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觀測同一物體時會有一致的顏色感受嗎?

時間 2021-05-31 12:40:02

1樓:冬離

光資訊:空間內任一物體的光資訊(光子)充滿可被觀測的所屬空間。

觀測:空間內任意兩個位置的觀測者對同一物體上的一點獲得在數量,時差,樣差上不同的光資訊。

2樓:周軍

實際上這是乙個認知問題,如假設我們的眼球可以輸出的電流是4-20mA,這個區間的任何顏色的定義都是各種因緣聚合後的表現形式而已,這個電流的輸出值取決於這些因素聚合的程度,內因,外因,任何乙個不同,感受便不同。乙個失戀的人和乙個熱戀中的人看見同一朵玫瑰花,顏色理解也會發生變化。而將顏色用各種數值進行科學劃分和約定的辦法,都是一種借助外物的表達而對顏色的劃分,而目前沒有一種結果是將人的意識作為實驗儀器進行測量的,那是因為人類在對自身的感知層面的一種無奈,如果自己不能對意識的流轉變化進行詳細的觀測和記錄,按照科學的嚴謹態度來說,那麼所有的結論都將因為缺乏資料而不能被證明。

現代科學強調外觀,向衍生層面進行探索。這些結論的資料在正常課本上都可以查到和看見。而古科學則是強調內觀,以本源的變化與衍生層的聯絡進行觀察,這種形上學的分支缺乏群眾基礎,沒有確實的資料支援,結論通常會讓大家嗤之以鼻。

所以說這種經常引起爭論的問題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3樓:

看到的顏色是否感覺一致,可能是有辦法很粗糙地識別的。但是無法確認各人看到的是什麼,只能知道是不同的。

比如取紅黃真綠青色藍色紫色6種純波長的顏色

假如可以獲得656, 587,525 ,500, 465 ,395 這些波長的雷射器。

拿656NM舉例,單純紅色製作3-5個散射面板光源,分別用純粹656,646-656-666,636-646-656-666-676等組合獲得色座標完全一致的光源面板,讓某個觀察者觀察確認完全一致,再接下來讓其他測試者觀察,如果感覺到這3組光源顏色不同的,那他就是平時觀察顏色和第乙個標準觀察者感覺不同的。

原理是因為紅綠藍視錐細胞受光光譜一致,人看到的顏色就一致,受光光譜曲線有區別就看到不同顏色,這時候再用單個和多個標準光譜曲線獲得同種顏色去和他們印照,就能找出不同。

4樓:李CC

後天的訓練肯定會造成影響吧,美術和美妝從業者的肯定和我的是不一樣的……

打個比方的話不經過訓練乙個人很難區分MG紅扎和HG紅扎的顏色,但是如果經過訓練的噴塗黨就很容易看出其中的色差,於是我這種看見紅扎就是紅扎,噴塗黨看見紅扎就是不同的噴罐配比了……

至於天生的不同,應該也是有的,甚至比後天的區別更大吧

5樓:

這個問題的核心實際上是題主的「一致」指的是什麼程度的一致。如果是完全相同等價,那麼答案肯定是否,前面的許多回答關於這個講的很詳細了。畢竟同乙個人在不同的情境下看同乙個色塊可能看到的顏色都不一樣,更不用提顏色適應之類的東西。

但是如果問的是大致上是不是差不多的,也就是我看到是這種紅色的感覺,對方看到的是不是也是類似的紅色的感覺,那麼我個人認為大概率是這樣的。首先,感受顏色的機制基本上是帶有三種不同色素的感光細胞、這個訊號的相互融合、拮抗,以及皮層的整合,從這一點上,作為同一物種,我們的生理機制是基本一致的。也就是相同的顏色,視覺正常的幾個人看了,大腦的啟用狀態也是相近的,所以我估計相同的顏色刺激給不同人產生的感覺也是相似的。

當然如果硬要說的話,這種qualia的問題本身就因為沒有辦法測量,所以也沒有辦法確定下來。

6樓:

我覺得應該會吧,雖然我不能確定看同乙個東西時,別人眼裡看到的顏色和我眼裡看到的顏色是不是一樣的,但是我自己的左眼和右眼我能明顯地感覺到看同乙個東西色調是有區別的,這應該是眼睛生理構造的不同吧,不同的人眼睛生理構造不可能百分百相同。

7樓:向陽

看的所有問題都在玄乎上越走越遠

換個角度

測定視網膜感光細胞在同樣顏色刺激下產生同樣的生物電訊號,在對大腦產生同樣刺激下同一腦區域產生一致的興奮理論上可以認為產生的是一樣的感受

否則就不是

設計個實驗應該難度不大

意識並沒有你們想象的高大上

我們都只是碳基的機器而已

8樓:雨打塵

思考過這個問題,我認為每個人喜歡都是同一種顏色。

為什麼這麼講呢?

