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母語的語法是通過下意識獲得,那麼在學第二語言的時候有什麼方法來下意識獲得語法呢?

時間 2021-05-11 03:39:50

1樓:Timothy

難道答主從小到大在學校(美國)語文課(English class)裡學的語法都是假語法?「母語者不需要學語法」本就是謠言。幾乎每個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都會把「語文」作為必修課之一。

Timothy:給英語學習者的建議

Timothy:如何提高英語學習效果

Timothy:英語課外閱讀材料推薦(持續更新中)中中國人說英語最大的障礙是什麼?

2樓:我是天上的獅子

母語,是以感覺為基礎的(當然不一定對,但事實證明了,人物主觀之外的(也就是唯物的)東西更有勝於生產者的能力)

具體來說是這樣的:

動物剛降臨這個世界的時候,由於其維持自身存在需要的驅動,都有對周圍事物了解認識的本能。群體性動物,其所處的群體也是這種周圍事物中的乙個方面,語言也包括在其中。因此,人類對語言的了解、認識,有乙個從不自覺到自覺的漸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類對語言的認識有不自覺、半自覺、自覺,這樣的大致三個階段,當然三個階段界限往往並不分明。

在這三個階段中,前兩個階段是人類相對缺乏語言表達手段從而依賴於環境以從人文社會中得到語言交流這種生存方式、手段的強烈需求時期,因此表現為學習語言的無意識(無條件接受狀態)和半有意識(相對有條件接受狀態);這個時期,相當於人類這個瓶子沒有被母語裝滿時期。等到這種學習達到一定程度,人類就對母語形成了絕對依賴,從而學習其他語言就會有一定的排斥性;這時候就相當於瓶子裝滿了水,不容易再裝其他東西。

因此,到達一定階段後,如果仍然想通過學母語那樣的流程來學習其他語言,就會不太容易;因為這種學習首先會受到母語習慣的排斥。在這種天然的排斥下,再加上人類對已掌握而能熟練使用的工具的強烈依賴性,對新語言的無意識學習的成分會大大降低,表現在很多成年人在乙個外語環境中生存了多年仍然不會那種外語,原因就是他已經有了可以依賴的語言——母語。也就是說,對於已經形成了各種維持生存手段和物質條件的人來說,已經不太有對新語言的強烈需要的依賴性,這是導致有了母語後其實不能像對待當初學母語那樣去學習的根本原因。

這是一種逐漸增長的惰性。

在這種情況下,要學習新語言,就要排除已經駕輕就熟對其有強烈依賴性的語言的存在所造成的不利影響;這就需要對自身進行反省,找出學習新語言的消極因素所在,逐個解決問題,從而形成對新的語言依賴;如果要既不放棄原有語言又形成對新語言的依賴,那麼就要將兩種語言融洽起來,使兩種語言都成為自己依賴的需要;要達到這樣的目標,一種方法就是以舊語言帶新語言,從而盡可能在對新語言有最小的消極牴觸情況下共享對舊語言的感覺到新語言上。具體做法就是以舊語言為標準找出感覺,將這種感覺對應到新語言上,牢記共同點專攻不同點。

人類對語言的感覺的形成,是在母語階段就有的,但由於前述的多種原因,到了後期人們變得惰怠而感覺麻木了,因此不能簡單機械地像小孩子學習那樣了,這就需要偶們自己有意識地將新語言與感覺對應起來建立聯絡。最常用的傳統方法就是通過翻譯來學習新語言,但由於人自身的消極因素,翻譯法預設了人自身的消極因素,所以翻譯法學習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說,由於不同語言語義的非簡單單一對應,不同語言間意思對應是需要結合具體情況辯證對待的,但人的惰性和迷信習慣會使得人們迴避這種辯證做法。

這就需要偶們有意識地去解析具體情況下的意思,通過解析將意思與偶們頭腦中已經存在的感覺正確對應起來。

人類頭腦中的反映在頭腦中的事物的影像(包括聲音的)、印象,是感覺的基礎,這些影像、印象不同程度抽象了以後成為不同程度按照不同需要剝離了不需要的細節後的變形影像、印象、影象,這時候便向感覺過渡。而語言解析,正是幫助偶們形成對語言自身的這種感覺的過程,同時也是將語言元素、部件與頭腦中已有的偶們對語言元素對應的事物的感覺聯絡起來的過程。

3樓:

2333突然想到了,那不就也是在critical period學習的嗎

或者at 功能語法

其實二語難免會與一語對照,重新建構,即便是很小的兒童

4樓:Potter Thomas

下意識獲得語法:如果你不是從小在該語言所在的國度長大而且持續學習該語言的情況下,應該是不太可能的 。

那麼怎麼學習語法好呢。

很多人,太過於神話了語法:認為如果學好了第二語言的語法,自己所有說的句子就沒有語法錯誤。

首先應該摒棄這種思維。

然後學習語法,尤其是成年人學習語法,要需要大量的練習與思考(對語法規則的思考往往被人們忽視)。學習語法,的確有很多對應的語法規則,但是也要思考。不能一昧地死記硬背。

