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以前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時間 2021-05-11 14:55:05

1樓:洋蔥也開花

有一句話說得是三歲看老,雖然這話有點果斷,但是卻存在一定的道理,說明教育孩子要從小抓起,關於孩子教育、學習等方面的知識可以關注音創訊飛智慧型生活館,也可以掃碼關注

2樓:肥仔媽

看了題主的描述,很多都是生活習慣上的場景,而這些場景,在我撫養我兒子的過程中都遇到,所以根據自己的撫養經驗談談這個問題。

在三歲前,大腦、身體的肌肉、神經系統等對孩子未來產生的延續性影響是巨大的。

孩子在出生後2~3年內,無論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良好的育兒刺激對大腦的功能和結構都有重要的影響。

想針對題主問題中的場景說說自己的經驗。

從我兒子會拿勺子開始,我就培養他自主進食。

每到飯點,就把他放到他專屬的兒童餐椅上,給他準備好食物,讓他自己進食。

如果他中途鬧著要下去玩,那就把他放下去,但這時候堅決不餵食。如果他要吃,就報上來餐椅繼續吃。

當他兩歲左右就跟他說,如果從餐椅下去,這頓飯就結束,就算餓肚子也不能吃東西了。

我們也是雙職工家庭,孩子奶奶剛開始也追著餵飯,通過多次溝通,老人家也願意配合我們,所以我兒子(四歲)現在吃飯吃得很好。

這段時間,不斷強調規則,強化行為很重要。

別害怕餓著孩子,他自己餓了,他自己會進食。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言出必行,孩子最終也會言出必行;父母總是用乙個個謊言哄騙孩子,孩子也會愛撒謊。

別以為三歲以前的孩子聽不懂大人說的話,記不住大人的承諾。

我兒子四歲,經常跟我提起我一年前被熱水燙傷的事情,叮囑我注意安全。對於兩三個月前的事情更是記得清楚,我每次跟他聊都要想很久才想起怎麼回事。當然,也非常記得我說過要買什麼玩具給他。

所以,千萬別想著用謊言哄騙孩子,他沒有你想象中那麼健忘。

答應孩子的事情,就做;自己沒法完成的事情,就別說出來。

孩子奶奶每次看到我兒子摔跤,她都會抱起我兒子,然後用手拍打地板,說怎麼那麼壞,摔倒我家乖孫子。

每一次看到,我和我先生都會跟奶奶說,別這麼教孩子,會讓他學會推卸責任。

每次我兒子摔跤或者踢到家具哭了,我們都會跟他說,你有沒有跟地板(椅子)說對不起啊,你踢到它了?

我兒子剛開始是懵逼的,後來他就慢慢接受了。有時候家裡某位大人踢到椅子,他會跟我們說,你沒有跟椅子說對不起,它會不開心的。

自己不注意導致自己摔跤或者受傷,然後怪身邊能怪的死物,如果不糾正,很容易讓孩子養成推卸責任的習慣。

所以,很多事情真的是家長怎麼教,孩子就怎麼學。

三歲以前的家庭教育成果,更多體現在孩子日常的言行舉止上。

雖然不知道是什麼心理學原理,但是看到我兒子,我堅信,我對他三歲前的教育,起作用了,大部分教育都得到了很好的反饋。

所以,別因為孩子小就隨意教養,你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他的一生。

3樓:芒果職場說

在我自己當媽媽之前,我也曾經一度認為3歲之前的孩子沒有記憶,誰帶也無所謂了。還好在當了媽媽之後,進行了系統的學習,才明白3歲之前的教育很重要。

我的孩子4歲,現在基本能自己看乙個小時的繪本,有很好的閱讀習慣。語言表達能力母語基本沒有什麼問題,思維很敏捷(尤其在吵架的時候),能夠看到她對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的思考。我到現在都很慶幸我從小抓了孩子,導致孩子語言表達,思維,動手能力各方面發展都還算比較平衡。

對比起比較放養的孩子,還是有些區別的。

說一下為什麼3歲前沒有記憶?

