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系學生如何應對數學焦慮?

時間 2021-05-30 06:57:25

1樓:霍體清

如果學生對數學焦慮,是因為學數學的時候遇到過困難,聽不懂,學不進,這是過去的某些經歷形成的,是一種潛意識的條件性厭學情緒。

乙個名牌大學的工科學生,是乙個非常優秀,自控力非常好的男孩,從北方考入南方的985院校,學的是汽車專業,課程裡和高數相關的課程多,感覺自己智力不夠好,聽不懂,南方(江浙一帶的學生很多)的同學聰明,一聽就會。越來越焦慮,掛科越來越多,他認為是自己智力不好,想通過努力彌補,每天晚上學到下半夜2點,定鬧鈴4點起來接著學,結果還是不停的掛科,在這種高焦慮的推動下形成了抑鬱。

了解這個學生的經歷,從小的家庭環境,家庭教育都是不錯的,小時候經常在姥姥家,舅舅平時總說,咱們家人都笨,學不了理科、學不了數學,人家南方人聰明,咱北方人比不了,這些話在小學,初中都沒受到影響,但到了高中,數學難度明顯增大,就造成了一些影響,慢慢形成了一些怕數學的一些陰影,這時形成了一學數學就焦慮的條件性厭學情緒,本來他剛上高一時的目標是北大等頂級院校,但由於數學拉分,上了南方的這所工科學校。

進入大學學習,工科專業和高數有關的多,由於對數學的畏懼,學習的時候狀態不好,掛科很多。但他不知道是焦慮情緒干擾他,還以為是自己的智力問題,自己不夠努力造成的。

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解釋條件性厭學情緒的原理,解釋成績下降並不是智力問題,而是情緒問題,由於這個學生意志品質很好責任心很強,自我管理能力好,交流幾次就能靜下來學習,在不斷體會,乙個學期就把掛科都補考及格。

對數學,物理,化學等科目擔心,高中生很多,初中生也不好,都是類似的原理,是可以調整到好的學習狀態,高效學習的。

2樓:

既然題主已經是研究生且開始研究了,那麼沒必要整天想著學數學,更重要的是做數學。當然前提是有個靠譜的老闆以及靠譜的題目。

很多情況下,問題的背景可能牽涉很廣,但最終解決這個特定問題用到的工具和技術卻並不需要特別多的預備知識。所以題主可以在大致理解問題後,盡快開始嘗試做問題。比如如果是要推廣某結論,那麼你自然會仔細研究前人的證明,看看哪些地方顯然可以推廣,哪些地方有本質困難,以及學什麼東西可以幫助你解決這些困難。

這個過程會幫助你真正理解和學會別人的方法,甚至發現別人證明的一些錯誤,以及找到哪些地方可以試著做點新的東西。

如果能做出點東西,就算是平凡的推廣,也是你自己的成果,應當能增強自信。可能問題最終沒做出來,但你在做的過程中會學到很多東西,而且都是經過了深刻思考的學習。而在你做過的問題上,同齡人中很難有人能比你更權威。

當然搞研究本身也容易把心態搞崩,所以還是要想開點。人生可能性很多,數學學不下去或者做不下去也沒關係。反正大部分人也是找不到教職得轉行的。

3樓:

一開始的時候我也這樣,後來我主動每天早上把乙個月之內的材料通通翻一遍,再幹別的事。一般大約需要半個小時到乙個小時的時間。得坐得住凳子。

就像游泳和背單詞一樣。其實翻來覆去就那麼幾個套路。數學所有東西都是有聯絡而且怎麼推都是自洽的。

時間長了就好了。其實數學最重要的就是基礎。想要走的遠,智商反倒排在後面。

愛才能讓人堅持和幸福。祝福你有勇氣能等到數學能夠可以給你帶來幸福的那天。如果真的愛的深沉,是不會計較代價的。

所有的一切都值得。

4樓:羅化生

題主的焦慮可以理解,如何擺脫這種焦慮,放下包袱,快樂學習應該是中國學生的普遍的問題

我談幾點看法

1,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你學習數學肯定需要朝自己做出大的發現的設想。

2,能夠不能夠成功,是一種緣分,不要過於強求,沒有成功不要去焦慮。

3,不要太多的去想自己行不行的問題,你需要做你自己

所謂做自己就是不要和別人比,某個題目別人會做自己不會做就感到苦惱,這就是把自己和別人去比了。

做自己,有自己的思路,自己的努力方向,意味著某方面你會比別人思考得更深入,有這點就足夠了。

5樓:babyquant

數學太難,普通人跟著學很難學,特別高中基礎不牢的話,也可能初中甚至小學基礎就不行。從小學到博士總有乙個階段的數學讓人崩潰,有國際奧數金牌讀數學博士崩潰了,當然更多人小學就崩潰了。

數學系學生產生焦慮,更多是很多小學數學就很吃力的人早就經歷過的事情。只不過一些聰明人到了大學才經歷而已。

一些人有先見之明,大學就轉金融計算機,避開了這種焦慮。

也有的一條路走到黑,讀完本科讀碩士,讀完碩士讀博士,甚至當數學教授。當然找到感覺就好。

我這種其實本科就已經吃力了,憑藉著小聰明成績還行讀了碩士繼續焦慮,然後畢業就解脫了。工作中頂多就是學一下C++搗鼓一下機器學習,比數學容易多了。

6樓:Taiat

我覺得檢驗學得好不好,乙個方面是能不能完成一些不平凡的計算(不能只是檢查定義級別的),另一方面是能不能盡量避免計算(也就是對於乙個顯然的問題,一下就能看出來其顯然之處的肯定比一下看不出來的學的要好).

