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沒有對錯,只有立場」這一觀點?

時間 2021-05-05 20:32:46

1樓:趙丹

對錯有兩種不同的含義,一種表達是或不是,真或假,事實存在不存在,方法能不能達到預期效果,這一類對錯顯然是有的;另一種是價值判斷,表達好或不好,事實上價值是一種度量而不是判斷,要做價值度量就需要有價值座標系,就要確定原點,這個就是立場了。

2樓:灰色格調

哈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自己體會~ 個人覺得很多觀點都是要在特定的背景和環境下去看的,就是某種道理是在某種環境下是成立的。所以不必那麼糾結啦~

3樓:

我認為(宇宙/自然/世界/上天)總是存在著某些規律(或者叫道)。順應了這些規律,就是對的,違反了這些規律,就是錯的

如果違反了規律,人類就會受到懲罰,輕則社會混亂動盪環境惡化,重則人類滅亡

人類能發展到今天,大體上是順應了這些規律,只有順應了這些規律,人類文明才能走得更遠。

至於立場,影響不了規律(對錯)的執行

不管立場怎樣,對錯依然存在,是對的就讓你生存下去過得更好,是錯的就要接受懲罰承受損失

所以我認為「沒有對錯,只有立場」這個觀點是不成立的

4樓:hst

損人不利己就是錯,雖然這麼做很難,人自殺或自我折磨可以說是自個喜歡,這也不能說是立場,只能說是個人偏好不同。

至於絕對的對是顯然有的,比如賦予每個人正確的權利,給予每個人應得的自由,不同人眼中這些句子代表的意義是矛盾的,但其確是可以形容的。而即使體制能給予每個人在探索限度內的最大滿足,也依然會有某些人出於某些偏好而憎惡這個體制。雖然當下社會更多的是立場問題,但最終人總是渴望自己得不到的,至於究竟渴望哪些得不到的,則是想到哪些就渴望哪些,而人永遠不可能得到所有相悖的滿足,這本身就足以引起絕對的不滿。

所以這話顯然不能算錯。

5樓:

一加一等於二,不等於三,這是對錯。

是地球繞著太陽轉而不是太陽繞著地球轉,這是對錯。

螞蟻金服不該上市,這是監管者的立場;

螞蟻金服該上市,這是準備打新股的人的立場。

「是不是」的問題,當然有對錯;該不該的問題,取決於立場。

6樓:拜生活教

一般是講理講不過別人時候拿來做免戰牌的。

「我就是這麼想,你咋的吧」。

但其實這也預設了乙個道理:在現代自由社會裡,你干涉不了我。

所以說,再相對主義的想法背後都需要乙個普世規則來維持,否則它自己一秒鐘都維持不了。

話說回來,一般講理講不過別人有兩種情況:

1.個人性情況:自己廢物,自己拒絕思考,自己被情緒掌控2.外部性情況:從本然(in itself)上來說,你的道理就不對。

針對情況1,需要逐步鍛鍊,或者解決一下自己的心理問題。

針對情況2,首先我們要看自己的道理是否有補救和改善的可能,這個需要多擴充套件知識以及重構自己的論證。如果這種可能不存在,那就需要改換門庭。

7樓:

這句話有歧義:對錯有兩種,一種是事實或邏輯的對錯,一種是道德上的對錯。

所以並不能確定這句話在表達什麼。

假如說這句話的人想表達的是事實和邏輯沒有對錯,那麼「事實和邏輯沒有對錯」也沒有對錯,「乙個人有沒有立場」也沒有對錯。

假如前半句話表達的是沒有對錯,那麼也不應該有立場,因為你一旦認為人應該符合自己的立場,你也就同時規定了一種道德:有立場在道德上才是對的,沒立場的人在道德上就是錯的;乙個人做不符合自己立場的事就是錯的,反之是對的。

所以這句話無論從哪個角度解讀都是很荒謬的。

8樓:懶學徒

很多人忽略了乙個問題,就是一般情況下來說,這話的針對物件已經固定好了,而且相當混亂。

沒有對錯中的對錯,是在社會大環境(即大尺度)下普遍接受的道德準則。

而沒有對錯,只有立場,是針對個人周圍環境(即小尺度下)下的情況。

這句話展現了大尺度上的衡量在運用到小尺度時是會偏差的,並非完全都適用。

那麼是只有立場,沒有對錯嗎?顯然不是,只是這對錯得是小尺度上,它與大尺度上的對錯是有差異的,它有自己的特殊性。

9樓:星群

二是以休謨為代表的基於慾望的理由觀,休謨認為乙個人做一件事的理由必然關乎到人的動機(慾望),而人的理性幾乎不起作用,只是輔助地參與慾望的運作而已。這一派的人通常都會質疑善惡對錯的可能性(質疑道德之規範性的可能),畢竟道德通常有普遍性的要求,有利他的要求,而只關乎人的動機慾望,乙個人做一件事的理由自然不能憑藉其本身的提供足夠的規範性。

