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在蘇芬戰爭打得那麼拉跨,怎麼蘇德戰爭突然就奮起了?

時間 2021-05-08 23:18:51

1樓:Elysium

可以研究一下蘇芬戰爭,或者說冬季戰爭。

蘇聯主要犯了三個錯誤:兵源從南方調來沒經歷過如此寒冷;大清洗失去了中下級軍官;戰略上輕視對手,冬季裝備不足。

自然,芬蘭人民英勇頑強,也是戰爭的決定性因素,游擊戰術、莫洛托夫雞尾酒的發明、士兵熟練使用雪橇,這都是擴大戰果的原因。

戰爭是複雜的,無法簡單歸結於乙個原因,如果你想深入了解,自然還是得看看史料,但那不是什麼輕鬆的事情。

2樓:「已登出」

二戰時期,蘇聯從始至終都沒有奮起。

從巴巴羅薩行動到柏林保衛戰,蘇軍與德軍的交換比從來沒有低於過10:1,東線所有的會戰蘇聯完全就是拿人命往裡填,以彌補與德軍的戰力差距。

所以偉大的衛國戰爭之所以可謂之「神聖」,用2700萬人命換來的勝利實至名歸。

3樓:木竹島主

蘇芬戰爭是侵略戰爭,而且芬蘭實力不差,只是人太少。其實蘇聯戰爭很混亂,大量幹部被殺,而且戰術很僵化。後來死的人多了,也學會打仗了,而且美國後面要啥給啥,推的就比較厲害了。

4樓:Mausratten

蘇聯人用雄起來形容不太合適,確切的說是被德中國人打的太慘之後開始變聰明了。

蘇軍開始會打仗那基本要到四二年,在此之前蘇軍的戰術和戰略上基本上用兩句話就能概括了:進攻就是莽,防守就是死戰不退。除了悍不畏死以外基本沒有值得稱讚的點,這種戰術和戰略水平打打日本還行,放歐洲結果就是人頭送了一堆結果誰都打不過,41年直接損失了差不多500萬人,基本上是把開戰前的常備軍給送乾淨了。

然後這個過於慘痛的代價讓蘇軍高層開始吸取教訓,開始學習德中國人的戰術,大縱深戰術理論也差不多是這一時期開始提出來的,該理論的第一次實踐是第二次哈爾科夫反擊戰,不過這時候該理論還不完善所以這場戰役的結果依然很難看。但是這代表著蘇聯人,逐漸的開始用腦子了,而不是只會莽了。

蘇軍最終發展到完全體那基本是44年,最終成果就是巴格拉季昂行動。這個時期蘇軍在水平上和德軍基本五五開甚至還強一點,但是在實力上已經完全碾壓了。

所以,只有足夠慘痛的教訓,才會使乙個人快速成長,軍隊也一樣。

5樓:阿芙蘭

蘇德戰爭前六個月奮起了嗎,半年被俘虜300萬,兵臨莫斯科,比2023年沙俄更廢。後來的逆轉,一是激發俄羅斯民族主義,二是美英等國的援助。二者缺一不可

6樓:隔壁孫同學嘻嘻

蘇德戰爭4年,41年夏天開始,一直到43年2月份蘇軍一直交學費,43年夏庫爾斯克蘇軍才第一次夏天的大規模戰役中獲得勝利。從43年開始,蘇軍才對基層戰鬥戰術作出調整,44年的戰鬥,蘇軍作為進攻方基本都保有接近2倍或以上的兵力優勢。指揮官也成長了,科涅夫前期瘋狂送人頭,後期也是猛的不行。

7樓:德意志小麥

在芬蘭陣線,第一次派上用場的B4榴彈炮把芬蘭的防線正面炸開,這才打破了蘇聯僵持在防線前的僵局,蘇聯的優勢開始體現,而蘇聯空軍也開始學習其他國家,這是蘇芬戰爭蘇聯優勢體現的時候