這個問題在上腦科學的時候教授有特別提到過,兒童的大腦神經元發育在3-4歲左右達到乙個高峰,之後就會根據人的生存需要進行「修剪」,只留下最重要的慢慢變粗。所以人在3歲前沒有記憶,是大腦發育決定的。但並不代表這之前沒有東西。

在此之前,兒童是靠感覺器官在,去吸收身邊的一切事物的。

看到前面有人提到了埃里克森八階段理論,作為乙個兒童教育心理學專業的研究生,蒙特梭利的媽媽。我從兒童心理學專業以及蒙特梭利的角度來補充一下,3歲以前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能有多大。

內容稍稍有點長,理論知識都是偏乾貨。

皮亞傑四階段理論

說到兒童心理學,不得不提到精神分析,行為,認知幾個流派。上面朋友提到的埃里克森是精神分析的流派,埃里克森在佛洛依德的思想上發展了八階段。當然這些心理學家都是大家,經過非常精密的研究出來的結果,所以才傳頌那麼久。

而兒童心理學發展的大家,不能不提到皮亞傑以及皮亞傑的四階段。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他把弗洛伊德的那種隨意、缺乏系統性的臨床觀察,變為更為科學化和系統化,使日後臨床心理學上有長足的發展。

皮亞傑(Piaget,1896--1980) ,瑞士人,

皮亞傑關於兒童智力發展的四大階段理論分別是:

一 . 感知運動階段(0-2歲)

二. 前運算階段(2-7歲)

三. 具體運算階段(7-11歲)

四. 形式運算階段(11,12--15、16歲)

由上階段可得知,3歲以前的兒童處在感知運動以及前運算階段,所以這兩個階段有什麼樣的特點呢?我們就來重點說說這兩個階段。

感知運動階段 (2-7歲)

在這個階段中,兒童主要通過感知運動來與外界發生作用,所謂的感知運動,就是用五官,眼耳口鼻還有身體,去感受這個世界。也就是說,兒童無時不刻地通過感受進行試錯,學習。這個階段有六個亞階段,簡單來說,兒童從第乙個亞階段(0-1個月)到第六個亞階段(19-24個月),他的主要變化就是從一些反射性的吸允、抓握行為,到表象思維開始。

到最後這個階段結束的時候,也就是2歲,兒童就有了心理活動的變化,這兩個變化的明顯標誌是:

有時不用明顯的外部動作就能解決問題。(觀察一下你家娃2歲時,是不是已經具備了一些自己思考的能力,有的時候開始像小大人?)

延遲模仿能力的產生。(所謂延遲模仿,也就是你不知道什麼時候學會的。比如說看手機,他是看著你點點點,然後也不是馬上模仿,但是他拿起手機就已經學會點了。)

前運算階段 (2-7歲)

兒童在這一階段有三個主要特徵:

早期的訊號功能。

包括他的延遲模仿功能繼續發展,以及可以使用符號來表徵世界。

2. 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是指兒童不能將自我與外界很好地區分開來,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問題。

3. 感知的侷限性。

這個階段兒童可能會只將注意力集中在某樣事物上面。

因為他有延遲模仿功能,他將注意力集中在某件事物上,就可以模仿了。

講完皮亞傑 ,就要講講蒙特梭利的角度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為什麼要將這兩位大咖在一起說呢?因為皮亞傑其實在瑞士擔任過很長時間的蒙特梭利協會會長,皮亞傑觀察兒童,也是在蒙特梭利的學校,使用蒙特梭利的方式來觀察兒童的。所以說皮亞傑對蒙特梭利是很認可的。

近幾年蒙特梭利的理念風行,相信媽媽們一定聽說過,那麼蒙特梭利是誰?

瑪利婭·蒙台梭利(義大利語:Maria Montessori)

蒙奶奶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也是我非常敬重的人。義大利幼兒教育家,義大利第一位女醫生,義大利第一位女醫學博士,女權主義者,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創始人。

蒙奶奶的相關理論很多,這裡只挑和這個問題相關的說。

可以說,蒙特梭利認為,3歲以前的教育非常!非常!非常!重要!以至於在2023年發表過重要的演講:《生命的前三年》。

蒙奶奶也將兒童的發展分成了四個階段,其中,0-6歲是第乙個階段。這個階段又被分為0-3以及3-6的子階段。所以說,3歲是乙個分水嶺。

在這些階段中,有乙個重要的理論:吸收性說明了3歲前的重要性。

吸收性心智 (The Absorbent Mind) ,參考書目《有吸收性心靈》

吸收性是指六歲以前的兒童,能夠吸收身邊的所有一切事物,想照相機一樣,將身邊的一切比如環境 、父母的個性、語言、甚至口音都吸收進來。

3歲之前和3歲後的區別是,3歲之前孩子是不會區分好壞的,不管好的壞的都會去吸收,3歲之後,隨著孩子道德水平的發育,孩子開始逐漸地區分好壞。根據她的道德認知,以及平時自己的觀察,來選擇好的去成為自己的價值觀。

