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想過用唯心主義的思想改造一下來解救那些缺愛的人,討好型人格

時間 2021-06-03 07:17:02

1樓:行雲流水

你說的很對,每個人其實都有一種慣性的思維模式和情緒模式,而這些模式的深層次原因是他們的深層次的核心動機,渴望和恐懼所決定的。一般討好型人格內心深處是渴望被愛,只有看到了了這一點,去正視她,才有可能鬆動這個模式

2樓:吳子系

不是唯心主義救了你,救你的是了悟。

你現在回頭去看那個已經解脫的問題,它是真實的嗎?你的解脫時刻,是不是當你了悟到它並非真實(不是你想象的那樣)的時候?有點像晚上你自己在家,關了燈以後,發現窗外有人,一時出現一時又消失,好像在窺探你,又好像隨時可能破窗而入,這個場景太嚇人了,我們將其命名為「賊人問題」;你給自己打氣壯膽積攢了半天的勇氣,哆哆嗦嗦開了燈,發現是乙個塑膠袋掛在了窗外的樹枝上,所謂賊人時隱時現,不過是塑膠袋被風吹動影子投在了窗簾上,這個時候,你心裡的恐懼是不是立刻消失殆盡?

恐懼的消失,是賊人被解決了麼?還是因為你了悟了所謂賊人問題並非真實的?

再回到到底是誰救了你,在「賊人問題」中,救你的是燈,還是借助燈提供的光看到而發生的了悟?

你現在希望唯物主義能解決討好人格的問題,等於是以為開燈能解決一切問題,而實際上了悟才是關鍵。譬如賊人問題中,你未曾開燈,喊來了媽媽,媽媽告訴你外面不過是乙個塑膠袋,恐懼是否也會消失?這裡具體方式是不同的,但產生的了悟是相同的。

討好型人格,和你那曾經的不知名問題,和賊人問題,本質上都「不真實」,在你了悟到它的非真時,問題就會解決。如何了悟?不斷向下追蹤自己的行為動機或許會有幫助。

3樓:白朗

SURPRISE!

我最近讀一本心理學相關,《惡的科學》,作者反對死刑,因為他認為施害者其實也是共情神經區域無法正常工作的受害者

基於這個話題的答案,我覺得可以折射你所想的。

4樓:Suyu

覺得不是乙個很好的方法

最後也許會變成為了討好唯心主義的某個東西而去做決定

就這個結果而言,不過是討好的物件換了換,怎麼會拯救呢?會讓討好更加嚴重吧。

5樓:咚咚貓·夏夜

突然覺得自己似乎也是討好型人格,沒必要在意對方的一切,於是在避免麻煩的基礎上,不想出現因為自己而使對方責備自己的畫面,所以不會麻煩別人,對別人也沒有特別的要求,若果直接使對方不喜自己,自己感覺對方不喜自己,或者自己所厭惡的型別,自己會選擇遠離甚至直接不再聯絡,一切為了避免麻煩,本質斷了聯絡可以減少麻煩,因為會減少對方的請求!

是的,溫柔的人會對任何人溫柔,很少有人會在意溫柔背後的孤寂,只是憑藉表情行為埋怨對方的欺騙、假意、虛偽!是的,自己的表面表現如此,像這樣厭惡自己的承認與理所當然,那麼寬闊的湖面,應該更洶湧澎湃一點,平靜的感覺未免太過浪費!但怎麼做才好?

失憶會怎麼樣?嗯答案還是存在的,只是與初衷相反罷了,感覺自己絕對不行,嗯還是吃個棒棒糖吧!

6樓:為童發聲

可以用這樣的方法,不過只對一部分人有效。

像題主這樣的,就是已經意識到了自己有討好型的性格,所以有意識的去進行糾正。

其實你能夠踏出這一步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剩下的堅持固然艱難與重要,但總比一步都沒踏出要好得多。

而大部分的討好型人格其實他們都沒有意識到,甚至有些人意識到了卻還是不想改變,這才是其中的難點。

至於從討好周圍的人變成討好神,這其實沒什麼改變,只是神不會要求你具體做什麼東西,而把神與自身契合才是最重要的。

順便說一句,當你覺得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神對你的控制的時候,你的心態確實會超脫,會接納身邊不平之事,但是你也會失去進取之心,因為你不會去挑戰神。試著把神與自己融為一體,你才會去挑戰生活,才會真正解脫。

7樓:北絳町

我其實不太喜歡這個問題,尤其是「解救」這個詞,讓人有一種自詡為聖主的崇高和優越感,就像是一種理想設計。就好像街上路過乙個乞討者,你會覺得他「可憐」想要「施捨」,但可能他心裡並不這麼認為。所以個人覺得,「解救」主要是自我解救吧。

