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英國自身利益看,與其經歷二戰的慘烈以及戰後沒落,英國在2023年左右與納粹德國和解會不會更好一些?

時間 2021-05-06 02:27:05

1樓:

其實這個問題問的是,40年邱吉爾上台後,英國還能不能維持海上霸權,還有一旦德英和解誰會高興、誰會生氣。

其實嘛,英國通過海上霸權從世界各大殖民地吸血,本身就是招人嫉恨的事,無論是德日贏了還是美蘇贏了、甚至美德贏了,做的第一件事絕對是肢解英國世界殖民體系,因為他們眼紅。

第二點德英和解意味著德國獨霸西歐,甚至可以說德國霸佔了除蘇聯外的歐洲大陸,乙個完整的歐洲大陸,元首肯定是快樂的,蘇聯出於地理接壤肯定是不高興的,美國呢?一直把英國當假想敵,出了個潛力比英國更可怕的,他會開心?英國呢?

離著這麼近的威脅他會睡得安穩?而且和解之後,全力和老美爭奪海洋霸權,元首要趁機,發展自己的海軍,到時你要不要制止?要是美德談判的話,英國又該怎麼辦?

其他國家態度,貌似沒那麼重要吧。

至於元首的因為種族優秀放過英國的言論,他是個狂熱的種族主義者,但他另一面還是個政治家,這就導致了他厭惡共產主義,但不妨礙他和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避免兩線作戰,這種人的話,你只能看他手上在幹什麼,不能全信他的話。

2樓:

這個問題說明題主對二戰開打的原因不是很清楚。

英國自15世紀後開始工業革命,法國緊隨其後,雙方在兩個世紀的時間裡面基本上完成了對世界的占領,英國成為了日不落,法國的殖民地也基本上遍及五大洲。這個時候的世界爭霸主要就是英國任何法中國人在搶地盤。德中國人在幹什麼呢?

德國那個時候還是400多個小諸侯國組成的名義上的聯邦帝國,義大利還在四分五裂,完全沒有實力單挑任何乙個大國。

後來18世紀開始,進入了第二次工業革命,歐洲政治力量完成了洗牌,德國義大利統一,德國崛起,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帶領下成為了可以和英法直接對抗的大國。

英法因為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收益國,所以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的受益的經濟政治團體不太願意接受新的科學技術,同理可以用當時介紹中國改革失敗的原因的一句話來說,就是,中國的封建勢力根深蒂固,英國法國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根深蒂固到什麼水平?就是即便到了現在,英國法國很多城市依然還在用煤氣燈作為市政照明裝置,煤氣燈就是一次工業革命的產物。

新崛起的大國,比如德國,為了市場和原料,於是需要再全世界尋找殖民地,但是放眼望去,這個世界上但凡好一點的地方,都被英中國人和法中國人占領了。德中國人想要得到市場,要麼是和平崛起一帶一路睦鄰友好,要麼就硬搶。前面乙個辦法明顯啥子都看出來是不可能的了,剩下的路就只有乙個——硬搶。

於是,兩次世界大戰就爆發了。

3樓:Caterina

沒落?這個我不爭論。反正知乎上的人是死活看不上老歐洲以及大英的。雖然自己吃飽飯都沒有幾年。在鍵盤俠們看來,只要不是稱霸全球就是沒落……

就算是沒落吧。

可重要的是什麼?

人們真正為之戰鬥的,是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所以美國又有什麼區別呢?

4樓:鵬鵬

希特拉目標是和拿破崙一樣,統一整個歐洲大陸,建立以德意志日耳曼人主導的大歐羅巴。

英國當時是大英帝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是盎格魯撒克遜人主導,它能容忍乙個大一統的日耳曼人主導的歐洲大陸?

