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讀一本觀點自己不認同的書?

時間 2021-05-30 23:10:29

1樓:

一看問題標籤裡居然有柏拉圖……

我暗中揣測,題主眼中這本思想落後、觀點過時、毫不現實的書叫《理想國》。

題主厭惡它的原因,是因為柏拉圖宣稱人不平等還反民主。

我在美國上大學時,在政治理論課上第一次讀理想國,讀到柏拉圖攻擊民主的論點時感覺後背發寒,因為他攻擊的現象沒有隨著古希臘城邦的滅亡而消失,而是現在還在社會中廣泛存在著。

我覺得題主需要反思下自己的觀念,你是不是思考政治哲學問題時帶著太多的現代社會灌輸給你的信仰,比如民主/平等是永遠正確、毋庸置疑的,以至於你無法接受不同的觀點。

2樓:Kaiser Ernest

博聞識廣。了解不同的知識和觀點是確定自己觀點是否正確的有效方法之一,只有最強烈的反對者才可能具有最令自己學習進步的機會。

3樓:

我覺得讀書的時候可以先把自己當成個局外人,以後來人的身份探明前人的思想和狀態、當時的風俗和習慣。如果發現讓自己感到不快或是明顯不適宜當下情境的內容,先不要著急牴觸,試著把它讀完,細細琢磨讓你讀起來不順暢的原因,並嘗試著以乙個辯論者的身份舉證反駁,這期間你肯定會參考大量相關的資料,慢慢地在瀏覽和比較中自己對該問題的認識也會漸漸明朗。這樣整個過程結束之後,你不僅懂得了如何看,也懂得了如何賞和辯。

4樓:儲一

想起了很久以前有個在網上聊的還比較來的男生,有一次聊到書,他給我推薦了《中國不高興》,他說非常好,很值得一讀,他還把電子版發給了我,我也是非常高興就開始讀,可是我剛讀了個開頭心裡就開始打鼓,他是不是發錯檔案了,可是名字確實沒有錯啊,再看看,可是沒幾分鐘,我放棄了,我真的看不下去,無論我以怎樣的理由我都不能說服自己讀下去,於是,我就不看了。我覺得讀書本身是一件非常快樂也非常個人的事情,好像有人說過讀到一本好書就像一次邂逅,所以我覺得就像邂逅也有愉快與不愉快之分,讀書也有遇到好書和不好的書之分,但是我覺得書之「好」、「壞」也是非常個人的事情。所以如果一定要較真的去讀一本有許多你不認同觀點的書,我想,若站在「看看別人咋想的,我不一定要認同」的狀態可能會輕鬆點。

5樓:張云曦

大約2000多年前的希臘,有一位哲學家叫泰勒斯。他的哲學用一句話概括:世界最終是由水構成的。

對於了解現代科學知識的我們來說,這種說法聽起來很愚蠢,但是,世界到底是不是由水構成,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泰勒斯看出了世界的表面與它實質之間的區別。這個世界似乎是由各種各樣的質料構成,要意識到這一切也許只是由某種單一的基本元素構成,這的確需要過人的才華。現代科學理論只是2023年前同一種策略的延伸,它把泰勒斯關於水的初創理論替換成一套關於原子的複雜理論,本質上,它們是一樣的。

讀從前的書,最重要的不是去學某些知識,而那些偉大的思想,卻依舊能解決現代人的問題。

6樓:

抱著學問的態度去讀書,再苛刻都不為過,這是對於知識的尊重。

抱著學習態度去讀書,更重要的是體驗,體驗作者的觀點,視角,思維方式,再爛的書都有可借鑑之處,因為每個人的眼中都有乙個世界,作者會寫書就代表他將自己的世界展現給眾人,這是對於態度的尊重。

7樓:

就僅從答主所說的烏托邦說吧,確實,所謂烏托邦就是個笑話,是有很多硬傷,但是也許可以換個角度,體會一下前人的對於美好人類社會的那種憧憬,我覺得這也是很重要的,畢竟書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科學意義上,更有一定的人文價值,不是嗎?

