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過程中,喜歡咬文嚼字,影響了創作速度,怎麼改?

時間 2021-05-05 23:14:46

1樓:denghande

創造本來就有兩種狀態啊,粗寫與精修。

這兩者其實有些衝突。精修更像乙個編輯的工作,字斟句酌,咬文嚼字;會影響靈感的釋放。

所以要把兩者分開。你要是經常在作者與編輯之間切換,會損失很多靈感,浪費很多時間。

建議從時間上就分開。比如晚上就悶頭寫,寫了也不看;第二天白天再來改。

2樓:夏陽婉卿

去掉那些形容詞剩下的就是真實了。

小時候寫周記,老師總是批評那些寫流水賬的孩子,其實能把流水賬寫好的才是天才,那些沒有經過繁複語言加工的句子,才是生活的日常,在這樣的日常裡寫出深刻來,才看得見功夫。

3樓:大泥師

先悶頭寫,像平時講話一樣,把內容先完整地寫出來,然後再回頭,逐句改。

這其實和你的習慣是一樣的,但是好處就是,已經把完整的意思寫出來了,心境會不一樣,效率也會高很多。

4樓:一條漢子

去當一回網文槍手。

去龍空等地方,找網文工作室,找一本適合你的文,寫個兩三萬字。

在寫槍手文之前,你咬文嚼字,一寫三回頭,一章沒寫完已經改了兩三遍。

寫槍手文的時候不必這樣,你拿著別人給的大綱,續寫別人的故事,從始至終,你都是在為了「錢」而寫,你不必擔心自己的文筆,卡詞的時候用別的詞代替,卡句子了就跳過去,只要整體故事走向不偏離大綱,那你的任務就完成了,是的,「只要完成任務就可以了。」

等你寫完了兩到三萬字的槍手文,你咬文嚼字的壞習慣就自己改正了。

沒有什麼壞的寫作習慣是三萬字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六萬字。以上。

5樓:越劍藏鋒

改什麼,像作家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里寫《小王子》一樣,每一句話都是一首詩。

「兩句三年得」並沒有什麼不好的,在乙個大家都耐不住性子的時代,誰靜下心來,誰就贏了。當然,經典也由此誕生。

6樓:斤木

曾有過同樣的經歷。

這種心態說好聽一點叫「完美主義」,說不好聽叫「偏執」。說白了就是,明明知道從大局上不該花過度精力在一件事上,還忍不住違背理智繼續做下去。這種時候,邊際收益已經急劇降低,邊際成本卻在不斷攀公升。

就像考試快結束了到了檢查答題卡的時間,還總是對沒做出來的乙個小題戀戀不捨,導致答題卡沒塗完,滿盤皆輸。

寫文章的人常常是感性之人,情緒容易氾濫。但若想寫出整體高質量的文章,理性是基本且必要的。就像學唱歌,並不是自以為動情的表達就能令人動容,符合基本的音律是優美的前提。

寫作也是如此。過度糾結感性的細節對往往會導致對整體「章法」思考的減少,有害無益。

所以要從根本上認識深層的原因,而不是僅僅想單獨剷除「表象」的煩惱。解決方法歸根到底還是對「自我」的控制,比如大致規定寫作時間,乙個小時至少要寫多少字等等。雖然沒有那麼科學,倒也不失乙個可行的方法。

「咬文嚼字」是褒義詞,也是貶義詞。不僅僅寫作中,大局觀的意識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重視起來。相信無論對你的寫作能力還是思考能力都是有益的。

以上。共勉。

7樓:

寫東西再三斟酌是好事情!語句是否通順,用詞是否恰當,字間行間是否能刪減,標點符合是否正確,這些都要好好考慮的。但是,絕對不是寫完小一段就考慮這些。

我給的建議是:立馬憑著一時的靈感和一股衝勁把你想寫的東西一鼓作氣地寫完(這樣才能真正寫下東西),如果總瞻前,那如何顧後呢。寫完一節或一章後再來精雕細琢!

加油!努力寫下自己想寫的東西!

8樓:韓昌黎

我和你一樣

我的解決方法是,盡量將草稿打細,情節什麼的都有,接著忙去學習,過兩天再改,加一些新東西,直到沒啥加得了,繼續添枝加葉,必要的比喻什麼的寫上去

這樣的整理時間大概要兩個星期

9樓:

即便不修改,你就覺得你能寫出上乘之作嗎.

不是冒犯的意思,是指,好的作品的前提是作家有自己的行文方式,並且寫作成自然,知道自己如何保持自己創作的最佳質量..

比如我習慣夜晚碼字,可以從十點連續碼到凌晨三點再睡覺.

