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者的待遇不正常,為什麼市場調節不了?

時間 2021-05-29 23:18:13

1樓:

當然是去企業的研究院做科研呀,

多金的大公司研發部門很多都是頂配名校碩博,比什麼985科研團隊強多了。。

在中國去高校搞科研?呵呵。

除非你爬到金字塔頂端了,普通教師就喝西北風吧。

2樓:神秘博士DoctorWu

理論知識創造和共享都是免費的,收費的那一點點在於傳播費。技術專利是被保護的,有限時間的。

市場不就是承載交換職能的那個市場麼?這就意味著,只有傳播和專利能夠交換。

題主所例舉三種人非常有趣。我自以為算geek型。並且自知之明。不知道所謂把科研作為工作的人有沒有自知之明。

3樓:

首先,搞科研本來就是無法用市場調節的,因為誰也不知道是否能出成果。這在全世界都是一樣的。

其次,中國的國情也原因之一。 因為在官本位的社會裡,領導的待遇是不可能比手下低的。而領導(包括他的手下)是吃財政飯的,他的待遇不能太高,否則廣大屁民們會不高興的。

作為科研人員,如果專心搞科研,是不可能有精力當領導的,所以待遇(相對)差很自然。

4樓:楊揚

1、定位問題。科研單位基礎研究優勢比高校弱,眾所周知,基礎研究專案也就是所謂的縱向課題是向大牛們匯聚的,科研單位引進大牛(業內有影響力的)的力量較弱,因此不占有優勢。而應用研究方面,也就是橫向課題,由於企業注重創新逐年加大研發投入,研發與市場需求又是緊密關聯,因此這種導向的研發自然能快速轉換為價值。

科研單位的科研導向在市場需求方面敏感性肯定不如企業,因此陷入比較尷尬的境地。

2、待遇問題。財政供養的增速慢,科研單位待遇低是公認的事實,導致優秀人才的流失,能力強的人頻頻跳槽,能力弱沒有競爭力的就沉澱在科研單位,因為這裡沒有完善的淘汰機制,因此對於研究所發展而言是惡性迴圈。

3、如何突破?一是做好戰略定位,對自身的條件進行優劣勢分析,定好自身在某領域的創新鏈、產業鏈的位置,結合自身在領域內的科研積累、智財權、人脈、基礎條件等的優勢,探索科研價值最大化的途徑,整體趨勢是向創新鏈的上游邁進。二是完善科研單位管理體制機制,加大人才激勵懲罰制度的力度,實現人才的合理流動和淘汰機制,通過物質刺激吸引高層次人才和工作人員的內在動力,畢竟人是單位發展的主要力量。

三是創新豐富研究所發展模式,靈活的模式建立在對各團隊的優勢理解上,有的團隊基礎研究有優勢,有的團隊對產業領悟把握準,有的團隊應用研究出色,等等,根據各自特色制定適合自身的發展模式。最終目標是各自發揮自身優勢,互相補充短板,實現互助共贏。

請多批評指正!

5樓:

中國目前的科研人員和科研工作都很尷尬,高校的科研過於理論,留校的教師都是博士一畢業就去做了老師,沒有太多工程經驗,研究報告厚厚一大堆,但是成果很能立即應用於實際工程問題。設計單位的科研部門往往是人手不足,理論水平又跟不上。所以,現在開始慢慢在做調整,兩者結合,尋求乙個平衡點。

至於收入就是老問題了,操著賣白粉的心,拿著賣白菜的錢。

6樓:

恰恰是因為市場調節了,所以科研人員才待遇如此之低。

這不僅僅是中國的問題,所有國家都一樣

理工科的孩子多數自視清高,看不起「低智商」的人,本身缺乏經濟金融觀念,在這麼個市場已經給出明確訊號的情況下,愣是沒看出來……

7樓:天上

科學家窮一部分原因是自己沒有拿錢的慾望,經常看見某科學家把獎金捐掉的新聞,本來獎金就沒多少還捐;乙個大國對科學家的獎勵金額比諾貝爾獎這種私人創造的獎金還要少,但卻沒見科學家聯名呼籲增加獎金的;如果缺錢在現代網際網路時代可以開微博讓人打賞募捐,可貌似很少見到這樣的事情,只能說自己都不想要錢,別人也很難硬塞給他們。

由孔子批評子貢看李院士捐出獎金

8樓:

現在的科研工作也就是乙份工作而已,和在工業界工作本質上沒啥區別,都是謀生的一種手段。學術圈需要文章,大家也就拼命寫文章灌水。工業界需要的是專案掙錢,那對於短期內不能夠有成果的科研工作大部分都是不屑一顧的。

