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以亞音速飛行的飛行器,其區域性就可以出現超音速氣流?

時間 2021-05-07 06:29:02

1樓:卡卡

當速度超過臨界馬赫數的時候,所謂臨界馬赫數就是開始產生區域性超音速的那個值,大約在0.8左右,超過臨界馬赫數後,由於區域性超音速,會產生波阻,導致阻力急劇增大。現在大部分飛機用的是超臨界翼型,其特點就是臨界馬赫數與1非常接近,削弱激波強度,降低波阻

2樓:booster

氣流會在機翼表面加速,並形成相對低壓、低溫的區域。如果飛行速度進一步提高,該區域內會出現超聲速氣流,超聲速區的後部出現激波。一般來說,機翼上表面首先出現超聲速區。

目前主流的大型商用飛機,巡航飛行時機翼上表面都有激波。超臨界翼型只是推遲了激波產生的位置,減弱了激波強度。

但航空攝影中機翼上表面的蒸汽錐絕大多數都不代表激波,因為低空超低空的飛行速度都不高。但如果空氣濕度足夠大,機翼表面的低壓低溫區的水蒸氣就會凝結產生可見的蒸汽錐。

下圖來自空軍之翼(傅前哨解讀運-20運輸機(2)),展示了常規翼型和超臨界翼型的超聲速區及激波的位置

3樓:

第一,這是用紋影法觀測到的激波,厚度如下圖所示,你確定厚度只有幾個分子平均自由程的薄層能在千公尺數量級的距離上用肉眼或者簡單的成像裝置觀察到?

第二,來流遇到物體要繞流,繞流會有流速變化,簡單一點說,流速越快壓強越低,機翼的上表面必然有流速高於來流的區域,如下圖所示。翼型附近不出現激波的馬赫數被稱為臨界馬赫數

第三,如圖一所示,臨界馬赫數必然是乙個小於1的數,具體的數值與外形相關。圓柱的臨界馬赫數就只有0.4左右

綜上所述,民航機的巡航馬赫數大約在0.85左右,而且翼型是針對高亞音速進行優化設計的,機翼上出現穩定的正激波的可能性幾乎為0。但是個人認為不能排除在以較高速度高速巡航過程中會短暫出現舷波的可能性

4樓:francium bobo

戰鬥機高速通場的時候出現的一團迷の霧在近音速的情況下就可以出現, wiki上管這個叫做

Vapor cone, 這種霧的出現不需要氣流超音速, 近音速就可以出現, 同時跟空氣的濕度有很大關係。

宇宙中幾乎真空,飛行器速度為什麼不可以無限增加,即使加速到光速的百分之二十都十分難?

已登出 根據相對論最著名的質能方程E MC2我們知道質量和能量是等效的,而給物體加速需要能量。在低能低速的情況下,給物體加速用到的能量除以C2這個巨大的值,其增加的質量 動質量 實際上是非常小的。因此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忽略這個動質量的變化 但這並不代表相對論在日常生活中就沒用,衛星定位就與相對論著...

在飛行器的姿態解算中,為什麼方向余弦矩陣描述的旋轉是按照XYZ的順序進行?

徐亞飛 DCM 以及四元數 不存在旋轉序,尤拉角才有旋轉序。對於乙個確定的旋轉,DCM是唯一確定的,四元數是唯二確定的。而尤拉角則比較複雜,如果考慮是限制尤拉角 roll yaw為 180 180,pitch為 90 90 那麼在非奇異點 pitch 90 乙個旋轉對應12個不同旋轉序的尤拉角,在奇...

圓盤狀的飛行器有哪些利弊 為什麼外星人普遍使用圓盤狀的飛行器,而地球人卻總是用流線型飛行器

代翔 腦洞大開啊。架設外星人的能源動力方式肯定不是依據空氣動力,那麼就沒有氣動方向的問題。所以,當然是圓形,蝶形等等各種中心對稱的形狀更有效。人類的流線型,只不過是為了和空氣阻力相愛相殺的結果而已。 阿城 人類的科技水平和地球大氣環境使之不得不考慮用流線形外觀飛形器,像鳥的外形,以求儘量減少阻力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