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時代大概還有多久真正到來?目前想自學一些BIM知識可以做哪些準備?

時間 2021-05-29 23:35:58

1樓:creo皓雪

BIM是什麼?建築資訊模型。

國內目前而言,對BIM的理解,「建築」有了,「模型」有了,偏偏「資訊」兩字,囫圇吞棗。

中國發展BIM最大的問題在於建築業資訊流轉的不順暢。獲取資訊難,使用資訊更難。如果沒有龐大的真實資訊庫作為支撐,BIM最終就會走向「紙上談兵」,充其量不過是幾款輔助設計軟體,是「圖紙翻譯器」,無法真正對建築設計形成正向指導。

國內做設計往往憑藉設計師在種種條條框框下「被閹割」的個人表達,建築設計兜兜轉轉,到如今還是多多少少有著「型別學」的影子,缺乏足夠的技術的理性。這導致設計行業普遍存在經驗主義、規範為王、大同小異的現象,當然這也是現行體制下設計師的無奈。

建築的真正作用,必然體現在投入使用後的「運營階段」這個環節,建築是有著強烈的社會屬性的,服務於人。無論你是普利茲克獲獎專案,還是沒有建築師的建築,功能和舒適性才是歸宿。這就意味著,未來建築設計的發展,「結果導向」成為不可迴避的主流。

什麼是結果導向?舉個例子,暖通設計算空調大小,一般做法就是「照常規來」,寧可過剩,不能不夠。我在調研中發現,負荷嚴重過剩、末端操作不當的現象比比皆是。

怎麼解決?大量的調研,大量的反饋資料,對設計和管理形成逆向指導。而我們恰恰無法,也不想獲取這部分調研資料,單靠零星的高校研究根本無力改變現狀。

再舉個例子,綠色建築,喊了多少年,建築規模上億平方,有多少真正能夠「被感知的技術」?當我們強調室內環境質量作為設計出發點的時候,需要什麼?需要大量一手的後評估資料!

我總得知道住得舒不舒服,存在什麼問題,經濟性怎麼樣,才能確定設計策略和技術路線吧?國內目前有多少人在做這個事?很少。

我倒是知道朗詩、萬科委託專門的諮詢機構在做這件事,但他們做這件事的初衷是快速把握市場資訊,了解使用者需要什麼,對戶型、材料進行有益改進,從而尋求到新的增長點。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BIM無論被理解為一種專業協同平台,智慧型化建築的前哨站,還是2D向3D思維進化的必經階段,它都不能脫離現實世界而存在,它存在的目的和意義,就是更理性、更真實、更全面地指導建築設計,從而使得建築更經濟、更合理、更適宜,同時保持著充分的「個性化」。了解「真實的世界」,需要真實的「資訊」。如果只追求虛擬的資訊,BIM就會走向「玩造型」、「為了數位化而數位化」的深淵。

走了歪路,卻還披著裝配式建築等等「大躍進」的外衣,到時候,借用遊戲界的一句話,就真的是「一通操作猛如虎,一看戰績0-5」了。

就此看,BIM在中國,路漫漫。

2樓:你像風來了又走

個人見解。

中國的bim要普及還早得很。

一,bim用來解放勞動力,中國就勞動力最便宜,解放了成本不就增加了。

二,bim要在施工中運用起來才能發揮最大價值,恕我直言,現在做施工的主力軍裡的領導,不會用支付寶的還有一大堆。

三,bim講究從設計到施工,從材料到預算等等,需要各個環節各個單位都參與,實際上,各個部門水平參差不齊,想要做到真的不容易。

四,bim其實重要的是乙個思想,軟體操作十分簡單,普通本科生在校內就已經接觸相關操作了。所以其實很多企業直接從內部培養bim人才,專門去學沒必要,自學足矣,重要的還是要對工程各個環節了解透徹。

個人愚見。

3樓:一路向南UFO

BIM只是乙個概念。所謂的BIM以後就是乙個工具,遲早是要到來的。在這個行業混,那必須的會。以後等老了再學,自己的學習能力會下降,效率會降低,為何趁現在年輕不好好的學呢?

