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英語老師講英語的時候都喜歡順帶批判一下漢語?

時間 2021-05-31 21:34:36

1樓:

還有說漢語沒有固定句式,表述不那麼精確的,也是醉得不輕。

乙個孩子對母親說:「媽媽,我要玩你的手機。」完全可以說成:「媽媽,手機!」直接省去五個字。

說話看語境,特定語境下完全可以簡而又簡。

2樓:herbert tree

這位英語老師評判的結論雖然不敢苟同,但抓的現象倒是很準,實則反映了漢英兩種語言語法的幾點不同。以下稍作分析僅供題主參考:

北京西站到了。 *Beijing West is arriving.

從漢語對譯過去的英語不能說,關鍵在於其中主語。漢語的主語位置不一定是施事或主事角色,而可以是受事(飯吃了三碗),或者這裡的處所等邊緣角色。也就是Li & Thompson曾做出的型別認定,漢語屬於一種話題優先型語言,其句首位置未被語法化為主語。

我要去剪頭。 * I gonna cut head.

這個例子看似好笑,其實有兩點可說。乙個是漢語相比於英語而言賓語與動詞多樣的語義關係,曾描寫出有十幾種賓語型別,如工具賓語(吃大碗)、處所賓語(吃食堂)、成事賓語(織毛衣)、施事賓語(曬太陽)等;另一點,「剪頭」一定程度上已經習語化,詞義不能由各成分的組合來判定,英語裡也有嘛,shed light on憑什麼是「闡明」的意思,think out loud憑什麼是「自言自語」的意思?這點是英漢相同的。

我把東西忘家裡了。 I left my things home.

因為不知道ta具體怎麼說,所以不知道為什麼會指出這個例子。私以為可能對「把」字句有什麼偏見,相信那位老師也可能不太清楚漢語「把」字句可以用如「偏又把個鳳丫頭病了」「把父母都死了」。

其實對漢語語法的認識本來就是在與英語等語言的對比中一步一步加深的,無論是早期漢語語法體系的建立(1930-40s),還是更早期的西方傳教士帶著印歐眼光學習、認識漢語。今天型別學的視角也仍然是希望從更多語言的現象中發現漢語在其中的共性與個性。這些都是對的,只是你的那位老師的眼光與價值評判可能還停留在17-18世紀的傳教士那段。

3樓:一頭熊un ours

因為沒有系統地了解過漢語語法+學術界都沒有把很多問題搞清楚+了解的語言不夠多+生活中經常聽到「漢語語法不嚴謹」「漢語沒有語法」這樣的論調。

你可以讓你的老師讀一下《朗文英語語法》正文第一頁。畢竟太陽底下無新鮮事嘛。

4樓:安定醫院在德勝門II

一般語言專業,不論中文、民族語言還是外語,本科(哪怕商務應用方向)都會必修基礎語言學,甚至專科一般也有。而且對於語言類的教育方向而言,語言學也是很重要的科目。

當然啦,開歸開,學歸學。您老師的畢業證大約是混來的,或者壓根就是在過街天橋上二十塊錢找人辦的?

5樓:蘭祥技校程式猿

現在的語法來自西方. 漢語採用西方的這套語法是不合適的. 雖然漢語歷史悠久, 但是沒在理論上形成自己的語法體系. 漢語的語法是內蘊的, 給研究者帶來了困難.

在網上搜搜漢語的優點, 就知道漢語的先進性了

6樓:Jacky.Xu

我不是漢語言專業的,但是感覺英語老師上課批判漢語這種做法,首先是不值得肯定的,作為乙個中中國人,應當熱愛我們的母語。

從邏輯方面講,英語的邏輯性要比漢語強一些,這是毋庸置疑的。特別是從法律上看,英語寫的法律條文你一讀,知道具體是怎麼回事;而漢語的法律條文,每個字都認識你也不一定理解什麼意思。

英語強調形式上的邏輯,從語法,句法上就限定了必須這樣表達,如"We are now at Beijing West Station"。而漢語強調語意內在的邏輯,"北京西站到了",就是表達"我們到北京西站了"。

