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如今的鏡頭都比眼球大,成像質量卻不如眼球好?

時間 2021-05-31 19:35:56

1樓:lsg

相機的畫素解析度和寬容度遠遠不如人員,還有畸變比人眼大!還有逆光下的成像,鏡頭眩光很明顯,而人類的眼睛看幾乎沒有眩光!鏡頭有紫邊,而人類眼睛沒有!

黑暗中,同樣時間下,人的眼睛看得更清楚,而鏡頭烏黑一片。畢竟人類眼睛已經進化了至少千萬年,而相機只發展了幾十年。目前人類的眼睛成像我們還不清楚具體構造。

人類的視覺系統遠比目前的相機攝影機複雜。

2樓:寒塘渡月

這個問題奇怪之處在於, 為何你覺得"大小"就應該和"質量"成正相關呢?

為什麼越大就應該越好? 眼睛比人類大但視覺不如人類的生物很多.

這是個潛意識的錯覺.

3樓:姜弘宇

我覺得鏡頭現在甚至比眼球還好了,可是感光晶元的質量不如視網膜呀。另外,我們是用眼睛看東西的,成像即使超過人眼,人眼也識別不出來啊,這也是為什麼會有景深的根本原因。

4樓:成遠

據我粗淺的攝影知識,這和鏡頭大還是小好像不是最大的關係,如果說解析度,CCD的面積大小關係更直接。至於您問的成像質量,也許不只解析度,涉及相機的操作使用技巧。

可以提更具體問題,這裡不少攝影發燒友。

人的視野為什麼成像時會產生滅點?

首先你得理解一下畫畫時滅點是怎麼形成的。無非就是相同長度的線,離你越遠就越短,最後短的看起來就是乙個點了。這個點就是滅點。為什麼相同長度的線會越遠看起來越短呢。因為人眼是凸透鏡形狀。接受光線是發散形的,不是平行的。也就是眼睛看到的景象是成乙個開口的角度的。因為這個角度,越近所能看到的實際面積越小,越...

為什麼高階的作品都比較克制

吳冠中在1983年發表過一篇文章,風箏不斷線。這也是今年吳冠中誕辰100周年作品展的主題。繪畫的抽象過程就像是放風箏 風箏則是作品,是 從生活中來的素材和感受,被作者用減法 除法或別的法 抽象成的某一種藝術形式 而觀眾是天空 要讓風箏飛上天空,藝術家手中 須有一線聯絡著作品與生活中的源頭 只有 風箏...

鏡頭鍍了膜為什麼能增加鏡頭的透光率?

注意事項詳見說明 看了一下其他答主的回答,大家可能對鍍膜層本身的結構存在誤區 1.在鏡片的表面,鍍膜層的密度會逐漸變化,越往外越靠近空氣,它的密度越小。2.從奈米結構上來看,它是呈乙個圓錐的結構來分布,這樣光線進入鍍膜層的時候,它不是直接進入,而是緩緩地轉了乙個彎,所以很難直接反射回去 3在傳統的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