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顫音上下行可以拓展高音和低音嗎,可以先練混聲再練咬字嗎

時間 2021-06-05 07:01:59

1樓:愛唱歌的老羊

唇顫音上行可以拓展高音,但是下行拓展低音的效果不是特別明顯,我更推薦使用氣泡音來拓展低音。

其實,與其說唇顫音幫助我們拓展高音,不如說唇顫音幫助我們令聲音更為高效地連線。這是因為,太重的聲音(胸聲)與太輕的聲音(頭聲)直接的斷層,往往是因為我們的聲帶不能夠逐漸邊緣振動,然而,唇顫音很好地避免了聲帶大面積振動的可能性,能夠令我們更好的抓住邊緣振動的狀態,所以,胸聲與頭聲也就沒有縫隙地連線在了一起,讓演唱者掌握了混聲上高音的感覺。

但是,使用唇顫音來練習混聲區的高音,存在乙個前提,就是你的頭聲能夠唱得足夠高,且足夠實,倘若完全沒有頭聲能力,那麼,唇顫音其實也是無法鍛鍊你的連線能力的,因為,向上的連線點沒有了。所以,對於沒有頭聲能力的同學來說,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開發頭聲。

至於問主所說的「可以先練混聲再練咬字嗎」,抱歉,沒有特別明白是什麼意思。

2樓:咽音學校強

基本沒有拓展音域的功能。低音到呼麥,高音到海豚音,只有用咽聲才能達到這個目的。掌握咽聲發音法後,自然就可以把真聲和假聲聯合起來應用,不懂聲帶咽聲機能的人們把這叫做混聲,但結果大相徑庭。

3樓:Da老師

唇顫音的上下行是可以平衡聲帶的機能比例的,也有助於氣息與聲帶的匹配,所以他確實可以幫你拓展音域。當然,換個說話就是幫你接洽那些不協調的音域區間。

相對對於低音的拓展一般不用唇顫音的下行,我們可以選用一些相對去緊張化的方法,類似嘆氣之類很可能對於初學者更有效。畢竟唇顫音下行的極限很多人都卡在喉嚨上。

混聲和咬字的先後順序這個命題在聲樂學習裡其實不是完全存在的,因為在你平衡聲帶比例的時候咬字很有可能就出來讓你的下巴舌根緊張起來,此時你就必須解決了它才能向下進行,這個時候咬字和混聲就是在同步訓練,所以說在正常的學習邏輯中,我們可以將他們分成步驟,而真的在學習過程中,他們無法絕對的分離和分布。

推薦看下下面協調性這個章節,應該對學習思路非常有幫助

為什麼唇顫音能發的音高,哼鳴的時候就會覺得頂住了呢?

Kean 因為哼鳴走鼻咽腔更多,相同的音高下喉位會比唇顫更高一些,同時因為咽腔更用力,初學者在做哼鳴的時候也容易喜歡舌根更用力,導致舌根和喉結直接擠壓得更厲害。所以注意一下喉位,多放鬆舌根就可以緩解了。哼鳴一般不需要做到太高的音,主要目的還是為了給聲音找到高位置和增加聲音的鼻咽色彩,讓聲音聽起來靚麗...

國鐵有哪些幹線或準幹線的上下行方向與群眾甚至車迷的常規認知是相反的?

我來說乙個,杭深線漳州到廈門間的列車,有一部分是混用車次的,就是龍漳線 杭深線的列車。所以漳州到廈門有的列車是奇數有的是偶數 消極學習的CIR 居然沒人說隴海線嗎?隴海線在鄭州與京廣線交會,商丘與京九線交會,徐州與京滬線交匯,那麼問題來了,鄭州至徐州段上下行怎麼定?好像不管往哪邊走,都像是駛向北京,...

唇語可以用技術識別嗎?

姚光超 這個已經實現了,效果還行,但是提公升餘地很大,我們搜狗語音組也在嘗試。請參看 谷歌人工智慧唇讀術完虐人類,僅憑5千小時電視節目!人類古老的技藝再次淪陷 題主關心的是聾啞人?聾啞人用的是手語。手語識別其實是乙個計算圖形學的問題,比如kinect團隊這方面有所積累。但是這個問題其實還是很有難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