5樓:卡卡

事實證明,很多針對歷史再幻想為什麼幼稚,是因為姿勢儲備太少了,英國在二戰前早就不再是世界頭號強國,經濟上全方面被美國所超越,軍事上對法德也沒有優勢,特別到了30年後德國靠著打白條方式逆流而上大肆擴軍,英國則在裁減軍備。到了33年英國唯一可以自傲的地方也就剩海外殖民地廣闊了。而無論要不要與德國和談,其海外殖民地都沒法維持下去。

請記住教科書上對二戰後殖民地解放運動的總結,「乙個重要原因是戰後洶湧澎湃的民族主義運動。」

6樓:

首先,英國號稱歐洲攪屎棍是為了什麼?歐洲大陸出現乙個一統天下的帝國對英中國人意味著什麼?

其次,美國作為新興帝國,能否允許德國接手整個歐洲大陸?能否允許大英帝國保留其在亞非的權利!

再次,英德聯手蘇聯的安全還有多大保證?它會如何站隊?

因此,如果英德聯手,二戰可能就是另乙個程序:美蘇vs英德,連日本的地位都可能有變化,那麼回過頭來看看美國的生產力,缺了英倫三島美中國人真的就沒有其他路線進歐洲?就算美國拿出打日本的勁頭圍攻英國跟英德拼消耗,英德有多大勝算?

如果英國戰後成了戰敗國,它的地位會如何?即使英德獲勝,統一歐洲大陸的德國還需要維持英德之間的合作關係嗎?

說到底,二戰是新興帝國要求重新劃分全球利益的戰爭,大英帝國無論如何站隊衰落都不可避免,事實上,英國站隊美醬並沒錯。

7樓:極為普通的提問者

其他答主從國家層面的批判已經非常深刻了。我說個其他的如果英國及其全球殖民體系注定衰落,那麼英國資產階級是把資產轉移到美國安全,還是轉移到德國蘇聯安全?

40年這個時間點上,與其坐視德國稱霸歐亞,自己像個義大利小跟班一樣在歐亞大陸的邊緣苟延殘喘,還不如犧牲英國小我,成就「自由」世界的大我。

畢竟英國老爺的視角中,美國取代英國稱霸,不過是「亡國」,而德國蘇聯取代英國稱霸,那是「亡天下」

8樓:richard

長久以來英國一直有兩個戰略目標:一是掌握海權;二是充當歐洲平衡手。而這兩者往往是合二為一互為因果的,因為一戰前能挑戰英國海權地位的也只有歐洲國家,只要把歐洲平衡好,嚴防死守,世界上就沒有國家可以挑戰英國的海權。

可是這裡有個最大的變數就是美國的崛起!美國的崛起使得英國堅守了幾個世紀的這兩個戰略目標不再統一了:即要麼放棄歐洲平衡手堅守海權以應對美國的挑戰,這樣就要與德國和解讓德國建立中歐帝國;要麼堅持歐洲平衡手,把國力消耗在歐洲大陸上,而一旦這麼做了,美國作為已經超越英德的工業國,就有可能憑藉國力和更優越的戰略環境同時挑戰英國的兩個戰略目標即奪取英國的海權,成為新的歐洲平衡手。

反之如果英國放棄歐洲平衡手這一戰略目標進行戰略收縮與德國和解以確保海權,而只把美國作為自己的競爭對手,那麼至少在一戰的時候,憑藉自己的超無畏艦隊英國還是有戰略選擇權的。

而二戰的時候,英國隨著國力衰退已經喪失了戰略選擇權,此時英德和解,不僅沒有英美蜜月的可能,反而會加劇英美衝突,因為美國不會允許歐洲統一,英國不下場干涉,美國就會親自下場(此時美國已經開始要繼承英國的這兩個戰略目標)。而為了干涉歐洲,最合理的橋頭堡就是不列顛。如果英德和解,英國會成為美國的雙重敵人(海權+歐洲平衡手)。