這種語言文化上的東西,本身就不存在高低之分,否則在邏輯性超強的德語、法語面前,英語也能算作不嚴謹的語言了。這也就是為什麼聯合國法語作為第一官方語言了。

7樓:Louislewis Lee

英語的句法在日耳曼語族裡也算個異類,我們句法教授上課的時候比較起荷蘭語、德語跟英語都要批判一波英語。

畢竟只有英語畫句法樹的時候才要畫VP-Shell。

8樓:陽光小美女

本英語專業表示,這老師學生時代一定沒好好聽課吧。

最簡單的說,漢語是意合,英語是形合。乙個重含義,乙個重結構框架。

而在語言學上,每一種語言都有它存在的意義,你不能說誰好或誰不好。。。

我們的英語老師們思想都特別包容,也不會輕易否定別人的觀點,或者說出特別絕對的結論。反而是我們的日語老師常常說漢語不嚴謹之類的。不過他挺「精日」的是真的。。。雖然我很喜歡他。

另外,我覺得英語還不算是邏輯性最強的,你們老師應該了解一下日語。。。日語既有時態的變化(雖然沒英語豐富),又有提示成分的助詞。

最後,拿那個「北京西站到了。」來說,這只是省略了部分成分而已,並不能說它有問題。就像日語中經常把わたし(我)給省略一樣。

「北京西站,(我們)到了。」 當然也可以舉個英語省略的栗子:He did it, not I.

完結,撒花~

9樓:夜巡

那個…我的英語老師沒這麼說過…相反的她說漢語的語法結構很複雜,嚴謹,英語的難度只是語言學習中入門的等級…可能是我遇到的老師太少了

10樓:

大概他們大學時的語言學概論都沒有好好聽過吧。

emmmm不過據我所知,很多學校英專的語言學課程壓根就是水課,沒人喜歡聽的那種……

11樓:觀止英語

那是因為這些英語老師根本就沒有認識到英漢兩種語言之間的共同點。如果漢語真如他們所說的那麼不堪,漢英翻譯就沒法做了。如果能做好漢英翻譯就會發現,語言竟是如此相似,雖然外表區別很大,但內在的實質(語法結構)卻幾乎差不多。

所以,反過來說,這些老師未來的路還長著呢!

12樓:TairanoKaeru

漢語的語法沒有印歐語系屈折語那麼外現,所以一些只學習過一兩種屈折語的人抱有某種語言上的西方中心的思維是可以理解的,甭理他們就完了。

漢語的主語就是可以不施動,甚至可以不受動,不信問問王冕。

13樓:

這老師的英語沒學得多好,漢語也不怎麼樣。

俗稱的 「 拉不出* 怪 ** 」

語言本沒有什麼優劣之分。而使用的人卻有。

再高雅的語言,低俗的人用起來,不也照樣俗不可耐麼?

我聽過一些台大史嘉琳老師的語音學。乙個中文說得非常地道的美國老太太。

她同時還會很多其他語言。

她說中文的語法,看起來很隨意,但其實是非常優雅的。

她最崇拜的語言學家,是中國的趙元任。最喜歡他那本著作《中國話的文法》

14樓:jointer

北京西站到了是「(我們)到了北京西站」省略了主語的倒裝句,誰也不會聽錯。

英語的what are you?直譯就成了「你是什麼(東西)?〞成了罵人的話。

學習英語的時候,英語老師告訴我們要用英語思考,而不是先把英文翻譯成中文。怎麼訓練自己英文思考呢?

阿亮 多看美劇英劇有雙語字幕那種 你想想你想要學習人家的思維你是不是得長期處於人家的生活裡 看字幕的時候兩種都看注意力集中看一季不管用的連續看四五季真的天天看看個80來集你就能有了 矛盾的人 漢譯英。英譯漢。如果你能堅持下來的話,每天一小時。兩天你就能明白什麼叫用英文思考了。兩種語言都是從左到右讀,...

高四了,聽不懂英語老師講的語法,怎麼提高英語成績呀?

Charon 該大二了,高中英語語法學的不好,單詞背的挺多,純靠詞彙量和語感。只要卷子下來,單詞基本都會,從頭到尾基本全能翻譯。語法跟詞彙量一比,就是技巧跟絕對實力的比較了。當時全國一捲英語123分。多記單詞,我語法白板又怎樣 東北一家人 如果現在讓你來學習語法的話,與其那樣還不如記單詞,你語法聽不...

菲律賓英語老師教的英語好嗎?

順興 英中國人的外教課和菲律賓人的外教課都上過o 其實我還上過法語外教課 英國老師的發音真的很好聽誒,很標準,而且會很關注像ed,s這些容易忽略的問題。就是費用很貴啦。一節課150rmb。菲律賓老師的確有口音,而且有的老師口音很重,但是也有很多老師的英語發音很好,很美式,只是個別單詞的發音有問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