假設人類喜歡的都是紅色,其次是藍色,不喜歡的是綠色。

但是呢,因為每個人生理結構不同,有的人看到的紅色其實是藍色,有的看到的藍色其實是綠色。於是他們就說,哦我喜歡的是藍色,我喜歡的是綠色。卻不知道喜歡藍色是因為原本的紅色經過視網膜過濾腦電轉換生化合成變成了綠色,看到的藍色同樣經過視網膜過濾腦電轉換生化合成轉換又變成了紅色。。。

原來不是大家喜歡的顏色不同,而是因為視網膜過濾腦電轉換生化合成,看到的顏色變成了另一種顏色產生了不同。這真是人類的悲哀。

但是又想到這只是人類眾多悲哀中的乙份微小的悲哀,有不少人連顏色都無法感知,那也就釋然了。

9樓:

光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原理是一樣的。但是結果與什麼物質,物質的多少,物質的空間分布等因素有關。人各有差異,因此光譜到顏色的對映會有微小差異,但是在人群中這種對映在某個精度上還是會有乙個分布的,因此,可認為在「某些區間」的人們對顏色的反應「相同」。

一般區分正常,色盲,色弱只是乙個比較粗略的區間劃分。

10樓:羊羊不想說話

這個問題,得問@三葉@瀧這樣能夠交換身體的人……下面我舉個簡單的例子,證明這種差異的確可能存在。

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有沒有做過實驗,捂住乙隻眼睜開另乙隻眼,會發現左右眼看到的顏色與兩隻眼同時睜開看到的顏色其實是不同的,在白平衡,亮度,冷暖方面都有細微的差別。尤其兩隻眼近視程度不一樣時更容易觀察到。

那為什麼平時察覺不到呢,其實是因為定義沒有變。我們對某種顏色的定義是基於波長的,這是客觀事實,不以人的感覺而改變。對於不同波長的光,兩眼看到的雖然不一樣,但波長對顏色依然是一一對應的。

乙個人可以通過閉乙隻眼的方法發現兩隻眼的不同對應關係。但因為我們沒有辦法直接觀察到別人的眼睛所看到的東西,也就沒有辦法確定別人看到的是不是跟你一樣。當然如果我們開發出了神經介面,說不定還是可以辦到的。

不過我倒是覺得不用這麼麻煩,直接喝口嚼酒就行了……

11樓:soulmate

我想,題主想問的問題大概是:假設共相在生物的層面上確實是無法被區分的,那麼我們不同個體對其的感受是一致的嗎?

那麼,這是乙個典型的形而上問題,屬於純哲學領域,和生物學、物理學毫無關聯,並且這個問題在很早之前就在哲學家的爭論範圍之內,如果您想直接看看大哲學家們是怎麼說的,請谷歌搜尋「共相問題」,這本質上是「唯名論」、「唯實論」「概念論」之間的爭端——這幾種觀點正是題主問題的可能答案。

當然,如果您希望得到乙個簡述,我的闡釋如下:

1.我們先從淺層來考慮,在進行這種考慮的時候,秉持「唯物主義」世界觀是必要的(原因後述),那就是說,我們看到一朵黃花,在視覺正常的人們眼中,它是黃色的,那麼問題就集中在:

我們都認為花是黃色的,但我們對黃色的信念(即定義)可能不同。

那即是說:

這朵黃花在客觀世界中的顏色是確定的,反映到人眼中波的頻率(即感官顏色)也是確定的,視神經接收到這束波的刺激後所產生的神經衝動甚至都是一樣的,但同樣的衝動到達大腦以後,我們的意識對其產生的認識可能是不相同的。

這是可能的嗎?

是的。

以我們目前的對【意識的存在形式】之淺薄認識來看,因為這是乙個不可證偽的命題。

為什麼不可證偽?

以下是對其不可證偽性的簡短證明

當我們嘗試確定兩不同意識對同一客觀顏色的知識(即認知、信念)是否相同時,兩意識之間必須就此信念進行交流,交流代表著雙方進行資訊的傳遞——無論是動作、語言甚至腦電波——可以注意到這些交流的方式必然是物質而非直接意識層面的,因此,當我們需要就「對同一客觀顏色的知識是否相同」得到確切答案,那麼首先我們交流的方式需要進行同樣的過程判斷我們對前述這些相互之間傳遞的資訊是否持有相同的信念,因此注意到,除非我們能夠從意識層面直接交流,否則判斷我們對傳遞的資訊是否持有相同的信念同樣需要傳遞資訊,這就陷入了死迴圈。因此,對原命題的證偽是不可能的。

「唯心主義」的觀點認為,意識是第一性的,所謂「物質」存在於意識當中,也就是說,那朵所謂的「黃花」在甲和乙眼中時,是分別存在於甲和乙兩個不同的意識當中的,首先在存在性上就排出了「共相」的可能,因此就更不可能確定對顏色具有同樣的信念了。

當然,這一切的一切都有乙個前提,就是我前文提到的「以我們目前對意識的存在形式的淺薄認識」——就是說,沒有所謂的「上帝意識」能直接觀察各個不同的意識。

12樓:越陷越深越迷茫

「紅配紫,難看死」。我覺得大家看到的很大可能是一樣的,畢竟如果大家看到的顏色差異很大,就有很大可能達不到前面這樣的共識。

13樓:小智智

人看到的顏色,是由3種視錐細胞決定的,這3種細胞對於不同的波長反應不一樣,所以,我們可以用RGB三原色來表示人眼看到的顏色。

顏色是什麼意思呢?