4樓:

我個人覺得還有一段時間,為什麼這麼講?我來告訴你.

這段時間還不會短

第一。 中國建築行業有法律規範卻雜亂不堪,我行我素,大城市發達地區有存在bim但方向單一,這沒有錯,做得精才能生存,可是造成了人才少,結構單一,無法普及.

第二。 我所了解的美國諸多專案也並沒有廣泛採用閉幕,因為很多東西太雜,往往只會承包給乙個子公司,有乙個例子:首先,美國現場很少用到閉幕,前一段我認識的叔叔告訴我我們現在這種趨勢基本是設計院炒出來的,不是我們不想推,而是有錢的業主意識不到它的重要性,懂了麼?

並且那個美國的子公司你猜怎麼著?被賣了!還賣給了中國的公司,你說這說明了什麼,有些東西不是不好,它需要時間和一群推動他的人!

總之,它不會很快到來,不用操之過急。

5樓:劉明正

本人還是學生,但是本科是在國外讀的,一開始就學的是revit,後來歸國讀研繼續研究BIM這一塊。憑這些年學習總結了一下幾點。 首先BIM在很多中國人腦海中還不是乙個明確的概念。

BIM不是一種或一系列的軟體,它更接近於面向專案全生命週期的一種整合性的思考和操作的方式,重點在於把專案全生命週期中的所有涉及的資訊都整合到同一平台上,用全面的專案資訊管理來保證專案質量。落實到軟體上最常用的當然是revit,另外還有archiCAD,ArchiBus等。 個人BIM在國內推行緩慢的原因有一下幾點。

首先建築師沒有主導性地位。建築師在整個建築行業中應該是最有長遠目光且最具影響力角色,但是目前我國的體制未給予建築師們應有的權利,導致建築師無法主導行業走向。建築師們在海外幸苦學來的先進知識往往因為領導的有限認知被忽略掉了。

其次,我國建築行業中存在的灰色區域是不可忽略的,BIM的推廣會有效地減少行業中的灰色區域,所以不得不承認很多時候不是推廣緩慢,而是部分利益相關方對BIM持有警惕甚至仇視的態度。

再次,因為BIM是整合性的資訊管理方式而非單純的平面表達,所以對專案參與者個人或團隊的整體能力要求很高。乙個BIM的專案在建、結、水、暖、電、部品、產品等方面都需要有針對性的BIM人才。只有當每個專業的性息都被正確的整合時專案性息才是可用的。

目前國內還普遍停留在平面表達性的專案思維方式中,並且試圖用這種方式去操作BIM,讓建築師用revit出所有的圖和模型,為的只是賺乙個BIM的噱頭。國外的操作方式與國內有很大區別,專案中建、結、水、暖、點等專業都有各自的BIM負責人。不同的專業使用revit中不同的模板。

不同專業之間相互連線和分享並且不停地進行碰撞檢查。所有的資訊都被記錄下來用在未來的維護和修繕中。國內還是有不少理解BIM的建築師,但是其他相關專業中的BIM人才有多少就不好說了。

另外,我國的建築行業與發達國家相比更不重視專案管理。發達國家的人工高昂,制度嚴謹,迫使他們需要在專案開工前對專案進行盡可能周密的安排與管理。開工後的任何問題都有可能導致大幅虧損。

國內的很多管理缺陷可以通過低廉的人工等方式在現場去彌補,再加上沒有健全嚴謹的監管和驗收制度,導致中國人對專案管理的輕視。管理上沒有要求自然就不需要全面的性息。

一夜未眠,手機上打字都說亂了。本人還是學生,說的不準確的還望大家指正。

6樓:

1、首先BIM的時代不會在哪一天的時候說來就來,這一定是乙個不斷發展的過程,這個過程不管是政策、標準、軟體、硬體都會不斷的演進,來推動BIM的前行。所以,可以認為說現在已經是BIM的時代了,只不過是在這個時代發展的前期。

