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和心學到底有什麼異同?

時間 2021-06-01 21:31:31

1樓:江湖術士

看了很多回答,多少人的心學停留在了嘴巴上,王陽明費盡一生強調致良知,致就用事上練,禪宗當然好,想想就可以了,方便了懶惰之人,省去了事上練。未知生焉知死,不信輪迴,即使有輪迴,不在事上練,不在生活中體證,還是無法究竟涅槃。

2樓:張翀

基本一樣,良知==明心見性,都是指不帶任何私慾的心之本體,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聽從心之本體的召喚。比如,想偷懶,心會告訴你,心裡有一股情緒在,所以不想幹活,因此就清除要這股私慾,讓心無所滯,讓心之本體呈現出來。該幹的活不僅高效,還會不偏不倚。

僅舉此列。

3樓:皓首道德經

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是佛教中的簡便快捷法門,也是佛教中國化的代表。心學也是心外無物,這是二者相同的地方。王陽明心學中的觀點,心學與釋老只有些微的不同。

個人認為,這個不同只是應用不同,目標不同,佛教是為了成佛,心學是為了「我命由我不由天」,把人做好,做成完人,做成聖人。

4樓:凌風小號

沒啥不同,本質上一樣的,以妄想觀世界,你功夫到了看他們一眼,趕緊狂奔離開。他們那乙個對世界做出了重大發明呀。如果真牛,那就不會有國門被破的事實,被人用大炮開啟國門還不夠認識嗎

5樓:

禪宗要的是契合於不可說,說亦無說。如偈言: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

心學要的是出書滔滔不絕,迷戀於敘述。

乙個是為了「靜」,乙個是為了「動」。

後者貪於觀察智,自縛於造作有為中。有開始動的一刻,就有停止的一刻,屬於生滅法,生滅法即是無常法,無常法即是不可得法,不可得法即是虛妄法。

前者不光以智劍斷物,連執劍的觀察者亦斬。除卻我執來超離二元對立,契於無動無靜的真靜,實際也是契無所契。因其已經脫離二法,即是脫離動靜、生滅。

以無生滅故,姑且稱之為「恆常、真實」,然而實際已經超離了「常、無常」「真、假」二法,此不可說處因無相無動故,名為畢竟真實。

心學,不出隋朝天台宗的一心三觀。

如水與波。

波即是水,水即是波。

故而,水非水亦非波,波非波亦非水。

然又,水亦波亦水,波亦水亦波。

是名一心三觀,體、相無礙圓融觀。

6樓:林謙

易中天曾經總結過,禪宗是以有為求無為;孔子是以有為求有為;莊子是以無為求無為;老子是以無為求有為。

心學繼承儒家道統。是以有為求有為的路子。

王陽明心學和禪宗有什麼區別嗎?

月引枕蛛 陽明心學肯定 有 禪宗追求 無 心學的目標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思想主幹還是儒家的入世哲學。禪宗是 眾生有性論 的發展延續,不否認世界的 有 但明確認定存在 無 其最終目標是破 空 是一種出世的哲學。儒釋道三教一法,在傳播過程中互相雜駁,真正的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

王陽明 的心學到底告訴了我們什麼,學心學有什麼用?

我只說乙個附帶效果。乙個陌生人一張口,你知道他想幹嘛。三句話摸透性格 再來幾輪,他在你面前跟沒穿衣服一樣。看的特別透,也沒特別沒勁了 看人特別準。而這些,只是順帶的效果 正視自己,知行合一。 傾山商學院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座巨大的寶庫而這個寶庫就是良知。而 致良知 中的 良知 既是道德意識,也指最高本...

文學到底有什麼用?

文學是安放人生意義的領域,只要人還會死亡,還會怕死,還會有情感,還會有至少乙個人捫心自問 人生有什麼意義?要堅持什麼?就會有文學交流的空間,因為文學劃定了人生意義的界限,丈量了人生意義的寬度,使許許多多無意義的 混亂而痛苦的人生得到了規整和啟迪,不再迷茫不知道怎麼辦。和許許多多的事物一樣,文學也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