巴巴羅薩計畫之初,我由於條件問題無法列出資料,當然網上有準確的資料。這麼說吧,蘇聯損失了三分之二以上的工業區,以及這個比例的坦克,飛機,和除了俄羅斯之外的幾乎全部國土,史達林防線本來就沒完成現在更是報廢,直到莫斯科反擊戰才開始奮起

雖然是舉個例,但是畢竟題目如此,我也不可能直接把蘇芬和蘇德戰爭說一遍

8樓:千島觀海

蘇芬戰爭,是前宗主國打殖民地,為的是戰略緩衝空間更大,蘇德戰爭都要差點亡國滅種了,德中國人壓根不把斯拉夫人當人看,是個有血性的人都會反抗到底。

9樓:城霍縣人

蘇德戰爭前期也是非常拉誇的,但是蘇軍具有兩個優勢,乙個是戰略縱深太大了,德軍的閃擊戰無法畢其功於一役。第二就是蘇聯的影子師,蘇聯的軍隊都是存在副職的,儲備了大量的現成的配合熟練的軍官,一支軍隊打沒了很快又能拉出來一支。

而且到蘇德戰爭時期,大清洗導致的軍隊戰鬥力下降問題已經隨著軍官的補充而恢復了。

10樓:史林折枝

性質不一樣,蘇德戰爭是保家衛國戰爭,而蘇芬戰爭完全就是侵略戰爭。另外蘇聯人從蘇芬戰爭吸取了不少教訓,開始正視自身的問題,在蘇德戰爭中得以改善(雖然諾門坎戰役比蘇芬戰爭早,但是該正視的問題還是沒正視。。)

11樓:star

12樓:王聖

蘇德戰爭也分階段,41年也很跨。蘇聯在一點一點向德國學習,庫爾斯克戰役後,蘇聯已經學會了怎麼在夏天向德中國人發動進攻了,能學的都學完了。

13樓:「已登出」

蘇芬戰爭,是大清洗後第一場。通過此次戰爭,蘇軍不足缺陷暴露,給軍改提供方向,只不過還沒完成,巴巴羅薩就開始了。

東線戰爭打了4年,影響因素很多,不能簡單的把結果全部歸因於軍事。

14樓:羅本啊

蘇芬戰爭怎麼拉跨了,贏了戰略目標遠遠達到,國際影響很小,比當年蘇波會戰好多了,看看蘇波會戰才知道在紅色拿破崙指揮下的蘇聯紅軍有多廢物,好在史達林及時處死了紅色拿破崙,挽救了蘇聯紅軍。

15樓:地道酬善

蘇芬戰爭雖然蘇軍打的一塌糊塗,可是最終靠著綜合實力蘇軍還是取得了最終的勝利!蘇德戰爭雖然蘇軍最終取得了勝利,可是過程和蘇芬戰爭也差不多,蘇軍經常被德軍以少勝多,蘇聯是靠著英美援助以及自己的綜合實力活活把德軍耗死的!

16樓:盧泰愚少將

蘇德戰爭一直到庫爾斯克戰役前德軍都具有優勢。而蘇聯紅軍逐步從肅反的陰影走出來,史達林不再過度干涉前線指揮官的指揮、蘇聯的國家機器開動,大量生產技術裝備、紅軍軍官戰術素養的提公升、德軍在戰爭中的人員損耗巨大,兵員質量下降、美國的援助,以及蘇聯的人力優勢使得蘇德戰爭的天平向蘇聯一方逐漸偏移。

17樓:佐倉綾奈

蘇德戰爭初期,蘇聯並沒有「奮起」。第一次基輔戰役打得一塌糊塗呢。真要說「奮起」,還要等到史達林發表紅場演說。

蘇芬戰爭是史達林犯領土癮的結果之一。一場以掠奪領土為實的侵略戰爭,遭到了芬蘭人民的頑強抵抗(總有人指責芬蘭的民族主義,卻對大俄羅斯沙文主義視而不見),蘇聯紅軍自己可能都打得沒底氣,所以打得拉跨。

