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是否使世界在政治上更穩定?這些穩定和不穩定性的特徵是什麼呢?

時間 2021-05-30 23:25:09

1樓:文三曉

全球化的確使得世界在政治上更加穩定。有乙個發生在人類身上上的協作效應可以說明這個問題。

人類社會中存在乙個截然對立的效應,那就是協作和博弈效應,而戰爭是博弈的一種形式。 在20世紀50年代有乙個社會心理學經典實驗,在心理學基礎上有希望、有可能解釋為何社交群體和國家會捲入與其他國家的矛盾中——以及他們可以學習怎樣再次合作。

研究的領導者Muzafer Sherif 要求每組為11個小男孩的兩個小組(他們都是11歲)去俄克拉何馬州的穴州立公園進行「夏令營」。這兩個小組的人(分別命名為「鷹」和「響尾蛇」)分別花了乙個星期從分散的,變為一起遊戲和建立友誼,同時對另外一組的存在一無所知。當這兩個小組整合在一起,男孩們開始互相以名字稱呼對方,而當他們開始在各種遊戲中相互較量,更多矛盾隨之出現,最終這兩個組都拒絕和對方一起吃飯。

在研究的下乙個階段,Sherif 設計了乙個實驗,通過讓他們一起享受悠閒的活動(結果不成功)然後讓他們一起解決難題,去嘗試讓他們和解。最後他們開始緩和了衝突。

從這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中,我們可以看到人類真正的和解是因為建立了廣泛的協作關係,而沒有建立協作或者合作關係的兩個群體之間會因為生存的需求產生博弈,這種博弈發展成為戰爭並不奇怪。協作關係是遏制戰爭的最好手段。2.

在農業社會,流民往往是社會動盪不安的主因。農業社會生產周期長,如果因為天災,那麼農業社會下的協作關係就很難維繫生存,導致流民的產生。流民本質就是脫離了協作關係的群體,流民群體會因為基本生存需求和其他群體產生博弈,流民們為了能夠團結起來博弈往往會用一些口號去煽動人,比如平均地權,脫離協作關係的流民會動搖社會穩定性。

例如:明朝276年的歷史中,發生了1011次災害,佔到了整個封建社會的五分之一。明朝中期所處的年代是歷史上被稱為「小冰河期」的時期,氣溫驟然下降,使得糧食產量驟然下降,北方的酷寒使降雨區域普遍南移,這導致了明朝全國各地幾乎連年遭災。

大量的農田荒蕪,人民避災流移。由於大批流民而引起社會動盪,因此從明朝建成到滅亡,農民起義不斷,極大地擾亂社會秩序,破壞人民的安定生活。有人說明朝亡於流民而非外族不是沒有道理。

3. 游牧民族的攻擊性比較強的原因也在於其缺乏穩定的協作性,一旦人口增長就需要通過博弈去獲得生存空間,所以游牧民族的侵略性比較強。

4. IS崛起的原因並非是因為宗教信仰,而是因為伊拉克戰爭導致流民的產生,並且戰亂後,薩達姆國民衛隊被徹底拋棄了。沒有了協作關係,變成體制外的流民,這些流民需要通過博弈重新獲得協作的位置。

這個時候,原教旨主義是達成這一目的的手段,相當於中國「平均地權」的口號,反正是投其所好!IS的終極目的是建立伊斯蘭國,其實就是乙個圍繞著這些流民群體建立的新型協作關係。

戰爭說到底是一種生存的博弈,只有雙方建立有效協作關係實現雙贏,才有可能遏制戰爭的產生。對於世界來說,全球化是一件好事,去全球化才是最危險的。因為去全球化是因為對全球化下的協作體系不滿,由此會產生博弈關係!

當博弈關係取代合作關係時,也即所謂零和博弈出現時,戰爭可能就不遠了!

全球化與民族主義是否矛盾?

小錦蓮蓮 不矛盾。多元中道主義 全球化如果代表單一化,全世界都有危險。求同存異,個性化的才會是世界的。為什麼?因為這個地球對人類而言還是很大的,自然條件差異化,生存條件差異化。全球化如果變成全部都一樣,地球都吃不消。全球化應該是大家接受不一樣,尊重不一樣,在同樣的問題下針對不同情況我們都可以做出適當...

社會發展的趨勢是全球化還是逆全球化?

huahudei 全球化與環境汙染之間沒有必然關係。發展中國家發展越發困難 這個說法不知從何而來,如果指的是委內瑞拉 土耳其 辛巴維 威 等國,這也與全球化沒關係。普通勞動階層面臨生活水平下降 如果你是說美國和歐洲的普通勞動者,你的這個說法在過去幾十年是對的,他們是這期間經濟全球化的受害者,但是中國...

全球化與全球治理的關係?

美聯儲發行國債,其他國家和機構認購,美國國內金融機構向美聯儲貸款。通過這種方式,美元走出國門,成為國際貨幣。人民幣通過對外投資也可以成為國際貨幣,尤其是對其他國家基礎設施進行投資,比如 一帶一路 美元成為國際國幣是服務於美國經濟,其宗旨是美國優先。美元國際貨幣體系依賴於美國的經濟情況。人民幣成為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