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人對低沉且憂鬱的文章如此感興趣?

時間 2021-06-02 03:25:23

1樓:MidnightDominic

憂鬱指向最高世界,它伴隨的是這個世界的虛無、空虛、易朽的感覺。憂鬱指向先驗的東西,同時它又意味著與先驗的東西的不相融性,是我和先驗的東西之間的無底深淵。與這個世界相比,憂鬱更具先驗性,更是越出此岸世界囿限的超越。

但它面對先驗的東西述及的是孤獨。這是我此岸的生活與超驗生活之間趨達白熱化的衝突。恐懼與寂寞指向的是最低世界。

恐懼述及的是出自最低世界而威脅著我的危險性。寂寞述及的是這個最低世界的空虛與下流。

唯有創造才能征服寂寞。恐懼總是與經驗的危險有關聯的,需要把它與恐怖區別開來。恐怖與經驗的危險無關,它與先驗,與存在和非存在的憂鬱有關。

克爾凱郭爾區別過恐怖與恐懼的概念。對他而言,恐怖是一種原初的宗教現象。憂鬱和恐怖具有同源性。

但恐怖更強烈,在恐怖中存在著某種毀滅人的東西。憂鬱要更為柔韌一些。恐怖的強烈體驗甚至能醫治憂鬱。

一旦恐怖轉化為憂鬱,那麼,急症病就轉變成了慢性病。

我能夠體會憂鬱和恐怖,卻不能忍受悲哀,總希望盡可能快地擺脫掉它。我不能忍受令人感動的事物,我對它的體驗太過強烈。悲哀是靈魂的,它維繫於往昔。

屠格涅夫主要是一名悲哀的藝術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名恐怖的藝術家。恐怖維繫於永恆。

悲哀是抒情詩,恐怖是戲劇。這非常奇怪,我能忍受憂鬱,它讓我感到性情相投,也能忍受恐怖;但如果要我沉浸於悲哀,我會完全融化和消失。對我而言,悲哀總與憐憫聯絡在一起,我總害怕被它們統治了自己的靈魂。

所以,我總是阻礙著、反對著憐憫與悲哀,如同反對令人感動的事物。

在希望和充滿了失望、痛苦悲傷的現實之間,在希望和生命於其間消蝕的現實之間總存在著某種不對應。倘若以為憂鬱產生於力量之匾乏,那是一種誤解,憂鬱產生於力量的充盈。

我確信,在人的生命中存在著先驗的東西,存在著先驗的引力和先驗的作用。我感覺到在無意識的懷抱中,在低階的深淵中的沉淪,但更感覺到面向高空的先驗的張力。

——別爾嘉耶夫《自我認知:哲學自傳的體驗》

2樓:

這大概是乙個普遍全民抑鬱的時代吧

可以說當代青年容易抑鬱

已經抑鬱的,和有過抑鬱的人數,佔總人數很大的比例如果有人寫的東西都是你在想的東西,寫的話一句句都打在你的心坎上,與你有共鳴,那為何不感興趣?

3樓:朱小豬

在雞湯裡遨遊,尋找心靈寄託點

我們先要搞明白乙個問題,「現在的人」指的是什麼人?大概就是空虛寂寞冷,情場失意,工作不得志。

心靈上極度空虛,身邊還沒有可以傾訴的朋友,就算傾訴後還得不到理解,甚至看到物件臉上拼命隱藏的一絲微笑帶來的嘲諷,他對現實版的交往和人際關係絕望。

這個時候,這群「現在的人」是需要被理解,被關懷,需要第三方感同身受的傾聽,幫他梳理情緒,想達到共鳴,成為無所不談的好朋友。

深沉且憂鬱的文章,正是這碗毒雞湯,處處都能和他內心的無數個想法發生摩擦,產生思想上的共鳴。

文章中的案例或多或少有他悲傷的影子,於是這個帽子被自己扣下,從而覺得這個案例說的就是我嘛!接下來作者開始分析原因,說到他心坎裡了,最後給出解決方案,他覺得都對,很有實際指導意義。

哪怕文章中的案例和他的遭遇不一樣,他都會覺得我要防範於未然,主人公和我很像,我將來不能犯同樣的錯誤。

如果案例中的主人公比他慘,比他還失意,心中那優越感不自覺的產生,世界上有人比我還慘,不是我乙個人,然後共鳴再次產生,其實他更享受看到別人不如意的案例。

好的雞湯文,作者是以平等的姿態,分享的口吻,聊天的感覺,來調動讀者的參與感,就像自己身臨其境一樣。

時間久了,越來越依賴文章給自己的心靈創口貼,習慣已被養成,每天一碗雞湯不能少。

4樓:君子有終

因為會無意間引發人的共鳴,現在這個社會,十八歲之前告訴你你有夢想就希望無限,十八歲後又陡然轉折,你沒有房就是人生盧瑟,太魔幻了

5樓:dole

閒的唄。

仔細想想人生是什麼,為什麼活著,為什麼這麼痛苦,迷茫等等。這些問題什麼時候會想到。在你忙碌工作的時候,熱戀的時候會想到嗎,一定是挫折後沒事幹的時候才會想。

運動員摔倒了,憂鬱一番再起跑,沒戲。還是閒的。

6樓:玖仟歲

格局不夠,眼界太窄!

