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O2O的疑惑?

時間 2021-06-11 21:08:23

1樓:sail

首先,任何商業模式都不是服務全部客戶,外賣平台也不是。

外賣平台裡面的商家也分高中低幾檔,對應不同的客戶。

所以,外賣平台的價值,體驗不能以自己的感知為判斷。資料和需求擺在這裡。這個事情是靠譜的,不是無腦。

美團餓了麼還是在打仗,所以融資,補貼都是必須的。

但是,在平台之外,肯定還有大量的細分的機會和市場,你說的自營算是一種。因為我們是做取餐櫃,我們取餐櫃作為團餐配送的乙個配套,接觸了很多做

企業,會議等團餐配送的,還是相當不錯的。toB的領域裡面,訂單量比較穩定,量也大。也不用平台抽成。總體還不錯。

2樓:鹿鹿鹿

1外賣行業一直宣稱用補貼去培養客戶的消費習慣,但我感覺用補貼去轉化來的客戶,流失率非常高,高補貼帶來的客戶反而讓一直有外賣需求的客戶有不好的外賣體驗!2外賣行業的未來,從高層到基層都一直在講融資,好像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融資上市,可不可以這樣,外賣平台自己組建餐飲公司,這樣不僅可以控制餐品質量,而且可以更好的去優化客戶的點餐體驗,等真正鋪開了之後,然後是不是可以做的就像租商鋪一樣,去租給個人形成競爭,然後收租金!

對於第二點我是贊同的,外賣平台可以通過自己組建餐飲公司,這樣就可以避免那些使用非法證件上平台的行為,極大地提高外賣產品的質量。

3樓:阮小謝

既然做外賣平台的不肯主動提高服務質量,現在我能想到的主意,就是鼓動他的對手出來搶生意,一是把顧客往飯店引,二是幫做淨菜配送的打廣告,老實說,我對任何見不著的成品食物都不放心。安全永遠比好吃重要。

4樓:逸巨集

但換個角度看,燒錢階段不僅僅是吸引新使用者,也是為了在擴張前期招攬更多商家(司機)加盟。

給他們看到平台有多少使用者,前景有多大。

而往往商家(司機)的流失率是不會像使用者那麼高的。

5樓:瑞雪

現在來看看這個問題,前面質疑盈利的人還繼續堅持自己的質疑嗎?平台趨於完整,足夠的使用者量就會讓人崩潰。資本的流動絕不是無意識的,能讓龐大資本擁有者相信的未來,絕對不是不切實際的未來。

6樓:矮矮矮矮子樂

這個暑假做了相關的乙個社會調研,做的是外賣包裝安全的內容,在調研的過程中接觸了一些外賣的現狀,我個人感覺平台只要做好商家接入時的資質審查,著重做好運輸時效和運輸過程中的食品的安全就可以和當下對餐飲經營者的監管接軌,既容易保持現有的外賣的多樣性,也不必費太大的工夫,你提的建議感覺好像把外賣平台改成了網路統一配餐公司,消費者的可選擇項就少很多,感覺偏離了外賣平台的初衷,外賣平台應該與連鎖的中餐館合作,學習麥當勞、肯德基對於外帶食品的安全的保障體系,調查完覺得真的是任重而道遠,不需要大刀闊斧,要做的是如何和現在接軌,瘋行多年,網路外賣也該不忘初心了。

7樓:陳白水

我就想這麼做,和美團合作。做實體店,美團掛名,我出人出力,和美團一起出資。每天出地推,出市場,我有一套詳細的策劃。我QQ107158048。希望可以和閣下聊聊。

8樓:許小賤

o2o本質就是高頻吸流量,低頻賺錢。就你做的外賣平台來說,餐飲是基本不會賺錢的,但是你看到外賣平台賣水果,賣藥,賣超市產品,那麼他今後就可以通過自己囤貨賺取其中的利潤,洗髮水送上門他賺錢,衣服包包送上門試穿,留下的他賺錢,買車送車上門試駕,買了再送車上門他賺錢。給商家提供產品原料,土豆白菜肉類,產地直接購買,市場把控精準,利潤大於菜市場購買。

種種類似,O2O改變的是整個生態,你要思考的是,人們習慣使用O2O之後,你每個月的花銷是不是都可以從O2O平台上走。

9樓:楊啊

乾地推的就關心乾地推的好嗎~專業才有價值~~1、流量補貼轉化率低,太主觀片面。吸引新使用者都是需要成本的,而且幾塊錢的補貼比幾百萬的廣告要實惠多了,是產生實在的訂單。以前京東收購過一家服裝公司,老劉就說,這哥們融資了7000萬,結果全都打廣告了,沒產生多少訂單。

如果他把這些錢用於補貼客戶,一單補貼50塊,他能產生幾百萬的訂單,如果有幾百萬單的規模,就不會落到這種地步了。

2、這行業剛興起兩年,存在無數的變數,行業的未來那麼多大佬都看不明白,你10年前問大家電商的未來,誰能說得準?關心這玩意意義真心不大。

外賣平台有流量,流量代表的是客戶對你作為平台的認可,而不能轉化成對於你作為餐廳公司的認可。

阿里流量多不多,旺信推廣拼命不拼命,結果呢?專業才有價值。

10樓:

我也在外賣O2O工作,公司99年成立的,同樣是O2O,但是客戶群體不是一類,我們公司主要是中高階人士,大部分是外中國人,公司已經盈利數十年,很不錯,消費者的需求就是方便,不是實惠,不是補貼。手機碼字不方便,稍後補上。對了,公司是sherpa's,大家可以上網訂餐試試。

11樓:顧小明

在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出現之前,燒錢也是應該的如果你們真的去線下商家,看看外賣養活的商戶、配送員和相關產業鏈,你們一定會再重新思考外賣O2O的市場

我就想問這些左一套理論右一套資料的人,有多少人真正做過餐飲?有多少人真正去送過外賣?有多少錢人真正的把控過一大筆現金流?

