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受眾是從什麼時候起開始受到重視的?

時間 2021-12-20 20:54:31

1樓:岸然若楊

從歷史的角度看,最早強調「觀眾」的電影理論家可能是巴拉茲·貝拉。

電影比其他藝術與社會的聯絡更緊密,從一定意義上說,是觀眾在創造電影。其他藝術創作是由藝術家的才能和好噁決定的,而對於電影創作來說,觀眾的才能和好噁卻是決定性的。這種合作決定了你們的偉大任務。

一種新的,具有巨大無限前途的藝術的命運掌握在你們手中。為了能看到好電影,你們應該學會鑑賞電影藝術,學會發現電影藝術的美。

只有作為觀眾,當我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去改造和重新創造電影時,我們才算是理解了電影藝術的實質。

這段話來自其著作《可見的人——電影文化》,寫於2023年。

具體出處:

[匈]巴拉茲·貝拉《可見的人:電影精神》,安利譯,中國電影出版社2023年版,第9—10頁。

2樓:季恩熙

自前蘇聯蒙太奇學派起,電影受眾開始受到重視,同時開始強調電影的傳播效果。受眾在電影意義形成過程中的能動性被揭示出來。傳播的目的在於使傳播者和接受者雙方得以溝通,電影作為大眾媒介,其本身存在的已完成的電影成品,這裡指製作完結的電影本身,只有在觀眾完成觀影後才能算作電影意義的形成實現。

受眾對於電影所傳達內容的接受,領會度對電影將產生直接的價值影響。也就是麥茨在《想象的能指》中對電影劇本的觀點,即是「乙個為著解釋的能指」。「能指」是基礎問題,通過對「能指」的解釋過程完成因人而異的接受結果。

但有時蓋茨「符號學」這類理論學說,常常把十分普通的現象稱為「能指」、「所指」等,對現實中電影建設的提高起不了太大作用難免晦澀。簡單來說就是觀眾觀影後產生的情感認知。

從什麼時候起開始明白不能遠嫁?

一言以蔽之 雨微 我也在惆悵,但我很明白自己的家境和處境。我有個前任,我很感謝他。我和他同居過,和我乙個城市的,平時對我還行吧。房租是他出,水電也是他出,可是幾個月後我們開始經常吵架,甚至還動手了,打我,身上發青發紫,坐著都痛的那種,我也原諒他了,第二次又動手了。打架兩次他都叫我滾出去,記得很清楚他...

喜劇小品從什麼時候起開始走強行煽情路線的?

玉山老鷗 在我印象中,老爸曾經買過一盤潘長江小品的VCD,裡面有一段是說潘長江喊老婆起來上班結果發現是週末,老婆開始發火後來又開始聲淚俱下地說我也不容易,我也想好好過日子云云。當年我還不到10歲,看到這一愣一愣的,因為老爸經常買小品VCD回來,我每次都看得哈哈大笑 其實很多時候是傻笑,10歲能看懂個...

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放棄努力?

HengfU 不知道你是不是知道什麼叫努力呢?村上在 挪森 中下了乙個定義 努力是指主動且有目的的行動。而那些無有目的一味忙碌的行為不叫努力而叫勞動。再開始時斟酌好自己的目的,進行謹慎的可行計畫。那樣你出現放棄的想法就只會在你對最初目的沒有強烈慾望時出現了。如此,放棄便對自身無甚影響了。 K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