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腦剛發明的時候是如何告訴電腦指令的呢?

時間 2021-06-03 16:01:19

1樓:Sheldon Liu

這個要講計算機的原理了,很長很長,我就挑著講了,希望你能稍微了解一下。

首先的計算機呢,是沒有cpu的,有的是個很大的矩陣,用線連著,如果杆插進去,連線上了,就代表1,拔掉就代表0,這是基礎。

計算機只能識別0和1

其實就是馮諾依曼體系

而且最初的計算機,只是用來計算數學的,比如什麼6位數*6位數啊這種。所以你要先了解一下二進位制,1 == 1,2 == 10,3 == 11,4 == 100.所以很普通的4+3,在電腦裡面,是100 + 11 == 111,換算成十進位制,正好是7,所以計算機就是這麼表示的。

電腦一直處在乙個等待的過程中,這個是常態。

當你的滑鼠動了一下,或者鍵盤按了乙個鍵,其實是傳送了乙個中斷,當計算機接收到這個中斷,會停下當前的動作,響應這個中斷。

所以算4+3,這個過程,你自己開啟了計算器,或者敲命令計算。那麼首先是傳送給電腦乙個指令,這個指令是:計算。

隨後你輸入的4,是個運算元,+是個操作符號,3也是個運算元,=,其實是enter,也是個操作符號。那麼完整的指令:【計算】calculate 【運算元】4 【操作符號】+ 【運算元】3【操作符號】=

整個指令已經有了,那麼計算機在等待的過程中,你的滑鼠開啟了乙個計算器,或者你在shell視窗,敲下這個指令,其實都是先傳送乙個中斷,然後計算機響應你的中斷,來處理你的指令。最後計算機會返回給你乙個結果。這個是人為理解的。

在最初的80X86的計算機中,128個針腳,有127個是有具體作用的,裡面有指令控制器。最初的是單執行緒,因此當你傳送中斷時,當前正在執行的指令會停下,然後響應你的中斷,然後將你的指令,push到乙個指令集裡面去,這個是有序的,當排在你前面的指令處理完了,就輪到你這個指令執行了。所以接收指令的過程是:

接收中斷,push指令到指令集,排隊等待執行,執行完指令會返回結果

模擬到最開始被發明的電腦:不需要中斷,直接由操作員,插拔連線杆,來表示各個運算元,最後讀出來結果就行了。

太基礎的知識了,很久很久沒看了,可能記的不太清楚了,具體的推薦你看這本書

《計算機組成原理(第2版附光碟)》(唐朔飛)【摘要書評試讀】- 京東圖書

在人類剛發明語言和文字的時候,全部使用中文,對當下有什麼影響

ICARUS 其實認為這個設定中起到決定性影響因素的是 人類語言同源 其次才是起源語言是什麼特徵。從時間跨度上來講,如果Anderson 2012 的推測不太離譜的話,6 10萬年間人類語言自然演變可以將所有的同源詞洗得一乾二淨 語法變得面目全非,以至於根本看不出它們本來是同源的。也就是說,即便輸入...

膝上型電腦用的時候 是一直插著電用好,還是充滿後用到沒電再充好?

小公尺熬成大公尺粥 一直插著電好。現在的電腦如果長時間低於20 電量,反而對電池有更大的損害,而且一般膝上型電腦不插電,效能會有所下降在遊戲本上體現得更加明顯。 皓浩 如果比較成熟的電腦的話,其實是有電源管理機制的,也就不會過重和過放。更多還是根據場景來。如果插電的時間比較多,就在電源管理的部分 部...

在電腦沒有大規模普及的時候,會計是怎麼記賬的?審計是怎麼審賬的?

Julian Zhang 手工賬。明細表餘額表總賬。賬務邏輯和審計邏輯並沒有什麼不同。審計底稿也是純手工加計複核 甚至現在也有部分小公司用手工賬。 李浩 沒有電腦就是紙筆記賬了,只不過介質不一樣,但具體方法還是一樣的,會計軟體產生提高了很大效率,不用手工結轉,調節平衡,省去了明細賬,總賬的填製統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