任何乙個行業,專則思,思則變,變則通,資本願意給你燒錢,至少你還能活一段時間,就有機會走出一條路。

12樓:產品經理趙勳

網際網路最忽悠的地方,也是最可怕的地方,就是:

1、用紫金換速度;

2、用速度換規模;

3、用規模換排位;

4、用排位換資金。

可行的創意、專案,會很快變現;不可行的,也會很快消亡。所以它是乙個放大器和加速器。

13樓:安大大

大家都考慮的是使用者粘性問題,其實放開來想想,大公司外賣血拼燒錢,也是抱著一定的賭性,就是誰可以燒到最後,剩著為王,直接提高行業門檻,燒到創業公司不敢做,資本不敢投,無非就會兩種結果,剩1個,趨於壓力都合併,比如滴滴和快的。所以現在外賣O2O重點不在燒了多少錢,而是在於有限的錢能燒多久。

14樓:

現在流行乙個概念叫「輕資產」,本來風投砸2000W就能忽悠下一輪的冤大頭接盤,拉高估值。

你自己組建餐飲公司,可以控制餐品質量有考慮過成本花費嗎。說穿了在所謂的顛覆傳統行業這一過程中,網際網路只是工具,真正在其中翻雲覆雨的,還是資本,你明白了嗎

15樓:樂水三千

外賣o2o,其實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高頻低價是流量源口。做流量做使用者做商家,一旦時機成熟,縱向延伸業務鏈、橫向擴充品類。你看,京東主業不賺錢,但金融就做的挺嗨。乙個道理

16樓:章三

不能,因為肯德基也有外賣業務,這個質量控制其實很難的,天貓和京東就是例子,何況還是吃的,其實很多時候資訊和大資料是技術手段,選擇是多樣化了,但是成本沒減少呀,因為吃很難批量化的

17樓:風毓璃

補貼只是一種推廣方式,本質上是產品的問題。

產品經理和運營若被補貼帶來的大量使用者迷失了眼,而沒有發覺並放大真正的痛點,沒補貼了自然就散了。

比如外賣,我因為硬廣和補貼知道餓了麼,最終常用的確實口碑外賣(別的區我不知道,我們這塊送達時間很準,同一飯店也比其他平台訂的更快送達,不排除是使用者量小的問題)

所以你看,真正留下使用者的痛點一定要是持續可行的,才能留住看似龐大的資料中的20%真實粘性使用者。

18樓:時代的名字是

第一點,你說的很對

第二點,你有沒有做過餐飲?有沒有自己炒過菜?

餐飲公司要做大都很困難,更何況做強。

中餐的乙個核心問題是標準化難度太大,導致不能像美式快餐一樣一套標準全球通用。

即便你能作出一套全國通用的標準,怎麼去控制廚師的質量?中餐質量的控制者在廚師,一道最簡單的青椒肉絲,不同的廚師做出來的口感、色澤、香氣、味道都不同。

現在能夠大規模推廣加盟的,基本就是火鍋店。因為火鍋的質量主要在鍋底,通過控制底料質量,就可以控制最終質量。

此前的俏江南,我試過成都的一家店,除了裝修和服務質量不錯,味道連街邊小店都比不上。。。

如果說類似蘭州拉麵、沙縣小吃之類的簡單餐飲,當然可以引入O2O外賣。可是,這些店本身價低利薄,怎麼支撐起高昂的遞送費用?

說到底,組建一家餐飲公司,實現規模化經營,以形成強大的O2O外賣服務能力,本身不靠譜。

19樓:Arthur Wang

第二點:好像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融資上市。

呵呵,不是好像,而就是如此——融資才是這些企業的根本目的。

由此也會明白,為何用補貼拉客戶,因為使用者數才是融資中最有利的資料。

至於你的設想,顯然不是乙個立志上市圈錢的「輕資產」公司要考慮的。

所以,我的看法就是:趁著有補貼多吃幾頓……

除了外賣,餐飲類 O2O 還有哪些模式?

楊橙 這個應該可以說有很多,O2O的理解可以和P2P類似,達到互動即是O2O,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這個問題,同樣例如試吃,優惠,所有你可以想象到的,全部可以O2O,只不過把原來餐館的活動帶到了使用者家。這是O2O的核心,為什麼你會主要關注到外賣,外賣是核心過程,包括製作和運送,這和人們初始去餐館的目的...

如何解讀餐飲業 O2O?

地上鋼琴家 畸形產業懶人餐飲市場被過分誇大了還有衍生的即時配送行業開始依靠資本補血養活現在逐漸轉移到依靠商家補血養活等到商家承擔不起這個平台成本而提價的時候等到平台訂餐和到店訂餐沒有差別的時候就是 020 沒落的時候 楊小時 餐飲O2O,我在前幾天看到關於場景O2O的專案,在合適的場景 合適的地點 ...

低頻高需的O2O產品如何運營?

miss 我們是活動策劃這一塊,確實是個低頻又非剛需的市場,樓上幾個答案都很好回答了關於低頻o2o的運營方法和發展途徑,多謝,學習很多,社群確實是很好的路子。 學習機器李一一 思路很重要。第一 你要對你的使用者進行畫像,哪些使用者可能使用到手機維修O2O產品?這個集群有怎樣的特徵?這是你第乙個要搞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