跟德中國人打就很有底氣,因為是德國對蘇聯用了巴巴羅薩計畫。為了保衛」神聖的祖國「,當然要以昂揚的鬥志去打」神聖的戰爭「啊。

18樓:茶花

蘇聯在蘇芬戰爭打那麼差,首先蘇聯嚴重低估芬蘭抵抗決心,加上國內空前團結和國際援助支援芬蘭,其次惡劣的天氣和地理條件,加上芬蘭採取靈活戰術,對蘇聯造成不利影響。反觀蘇聯在戰爭之前,根本沒有做太多的準備,加上國內經歷大清洗,加上都是一群沒有親身經歷過戰爭殘酷的年輕人。

德國被蘇聯反敗為勝,首先希特拉嚴重低估了蘇軍的戰爭潛力和抵抗決心,加上希特拉對德軍的過度干預,更是影響了德軍的正常部署;其次加上惡劣的天氣和地理條件,加上德軍的戰爭準備和作戰計畫均不夠完善,戰線過長也加大了德軍的後勤壓力。

19樓:起名真麻煩

對於俄羅斯人來說,被芬蘭打敗,頂多亡國。要是蘇共崩潰了,他們一點也不可惜,甚至巴不得紅沙皇早點去死。

要是被納粹打敗,那可就要亡天下了。動腦子想想就知道,斯拉夫人可不屬於納粹口中的「高貴的雅利安民族」。雖然蘇共不怎麼樣,也只好捏著鼻子支援它了。

20樓:短笛

因為內已清洗完畢,外有英美的支援啊。

本土作戰優勢。

對蘇聯這是一場你死我活,對英美這是不死不休的戰爭。

這不是征伐戰,而是滅國戰。

21樓:Stuka R

蘇軍並沒有突然奮起

1941/42年蘇軍是用人命交學費,用人命和空間換取時間和經驗

在2023年夏天的庫爾斯克戰役以後,蘇軍才徹徹底底紮實了所有戰役技能,軍事體系,軍隊編制也更合理更完善了。從庫爾斯克以後,蘇軍才可以說是怒捶德軍。

22樓:老鐵穩

1、蘇德戰爭早期蘇聯也很拉垮啊,蘇德戰爭也是後期才行。

2、芬蘭也能發動冬季戰爭,這個利用氣候環境的「地利」因素,蘇對德有,對芬蘭沒有

蘇芬戰爭,百萬蘇聯大軍為何拿不下小小芬蘭,還差點被反殺

九鎮十八灣 1.差點被反殺談不上,差點被反殺說的好像芬蘭人打進列寧格勒似的hh,畢竟蘇軍月平均投入兵力都不少於50萬到80萬,都比芬軍全國能動員的人要多。2.樓上說的很清楚了,這裡補充乙個地形蘇芬國境線漫長且分布無數的湖沼和針葉林,能通行大軍的就是幾條人工道路,永備工事和築壘可以輕鬆地將這些地域封鎖...

蘇芬戰爭時雙方損失有多大?

Nachtwachterin 芬蘭著名的歷史學家Otto Manninen引用過克里沃舍耶夫的 20世紀蘇聯武裝力量損失 1997年版 的數字 84994人死亡失蹤或被俘,186584人受傷或者殘疾,51892人生病 9614人凍傷,總計333084人。俄羅斯國防部後來給出了乙個更為精確的數字 71...

蘇聯在軍工方面有哪些黑科技?

綠皮工業 還記得紅警3裡蘇聯炮打小飛兵的牛蛙嗎?這玩意居然是有真實原型的。蘇聯真的搞了來發射士兵的人間大炮的腦洞計畫。為了防止士兵被炮彈發射的超高速度攪成一團漿糊,蘇聯還抱著嚴謹的科學精神,先用豬做了實驗。對於這個實驗還有另一種說法,說毛子炮打飛豬不是為了發明人間大炮而是為了收集資料來製作飛機彈射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