9樓:ll lll

99%的科研都是吹水。尤以偽生化就是靠水文章騙國家錢毫無實際價值。這些文章擦屁股都嫌硬。

工業界根本不屌這些靠水文章的科研工作者。科研的10年20年產業轉化率為零。而且好多都是已經形成封閉圈。

堪比傳銷組織。

10樓:馬風

大部分的基礎研究不能快速地,有效的,直接產生經濟價值。沒有經濟價值或者是投資週期太長(有生之年都無法見到收益),怎麼市場化?你經常用加減法,給過人家一分錢了嗎?啊?

11樓:全美華

帶來的產值不成正比,資金不足的企業肯定不重視,只看眼前能創造多少價值,沒有發展眼光,不如說玩不起高科技,何況是你那些搞科研的苦逼人士呢

12樓:

上面有答案提到科研的「外部性」,這個思路我很是贊同。按照更嚴格的術語來說,科研結果是公共產品,科研本質上是公益事業。科學研究不僅有正的外部性,更具有絕對的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

科學研究一旦發表,全世界任何人都可以隨意利用,不用付給科學家任何實質性的費用。另一些具有正外部性的產品,如教育,因為產品的競爭性和排他性,實際上可以向使用者收取不低的利潤。想想昂貴的美國私立大學和讓家長擠破頭的重點中學吧。

回頭來想想,能有人願意集資幾十億美元造LHC這樣的大型粒子加速器,每年投那麼多錢發射科研火箭,製造精確到偏執的實驗儀器和工業化希望渺茫的新物質,甚至出錢養一幫做不出任何物質產品的理論狗,其實真算是發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作為理論狗中的一條,我已經很滿意了。

13樓:

科研實際上是一種風險的規避。只是我們現在處於全球範圍內的治世時期。

想想在20世紀上半葉,誰能真正平穩度日?!恐怕只有做學術的人不太受影響罷了。

那時候最受影響的便是現在中國最吃香的公務員與金融業從業者吧。

記得三國演義中有句話,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有誰能確保未來幾十年的面貌呢?!

14樓:rjzhengdao

很多人本科畢業就直博或者碩博連讀了,當時年紀小,對讀博科研不了解,以為就是多讀幾年書,讀書肯定沒壞處。

等讀了幾年後,發現做的東西市場上不需要,就只能繼續搞科研了。

15樓:左慶

主要是前些年隨便讀個博士就能留校,等你想走這條路的時候,發現門檻提高的不可接受了。而且讀個博士的機會成本實在太高了,而且國內的博士學到的很多知識只適合進入國企和高校這種帶有官僚氣息的單位工作。

16樓:

3、不排除有相當一部分人,確實是在高校或研究所混日子,就算365天不幹活,也拿著旱澇保收的工資。

這部分人,主要是在高校中有一定資歷的教師或教師家屬。目前的形勢下,稍微過得去的學校的青年教師,都不可能有這個命了。

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與科研體制的改革,我覺得科研工作者肯定會有乙個類似過去下崗一樣的淘汰過程,市場調節的時候,會到來的。

科研工作者目前或未來待遇怎麼樣?

鐘nobi 也都說了是家國情懷。把國家當作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的話,科研算是最能符合社會觀念的職業選擇了。再普通的當然也不會餓死人,但競爭確實很大就是了。另外,對於領域選擇,可能真的不是那麼精準,本科,碩士,博士學什麼,以後幹什麼都不一定能對口,但願意一直為某個細領域去積累也是很有價值的 James ...

科研工作者需要什麼樣的素質?

科研狗科研服務平台 第一,要有甘於清貧與寂寞的決心。第二,要有孜孜不倦的學習態度。第三,要時刻把握研究方向的最前沿成果。第四,要有一定的人脈。 point 抗壓,抗壓,還是抗壓。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科研路上失敗太多了,心理素質不過硬的話,太容易懷疑自我,懷疑人生了。還因為前方都是未知,你不知道什麼時候...

作為科研工作者的你,得有多努力?

Shirley 別人下班,你做實驗 別人週末,你做實驗看文獻 別人過節 你做實驗處理資料看文獻想idea寫文章 別人聚餐你做實驗.說不上這個努力是多少,就是就是生活就是科研科研就是生活! 乙個禮拜是七天工作,不是五天工作。一天不是朝九晚五,而是9 00 23 00,通常中午12 00 13 30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