三是以康德為代表的的建構式的理由觀,康德認為人有一純粹的理性能力,此能力只關乎「行為準則是否具有普遍法則的形式」,而不涉及任何經驗的內容,因此對於康德來說,道德上對的事,就是依據普遍法則之形式的行為原則所做的行動。

如果我們去比較三個不同的「立場」,我們會發現他們之間其實各有共同之處。

休謨與康德都否認價值本身可能是一種客觀事實,而必然關乎於主體。

亞氏和康德都強調人的理性,雖然他們所說的理性不同,但他們都認為道德可以是一種定言命令式的權威,

亞氏和休謨都認為有實質理性而否認形式理性。沒有對錯只有立場的人,其實大多數都只是近於休謨一派,即認為某種道德標準必須要合於人的利益,人的慾望,人才會認可它們,才會去做合於這種道德標準的事,然而這實實在在只是第一層而已。就第二層而言,休謨式的基於情感的理由觀本身就真的完美無缺嗎?

難道亞氏和康德的說法就一點道理都沒有嗎?不能多讀點書去比較看看三者的優劣嗎?就第三層而言,顯而易見的是,三者都是有優點又有缺點的理論,那麼,作為站在巨人肩膀的我們,為什麼非要去選擇其中乙個必然錯誤的立場作為自己行事準則?

要知道三者都內涵著那麼強的預設,這些預設真的是正確的嗎?比如說理性一定是與自然二分的嗎?慾望是一種動力,理性就不能是動力了嗎?

等等。我覺得更應該說,有立場,一定有對錯,既然全人類享有一種共同的能力,沒理由在某一天,我們沒有希望找到真正的善。

10樓:Clematis

區分對錯論和立場論的關鍵在於,對錯論者能理智的聽進去他人的負面意見,立場論者則拒絕這些意見。

可以這樣來看——

立場問題是,別人說你女朋友有問題,你叫他滾。

前者乍一看很冷漠,但是我認為看清並接受真實的她才是至高無上的愛意。

後者乍一看很寵溺,可實際上這是一種拒絕真實的逃避。

不僅僅是情侶之間,任何關係都是要靠「真實」二字來支撐的。

維護他人的美好是一件非常簡單不需要成本的事情,只要閉上眼睛捂上耳朵就好了,因此這種一股腦的立場論維護其實很廉價。

而敢於窺探對方的真實,即使破敗不堪也絕不離開,才是最最珍貴的守護。

11樓:鈴木丫丫凹下

立場與對錯不是互相衝突、有我沒它的關係,

可以是不同維度的關係——

思考時要明確對錯,行動時要基於立場。

也可以是互相包含的關係——

立場可以基於對錯,只支援中立角度最正確的一方。

也可以讓對錯基於立場,比如消費者立場、底層人民立場,必須為自己爭取利益。

所以有立場也可以有對錯啊,有理有據的支援自己的立場,這不就是對的嗎?

連大聲喊出你自己是對的都不敢,又算站什麼立場,還擱那「沒有對錯」,純粹是說這話的人沒有腦子而已。

12樓:蘭陵笑笑生

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對錯的,何謂對,何謂錯?只不過是你們先定義了乙個標準,相比這個標準才會出現對和錯。然而定義的這個標準到底是出於什麼目的呢,其實是出於人的私心。

人站的立場其實就是對人有利的那一面。

13樓:陳寧聰

這是不可想象的——給定了乙個立場,某些命題可以自然地從這個立場匯出。除非你的立場是不自洽的,或者你的立場太弱,使得有些命題沒辦法推導出來。進而,乙個立場已經自然把命題劃分為不同的部分——這個立場贊同的,這個立場反對的,與這個立場沒辦法推導出來的。

(並且讓我們假設可證的都是真的這一條件,進而有了立場以後自然也有對錯了)