然後在生活中通過聽、說、讀、寫等多種方式鞏固語法。

速成是不太可能實現的。不練習,幾天就完全掌握也是不可能的。

5樓:wshhhh

雖然母語學習時的高效還沒有最終定論的解釋,不過習得母語時的一些東西你可以參考一下

首先,輸入是可以理解的,所謂的comprehensive input。不過這個理解靠的不是單逐字翻譯(這個母語者甚至是沒有的),而是其他東西的輔助,比如個人經歷、個人的推敲、對方的解釋、當時的語境,等等等等。可以想象一下,爸媽教孩子說話的時候,有多耐心、多費心,努力讓孩子將乙個個詞與概念對應起來。

二語習得時我們基本沒有這麼耐心的「導師」,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獲得可理解輸入。關鍵是按照自己的水平,按需找輸入。

其次,是龐大的輸入量,這個應該無需解釋。

第三,在大量可理解輸入的基礎上,可以注意到某些關鍵點,所謂的noticing。只有注意到在特定條件下的變化,你才能開始理解規則及其變化的真正意義。

最後,在以上三點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總結、學習、嘗試,習得新的東西(不限於語法)。

就拿英語的動詞三單來舉例好了(非學校系統教學)

首先,你要知道英語主謂的基本結構,其次對於時態也有一點概念,所以你能理解諸如I run、you run、he runs、she runs、they run、the cat runs大概都是啥意思

其次,你一天到晚都在接受各種資訊,其中包括大量一般現在時的句子

然後,有一天,你突然發覺,好像明明是同乙個動詞,在表示習慣啊、常態啊什麼的時候,有時結尾會聽到加了個s、z或者iz的音;而書寫,則是加了s或者es什麼的;

然後從這一天開始,你就好像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一樣,你注意到這個變化以後,你會發覺這個變化的頻率遠比你印象中的要高。你開始注意並有意識總結、模仿,發覺至少it、he、she後面的動詞,在表示習慣啊、常態啊,且前面不加什麼亂七八糟的don't啊can啊什麼的時候,結尾就會多個s;而除了這仨主語代詞之外,其他也有好多名字啊東西啊什麼的後面的動詞也有可能加s

久而久之你會講這個發現進一步總結分析,最終拓展到所有第三人稱單數、一般現在時的場合

不過這個也要看「天賦」的……有種東西叫fossilization,字面就是「化石化」的意思……

有些人在二語習得時,並不會像母語那樣,一步步遞推到最終形態,很有可能停留在某個階段(雖然一般都是是諸如英語三單之類不影響交流的語法點)。

6樓:UncleDeng

外語習得的過程幾乎必須依靠詞彙-語法-翻譯,這是人類大腦的天賦工作模式。但學習過程中,應該積極主動地把已經學到的東西拿到實際場景中去應用、強化,這也是對「下意識」的母語習得過程的模擬和再現。上述兩個層面,相輔相成,不可偏廢!

如果說生命的誕生是必然,那麼人類(科學)的誕生是不是也是必然?。?

兜了一圈 如果把宇宙比作人,那生命是最偉大成就,意識是成就之上的璀璨結晶。生命體賦予生物各項接近宇宙的能力,人類繼承了意識,但也喪失了其他更高階的感知宇宙技巧。待有一日,生命體繼續進化,或者並不是最終為人類,有一種方式能夠取代所有,讓此輕鬆鏈結宇宙本質。 呵呵 人類的誕生是一種宇宙的裝飾,宇宙用無數...

如果說「西學」的本質是科學,「中學」的本質是什麼?

shiyingguan 中藥從有效成分 物理調節 和影響神經和免疫系統兩種方式影響人。中藥的成分無比複雜,有有效成分無效成分有害成分,分析不過來。把其中乙個有效成分提煉出來用就是西藥。物理調節這個,有碳粉石粉內服抗菌和調節腸道,按摩來處進迴圈等。還有通過有效成分或刺激來影響神經和免疫系統來影響人體。...

如果說鑽石是單質,有顏色的鑽的結構是怎樣的?

紫拉 到家。翻了翻系寶發現是大工程。簡單針對題主提問回答。不明白的我可以追加補充 第一,鑽石,即便理論上完全純淨。型鑽石中也全部含有氮。還沒說別的雜質。所以鑽石很多不是單質。第二,aAB型鑽石和 aB型鑽石中,結晶具有原子層面空穴。結合第一條。鑽石之中不是碳原子全部與別的碳原子形成共價鍵。黃色鑽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