你會發現隨著孩子慢慢地長大,會有很多不同,比如個性啊,氣質啊,品質啊,學習能力啊等等。很多就是在6歲以前甚至3歲以前形成的。吸收性心智在6歲之後會慢慢地消失。

總結一下,中國在學前教育的這一塊是普遍落後的,這跟中國的經濟發展有關係。在我們父母的年代,還吃不飽,沒有人有空去研究這個兒童教育的問題。最明顯的是中國普遍的學前教育教師待遇都偏低,學歷也偏低。

一般學前教育碩士,也只有國外有。但是近幾年,也隨著一些地區經濟的發展,在逐漸地受重視起來。

比如我生活的深圳,就看到學前教育遍地開花的跡象,我也認識很多有心的老師在教育這條漫漫長路耕耘。期待看到更多用心的教育。

4樓:

說實話沒有我們想的那麼重要。

推薦《被討厭的勇氣》,很多事情其實比我們想的簡單,人是不斷長大的,人也是不斷變化的。

可以學一點心理學噢,人的身心成長具有順序性、階段性、不平衡性、補充性和個體差異性,當然有關鍵期,但是不像我們想的那麼重要。

強調早教,很多時候就是一種焦慮販賣。

就像學英語,說什麼越早越好,80後都是初中開始學,一樣有學得很好的,現在學校小學三年級開始學,早學的孩子也不一定就有多大優勢。

人生很長,多給自己和孩子一些空間和時間。過好當下的人生最重要。

5樓:王小麗

幼年時期父母尤其是媽媽對孩子的影響最大,與父母的關係是否親密,決定了孩子以後人生的底色是暖色還是冷色。

三歲之前,只要有連續大於21天的孩子和媽媽完全分離(晚上孩子沒有跟媽媽一起睡覺),孩子以後一定會抑鬱。

6樓:[已重置]

嬰兒們生下來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說,然而這只是表象,他們的大腦正在迅速發育。

尤其是在三歲前,大腦會發育到成熟期的80%左右,這三年裡,使大腦建立神經連線的條件是什麼呢?

嬰幼兒時期是孩子神經系統發育最快、各種潛能開發最為關鍵的時期,因此是進行教育的好時機,也是寶寶獲得智慧型的最佳時機。

社會所謂的學前教育期,在時間上實際已經晚了。真正的教育,從孩子剛出生的第一天就開始了,學校並不是教育的起點。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是父母對孩子早期教育的一種檢驗。

爸爸的缺失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我爸國外工作,每年回上海唯一的事情就是家暴教育我和我媽。長大了,我不自卑,不懦弱,情商高,人緣好,學習上進,工作穩定,婚姻美滿。就是特別喜歡虐待小動物。跟老公感情也很好,他知道我的愛好,會勸我別累著。 非常大!因為經濟原因,我爸爸在我小學的時候就出國了。當然情況並沒有知乎上面其他那麼絕望和糟糕,這是...

控制型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我應該就是這種掌控型父母手底下討生活的人吧!從小我就從來沒有乙個人出去玩過,直到初二,我才第一次,和同學一起相約去市區書店買書。到了高中,我喜歡上籃球,憑藉自己的努力也成功進了校隊,然後,我媽覺得女生打球不文雅,跳過我直接找班主任,讓班主任找校隊老師幫我退隊。高考填志願,我媽認為女生學財務相關專業,...

到底什麼最能影響到孩子的行為?

清風先生 父母的言傳身教,沒有第二。與孩子不談人生,不談哲學,不談社會,不談政治,不談無論,不談價值觀 那麼就會有人代替你去談,結果就是跟著別人走,那個人就是浮躁的社會。 DAN XING 對他們的慈悲心 很多家長隨便打罵孩子,不是因為孩子的問題,而是他們自己太黑暗 把自己的抑鬱,黑暗,不如意,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