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整個宇宙的尺度來講,人類追求人生的意義是否已經到了可笑的程度了?

時間 2021-05-08 01:43:47

1樓:壹十三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這是先秦時代對宇宙的定義,剛好對應現代的時空觀念。

任選乙個明朗的夜晚,抬頭仰望天空,就可以發現數不盡的閃閃繁星,而你肉眼所能見到的只不過是宇宙的一小部分。借助現代望遠鏡,已經找到數以兆計的星系,同時每個星系中都有無數顆星星。之外呢?

無限寬廣的空間本身足以讓我們敬畏和驚愕,然而,空間是什麼?

現代科技還無法使我們回到過去,亦不能送我們到未來,我們只能活在當下時刻,那麼,沉寂一百多億年(現代宇宙模型估計)的宇宙,這所謂的一百多億年,又是什麼?

面對這無限的虛無,我們人類也要陷入虛無嗎?

不一定,宋朝的陸九淵看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這句話時喊出了: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內事乃己分內事;己分內事乃宇宙內事。」

何等氣魄,何等霸氣!

道德經中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開始的一片混沌,沒有空間沒有時間,當「一」生萬物時,空間突然存在,並使得萬物開始顯現,構成我們的世界。世界的最終目的不在於世界中,而在於超越世界。

「一」生出的「萬物」,就是為了「一」這個本源而存在的,這個「一」就是通過這個世界並最終通過你,才能知曉它自己,因為你,宇宙的神聖目的才會展示出來。你是多麼的重要!

所以,你的心就是宇宙,宇宙就是你的心;自然,宇宙中的事,都是你分內的事,而你分內的事,就是宇宙的事。

抱著這種心態微笑看待宇宙,何樂而不為。你笑我笑大家笑,哪管可笑不可笑。

2樓:巨齒鯊

不用宇宙那麼大的尺度,先問問自己:於地球有什麼意義?於國家有什麼意義?

於你住的小區裡的其他人又有什麼意義??說到底普通人這一生只不過對身邊少數親近的幾個人有意義,但是沒了你他們一樣能活,時間永是流逝,街市依舊太平~

3樓:西永達人

人生的意義沒有什麼可笑的,作為一種生物,他的意義就是這個群體活下來,活下來,作為一種生物的個體,他的意義就是盡可能的確保自己是活下來的一員,活下來的一員,如果對個體還有別的,無外乎就是活得更自在而已,但是對於宇宙來說,所有一切的存在都是沒意義的。

4樓:福星nova

可以把人生的意義定為追尋宇宙的奧秘啊,去當一名天文學家或者物理學家吧。若不然,就別考慮那麼多了,在宇宙面前什麼能有意義?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但堯是明君,桀是昏君。作為個人,在人類社會中有意義就行了。

5樓:薛海彬

為什麼哲學沒落了?

當你用今天的立體知識體系再回看叔本華、尼采、黑格爾、康德、胡塞爾等等這些人的理論時,你會發現他們最後想要的那個東西是沒有底的,沒有基礎的。無論是繞過人去探尋事物本質,還是繞過事物探尋人的本質都是單一和狹隘的。先賢哲學,包括現在的哲學仍然建構在尋找事物和人的意義上,但我們用今天的知識體系已經可以窺見萬物是自然的,本身沒有意義,尋找本來的意義是徒勞的,也是無果的,最終只有虛無。

因為意義是意識創造和想象的,哲學早就應該從「尋找」中跳出來,去立基於「創造」意義。

人生的意義是否可笑就看這意義是你借來的還是自己創造出來的。用借來的意義生活當然可笑,但宇宙中的一切只要是創造的,都是偉大的!

6樓:

我的人生可能會有乙個目標,但我從不賦予它任何意義。這是我的個人理解。

每個人除了生存和選擇生存方式的權利外,其他一無所有。從這點上,我們應該相互尊重,相互憐憫。

有時所謂真理可能並不普世。

7樓:千千之雪

星辰大海,固然美妙浩渺,人類若要追尋更大的自由,就需要團結需要努力發展。所以我們每個個體存在的終極意義不就是為了追求人類的自由、和諧與進步嗎?

8樓:

我覺得不會。對於未知、宇宙的終極理念、世界的本質等等這些追求似乎是與生俱來的,要做的是不斷學習、思考、理解、突破,而這個過程是持續的,在這個過程中有些人找到了意義,有些人沒有,但是我想沒有哪個人不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即便是被生活壓迫的喘不過氣,甚至是隨時面臨死亡的人,在某一刻都會不由自主的思考這些問題。至於是否存在終極,是否存在本質,這個不是你我,甚至不是當下我們所有人能夠回答的,這多麼的科學哲學偉人都不能完全回答這個問題,但是這個方向我認為是終極的。

既然這是我們人類與生俱來的「屬性」,那麼便不可笑,當然這個世界最難能可貴的是,任何人都可以讓對這些東西的追求變成沒有意義。所以,想笑就笑吧,反正我是覺得不是很好笑

9樓:汪星君

放這麼大尺度幹什麼?非得從宇宙的角度去講,尺度太大嚇人一跳。

不論把尺度放大還是從人類主觀角度去理解,人類追求人生的意義都不可笑 。

我們講人類本性充滿了貪婪自私,但正是這種」私」讓我們從氏族走向部落,從部落走向國家,正是」私有制」的發展促進我們人類生產力文化科技不斷進步,」私有制」下的階層劃分讓每乙個人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和主觀能動性,促使人類社會不斷向前。

人類人生追求可笑嗎?不可笑,」天下大同」何嘗不是人類社會的災難?