比如算基本群,算奇異同調群,除了掌握M-V序列,CW復形,van-kampen等等技巧,去具體地看看這些群的生成元也是有益的.甚至於你就盡量不使用這些工具,專門找那些算出來基本/同調群是平凡的群,去看有沒有什麼簡單的看法一下就看出來這個群是平凡的,而不依賴於強大的工具.我覺得這些都是一些有趣的練習.

還有比如黎曼幾何裡指數對映在TpM的原點附近是微分同胚,在非共軛點處也是區域性微分同胚,killing場限制在測地線上是乙個jacobi場,這些問題都是可以做到不計算的.還有可以去思考定義為什麼這麼定:比如黎曼幾何裡等距對映定義成切空間間的線性對映保內積而不是一般的保距離(其實很大程度上是一回事),我經常沒事的時候想七想八就想這些,我感覺確實是幫助了我不少.

對於那些比較大的計算,我目前認為對於讀書而言,比如黎曼幾何,你能去徒手把一些需要不少計算的證明給復現一遍就夠用了(我現在有些計算也還是復現不了).

說實話,我學黎曼幾何跟著驗證了很多計算,現在大多都忘乾淨了,以我個人的經驗,對於一些繁瑣到我想跳過的計算,我直接跳了也不會影響學習,然而一段時間後(可能是我更熟悉了一點),我就會猛地一回頭想知道這東西為什麼算出來就得到結果了.然後就嘗試去計算他.其實需要不少計算的問題一般都是不簡單的.

不牽扯計算的完全邏輯推導,要不然是本來顯然,要不然是視角奇特,總之是乙個比起計算更容易讓人接受的東西.所以某種意義上你同學給你的建議不是完全不靠譜的,但是跳多少是乙個要自己要把握好的度.比如奇異同調群做重心分割那一段,我只知道結論就跳了,至今還沒後悔過.

我只能寫寫我自己是怎麼學習的,講講我認為有用的學習方法.其實我感覺焦慮更多是個比較功利導致的結果,比如面對公升學,面對同輩壓力,後者我個人是不覺得有太多關係,但是前者倒是是個人都會焦慮罷(大概).我看題主有說馬上就要做研究了,這種問題我覺得還是應該多跟別人交流,多跟老師交流,別把自己處於乙個自閉的環境,我們無從得知你的水平如何,但是你的老師肯定是比較了解,他也是最知道你現在應該如何破局的.

如果實在是覺得目前的書看得太慢又對此感到很憤怒無力,那你可能已經對此產生了一些心理陰影,如果沒辦法的話還是先把書停了,能看的書這麼多,又不差這一本是吧?保持乙個健康的心態才能持之以恆地學習.

7樓:

對這個問題談「方法」,「思維」完全沒有必要。

我們都怕遇到比自己強的。我們做不來的,他們能做,這很可怕嗎?如果目標是進步自我,遇到比自己強的應該慶幸。群裡到處問降級題目的不也有收穫嗎?

上公升問題到某個高度會增加你的焦慮,覺得失敗是天生的,或者是自身的性格導致的。但從這兩個方向去,你會發現麼沒有出路,不解決問題。終究是要自己去想,或者聽別人講。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建議每天找一些自己感到困難的東西慢慢想或者問別人。這是唯一的方法。

還有,以後看乙個全新的知識要循序漸進。打好基礎。前面的東西要熟

數學系大學生如何選電腦

我是學的數學與應用數學,基本上matlab一定要能帶起來,還有vs2015,這兩個是必備的軟體,還有spss什麼的也可能會需要,總之對顯示卡的要求不太高,對cpu和記憶體的要求比較高。另外,好像最近gpu的平行計算方面有些發展,如果有學術方面的打算的話,也需要乙個好一點的gpu。 海大富 可以告訴你...

數學系學生stochastic calculus用書?

ChristianZhao 簡單我這邊方向的提幾個吧 第乙個其實我很推薦GTM 274,可以作為第一本來讀,比較薄讀起來壓力很小 然後比較推薦113或者Revuz Yor,個人比較喜歡後者 接下來是做weak convergence的Billingsley和Jacod 最後是Nualart 另外三個...

非數學系學生如何自學卓里奇的《數學分析》?

dartyin soh 我大一時那位可愛的數學分析老師說,半夜起來上洗手間摔倒了,爬起來還要會把六個定理迴圈證明一遍。因為,否則你無法定義極限,枉論微積分。當然我那時是數學專業。業餘的話懂得這個思路就差不多了。其實我覺得提高數學素養還不如看一下 古今數學思想 你是普通人就不要用卓里奇,效率太低,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