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魚類為什麼鹹水,淡水中都能生存?

時間 2021-05-09 10:12:18

1樓:強生氏鮟鱇

廣鹽性(euryhaline)是指生物可耐受外界廣闊範圍的鹽分濃度變化而能生活的性質。具有這種性質的生物,稱為廣鹽性生物。棲息於河口附近淡海水域的生物,幹沙灘及大型水庫的生物,往返於江河和海洋的迴游魚類等,均屬於此類生物。

動物要耐受外界環境鹽分濃度的變化,有二種方法,第一是滲透適應型,常見的有棲於淡水海濱的體表滲透性高的無脊椎動物,例如貽貝、沙蠋屬(Arenicola)蠶等,它們均能生活於100%至20-30%的海水水域,體液濃度與外界濃度為等滲的。另外,半陸生性的寄居蟲能在50-200%的海水中生活。第二是滲透調節型,如鰈類(Pleuronectiformes)、鯔屬(Mugil)、虎魚屬(Gobius)、鱂魚屬(Oryzias)、大馬哈魚屬(Oncorhynchus)、鰻鱺屬(Anguilla)等硬骨魚類,均能生活於淡水或10%海水至100-200%的海水中,而其體液濃度維持恆定。

無脊椎動物,如棲息於河口的Palaemonetesvarians可在2-110%海水中、棲於內陸鹼水湖的Artemisia salina在10%的海水至飽和鹽水中,能比較穩定地維持其體液濃度而生存。在植物,蘆葦等就是屬於廣鹽性植物。

——來自醫學百科http://www.

2樓:XKING

其他的魚不清楚,路亞魚種裡面比較常見的是海鱸(七星鱸),很多水庫有,而且個體還不小(沒有天敵),但是不能繁殖,要到海水裡繁殖。

3樓:打魚者

也許是因為水體那麼大,它想去轉轉吧,這種廣鹽性魚類,體內自有一套滲透壓調節外掛程式。

你以為它是淡水的,其實它也能去鹹水晃一晃,

你以為你是喜歡妹子的,BUT………

4樓:小弟叫雪碧

這跟魚自身的滲透壓調節以及分化出來的特殊組織有關,總體來說是十分複雜的。

一般在鹹水,淡水中生存的魚類多為洄游性魚類,它們腮部會分化出排鹽細胞或者吸收鹽分細胞,腎小管的機能也會相應的從強變弱或者從弱變強。

在養殖上人們有時候會用淡水來養殖蝦或者鹹水魚來降低維護海水池塘的成本,但不會直接將其轉入淡水中,而是按乙個緩慢的濃度梯度逐漸去稀釋海水鹽濃度,從而讓養殖動物逐漸產生一些變化來適應水體。包括洄游魚類在洄游過程中也是乙個逐漸的過程,而不是直接從鹹水到淡水的轉變。

5樓:莊如豪

課本上有的,現在記不清不了,大體上就是對鹽和水的調節。

淡水入鹹水,需要把自身滲透壓調高,少吸收水多吸收鹽,多拍出水少排出鹽。具體有鰓部的泌氯細胞以及腎小球??

鹹水入淡水,反之。

都是漸變的過程

6樓:solo

他們體內的一些器官不太一樣,有的可以直接調節體內鹽分含量(比如牛鯊),有的可能不太受鹽分影響,還有些是繁殖需求,從鹽水到淡水會刺激性腺(三文魚啥的),還有些是從淡水到鹽水(比如大閘蟹)也是刺激性腺

鹹海不是鹹水嗎 為什麼可以用來灌溉

MarvelousSiobhan 鹹海的引水灌溉,不是直接引鹹海的水灌溉,是引注入鹹海的阿姆河和錫爾河河水灌溉。關於圍湖造田和引水灌溉,圍湖造田主要是在淡水區進行,例如中國洪湖洞庭湖鄱陽湖滇池等。鹹水區圍湖造田會加速湖泊萎縮,而且土壤鹽鹼化肥力也比較低,加之會汙染湖泊,難以治理。因此不能圍湖造田 聽...

為什麼深海魚類的不飽和脂肪酸更豐富?

湖北漁人 題主所問問題說的深海,應該是指離陸地比較遠的海域,而不是水的深度吧。列舉的這些魚類,多數並不是生活在200m以下海水中呢。海水魚較之淡水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他們的營養中對於不飽和脂肪酸的需求也比較高,我覺得從進化和環境適應兩個方面解釋比較合理。1 海洋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都含有很豐富的不...

洄游魚類為什麼要洄游?從進化學的角度來看,這個種群特性是如何形成的?

李沁 這種變化應該很動態化吧,洄游與否並不絕對,能洄游的魚因偶然蓄水,築壩等無法入海也不一定會團滅,有降海型和陸封型兩種名次可做參考 蘇澄宇 為什麼不選擇入海口呢?因為入海口就相當於魚類的地獄模式。原因如下 1.入海口是海水和淡水的混合區域,所以鹽分濃度常常變化無常。並且根據海洋的潮汐週期 潮差和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