施主感覺入世沒意義可以出世,苦海無涯回頭是岸啊!

10樓:上善若水蒸汽

如果從人類行為本能來講,我們只不過是基因的奴隸,我們這一坨蛋白質只不過就是個資訊載體,我們只不過是不斷試錯的整個大基因庫的產物,沒有意義。但是我們發展出了智慧型去理解所在宇宙這個程式,這個還是有意義的。

11樓:小暉暉

假如宇宙是乙個封閉的系統,自其誕生以來熵正在不斷增大,最終無可避免地走向死亡。生命這種低熵體的偶然誕生也是以整體環境的熵增為前提的,在我們每個人追尋人生價值的過程中,我們的文明程度正在不斷提高,對能量的消耗也在不斷加快,可以說我們追求人生價值的過程就是宇宙加速自己死亡的過程。

另一方面,宇宙不惜加速自己的死亡,也要讓我們誕生並一步步地了解它,甚至未來有足夠的能力去改變它,避免它死亡的命運。假如宇宙擁有意識,不管我們最後能不能成功,宇宙都不會覺得這是一件可笑的事,反而這是向我們寄予的背水一戰式的希望。

12樓:梗先生

從任何物理尺度看宇宙的浩瀚都足使這個星球上最偉大的成就變得不值一提?

小就是可笑的理由嗎,乙個粒子所包含的內容和宇宙一樣巨集大,更何況是人。大還是小什麼都說明不了。

宇宙和人,是平等的,人一直思考自己對於宇宙的意義,那不妨換個角度,想想宇宙對人有什麼意義。

宇宙有他自己的意義,人有人的意義,乙個電子也有他的意義。不是集體和個體的從屬,是可以在一起談笑風生的老友。

宇宙不知道什麼是階級,他不會因為自己的尺度而藐視任何乙個人。

之所以會覺得自己渺小,是你自己給自己劃的階級,或者是你硬要把自己和宇宙割裂開。走出這種階級,一切都豁然開朗。

「我奮鬥一生會對這個世界有什麼影響」,你不需要對宇宙有什麼影響,你們是平等的。

13樓:林辛宇

尺度的大小並不影響存在的意義。原子之於分子,細胞之於個體,地球之於宇宙,物質從微觀到巨集觀一層層疊加構建,相較來看,每一層的構建都是相似的。只因為我們存在於這個層次,人類個體的層次於是特殊起來,我們的上乙個層次大可以認為是人類社會,或者這個星球。

而宇宙層面與我們的層次相差太大,因而顯現出我們的渺小,但人生命的意義並不因此消失。就像我們不會說原子的存在是無意義的,層次之間的構建是彼此依賴的,在無窮盡的巨集觀和微觀之間,所有層次都是不可或缺的,冷漠一點說,地位均等。

既然已經肯定人生命的意義的存在性,那麼在大尺度上而言,這樣的意義是如何體現的呢?

一方面通過群體活動,模擬經典熱力學,當乙個分子產生異動,從統計學上幾乎看不出表現,但如果異動的分子達到一定數目,巨集觀上就能觀測到變化。也就是所謂多者異也微觀層次的群體活動產生巨集觀效應。

另一方面,巨集觀微觀各個層次之間是環環相扣的,改變某個粒子的常數,很可能引起的就是宇宙尺度的變動。

以上,預設能產生影響即能體現意義。

針對的是人類個體這一層次對於宇宙尺度的意義

下面是針對地球生命對於宇宙尺度的意義

這一方面就不僅僅是空間尺度上的問題了,還有時間尺度上的差異。

地球生命的存在,從出現至今,或者到其終結,所佔的時間長度在宇宙尺度都是微不足道的。

雖然時間跨度短,但地球生命確實參與了宇宙歷史的構建,我們見證並推動著宇宙歷史的發展。歷史不論是非對錯,注重的是參與度,生命作為負熵的特殊存在,毫無疑問是宇宙歷史中絢爛的閃光。

既然我們的生命存在意義,那麼追求意義在我們目前的認知中,不僅僅不可笑,而且是一種使命,是對自我和在外認知探索的需要。

14樓:

上座部對唯識學的影響要大於大眾部,尤其是上座部中的說一切有部。

經量部是說一切有部的重要一支,它建立了「一味蘊」,也叫「勝義補加特羅」,即細心識,用它來說明有情生命的流轉以及人的記憶與經驗。經部提到了「種子」與「熏習」,認為色法、心法各有種子,彼此互相熏習,這顯然與唯識學的思想有關。從一切有部分出的化地部提出了「窮生死蘊」,即是指在沒有解脫生死之前,一直存在的有漏心識,這也就是阿賴耶識的異說。

