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與樂是本質是空性嗎?

時間 2021-06-02 21:10:47

1樓:珂玎

苦與樂的本質是空性,但是光明白道理時沒用的,煩惱還在那裡,只有通過實修實證悟到這個道理,之後煩惱才會被逐漸淨除,煩惱淨除後才能斷了輪迴,斷了輪迴才能離苦得樂。

樂有兩種,乙個是和苦相對的世俗之樂,比如有肚子餓的感覺才會有美食之樂。沒有苦,就沒有這種樂。這種世俗快樂,不是佛教追求的。

佛教追求的樂,是另一種樂,叫無苦之樂。證悟了空性,斷了輪迴後,可以獲得無苦之樂。

2樓:西西先生

你根本沒理解空性是什麼,空性是本質,是萬物的本質,苦與樂的本質也是空性。如果你執著萬物,執著苦與樂,說白了你在執著一段現象,你並不了解本質才會執著現象。好比猴子想要打撈起水裡的月亮一樣。

猴子只有看見了天上的月亮原來是水中月亮的真身,才能放棄打撈,這份「看見」就是親證、親悟、開悟。只有它親證了才會發現原來空性本身就是極樂是大樂是至樂,超越了世間二元對立的苦樂。所以離苦得樂的樂指的是空性之樂,絕非世間你所經歷的任何快樂。

3樓:聖道與禪修

苦樂的本質是變異法和合法苦樂的本質是無常的。

依於這無常的變異,眾生心不斷地集起,是苦的集。

看到心這樣集起,以正道之行持解脫苦集,是佛教導的苦的止息。

4樓:齊天大聖

這個只能從上座部的角度來講思路會比較清晰,所以我會剖開大乘佛教。因為上座部的空和大乘佛教的空有點不一樣。要想弄清楚佛教的邏輯,我們必須要把法相確定清楚,定義確定清楚,這樣才可以有嚴謹的邏輯,才能形成對佛教的理解,所以在交代結論之前,我們要先把空,苦,樂三個名詞弄明白是怎麼回事。

在上座部佛教中,空通常情況下是形容外界事物不可得的意思,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到頭來一場空的意思,因為事物都是無常的,不可能永恆的被擁有,所以稱它們為空,即不可得的意思。

苦,是形容五蘊的,佛教中所謂的離苦是指脫離五蘊的意思,這裡不僅僅是指苦受,只要任何無常的事物,在佛教的價值觀念中,都屬於苦,所以永恆的為樂,無常的為苦,什麼無常?答案就是五蘊,這就是為什麼阿羅漢最後都會無餘涅槃,因為無餘涅槃就是五蘊的斷滅,所以成就了離苦

樂,是形容涅槃的,佛教的涅槃是指苦的斷滅,而苦又是指五蘊,因此滅就是指五蘊的斷滅,所以離苦得樂實際上就是暗指無餘涅槃的意思。為什麼無餘涅槃是樂?其實主要原因和之前一樣,因為無常是苦自然永恆是樂了,同樣是一種價值觀,並非真的在感受著樂,無餘涅槃因為永遠不能再生,變成了一種永恆的寂滅,所以稱其為樂。

通過上面的解釋我們很容易捋順出佛教的邏輯,空如果是指事物的不可得,那麼它就只能形容苦,而不能形容樂,因為五蘊不可得,所以苦是空的,而涅槃從這個角度講,不能算空,因為從離苦得樂的名稱來看,就已經承認了寂滅為樂的涅槃可得

5樓:釋迦摩尼佛

那苦與樂本身是否也是空性呢?

苦與樂不是空性,而是空。

樂,有幾種解釋,但是凡夫的樂,本質也是苦,因為不離五陰。

什麼是苦?

五陰是無常的,會變壞老病,有死滅去來,所以是苦。

五陰因為是無常變易,故不實在,所以是空。

五陰為眾物眾緣所生之法,是無常,是空,故知不是唯一,不是自在主宰,不是獨存實在之我,故為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

修行到底是苦還是樂?

琉璃水晶 這三言兩語不好說。再者,苦和樂,先要有共同的定義,才好往下說。不過,要在乙個小小的題目當中做學問 嚴格地去推論,我想也沒有必要。且就你這個題目,簡單說修行是苦還是樂。第一,先苦後樂。想修行,你總要有些付出,這種付出甚至是要對治自己的習性。比如說原來喜歡發脾氣,要講修行,就要忍耐 克制。哎呀...

道,梵,空性,上帝是等價的嗎?

張沐 不一樣吧。上帝,是人格化的主宰,獨一無二,能造萬物。梵,是常 一 主宰的,是萬物的質料因和目的因。空,其中乙個含義是無我 ana tman 即無主宰,也非萬物的質料因,是現象界萬物的共性,是終極的認識物件。道,道可道非常道,我就不說了。 你看,別人的回答是完全不同的,基於不同的理解。你的理解是...

學習是苦的嗎

嘮嘮叨叨 甜的不要不要的。學霸的快樂學渣不懂。學神打完快樂,學霸又不懂,學渣的快樂,學霸們都懂只是覺得索然無味。學習的快樂學渣永遠體會不到,而學渣的快樂,學霸想體驗就體驗。你說學習甜不甜,雙倍快樂。 雲卿 苦嗎?我自己學習的時候覺得苦不堪言。但我工作的時候,不會的時候,又後悔不曾努力。想著生活中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