隊的主體,下級軍官和士兵主要是文盲,很難真正理解國家,忠義,他們當兵的主要動力就是拿軍餉或者履行封建義務。

所以,古代軍隊的韌性很差,士氣波動大。

乙個合格的將軍,永遠不會讓自己的軍隊陷入絕對被動。

被圍軍隊往往數量上處於絕對劣勢,所以更要積極主動,打亂敵軍的節奏,否則數量處於絕對優勢的敵軍,可以四面圍攻,使守軍顧此失彼處處兵力不足。

20樓:情深不瘦

你把古代的攻城技術想的太簡單了,你以為都是電視劇集裡蟻附而上的送人頭嗎?在配重投石車出現前,其實更多用的是井闌和土山,這兩玩意可以建的非常高,居高臨下進行射箭,他能射到你,你射不到他。攻城方還可以截斷附近河流,製造人為洪災沖垮城牆(關羽水淹七軍)。

如果守城方的水源是地下水,那攻城方還可以掘井汙染你的地下水源。

而這些攻城器具和設施往往是無法隨軍攜帶的,需要現場施工,而攻擊方製作的越多,你防守難度就越大,你不出城進行襲擾和破壞就等死吧。

更別說圍而不打了,他在城外,資源是無限的,隨用隨補,你在城內資源是有限的,燃料燒完就得凍死,糧食吃完了就得餓死,兵員減少了也來不及現生。你必須得出城掠奪和補給。

孤城不守

21樓:咪咪

並不是你這樣說的,中國的攻城技術不斷進步,但是守城技術不僅沒有進步,反而是進一步退兩步的狀態,每一次長期和平都帶來城防技術退步,出城作戰就是這種城防退步的體現,這種退步不僅僅表現在城防破舊上,更表現在城防理念嚴重不符合實戰,導致據城死磕連三天都守不住。

古代會大量存在懼內(妻管嚴)的現象嗎?

青衣丶 唐朝建立後,梁國公房玄齡因輔佐有功,唐太宗便想賞賜幾個美女給他,結果房玄齡每次聽到李世民談這個話題都趕忙拒絕了 陛下,您別害我啊。後來唐太宗才知道,原來房玄齡是怕老婆,於是唐太宗便命人打了一杯醋來,然後告訴房玄齡的妻子盧氏 這是一杯毒酒,如果你不願意讓房玄齡娶妾,就是抗旨不遵,那你就飲下這罈...

古代攻城拔寨時最前面衝鋒的士兵大概率是會死的,這些衝鋒士兵為什麼心甘情願去衝鋒呢?難道他們不怕死嗎?

布宜若斯艾利斯 首先尖兵是有甲的,還有內襯的,也就是說,基本人是砍不死他的,箭不射到要害是可以直接拔出來的。而且尖兵不是你想當就有的 其次尖兵是最好得軍功的,還是大大功,比如先登 最後周勃就是尖兵,幾次先登讓他步入將軍,平步青雲 歷來不吹牛 有時候撤退比進攻更需要勇氣。站住,哪去!捷克人把我們給打回...

古代歐洲人會蒸製食物嗎?

天天兒 先說結論 是的,古代歐洲人會蒸製食物。但是很少很少,少到可以忽略不計。絕沒有中國那樣完完整整地將蒸形成乙個完整的烹調系統,也沒有中國這樣大量使用。考古工作者在義大利與撒丁島發現了蒸製曾在西方被使用的證明。那是在遙遠的青銅器時代 Bronze Age 西方還出現了一種叫做大地窯 earth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