8樓:

知乎裡的噴子們就是根本無法允許這世界上有和自己不一樣的觀點存在。

如果看到一條答案和自己的觀點不合,直接開噴觀點。噴的方式往往是舉出這個觀點將可能引發的最極端的事實,說明其不合理性,從而證明你整個觀點都是錯誤的。

如果你的觀點無法被這種方式進行抨擊,則噴子們會直接攻擊提出觀點的這個人。攻擊的方式當然是先揣測你的用意,然後將一頂道德的帽子通過這個用意扣在你頭上。

私以為,在知乎,並沒有更權威的機構來判斷觀點的正確性,靠民間投票產生的高票答案也並不能說明是正確的。觀點是否正確在這裡變得並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答題者的邏輯和他看問題的角度,以及從不同的問題和答案中開闊自己的眼界。

扯回來,看書也是這樣,如果你光注重觀點的正確性而忽略書中的其他資訊,那就只是個書噴子,不是讀書人了。

最後祝樓主能從閱讀中找到快樂。

9樓:

我有話直說了,別說我不客氣。

是書的漏洞多,還是你的漏洞多?

送你四字真言:迷之自信、

想通了這四個字,所有類似的問題迎刃而解

10樓:陳肯

當遠古的人們只能在黑夜的泥沼中掙扎呼號的時候,有一批偉大的先賢,用自己絕倫的智慧型,透過覆蓋在泥沼之上重重的迷霧,指出了文明的方向——我們的頭頂有一片美麗的星空!

然後一代又一代的智者帶領無數的先輩,一磚一石的在泥沼之中壘起了一座高高的山——你我現在所生活的這個文明的世界。憑著他們的努力,星空總算離我們近了一些,更近了一些……於是我們終於可以站在高高的山頂上去仰望星空,那種夜風微涼,如同登臨絕頂般的享受,讓我們甚至都忘記了那曾經的泥沼之中有著怎樣的險惡,怎樣的骯髒,怎樣沖天的腐敗與惡臭。。。

於是,我,一位站在山崖上的後世子孫——好吧,我實際想用的詞兒是孫子,開始呼吸著新鮮空氣,看著那似乎觸手可及的星空憤天恨地地罵祖宗:你們這群廢物!什麼都不懂!

什麼都不會!為什麼不直接造一艘飛船,把我送到月亮上去?

罵得興起,我甚至忘記了去找一塊石頭墊在自己腳下,讓我能離那星空再近上哪怕1個公分。。。

11樓:芝士需要力量

每種書都有他的價值,人無聊的時候,一本汽車修理都能讀的津津有味。有的書用來學習,有的書用來澆心靈雞湯,有的書拿來笑一笑,實在不行,拿來吐槽用吧。彈幕電影都能活呢。

要求每本書都能讓你學習,讓你明白大道理是不現實的。不要對作者太過苛求,不要讓自己太累~

12樓:

你不同意,不代表所有人都不同意。

乙個觀點不正確,不代表所有觀點都不正確。

你看今天的中國,今天的世界,是不是能在理想國中找到影子?

你如果不同意,你有充足的反駁理由嗎?

事實上,率先懷疑或駁倒柏拉圖的乙個或一些觀點的人,大多都已經千古留名了。

題主能接二連三地發現漏洞,只因已有前人的實踐和觀點支援。

至於那些至今還爭論不休的觀點,依然留待後人探尋。

13樓:從不毒舌可達鴨

1、不要預設立場;

2、通讀之後弄清楚他的邏輯,尤其是關鍵的節點在那裡;

3、思考你有沒有比他更好的邏輯——這部分分兩塊,基於當時的知識背景;基於現代的知識背景;