假如我說乙個東西是"紅色",那麼我說的是,我的"對於紅色敏感的細胞很興奮","對於綠色,藍色敏感的細胞都不興奮"。

假如我們可以說人和人的這些細胞都一樣,那麼,肯定就是,我說的"紅色",肯定和你說的"紅色"一樣。但是生物上,沒有這麼完美,比如,各種色盲。

所以,題主多慮了,除了色盲,我們每個人看到的都是一樣的。我們說的"綠色",就是那個草葉子的顏色。而那個草葉子,在不同的人中,對三種視錐細胞的刺激是相似的。

14樓:十人廣土

做個偏哲學向的回答:

不能。首先,幾乎不可能觀測到一致的像。學過物理的人都知道,光是概率波,除非在同一時刻的同一點觀測,否則是不可能出現完全一樣的像的。

也就是說,除非你和你朋友「疊在一起」,否則極難觀察到同一種顏色。

其次,談到「定義」,問題會複雜很多。

你怎麼確定你的老師教你「黃色」的時候心中所想的顏色與他的老師教他的時候所想的「黃色」是同一種顏色呢?

教育這個過程是很有意思的:

首先是自然表現,比如某個物體表現出了黃色;但其實那個物體並不一定是那種黃色,比如可能會有其他光源的反射影響。

然後是認知,也就是最初教育者的觀察,通過觀察獲取了乙個「黃色」的印象;但這個印象自然也不可能完全符合實際色光。

接著是對印象的分析、思考和組織;這些思想行為都會對印象產生非常大的損耗、改換甚至扭曲,而且還建立在不可靠的印象基礎之上。

然後是抽象概括,也就是給出「黃色」這個定義。

接著傳授給最初學生,告訴他「嗱,這是黃色」;而這可能是直覺上損耗最大的一步了,誰都想得明白,你永遠不可能通過表達使他人獲得跟你完全一樣的思想。

接著是學生的接收,分析和思考,組織,經歷進一步的損耗最後才成為理解內容。

現在你完全可以認為,學生學到的「黃色」與物體實際顏色根本不一樣。

這還不算完,剛才的分析是建立在靜止時空基礎上的。考慮到事物的變化性(也就是「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即使你得出了正確的結論,那也和你得出結論時的實際不一致了。

所以你可以想想,你學到的黃色和「黃色」這個詞被創造時所指的顏色根本不一樣(人們之所以仍叫它黃色是由於概念的模糊性,這是題外話)。真理只有乙個,錯誤卻可以千奇百怪花樣百出。你說這是黃色,他說那是黃色,你可以在我剛剛的分析基礎上計算一下你們所指的是同一種顏色的概率。

(上述分析還有乙個理論基礎,當然你不必完全認同:當我們表達「我看到了……」時,我們描述的是經過分析組織之後的抽象概念,並不是指印象或者說視覺。印象是無法直接表達的。

所以我說「我看到了黃色」,意思是我看到了某種顏色且我認為那是黃色,這裡就出現了不可知論的可乘之機)

用長焦和廣角拍攝同一物體,保持物體大小不變,為什麼長焦拍出來的背景更大?

Chris J 長焦有乙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壓縮空間,弱化近大遠小的透視關係。在兩個物體距離不變的前提下,使用長焦鏡頭的效果是兩者之間的空間關係被拉進,透視關係弱化,遠處的東西就不會顯得小了。 處變不驚 本質上,影響大小的不是焦距,而是物體距離影響的。用不同焦距的鏡頭拍大小一樣的物體,你就要改變距離...

同一物體的一維尺度與三維尺度應當是立方關係,那麼BMI指數的公式為何是平方關係呢?

老董 把人體組織密度看作大體相同,人的體重就正比於人體體積,BMI指數 人體體積除以身高的平方 是乙個寬度 厚度的指標,可以近似的反映乙個人的胖瘦程度。所以,BMI指數的公式是乙個近似的經驗公式,適用範圍是普通身高的成年人。從數學原理上看,物體的一維尺度與三維尺度當然是立方關係,但人體是乙個生物體,...

沒有觀測乙個物體的時候那個物體還存在嗎?

吳露銘 沒有觀測乙個物體的時候那個物體有可能存在,也有可能不成在,因為物體的存在與否不在於你有沒有觀測。如果無法觀測到乙個物體,就只能認為它不存在,儘管你以後觀測手段先進了,又觀測到了那個物體,但現在你只能認為它不存在。 wuotan 我們更極端來說,就是以一切手段都無法觀測的物體存在嗎?那答案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