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同濟大學土木學院開設 智慧型建造 新專業?

時間 2021-05-12 21:23:04

1樓:

看了培養方案,太差了,會失業的那種差,把幾門專業課改了名字,然後就變成智慧型建造了。

分割線今天又看了華科土木的智慧型建造專業培養方案,和同濟的簡直不是乙個水平線的。主幹課程的設定是C++,資料結構演算法,離散數學,資料庫,計網,計算機組成原理,軟體工程,資料理論基礎,機械設計,數電,模電,機器學習,模式識別,最優化理論,控制原理,Python,結構力學甚至還有ic設計,物聯網。。。已經完全跳出了傳統土木的侷限性,以資訊為基礎,電子機械多學科交叉融合。

這才是名副其實的智慧型。同濟的智慧型建造是什麼鬼???能不能別碰瓷智慧型了??

一直覺得像這樣資訊化的交叉工科在傳統土木強校很難發展,傳統土木強校的守舊師資太大了,處處都是阻礙。在土木不那麼強,綜合學科更多的學校發展的概率反而可能更大。

2樓:張東風

不太看好智慧型建造。

從施工企業角度,我所在單位應該算施工管理水平中上,從目前施工行業平均水平來說,國內的管理南強北弱,可也大體的能看出,沒有幾家企業有能力,包括人力物力財力來實現這個智慧型建造。而且可能會覺得沒有必要,因為這個還不如增加兩個管理人員把管理細化來的價效比高。

智慧型建造的費用怎麼出也沒有明確。甲方願不願意給都是問題從甲方角度,不符合節約成本的目標。除非規範要求。

從專業本身來說,我聽過建科研和廣聯達的相關宣講,所說的智慧型建造大多是提高管理精度,裝攝像頭,做電子標識等等,就如前面所說,增加幾個基層管理人員提高管理人員素質也能把施工管理做到精細,做到滿足絕大多數要求。再花大價錢去提高那無所謂的3%,2%?價效比不高。

說在最後,同濟大學在建築施工領域很有話語權,它開設這門課程肯定是對這個領域發展方向有了比較確定的分析。未來的情況可能就是智慧型建造。同濟可能想走在前面。總會有第乙個吃螃蟹的人,是吧

3樓:shuojiong

茶坊主:就在前天,MIT邁出了城市規劃教育變革的重要一步

能夠和MIT幾乎同時想到開設這樣的交叉學科專業,足見同濟老師們思路還是很靈活和清爽的,點10086個讚。然而以MIT的交叉專業作為參照對比一下,我覺得同濟智慧型建造專業的願景很美好,落地操作難度還要更大一些。

首先,同濟的CS實力不算特別強。看了MIT的課程,基本就是城市規劃的課和電腦科學的課對半開,都上。畢竟對本科教育來說,主要還是打好兩門學科的基礎,為接下來的研究生階段真正的交叉研究提供創造力的地基--而MIT的規劃和CS都很牛,開設這樣的交叉專業比同濟更有說服力一些。

其次,就現狀而言,土木工程專業似乎是個教學內容和實際工作相對城市規劃專業更加脫節的學科(我是靠譜學院的,所以對規劃了解比土木多,如果這點不對望有人糾正),而智慧型建造,又是個深切時代熱點的議題,因而對課程設定和授課老師的要求就更高了,不僅需要兼具土木和CS、還需要兼具學術和實踐,2x2=4個方向的視野。

第三,大資料和城市規劃的結合在這幾年無論在規劃領域、城市管理領域、網際網路企業領域都有了發展,已然有矩可循。相較而言,智慧型建造在整個建造領域中,更不成熟一點,還處在點狀突破階段(比如Robotic建造、3D列印建造、AI參與設計等等還只是星星熱點,而相對成熟的BIM,我覺得只能算數位化,還算不上智慧型)。兩個學科的如何結合,也許土木/CS背景的碩士生博士生們先行似乎更合適一些。

第四,MIT的新專業是由規劃系和計算機系合辦的:「The new major will jointly reside in and be administered by the Department of Urban Studies and Planning (DUSP) and the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EECS)」,而同濟目前只看到土木學院的宣傳,不知計算機系那邊情況。如果考慮雞毛碎皮的小事的話,土木和計算機甚至分隔在本部和嘉定兩個校區,中間隔著乙個大上海...

