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對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時間 2021-06-04 18:26:46

1樓:記憶最欺騙人了

非常大!

人格中40%的變異和智力中50%的變異都以遺傳為基礎。基因驅使你對環境作出選擇,或驅使你迴避某種特定的環境和行為。

2樓:烏龍茶

越來越相信基因這個道理是存在的,不是說人優不優秀的問題,是我們本身存在的劣根性問題。

當我們意識到我們的劣根性不過只是進兩百年的時間,但我們進化已經用了萬年,所以說有一些固有的基因是存在在我們深刻的腦海當中的。比如說我們容易情緒衝動做決策,這是因為以前捕獵的時候我們一看到敵人就跑,長期以來變成反射性反應。因為反射性的逃跑反應能夠保護我們的生命。

因為我們對未來的懲罰和收益著眼於當下,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生活,所以我們做的決策目光短淺。特別是青年時期,因為未來的收益太遠了,當下呈現成本太低和懲罰太低了,所以不足以讓他立刻改變。比如飲食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以及生活中無數不難但特別煩的事情。

當下不做,幾年以後甚至一段時間以後就會報復回來。

無數不難但卻特別煩的事情,比如每天都要做重複的工作(多平台分發內容,整理文字歸檔,背單詞),每個人生活中一定有很多這樣的事情,不論處於什麼樣的階段

3樓:

養過寵物嘛?農村長大的夥伴家裡有豬牛羊吧?自己家的動物就能一眼認出。

再說說人,我在學校上班,接觸了上千的家庭組合,有時候一家三代。現在已經練就家長不用開口,我就知道要找班裡哪個孩子。看多了,對於遺傳越來越深信不疑。

4樓:原來情話太膩

寫乙個我身邊最直觀的例子吧

同學裡有幾個人俄羅斯同學(大部分是小學前來美)還有幾個是俄美混血和其它國混血

明顯的感覺純正俄羅斯人更愛酗酒對酒方面的自制力極低可能這就是可怕的遺傳基因吧

5樓:鹽選推薦

除了身高、長相等司空見慣的遺傳因素,事實上,有大量證據顯示,人們的行為是可遺傳的,基因甚至決定了你是誰。

表現型最終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包括我們的身體特徵和行為方式。跑得快的瞪羚更有可能躲避捕獵者,長得高的豌豆能夠接受更多的Sunny照射,患有注意力缺失症的孩子需要做出更多努力,才能夠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基因型決定著這一切。

然而,要想弄清楚基因型是如何轉化為表現型的卻並不容易。

行為遺傳學之父弗朗西斯·高爾頓爵士在 1869 年首次碰到這個問題,當時他對天賦為什麼能夠在家族之內傳承感到很好奇。高爾頓有這種直覺並不令人驚訝,當他坐在聖誕節家庭聚會的餐桌旁時,他一定意識到了他的聰明才智可以和他的表親查爾斯·達爾文以及他那傑出、博學的外祖父伊拉斯謨斯·達爾文相媲美。天才集中出現在達爾文-高爾頓家族的原因之一是,高爾頓的外祖父伊拉斯謨斯為孩子們提供了乙個能促進成長的教育環境,這有助於培養他們的聰明才智。

但是高爾頓堅信還有乙個原因在起作用,他認為某種生物學本質決定著天才的產生。他突然有乙個靈感,認為可以通過研究雙胞胎來為他的這一想法提供證據。高爾頓認為有兩種不同型別的雙胞胎——一種雙胞胎只是像普通的兄弟姐妹那樣比較相似,另一種雙胞胎則因為是「同乙個卵子的兩個生髮點」而非常相似。

他分別給 35 對同卵雙胞胎和 20 對異卵雙胞胎寫信,試圖尋找他們行為相似的證據。得到的回覆顯示,異卵雙胞胎的相似度沒有特別之處,與普通同齡的兄弟姐妹之間的相似度很接近。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卵雙胞胎在回信中提到了很多驚人的相似之處。

有一對同卵雙胞胎同時牙疼,而且是相同位置的牙疼痛,兩個人都需要拔牙。還有一對同卵雙胞胎在 20 歲的時候同時出現了奇怪的問題,他們不能跑下樓梯。有的同卵雙胞胎說他們在同一時間做了同樣的夢,有的在彼此不知情的情況下給對方買了同樣的禮物,還有的選擇了同樣的工作。

同卵雙胞胎具有如此驚人的相似度,這說明基因的力量十分強大。高爾頓說:「我唯一的擔心是,我提供的證據似乎太強大,反而容易受人懷疑。

這些證據表明,後天培養的作用不大,這似乎有悖於我們的日常經驗。」

高爾頓對雙胞胎的研究表明,個體間的生物關聯程度使我們確定有多少種特徵是可遺傳的——也就是說,基因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個體差異,這就為行為遺傳學奠定了基礎。研究可遺傳性最常見的兩種方法就是對同卵雙胞胎和異卵雙胞胎進行比較,以及對親生子女和收養子女進行比較。因為同卵雙胞胎的基因變異完全相同,而異卵雙胞胎的基因變異僅有 50% 相同,所以,如果前者比後者在某種性狀上相似度更高,那麼就能判定這種性狀是可遺傳的。