大冬天手冷腳冷也不當個事情.

我喜歡那句,好的作家不是要用深刻隱晦的詞語表達,而是用最簡單的語句表現和描寫.

行文方式與習慣到底在於自己,

少扯些有的沒的,能改就改,不改就瞎折騰.

逼自己一把而已,又不是斷手斷腳這類改變不了的事情,現在只是你害怕與期待值過高的心理障礙而已.

因為期待過高,所以覺得自己一定要反覆修改,不然被那個誰看出一點瑕疵來,豈不是毀了我的逼格.

其實,重點不在方式,

重要的只是那個文而已.祝好.

10樓:流氓先生

首先評價一下題主的這種行為。這是一種由於高度自律形成的強迫性習慣。簡單點說就是心裡強迫症。

對於這種情況,我本人偶爾也會發生,但沒有那麼嚴重。我甚至發現這個句子有些毛病也不會去改動,而且先順著思路寫作。

其實寫文章最重要的不是條理清晰,邏輯周密,情節連貫,語言優美。而是一種行雲流水無定質無限制的自然性。蘇軾是最早認識到這個問題的文人,當然我不是說除了蘇軾就沒人認識,只是蘇軾是中國最早提出並且為此作文的人( 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

——《答謝民師書》)

一般來說,我寫文章都不會先寫題目,因為我不知道最後會寫成什麼樣子。但是每次隱隱讀來卻有一種合理。彷彿話中有話,文中有理。

把自己內心深處想表達的東西不經意就在文章中表現出來了。這也是一些大家文章的奧妙之處,難道你分析出來的每個觀點每個內涵他們都有想到?不一定,只是他們心有此感,故文有此意耳。

遠的如《詩經》,《史記》。個別散文例如蘇東坡的《赤壁賦》,魯迅的《故鄉》,還有王維的大部分詩,李白的一部分詩。都在此列。

至於題主的窘境和無奈我也能體會一二。

你大可以強迫自己不必去讀,但是這個方法顯然不通。我給你另外乙個方法,讀它不要改它。初時畫蛇添足,爾後為龍點睛。

11樓:

雖然我寫作也不咋地,但題主我還是懂你的。

我在寫自己覺得很重要的東西時也會這樣,我想了下,這本質是對自己寫作能力的不自信以及把成敗看得太重,這種患得患失的心態讓人無法享受寫作的過程,這樣寫出來的東西任你檢查得再細緻,細緻到了沒有乙個錯別字、乙個錯誤標點的程度,可讀起來還是怪怪的....因為不滿意自己的文字於是又開始檢查修改,陷入迴圈怪圈,最後弄得精疲力盡碼完一篇,自己看了都想哭。

於是我思考了下,文字是因為沒有破綻才叫美嗎?是讓別人找不出缺點才叫好嗎?我認為不是,行雲流水比毫無破綻更美,寫出自己內心的想法比讓別人找不出缺點更好,靈感是稍縱即逝的,如果我把時間精力都耗在為了不讓自己出錯上,就錯失了這些更美更好的東西,拿題主你提問寫的來說,你有幾個錯別字和標點我這個答題的根本不關心,這麼多人能輕易看懂你的提問並回答說明你語病問題也不大,唯一的恐懼是恐懼本身。

不過這事知易行難,光說教不行,可以試一下這個方法。

嘗試一次不檢查和修改地寫完,儲存,幾天後把你的文章當作是其他人寫的,不帶偏見地看一遍。 (雖然一開始會讓你很難受,但是幾天後你會發現你沒經過「加工」寫出來的東西沒你想象的那麼糟,親眼看到事實會漸漸瓦解你不自信的心態,那些影響寫作的行為自然會減少,姑的邋咳。)

12樓:

我聽說,福樓拜用一上午時間在稿紙上加乙個逗號,再用一下午時間把這個逗號去掉。還聽說,有一次福樓拜連寫三天之後,突然滿地打滾,以頭撞牆,甚至把地毯都含在了嘴裡。

13樓:李偉

村上春樹曾經在當我跑步時我談些什麼當中寫道他是一邊寫一邊想的,大的框架其實已經在腦中好久,寫下來需要的只是言語的組織,與臨時的創意

14樓:夏蟲語冰

15樓:碳頭

寫完一大段,情節差不多到乙個階段再改。

這個跟創業一樣,快速定出乙個計畫,甘特圖弄出去就去執行,按時候分階段再進行修正。

等你都改好方案跟計畫,機會早就過去了——靈感也一樣。

16樓:桐原雪穗

我就想說,你問題中的許多「的」都用錯了。私以為正確使用的得地是認真寫作的必然要求。你在咬文嚼字之前,是否應該先提高自己的基礎知識水平呢?