4樓:

好像機械學院也會新增,(不敢太肯定,但是肯定有乙個在嘉定校區,土木的肯定在本部)交叉學科的未來會怎麼樣不好說啊,關鍵在於大家是真的想做乙個專業還是只想做乙個專業出來,如果只是一群只會聊概念的在做專業未來會怎麼樣大家也能想象到。先發表意見,不怎麼看好機械學院的。理由已經說了。

5樓:

本主一直堅信:

變革力量來自外部的二向箔!

變革力量來自外部的二向箔!

變革力量來自外部的二向箔!

intumu.com:又到高考填志願,切莫'誤入'傳統行業!

intumu.com:機器學習(ML)、人工智慧(AI)和土木工程的(TM)關係?

6樓:

今天上完鋼結構課老師:這個新開的專業聽過了吧其實我也不知道學院想清楚了沒課程安排有了不過還是得試一下畢竟是第一屆嘛怕被查到允許我匿了

7樓:吳操

覺的這才是乙個負責任的大學該做的事。結構的路越來越難,這樣的專業至少給了學弟學妹們乙個可以方便轉行的平台。這件事上,堅決支援這樣的創新舉措。

8樓:黃磊

目前國內置築工程行業資訊化已經比較深入,這個時候開始提智造絕對是正當時!也給資訊化確立了最終目標,而不再走彎路。期待土木扛把子能搞出來創造性的東西,大幅提公升行業效率,重新釋放土木專業的活力。

(個人觀點)

補一句,為何一票的cs爭論?智慧型建造是更多側重工業角度的落地,cs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吧?

9樓:

挺好的,就是不知道課程設定如何了,如果能弱化傳統土木裡大量繁難的證明和計算,多強調專業知識,多開設計算機的基礎課程,相信會是乙個逆風翻盤,向陽而生的機會。

10樓:楊宇

(本回答有較多的主觀判斷)

看了前幾個回答的都談到了計算機。談到了CS,談到了程式設計。

其實在我看來,這個專業並不是去培養程式設計師。如果把土木和CS結合起來一起學,試問哪個人能在短短的幾年學精通?所以這個專業在我看來不是寫程式的。

或者說這個專業培養乙個類似於粘合劑的人才更為貼切。

我們來看看這個專業介紹:

「智慧型建造」:以土木工程專業為基礎,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建築業的公升級轉型,融合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電子資訊及其自動化、工程管理等專業發展而成。同濟大學是2023年獲批教育部「智慧型建造」專業的唯一高校。

本專業培養面向未來國家建設需要,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求,基礎理論紮實、專業知識寬廣、實踐能力突出、科學與人文素養深厚,掌握智慧型建造的相關原理和基本方法,獲得工程師基本訓練,能勝任一般土木工程專案的智慧型規劃與設計、智慧型裝備與施工、智慧型設施與防災、智慧型運維與管理等工作,具有創新能力、國際視野和領導意識的社會棟樑和專業精英。

專業介紹已經中已經印證了我的猜想--不是寫程式的。或者說不是單純的寫程式的。

在我看來,這個專業是乙個粘合劑,粘合多個專業,形成乙個良好的生態。俗話說,隔行如隔山,跨乙個行業,可能在專業上就沒辦法交流了。如果有那麼乙個人,兩個專業都懂,那他們就知道如何去做。

這種跨專業的我認為有很高的前景,就拿我來說,不想待工地了,就在外面接點單,寫寫程式,照樣可以勉強養活自己。不會在某乙個專業吊死。

這種專業我看來,不是做什麼BIM二次開發的。以前我也轟轟烈烈的進入了revit的二次開發的行列,最後因為自己英語水平有限以及資源有限(開發者文件不是很友好),做了一年就放棄了。因為我找不到另乙個懂土木又懂IT的,遇到問題不知道怎麼去交流。

做這種二次開發,在開發者文件有限的情況下,需要的程式設計師是有紮實功底以及豐富的開發經驗的。所以不是去培養這種程式設計師的。這個專業是以土木為核心。

這個專業也不是單純在車床上做零件的。那這個專業學這麼多幹什麼呢?

這個專業涉及的知識面比較廣。那這麼廣的知識面又不可能樣樣精通,學來有什麼用呢?