犢子部建立的「不可說我」與唯識的關係非常密切,它就是輪迴轉生的主體,也是六識生起的所依。

有部哲學的直接目的,是為早期佛教的業報學說提供理論說明。

那些相互分離的、僵死的、永恆存在的自性,為什麼會在「因緣」等條件下,積聚成活生生的具體事物?有部歸結為是「業」與「惑」的作用。

「業」與「惑」也就是決定人及其周圍一切現實事物的「因緣」。所謂三界五道,窮富夭壽,就是由於「惑業」不同而感召的法體自性在積聚復合上的差別。為了求得福果避免惡報,甚至從生死達到涅盤,就必須改變「業」的性質,從而在根本上改變法體自性的復合結構。

這就是宗教修習和道德實踐的任務。也就是唯識學的轉依圓成實性。

為了實現這一任務,有部對「一切法」作了新的分類。佛教最早是把一切法分為名、色兩大類;繼之將「名」擴充套件為受、想、行、識四陰(蘊),加上色陰,總稱「五陰」。

有部新分的「五位」法,第一類仍然是「色法」,其次是「心法」、「心所有法」、「心不相應行法」和「無為法」。

此中「無為法」是指永遠不會發生變化的現象,即當時佛教所理解的「虛空」、「涅盤」等,其餘四位都屬「有為法」,也就是處於發展變化中的真正現實世界。

它把全部精神現象分為「心」與「心所」兩種。

「心」的作用有三:「集起」、「思量」和「了別」,特指眼耳鼻舌身意六識的活動,屬一般哲學認識論研究的範疇。

「心所」是指伴同認識過程而發生的其它心理活動,共分六類四十六種。

第一類「大地法」十種,指在任何認識活動中都必然伴有的心理現象,如「作意」,是發動認識主體攝取物件的功能;「三摩地」是注意力集中於認識物件而不分散;「勝解」是對所認識的物件有確定的認識而不猶疑;「念」指記憶,「受」指感受,「觸」指感觸,「思」指意向等。

第二類「大善地法」十種,指在任何善性思維活動中都必然伴有的道德心理,即信、不放逸、輕安(身心安適)、舍(內心寂靜)、慚、愧、無貪、無瞋、不害、勤等。

第三類「大煩惱地法」六種,指任何令人煩惱的思想活動中都必然伴有的心理,即無明(愚蠢)、放逸、懈怠、不信、昏沉(闇昧)、掉舉(輕浮)。

第四類「小煩惱地法」十種,指思維所必然伴有的非道德心理,即忿、覆(隱瞞過錯)、慳、嫉、惱、害、恨、諂、誑、■等。

第五類「大不善地法」二種,指任何惡性思維活動中都必然伴有的不道德心理,即無慚、無愧。第六類「不定地法」八種,指善惡不定的心理活動,即尋(尋求)、伺(伺察)、睡眠、惡作(追悔)、貪、瞋、慢、疑等。

有部把認識活動與心理活動分開來,有兩個明顯的目的,其一是給一般的認識論提供一種心理學基礎,使修習者沿著一系列心理學概念的規定,控制自己的思維路線,達到佛教所要求的正確認識;

其二是確定心理活動的道德屬性,通過心理訓練,以去惡從善,勤於佛教。因此,認熾活動與心理活動畢竟是統一的,據後來《俱舍論》的意見,「心」與「心所」為「相應」關係:「心、心所五義平等,故說相應,所依、所緣、行相、時、事皆平等故」。

從宇宙尺度看人類生命的意義?

我自己來談談對生命意義的看法。作為宇宙中難得的擁有可以觀測宇宙 暫時還不能改造宇宙,最多也就改造改造地球 能力的智慧型生命體,我們應該可以算是宇宙的奇蹟之一。在這個尺度下,我們思考人類生命的意義其實是很簡單很直接的,就是如何能做到更為長久的觀測宇宙,即如何使我們這個奇蹟長久的活下去,活的最好和未來的...

在宇宙的尺度來講,人的道德與法律是不是很可笑?

子蠡 60億年以後,地球會被膨脹的太陽吞噬。有沒有能力流浪地球?即便一切終將毀滅,在此之前,人畢竟要為自己立法,為萬物立法,為心靈立法。 悠悠飄遙 怎麼說呢,有點像是人類看螞蟻一樣吧。螞蟻的分工很簡單,但也不能說是可笑,因為它們揚長避短各司其職還是符合人類的基本觀念的。人類的科技和宇宙觀放在宇宙中可...

就整個宇宙而言,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淚不空 簡單的說 人類的存在意義,就是顯示宇宙的存在,因為 每乙個人都是乙個小小的宇宙 而且我們可以通過對我們人體的了解,我們可以知道宇宙的 結構狀態 執行原理 宇宙的美麗 以及宇宙的智慧型。你們說 我們人類該負有多麼大的使命,這些都需要我們一灬去探索,去了解 這難道不就是我們人類生存的意義嗎? 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