總之二戰英國已經喪失了戰略選擇權,而一戰英國還是有選擇的權力。英德和解是一戰的最佳選擇,二戰則已經來不及了,因為乙個新的巨無霸已經要登上歷史舞台了。

9樓:失落的才子

好的多。

你可以看看除了邱吉爾本人之外的二戰回憶錄,就我目前看到的,段位越高的人越認可英德媾和是對彼此最好的選擇。

比如我這兩天在看富勒的《戰爭指導》他是這麼說的接下來對邱吉爾的吐槽我百看不厭

我們再來看一下德中國人的看法。以下內容摘自曼施坦因《失去的勝利》

重複一遍,英德媾和是對彼此最好的選擇,是對其他國家最苦澀的結局。

10樓:激濁揚清周冠生

不會,英國的衰弱是時代所趨,英國在一戰結束後經濟困難,而且還受大蕭條的影響,本來就沒錢了,而且還要維護在海外數十個殖民地的利益,就要花更多的錢,這是英國支撐不起的,而且二十世紀世界民族主義在全世界流行起來,英國這些殖民地多多少少都會蹦,並且元首如果和英國單方面談和,對英國是乙個極其大的削弱,因為歐洲的利益都被德中國人獨佔了,海外還有義大利這個干擾,就算不談和推到加拿大也會因為本土的喪失和大量人口被佔遭到毀滅性的打擊,所以英中國人必須和德中國人拼到底

11樓:

個人覺得不會。

英國擁有與其實力不相匹配的勢力範圍,這就是原罪。連美國這種高富帥都要撲上來咬一口,更不用說德國這種啥都缺的窮屌絲了。

而且不把它的勢力範圍剝奪乾淨,哪個大哥敢放心這麼強勢的小弟,跟著德國,世界帝國照樣藥丸。

終究是要賣身的,當然要挑價高的賣。英國最拿手的角色就是Continental的攪屎棍,從這一點來看當然是給燈塔國帶路更有前途啊,跟著德國還有什麼利用價值?

12樓:

首先從當時英國的國情來說,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國力已經大為衰弱,與德國死磕是乙個冒險的決定,但邱吉爾有著超前的戰略眼光,即美蘇最終也會捲入對德作戰,所以邱吉爾才會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堅持對德作戰。

從結果來看,邱吉爾賭對了,雖然英國戰後損失了幾乎所有的海外殖民地,但保留了大英帝國最後的尊嚴,戰後位列五常。若當時就屈服於德國,英國戰後在國際上地位只會更加屈辱。

所以,個人認為,英國參戰是較好的選擇。

二戰的最大戰敗國是英國嗎?

兔子尾巴 英國好歹保住了本土,丟掉殖民地也是冷戰時代的事了。德國才是最大輸家,不光割讓土地,還被美蘇一分為二淪為傀儡。直到二十一世紀軍事上還是個瘸腿國家,德國能在歐盟體系裡復興,那是冷戰跟蘇聯解體的紅利。 200年的老冰棍 日本英國畢竟還是常任理事國,在國際事務上還有發言權,能給自己爭取利益,還能讓...

你經歷過二戰失敗的絕望嗎?

二戰失敗,今天也是在找工作的一天。好像沒有什麼特別的反應,也沒有因此痛哭一場,也沒有覺得非常難受,只是覺得悶悶地坐不住,做什麼都提不起勁來。一直到開始找工作,那股情緒好像才上來,每天都很想哭,出了面試公司就想哭,焦頭爛額,怎麼辦人生好像都完了,我也懂得許多大道理,但是還是忍不住覺得人生就這樣了。我的...

二戰前英國的造艦計畫是怎樣的?

FSKOMO 一二戰之間,英國主要是按照條約規定退役舊艦 公升級保留艦,補足條約規定的艦隻。戰列艦及戰列巡洋艦部份 一戰結束後英國共有32艘戰列艦及10艘戰列巡洋艦。華盛頓海軍條約規定英國共退役了20艘戰列艦及戰列巡洋艦,後來因為日本要保留陸奧號,所以英國獲得了新增納爾遜號和羅德尼號的建造權,條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