說兩個立場不同,也就是說這兩個立場不能互相推導,又或者說,存在著乙個模型(例項),使得在第乙個立場下它是對的,而在第二個立場下它是錯的。

不管怎樣,這個觀點在日常生活中都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這句話,在日常語境下也是錯的——因為顯然,自相矛盾的東西是必然錯的,不管你採用什麼立場。而比較有趣的地方在於,僅僅多出了排中律這一條定律,就足以駁斥很多似是而非的東西了。。。

不過很不幸的是,這句話還有第三種理解方式:絕大多數人的立場都是自相矛盾的,進而可以證明乙個命題是既對又錯的,所以沒有對錯,進而我們只能比較這些不自洽系統的區別。這一點從生活常見的道德與倫理衝突可以看出,乙個人常常會贊同A的同時,又去贊同B,儘管A可以推出C的同時,B也可以推出非C(進而自相矛盾)。

乙個人可以在他不自知的情況下支援兩個實際上互相矛盾的命題。

真正比較麻煩的情況是,我們往往會剩下很多自洽又彼此不融洽的立場,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會選擇乙個元立場(關於立場的立場),進而立場的好壞也就可以判別——誠然這樣部分問題就變成了元立場的選擇問題(因為也可以又很多元立場)——不過日常生活中往往沒有這麼複雜的情況,這意味著在恰當的語言溝通之後,選擇彼此都承認的元立場,然後依此選擇立場,最後就能判定乙個命題的真假了——進而這個觀點還是錯的。。。

14樓:

這句話和「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對錯,只有利益」一樣,乙個人的立場就包括了它的利益。

乙個人的是非觀在家裡的時候受家庭環境影響,在學校的時候受學校環境影響,步入社會的時候又受社會環境的影響。不同的圈子裡都有不同的是非觀,所以不同的人群會產生衝突。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是非觀,不同的人是非觀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當是非觀發生碰撞的時候,才會產生各種各樣的衝突。那麼每個人的是非觀是怎麼來的呢,還不是根據其所處的環境所代表的立場來的。

這個環境最基本的就是上述的家庭,很多人小時候都聽過父母說誰家怎麼怎麼不好吧,這時候你的父母就根據他們的立場在灌輸符合他們立場的是非觀給年幼的你,那麼,對方家庭是否也在做同樣的事呢?如此,產生衝突的兩個家庭誰對誰錯呢?作為旁觀者的鄰居,可能會希望這兩個家庭別吵了,影響周邊鄰居,這時候作為旁觀者的鄰居就站在自己的立場——希望別吵到他們——來干涉這兩個產生衝突的家庭,說這兩個家庭都是錯的,或者叫他們忍一忍,息事寧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裡有各種門派,各種利益團體,這些團體之間內部各自持有自己的是非觀,這些是非觀都代表他們各自的立場。

所以,我認為這句話很有道理,只是奇怪為什麼罵的人這麼多。

怎樣理解「無是非對錯,只是立場不同。」這一說法

隨緣 你抄了別人的文章,發表到雜誌上得了一大筆錢。你家很窮,抄別人文章發表只是想貼補家用。可你也有點良心不安,就把抄文章的事告訴了你媽媽。可你媽媽好像並沒有在意,給你塞了一百元就把你打發走了。緊接著你父母拿著這筆錢還了多年的債,還開了小商店,慢慢的你們家的生活步入了小康水平。而被你抄的那個人並不知道...

怎樣評價 世界上沒有差學生,只有差老師 這一觀點?

無差別熱愛 好和差的標準不是絕對的。在某一方面做的不好不代表差。老師的含義是廣義的,不僅僅包括學校裡的教學老師,也包括所有教人的人。世上有這麼兩種老師 第一種老師努力發掘學生的閃光點,並放大。第二種老師擅長找學生的缺點,指責並甩鍋。人和人智力是沒有什麼區別的,但人和人的性格,興趣,天賦是不同的,關鍵...

如何反駁用「沒有善惡,只有立場」的觀點來為侵略行為洗白的人?

立場本身就是有善惡之分的 相信沒有善惡分別的人往往會預設自己不會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以為自己足夠強大或者安全 但當他們一旦淪為受害者的時候,往往比普通人更容易崩潰 dezew 通常聲稱只有立場,多指立場對應全善的絕對,而非沒有善惡沒有對應的虛無。沒有哪個煞筆會說,俺站在惡的立場,而是會說,俺怎麼幹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