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數學學習需不需要錯題本?

時間 2021-05-13 08:39:38

1樓:

我表姐本科北大的,我前年去了清華暑期學校不過去年高考沒考好復讀了,高中時我學過數競物競,不過沒搞出什麼名堂,只是省二。我們兩個都是從初中開始就使用錯題本,平時考試複習也是只看錯題本,私以為還是很有用的…

2樓:閆嘉琦

可以做,但是請注意不要用形式感動自己就好,錯題本的意義在於幫助你理解和記憶具體技巧,但作為大學數學,或許更為重要的是更多的見,見到了不同的型別之後進行思考

作為本科數學的學習,有時候一本合適的參考教材會比刷很多吉公尺多維奇有用的多,吉公尺多維奇實在是披著數學分析外皮的高等數學,過於注重計算了。

就你的描述而言,需不需要乙個錯題本或許並不是乙個好問題。

你在描述中提到了數學分析,我覺得,乙個好的問題應該是,怎麼樣選擇合適的數學分析習題集和合適的參考書

有許多「巧妙」的構造,諸如在中值定理中很多建構函式得到題目要求的$\xi$這樣的只不過是小技巧,總能夠任意構造來編出一道讓你需要一兩小時也摸不著頭腦的題目。

而這就會導致你被眼前的題海蒙蔽雙眼而不能看到許多更為重要的事物。

與之相比較而言,我更喜歡三分法($\varepsilon/3$-trick) 這種能夠讓你稍微深刻的認識到一些定義和概念的技巧,比如對於函式列的極限函式的連續性考察中,三分法給出了我們為什麼要引入一致收斂的原因,從而在涉及許多意義下的一致收斂都能夠帶來好的結論(各種交換性)就是很自然的乙個想法了。

同樣地,從不同的高度去看待隱函式定理,將會讓你有不同的理解。在錯題本中記錄的永遠只是給定乙個隱函式組,能不能從給定的條件算出不為零的Jacobi行列式,從而能不能存在乙個隱函式。在數學分析課本上記載的永遠是乙個兩頁的證明,只描述乙個兩個方程四個變數的隱函式的特殊情況。

而當你真正從更高觀點去考察它,它本質上是乙個相當直觀的事物,這就需要你去引入更多的定義,定理,我想這是我認為的樂趣所在。

3樓:Dave-D

以前單純的認為大學數學只要聽懂就ok了,到期末成績出來才曉得,僅僅聽懂是不行的,課後的練習也必不可少,班上那些學霸啊,拿獎學金的同學,不說絕對,只要是專業課成績好的,幾乎課後都練習了的,至於錯題集,相信肯定不少,即便沒有,也會在錯題旁邊有筆記,而且還會再來回顧反思的。所以關鍵還是在於你自己的學習習慣吧,儘管高中的大部分學習方式不適合大學,但可借鑑之處也不少哦,望加油,取得好成績!!!

4樓:呆憨先生

伍熙鴻老前輩在黎曼幾何初步裡面談到數學的學習方法,頗為受益,你也可以去看看。

錯題本就看個人的了,考應用統計,你考研應該是高數吧,數分高代的難度實在比高數要高。 如果你的考研科目是高數的話,吃透書本就行,吉公尺都沒必要做。

5樓:Jemmy

其實,錯題本只是一種型別,起到的效果就是能把反饋整理出來,提供重複訓練的機會。

像我和我身邊大部分人都把錯題部分拍照存下,免去了抄的那個過程(別說學習不能碰手機,都這麼大,該免疫了)

然後,真誠提醒題主,吉公尺多維奇真的不適合刷,如果想做題,裴禮文的,謝惠民的書都是適合的 。

6樓:今天做數學題了嗎

無論是大學數學學習還是高中數學學習,都需要錯題本,因為數學這個學科比較特殊,數學中的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非常靈活,但是又萬變不離其宗,考的知識點都比較固定,難就難在運用。

你可以去調查,大部分數學學得好的人,都會有錯題本。也可以是好題本,因為我喜歡總結數學好題,這是我的習慣。

錯題本與好題本的選擇根據個人的習慣來選擇,我偏向於自己整理好題本。

總而言之,數學是需要乙個本子用來總結題目的,自己總結的數學知識,能夠體現出你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

加油學,相信自己能夠學好數學,信心對於學習很重要。

大學需不需要兼職?

61號小豬 不需要任何理由告訴你大部分人相信大學要兼職或者不能兼職什麼樣的回答都是無法解決你內心的糾結 凡事沒嘗試過無發言權 凡事嘗試了又因人而異 憑心而為 以後你就不會考慮這個問題了 因為你不再是大學生 十一 需要,提前增加一下社會閱歷,不會對你有害處的,但是不要耽誤功課,雖然很多人都說大學裡學到...

學習到底需不需要熬夜?

沐風CWW 學習從本質上是不需要熬夜的,學習的目的是通過一定的教授,讓你明白理解或者記住某個知識點,熬夜不是目的,讓你充分利用或者說熟練運用才是學習的目的。當然如果一定要通過熬夜來學習。我個人認為是得不償失的,一旦你因為這次熬夜導致第二天的學習狀態不好,那這損失可就大了! 有財 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

學習到底需不需要天賦?

飛豬俠 科學上本就有共識的事情就別糾結了。遺傳和環境共同影響。父母高學歷確實孩子優秀的比例更好,因為遺傳更好,父母教育更好也就是外在環境好,但如果高學歷父母並非擁有科學的教育方式是會被低學歷人群超越的,近些年所謂天賦高的出身幾乎都是教師醫生公務員家庭,可見高學歷人群內部已經分化了,而近些年教師子女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