專業簡介已經很明確說明了:能勝任一般土木工程專案的智慧型規劃與設計、智慧型裝備與施工、智慧型設施與防災、智慧型運維與管理等工作,具有創新能力、國際視野和領導意識的社會棟樑和專業精英。

專業體現在智慧型化方面。這種設計在我看來是一種巨集觀的設計,是各專業之間的一種粘合劑。

各位土木(房建)的同學,我們看看自己在大學中學了什麼?鋼筋混凝土結構設計總學過吧!我們能出結施圖吧!

學建築的同學能出建施圖吧!三本院校出來的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都可以自行出多層的框架結構的施工圖。回到這個專業的簡介中來,是不是對結構設計上面「閉口不談」?

其實這個專業涉及的很廣,卻沒有那麼深。學習任務沒有加劇。

這種粘合劑人才培養是有重大里程碑的。

可能會覺得兩頭到的來學習可能兩邊都學不好,其實這個人才培養在我看來不是去培養在某一方面的精英,未來欠缺的可能是是,把多個方面的精英進行粘合。

不知道各位是否還記得未來工程建設的資訊資源的組織和管理具有的特徵。

對資訊的產生、儲存及傳播進行有效管理

減少距離的影響,使專案團隊成員相互進行資訊交流和溝通時有同處一地的感覺

用基於虛擬實境的、逼真的工程專案模型指導工程建設的設計與施工全過程

避免工程專案各組成部分之間,工程建設實施各階段之間以及在參與建設的各方之間的分離現象

在工程建設各階段,專案建設參與方隨時隨地獲得所需要的各種專案資訊

如果有這種粘合劑人才,以前曾經所幻想的,做起來是不是要容易一點?

11樓:LUBY

什麼都想學,什麼都學不好

土法的教訓還沒吃到嗎?我今年畢業,同濟土木橋梁系,聽說,過了今年橋梁工程的課時要砍,鋼橋的課時要砍……連這兩門專業基礎課都砍,到底是指望培養工程師還是培養程式設計師啊……

追求創新沒有錯,忘本就算了吧……土木本來課業壓力就那麼大,唉……祝各位學弟學妹好運吧!

12樓:小聰辦豆豆

看看下面這些未來建築長什麼樣子,再想想現在高校教出來的學生還能勝任未來的發展趨勢嗎?

建築是個古老的學科,幾百年來變化就很小,學校裡教的東西幾十年來了變化也不大。

建築行業這幾年是新技術層出不群、蓬勃發展的幾年,BIM、裝配式、綠色建築、智慧型建築、智慧型建造、3D列印等等,正是有這些新技術的出現才讓找個行業有了活力,有了點高科技的東西。

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在新技術領域方面是領先的,同濟依託這樣得天獨厚的優勢,走在時代的前列,吃第一口螃蟹,不正是順應時代潮流嗎?這才是乙個土木強校應該有的視野。

至於說到就業,說實話真不擔心,現在的企業都在爭取技術上的優勢,有這樣的綜合性人才,正好求之不得呢!

建築未來的大趨勢本來就是各專業的融合,靠著學校教的那些老古董本來就玩不轉了。

如何評價同濟大學軟體學院?

學校是別人的,學習是自己的,已經2021年了,很多邊界都已經模糊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大家都在吐槽軟院,其實作為隔壁電院計算機大三學生,我覺得軟院在教學方面已經比計算機好太多太多了,電院才是真的天坑。匿了匿了。教學質量真的是越來越差。幾百年了作業基本沒變,只有量而沒有質。某2學分結構,網課要刷 報告...

如何看待同濟大學中德工程學院2023年暑假要求轉專業學生繼續參加轉出專業的電工電子實習?

阿克圖爾斯一世 18級CDHAW 這是我們大一的課表,注意電工電子實習是必修課,不是暑期實踐課。根據同濟大學規章制度,轉專業學生需要修完轉專業前相應學年在原學院的必修課。電工電子實習只是因為疫情特殊情況換了上課時間。打個比方,大二轉專業的學生必須修滿原學院大一課綱的所有必修課,如果大一下你德語課沒上...

如何看待同濟大學汽車學院大三一年要花大量時間學習德語?

慕容雨 最開始是萬鋼校長,讓大同濟汽車專業大三,抽出一年時間時間到工廠實習。後來萬鋼校長畢業了還是怎麼著,就不實習了,改成上一年德語。很多關於汽車發動機的資料是德語原版的,即使在國內讀研究生,國際化學習交流也是十分重要的。最後一句是我腦補的。當時上了倪老師的發動機原理課,好像是這個名字的課,很多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