4、謹記一條:知識是不斷更新的,智慧型不是。

14樓:宋病已

下文摘自徐復觀《我的讀書生活》

我決心扣學問之門的勇氣,是啟發自熊十力先生。對中國文化,從二十年的厭棄心理中轉變過來,因而多有一點認識,也是得自熊先生的啟示。第一次我穿軍服到北碚金剛碑勉仁書院。

看他時,請教應該讀什麼書。他老先生教我讀王船山的《讀通鑑論》,我說那早年已經讀過了,他以不高興的神氣說:「你並沒有讀懂,應當再讀。

」過了些時候再去見他,說《讀通鑑論》已經讀完了。他問:「有點什麼心得?

」於是我接二連三地說出我的許多不同意的地方。他老先生未聽完便怒聲斥罵說:「你這個東西,怎麼會讀得進書!

任何書的內容,都是有好的地方,也有壞的地方。你為什麼不先看出它的好的地方,卻專門去挑壞的。這樣讀書,就是讀了百部千部,你會受到書的什麼益處?

讀書是要先看它的好處,再批評它的壞處,這才像吃東西一樣,經過消化而攝取了營養。譬如《讀通鑑論》,某一段該是多麼有意義;又如某一段,理解是如何深刻。你記得嗎?

你懂得嗎?你這樣讀書,真太沒有出息!」這一罵,罵得我這個陸軍少將目瞪口呆。

腦筋裡亂轉著,原來這位先生罵人罵得這樣兇!原來他讀書讀得這樣熟!原來讀書是要先讀出每一部的意義!

這對於我是起死回生的一罵。

恐怕對於一切聰明自負、但並沒有走進學問之門的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都是起死回生的一罵!近年來,我每遇見覺得沒有什麼書值得去讀的人,便知道一定是以小聰明耽誤一生的人。以後同熊先生在一起,每談到某一文化問題時,他老人家聽了我的意見以後,總是帶勸帶罵地說:

「你這東西,這種浮薄的看法,難道說我不曾想到?但是……這如何說得通呢?再進一層,又可以這樣地想……但這也說不通。

經過幾個層次的分析後,所以才得出這樣的結論。」受到他老先生不斷的錘煉,才逐漸使我從個人的浮淺中掙扎出來,也不讓自己被浮淺的風氣淹沒下去,慢慢感到精神上總要追求乙個什麼。為了要追求乙個什麼而開啟書本了,這和漫無目標地讀書,在效果上便完全是兩樣。

如何有趣的讀一本書

踏莎行 邊讀邊和自己聊天吐槽,發揮中二體質,厲害點的,讀文言文都能邊讀邊笑,這樣做絕對有趣,還很好記書中內容。當然,在圖書館等公共場合就 探路者 推薦看看 如何閱讀一本書 該書按照閱讀深度和廣度將閱讀分為了四個不同的層次 基礎閱讀 檢視閱讀 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面對一本新書,建議你先花上一兩個小時,...

你是如何讀一本書的?

冕雲 這個問題就正好戳到我了,於是不邀自來。不敢講讀書冠絕同輩,但至少要強過大部分同齡人。舉個例子,三四年前高考語文一捲考到魯迅 故事新編 裡的一篇,新編的大禹治水,當時剛上初中,就已經讀過了。當然不敢講自己讀得多懂,畢竟有點囫圇吞棗的感覺。事實上我覺得讀書這種事情,最大的動力是個人的興趣。我的讀書...

如何讀一本大書或研究較深的書?

如果不是上學必須讀的書,就挑選感興趣的部分吧,具體操作推薦閱讀 如何閱讀一本書 至於具體到 全球通史 個人建議就是看前言看目錄,挑選感興趣的部分,也可以從頭往後看,看到沒意思的地方就跳過一頁一頁掃,掃到有意思的就看一看。不要覺得零零散散的看不好,我以前也這樣結果帶著完成任務全部要看完的心態最後會連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