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所說的「風濕」,對應西醫的什麼病?

時間 2021-05-08 23:29:38

1樓:小明

用西醫的話..簡單說就是..因為氣溫降低..

區域性血液流速下降..導致.代謝產物無法排除...

產生積累..從而產生酸.痛等感覺...

關節部位..由於血管少..

.被覆肌肉也少..本身關節位置.

體溫就比胸腹低...所以.溫度反應格外敏感.

.而有厚厚肌肉包裹的位置.通常對溫度反應不敏感..

除了.肌肉被覆的厚度外..還有.

.距離心臟的遠近...比如手腳距離心臟遠..

當溫度下降時..通常手腳的溫度會比胸腹的溫度低(不完全是衣服的作用..夏天氣溫下降.

手腳也會量..而夏天只穿個T恤.)..

中醫的治法..早期..通常是服用..通過汗法..讓全身出汗..血液流速加快..讓代謝產物.從體表或小便排出體外...

2樓:Jarod

風濕之名,首見於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病者一身盡痛,日晡所劇者,名風濕。」《素問·痺論》指出「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痺」,同時指出「其風氣盛者為行痺,寒氣盛者為痛痺,濕氣盛者為著痺」。

所謂痺者,各以其時重感於風寒濕之氣也。以上均說明風寒濕之邪皆可致痺」。在《素問·評熱論》指出「風寒濕熱,不得虛,不能獨傷人」。

故正虛是風濕發病的內因,是病本。而風寒濕熱等六淫外邪入侵,是發病的外在因素,是病標。只有內外兩種因素結合,才導致風濕病的發生。

所以,可以說風濕病是人體正氣虧虛,營衛失調,感受六淫之邪,合而為病。或日久正虛,內生痰濁、瘀血、毒熱,正邪相搏,使經絡、肌膚、血脈、筋骨乃至臟腑氣血閉阻而致的肢體疼痛、麻木、腫脹、變形、僵直等症狀的總稱。故風濕病,亦稱痺證。

現在把rheumatism一詞翻譯成風濕: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任一種肌肉、腱、關節、骨或神經的嚴重病理情形,症狀為不適和功能喪失。

什麼病西醫治不了,中醫治得了,有明顯證據證明不是靠自癒的。或者中醫的觀點和西醫相反而獲得很好。

傑神斯坦森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現在學中醫的很少,中醫的教材也是現代醫學改版審視後的,沒有人懂中醫,所以沒辦法去評價,醫學生苦讀那麼多年才學了西醫的皮毛,然後做助理,隨科室積累經驗才能問診,所以評價需要千錘百鍊,中醫這邊完全接觸不到,也沒辦法評價,因為學不到,不知道從哪了解,小區裡那種號脈的就別了...

中醫和西醫的區別是什麼?

庄建西 最根本的不同是宇宙觀上的分歧。中國哲學的宇宙觀是 宇宙起源於混沌 混沌物質就是時空混亂的自由自在狀態的能量。混沌物質是宇宙的本原之氣叫元氣。元氣是組成生命的重要物質起著主導作用,就是生命的靈魂。生命的靈魂在人體的執行軌跡就是經絡系統。所以中醫治病很注意讓機體靈魂深處鬧革命。西醫是科學的,科學...

中醫與西醫的區別是什麼?

你作業寫完了嗎 中醫是大資料,只有關聯,不講緣由!西醫要講道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大資料時代,不講緣由,講緣由耽誤時間。就像你家孩子哭,你是把他哄不哭,還是發動全家人推理求解找原因?普通人追求道理,那麼道理一定對嗎?西方科學不斷發展,不斷被推翻,不斷被修改,真有那麼好嗎?西方人說青黴素好,現在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