至於該怎麼解救,用什麼方法,那就看自身了。所謂改造唯心主義的思想去「解救」就顯得有些多餘了。因為我們的最終目的是「解救」,所以就應該找最適合的方法。

「改造唯心主義思想」,顯得有些刻意。

最後還是想說,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人類在歷史上不只是一次想成為救世主,他們構建所謂的藍圖,致力於乙個理想社會。那是種理性的過度開發,對主觀能動性的誇張。

個人覺得,點到為止,先把自己的生活過好。

8樓:分享者

你所說的解救眾人,改變思想,這個東西在《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裡已經提及了。裡面說了很多我們平常使用的錯誤的思想,唯有改變自己,用正確的思想生活,才能獲得幸福快樂的人生。

9樓:小花生公尺

唯心主義,應該不解決這個問題吧。

對乙個缺愛的人說你要學會自私,那這個建議會石沉大海,道理誰都懂,但人的行為模式就像是一堵城牆,只有能動搖它根基的東西才有可能推倒這堵牆,需要的是對一切行為的理性解釋。

從本性來說,人只會折服於自尊自愛的同類,自信和自愛的氣質有天然氣場,能在很多時候不怒自威。當然,大家也會喜歡被付出,不過喜歡的是付出本身。為了維持人際關係付出什麼,大致決定了其他人喜歡的是什麼,依靠人格維持的關係是穩定的,依靠付出,一旦停止可能就沒了。

在現實生活裡裡,用付出物質的方式可以加快一段關係的進度,或者融入群體,這點不由分說,可是經營和維持關係,人格是永遠是發揮作用的主力,物質可以酌情付出,人格是不能讓步和出賣的。

從行為的後果講,人的天性對自愛和自卑的嗅覺異常敏感,感覺到自愛和自卑,自然會採取不同的行為策略,這個大概就是挑軟柿子捏的源動機。這個層面可能也是出於生存形成的本能,發生在無意識狀態。對於前者肯定多了警惕和尊重,對於後者,在某些場景可能會出現負面行為,比如批評指責打壓,或者勒索。

總結我的理解,環境和人本身都只嚮往強者,自然規律,不容置疑。所以人生沒有什麼可抱怨糾結,只有一條路是平坦的,那就是選擇在心理上或者物質上不斷強大

10樓:常棣之華

缺不缺愛和唯心主義有啥關係,難道認為物質是第一性還缺愛了,求求你在碼這個長篇謬論談唯心還是唯物之前先至少打下點哲學基礎好吧?

你欠的可能是系統的哲學思維訓練和看心理醫生,或者只是單純的時間幫你度過中二期。

11樓:水北天南虹之綻

這個世界的本質是唯物主義,也就是存在即合理。討好型人格和缺愛的人都或多或少會存在但並不影響這個人繼續生活下去,所以不要輕易的從乙個極端走到另外乙個極端,一些事情都是在生活裡來實踐的。

唯心主義是錯誤的嗎,王守仁用唯心主義思想指揮打仗,為什麼也能打贏?

知行愛仁 用唯心主義來給王陽明的哲學定位,那是不準確的,在中國古代沒有這樣劃分標準。打仗是乙個複雜的事情,講求戰略戰術,所謂兵不厭詐,目的是打贏,可沒有什麼溫文爾雅說法。 旋轉天梯 王陽明的那個知行合一我見過解釋的最清楚寫得最好的是教員的實踐論,看過的都懂,反正也不長建議抽空看一下。如果他是照那麼知...

不知現代還有沒有唯心主義大師?

包不同 因為解釋世界的重任落在了科學家的頭上,所以康德之後已經沒有哲學大師了。假如你把宣稱 存在就是被感知 的喬治.貝克萊歸為唯心主義的話,那麼,現代科學家都是唯心主義大師。以下摘自科普作品 量子物理史話 四 奧卡姆剃刀和 存在就是被感知 測量 現在重溫雙縫干涉實驗 假如採用任其自然的觀測方式,波動...

有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有沒有主觀唯物主義和客觀唯物主義

有主觀唯物主義,資本主義這一意識形態就是典型主觀唯物主義,具體可有以下事例,比如資本主義倒流奶事件,主觀唯物主義認為資本主義倒流奶是合理的,因為它符合價值規律 唯物 維護了無產階級利益 主觀臆斷,以我替他 還有比如因為意識屬於物質 唯物 所以意識就是 等於 可代替物質。虛構事實 公子世 沒有。簡單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