17樓:姚澤雲

其實總結一句就是寫得太少,想得太多。

等你寫夠了兩百萬字,這個問題自然就沒有了。

另外,說厲害的作者不會懷疑自己的文字質量,簡直一派胡言。

大江健三郎,諾貝爾獎獲得者,夠吊了吧,人家改稿的時間就遠遠長於寫稿的時間,而且都是用筆寫的,改到連編輯都看不懂的程度。

所以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寫作習慣,通過寫作習慣來揣測乙個人的寫作水平,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18樓:

寫作模式和編輯模式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大腦使用方式, 如果同時進行, 會消耗很多能量在兩種模式的切換上, 而且不能保證每一種模式的連貫性.

有乙個軟體, 叫write or die, 強制性要求寫作者必須以一定的速度寫下去, 不要去管別的, 只要把你的想法寫出來就好. 都寫得差不多了, 再用編輯模式修改刪減.

19樓:朱大發

寫之前先把思路理清,第一段的內容是什麼第二段寫什麼,等大概有個結構範圍的時候下筆~ 不過正常一段寫完讀個一遍修改也正常啦~

20樓:

靠,我也是〒_〒

記不清的字一定要仔細想清楚……用到成語前要查意思防止用錯……有時猛然想起一些詩句有點記不清就要各種查原文,不然心裡都是怪怪的!

重要的是:不論題主是什麼寫作習慣,是一揮而就,還是字斟句酌,首先要知道自己要表達內容的中心是什麼。

各位答主所說的先列提綱啊,先寫完再檢查啊,先粗寫再細改啊之類的都是好方法。

另外我覺得加強積累也是乙個方法哈。

適量的摘抄,做筆記,多看多寫,強化記憶的哦,也是有效果的。

對了,還有個問題,就是有時候會越改越不知道自己該改成什麼樣,不知道自己該寫什麼了:

我的建議是那就先放一放,但把你的這些略顯凌亂的思路以關鍵字、詞的形式記錄下來。這是你想表達的內容中基本會出現的詞語,也一定程度上包含了你想表達的思想和意圖。等頭腦鎮定下來,重新組織語言即可。

21樓:

雖然這樣不好,但我還是看著題主的描述笑了出來……

給不了什麼建議,但是只要是問題總會有對策的,不要過於擔心,也就很有可能是因為你對這件事的在意,反而過於強調了這種行為在你思想中的重要性,才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看,我就是寫完想說的話之後,或者思緒中斷沒法往下寫的時候才會回顧前面寫的,去檢查流暢性、措辭、格式等等。

在我看來「表達」是文字寫作中最重要的事,如果連乙個觀點、乙個事件都沒法清晰流暢地表達那麼這份文稿有何意義呢?

當然我們總是知曉道理卻難以完全做到,也就是常常說的「有目標沒途徑」。

把這件事簡單化來看大約就是強迫症,題主去找找應對及改變強迫症的前人之見看看,試試有沒有用。

專利寫作過程中為什麼以不好的條件替代關鍵引數?

前沿智財權 專利的保護是以技術的公開為代價,並且專利的保護是有時間限制的,例如涉及配方或者工藝引數相關的專利,發明人既想要保護技術,又不想把最核心的部分公開,就不會在專利檔案中記載最優的資料,只會選用些備選資料。 樂知網孫敏 專利是以公開換保護的。公開的程度應該滿足能實現技術方案,解決聲稱的技術問題...

在寫作過程中,怎樣才能編輯出有意義有趣的劇情?

夏朝 我也寫的不好,只能說共勉,談點自己的想法。比較好看的一類劇情安排,我個人覺得是 計策 和 對策 的碰撞,就有點像相聲裡逗哏和捧哏的感覺。計策是為了引出對策,對策是為了解開計策,這關係要把握好,計策 的目的不是為了難倒角色和讀者,更不是故弄玄虛或者寫成乙個無解的難題,而是為了引出對策,也就是說 ...

在寫作過程中頻繁使用把字句和被字句請問該如何改正?

虛與老師 我把杯子拿了起來 杯子被我拿了起來 我拿起了杯子 我拿起杯子 此刻杯子正在我的手心 我感到並拿起了杯子 我不自覺地拿起杯子 他像新王接過CROWN那樣拿起杯子 多練習多用心,我覺得這問題應該不難解決 當然增大閱讀量並不是什麼壞事,只是不必強迫自己跟風閱讀 已登出 使用把字句 被字句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