同樣,如果子女與親生父母在某種性狀上(有 50% 遺傳上的相似度)比與養父母(遺傳上的相似度為 0)更加相似,則足以表明這種性狀是可遺傳的。

說某種性狀是可遺傳的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這並不是乙個很直觀的概念,還是讓我們慢慢解釋吧。以身高為例,身高是一種具有高度可遺傳性的性狀:

對雙胞胎和收養兒童的研究表明,身高的可遺傳性高達 80% ~ 90%。那麼這意味著什麼呢?與很多人的直覺相反,可遺傳性並不是指某種性狀在多大程度上是從父母那裡繼承下來的。

所以,這並不意味著 80% ~ 90% 的身高遺傳自父母,而另外的 10% ~ 20% 的身高由經歷決定。更確切地說,可遺傳性指的是在特定樣本群體中,某種性狀的變異在多大程度上是由基因引起的。比如,身高的可遺傳性是 80%,意思是在同一樣本群體中,有些人之所以比其他人高,有 80% 是因為他們各自的基因,有 20% 是因為他們的個人生活經歷(有可能是在母親子宮中發育的經歷,也可能是他們成長的經歷)。

重要的是,可遺傳性總是被限定在樣本群體的範圍之內——不適用於生活在其他不同環境中的人們。

6樓:暖陽

我們在父母肚子裡的時候,基因就已經形成了。我們是人生出來的,然後呢,長得像父母,血性也是父母的,甚至連身高這種東西都會遺傳,父母如果生了什麼病,也會遺傳到我們的身上,至於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基因,我個人感覺,也是會遺傳的,人的一生,基因決定百分之七十,後天因素決定百分之三十,我們還是會進化,還是有自我意識的,所以基因雖然對個人影響較大,但只要你自己想要改變,也是可以的,只不過會有些痛苦。

7樓:HONGZHONGYI191

基因對人類的影響後天的主要是隱性基因,隱性基因必須在有選擇的內外環境才能啟用,但我們無法確定是隱性的還是顯性的,顯性基因意味著直接與機械,而隱性基因由於附帶了條件,你會感受到一種領悟與深入,然後又開始淺薄了在顯性基因控制下。

8樓:祝秀蘭

首先是毒性問題。一些研討學者以為,關於基因的人工提煉和新增,可能在到達某些人們想到達的效果的同時,也新增和積聚了食物華夏有的微量毒素。     其次是過敏反應問題。

關於一種食物過敏的人有時還會對一種曾經他們不過敏的食物發生過敏,比方:科學家將玉公尺的某一段基因加入到核桃、小麥和貝類動物的基因中,蛋白質也隨基因加了進去,那麼,曾經吃玉公尺過敏的人就可能對這些核桃、小麥和貝類食物過敏。    第三是養分問題。

科學家們以為外來基因會以一種人們現在還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壞食物中的養分成分。     第四是對抗生素的反抗效果。當科學家把乙個外來基因加入到植物或細菌中去,這個基因會與其他基因連線在一起。

人們在食用了這種改進食物後,食物會在人體內將抗藥性基因傳給致病的細菌,使人體發生抗藥性。     第五是對環境的要挾。在許多基因改進品種中包括有從桿菌中提取出來的細菌基因,這種基因會發生一種對昆蟲和害蟲有毒的蛋白質。

在一次實驗室研討中,一種蝴蝶的幼蟲在吃了含桿菌基因的馬利筋屬植物的花粉之後,發生了逝世或不正常發育的現象,這引起了生態學家們的另一種擔心,那些不在改進規模之內的其它物種有可能成為改進物種的受害者看情況~ 環境是顯性的,基因是隱性的,你在平常正常處世的時分是環境對你的影響會比較大,如果在你的沉著比較單薄的時分,這時你的基因就決議了你的所作所為.

9樓:SolitaryC

要受必定的影響。不過首要仍是看後天的狀況。姚明在初一的時分不仍是很矮的嘛。。

沒有什麼可以在未出生的時分就被決議。這要看自己後天的發育與訓練狀況。基因只能起必定的作用。

生物書上不是講過嘛。。生物的性狀是由基因與後天一起決議的。

焦慮症對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於飛 大部分心理障礙的背後都是焦慮和恐懼情緒,焦慮是指向未來的,是擔心不好的可能性會發生,從而迴避 控制與對抗,根據應對方式的不同,分別形成焦慮症 疑病症 恐懼症 強迫症或抑鬱症。以迴避為主是焦慮 疑病和恐懼症,再加上過多的控制和對抗就是強迫症,在迴避後失去希望傾向於放棄自己和生命是抑鬱症。焦慮情緒...

原生家庭對胡可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PEAK TIME 胡可原生家庭對她的影響確實很大,由於工作的原因,她的父母在她六個月大的時候就離開了她。所以她與她的父母關係並不是很親密,甚至還有點陌生。她和姥姥姥爺長大,勢必會出現一些問題,畢竟父母的愛是很難替代的。胡可在高中畢業之後,便與同學參加了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的招生,一開始並不自信,她認...

爸爸的缺失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我爸國外工作,每年回上海唯一的事情就是家暴教育我和我媽。長大了,我不自卑,不懦弱,情商高,人緣好,學習上進,工作穩定,婚姻美滿。就是特別喜歡虐待小動物。跟老公感情也很好,他知道我的愛好,會勸我別累著。 非常大!因為經濟原因,我爸爸在我小學的時候就出國了。當然情況並沒有知乎上面其他那麼絕望和糟糕,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