2、目前國內BIM應用的人才確實很缺,但是很多人對BIM的應用認識比較狹隘,認為會建三維模型就叫應用,其實這類只能算是BIM的建模員,BIM的建模員一點都不缺,反而是有點氾濫的意思了。BIM人才的路線圖大概是BIM建模員→BIM資深建模員→BIM專業負責人→BIM專案經理→BIM技術總監。

3、所以,不管怎樣,想要進入BIM,就先從建模開始吧。

7樓:

出國讀書前在上海某院做了三年有幸公司開始發力並學了很多做了很多專案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首先BIM只是乙個概念下面的軟體千千萬只是因為國內的大環境和科研環境的缺乏導致了revit成為了主流。據我所知有幾個院是有自己開發了軟體。日本這裡的BIM也大都用中國產的軟體。

從公司剛開始發展bim就用了revit 到離職說說我的看法。

(說的很多問題在後續版本可能都已解決版本至於我離職前的2014)

我是暖通專業的 revit在我們機電大專業上做的最好用的功能應該是各專業間的碰撞檢測了。

revit有自帶的什麼流量計算和負荷計算什麼的然後體驗實在太差並沒有什麼軟用。負荷計算還是很不錯的匯出空間模型到鴻業負荷計算媽媽再也不頭疼了。

目前介於revit尿性的功能大部分的院都是畫一遍cad平面圖在做revit 然後在反饋到cad 如此其實增加了很多的工作量。我們公司到我走的時候在大家的努力下暖通和給排水的平面可以勉強在revit直接繪製直接出平面出土詳圖系統圖還是不行。

不要和我說不是有風量水量風阻什麼的呵呵那東西誰用誰知道不做系統不管用做了系統不能輕易的亂改

問過了建築大部分都可以複雜的幕牆表現有困難出圖也基本很順暢

問過結構苦逼的你們要給你們模型就好了配筋也反映讓我屎吧

revit目前簡直是為建築所生的現階段都在發展吧很多關於出圖的功能都不完善看看每年revit的更新都是小幅度的不痛不癢的更新 autodesk就是個大奸商!

大環境下 revit是必須的但是除了revit之外還有很多也最好了解下

目前revit最大的用處也就是大家在乙個大沙盤下做著模型然後說的很好聽的給業主可以參考繼而可以多收錢我們有個專案光revit業主就花了100w 各種操蛋。

以上手機碼字想到什麼打什麼有空再改

附我做過的乙個專案的圖

8樓:

我也看見當地一些大的設計院在招相關的工作人員了你可以去51job搜尋成都的bim建築設計。裡面的職位要求寫的比較詳細。對著學就ok了。

大概還要等多久國產電影才會進入大片時代

DireWolf 記起了高考完不久無意間在電視上看的 煎餅俠 這是一部應該編入中國電影史的經典反面教材。煎餅俠 連同 大鵬 以及裡面的一大堆明星,極好的展現了當下中國電影人的生存狀態 投機取巧,渾水摸魚,吃一頓沒下一頓,不過就是浩大的電影工業體系的齒輪。從這一點來說,它的意義非凡,同時我們也應該褒揚...

人類離星際時代還有多遠?會在多久以後進入宇宙大開發時代?

離星際時代還有多遠?會在多久以後進入宇宙大開發時代?很難說。人類目前所走的技術發展道路沒有一條的盡頭是星際航行。也就是說我們目前看不到任何星際航行的辦法。最悲觀的看法是人類甚至走不出太陽系。想要進入星際旅行,是不能依靠光速飛行或超光速飛行等常規移動方式的。這裡說的常規,指的是像走路開車那樣,在空間上...

學粵語大概要多久?

Yeungn 可以買教材回來學,結合多聽多看多講,應該半年到一年就會比較流利了,用教材的主要目的是學會拼音和掌握基本粵語方言字 語法。掌握了這些學習就事半功倍了。 為啥要學粵語?作為一門方言,它含金量低又不容易學,既然都打算學一門難學的語言 那不如去學一門外語更好吧,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或者交一些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