大部分人都以有錢、有房、有車、伴侶多為榮,而直接忽視了自我精神世界的塑造。

像什麼:

仙人撫我頂,結髮受長生……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再或者:

宇宙洪荒,天地蒼茫……

鬼神迴避,虎龍盤踞……

並不是說讓大夥兒都達到如此境界,只是說哪怕你抽空想一想這些成語、詩詞,也是大有裨益的。

有些人空有高等學府的畢業文憑,卻把自己的精神世界置於螻蟻蛆蟲之間,沉醉於淤泥臭氣中,越加渺小且輕浮。

而有些人雖然讀書不多,卻把精神世界擺放在廟宇神袛之中,接收著香火供奉,愈加金貴純粹。

人各有志,隨他去吧……

7樓:劉克己

瀉藥不是現在的人喜歡低沉憂鬱的文章,而是文章從來都是沉重的。

初中歷史老師會告訴你,之所以四大悲劇被奉為經典是因為悲劇更具張力更容易引發思考。

《活著》一文通篇的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家國河山一片烏煙瘴氣,天災人禍福貴嘗了個遍。慘嗎?慘。喪嗎?一點都不。合上書你只會看到一根野草飽經挫折卻煥發著勃然生機的畫面。

文學就像一面鏡子,映出來的是翻書人的容貌。悲觀者自然會在鏡前自怨自艾,樂觀者則總能尋到那縹緲黑暗中的點點星光。

況且真正悲傷的人不會去看沉重的文字的,他們擔不起另乙份苦痛的折磨了。

至於年輕人為什麼抑鬱的很多——看看這片大好河山!與你無關哦~

8樓:做作業

有幾個人,能真正不孤獨。

不是對低沉且憂鬱的文章感興趣,而是那些文章,與我們產生了思想的共鳴,我們需要它們,知道自己並不孤獨,還有人,是和我們有同樣想法的。

9樓:

臆測。因為生活真的很苦很累,壓抑低沉,讓人憂愁鬱悶。

甜甜的事情,只能看一看,想一想,始終輪不到自己嘗,就是看的再多了,不經歷,也無法感同身受。

而低沉憂鬱的文章就不一樣了,那很真實,和自己經歷過的點吻合,讓自己感同身受,引人深思。

10樓:許澍風

從趙文子對叔向說「詩以言志」我們就知道了。

最好的文章從來都是最好的表達者。

不僅表達了作者自己,也表達了大多數人。

所以,現代的人也許不是喜歡低沉憂鬱的文章,而是有低沉憂鬱的心情。

至於改變狀態麼。

其實,有一部分人並不想改變這種狀態。

另一部分人,他們生活的大部分時候並不低沉憂鬱,只是因為有時候人往往是在低沉憂鬱的時候才看起了書而已。

11樓:鐵憨憨

為啥現在年輕人連抑鬱的權利都沒有了???

換成我們的父輩,還房貸還到50+,他們也抑鬱。

畢竟現在生活壓力大到我們連求生欲都少的可憐了。

12樓:灰岩

當前社會的痛點所在吧。年輕人忙碌焦慮,一面應對生活又一面遙望著夢想,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會給人心理造成巨大落差,容易陷入負面情緒。喪文化不過是一種自嘲和無奈而已。

為什麼憂鬱症的人喜歡用自殺的方式離開大家,這真的是最好的解脫方法嗎?

前幾天學校有人自殺了。我舍友和我談論這個話題 他指著那棟樓,說,那麼高都能跳下來,得有多大的勇氣啊。我啊,羨慕著他的勇氣。所以苦笑了兩聲沒做回應啊作不出別的回應了啊。 這是最沒有辦法的辦法了吧。高中確診,反覆,沒告訴過任何人,除了心理老師,除了我的醫生,不想讓任何人擔心。努力哄自己開心。現在,懶得哄...

為什麼現在的父母輩的人對西餐不感冒?

公尺大 因為他們吃過的好吃的東西比西式快餐多的多,西式快餐在他們看來也就覺得沒什麼了。還有一方面是,有一些父母認為西式快餐的價效比不高,二十幾塊錢換來乙個漢堡在他們看來是非常不划算的 不過是兩個麵包夾著塊肉居然還有生菜 在這樣的心理驅使下他們自然也就覺得西式快餐不怎麼樣了。 夢低垂 一是可能因為貴。...

你想對現在得過且過的自己說些什麼,如何鼓勵自己?

繼續得過且過下去,只能繼續跟自己鄙視的那些人混在一起,生活中只剩下雞毛蒜皮,被不停消耗,沒有時間沒有精力做想做的,直至死亡也走不出去。 霏霏 我大三了,得過且過的後果是畢業後沒有好的去處,沒有選擇權,所以,在適當的時候做正確的事,怎麼會是得過且過呢。如果你家境很好,得過且過也沒什麼,但如果不是,你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