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日本建築師群體反對扎哈設計的東京日本國家體育館專案這件事?

時間 2021-05-12 00:07:45

1樓:噹噹噹噹

實在太大了,建成之後一定會成為地標性建築,對本土文化的影響是持續且深的。

對於當局確實有增強權威的作用,但是普通群眾並不會更幸福,反而更讓人覺得自己渺小。

2樓:卡古拉

當初選這個案的最大原因是因為它有張力,如果能實現了"紙上設計師"扎哈的案可以向國際顯示日本的建築技術實力。

然而這個案一開始就是不考慮當地環境的,就在旁邊的舊體育館,當初為了不破壞神社皇居和公園的景觀,特意挖地降低高度。而這個案卻完全不考慮,只是主張自己的存在。而扎哈被稱為紙上建築家就是因為她的案難度太大以及不和諧。

取消這個案是眾望所歸。

3樓:

看上去很吸引老百姓的眼球。

畢竟非建築專業的人都會覺得很特別。

但是真的適合日本嗎??

那個6平方公尺要住幾口人的國家?(記憶猶新的全能改造王)那個說幾句話點頭哈腰的國家?

如果日本建築需要創新模式,那總覺得也不是扎哈的這種風格。

在資源土地匱乏卻人口密度極大的傳統文化的國家裡我以為,簡單乾淨且必須實用才是他們的特色。

是不是呢?

4樓:

尺度確實大,我個人覺得這個方案超屌,也不是很有違和感。

日本這個國家本土保護意識很強。之所以日本建築圈反對聲音很高,估計是有了焦慮感,覺得有人來搶飯碗了。

5樓:rain cole

首先我想說的是中標作品是比較出來的,建築設計沒有標準答案,能賦予乙個建築她所代表的內容才是好的作品,她所代表的內容從現代建築設計來講功能是最基本的(沒有平面圖不知道流線怎麼樣) 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她所代表的精神其實分析起來扎哈和安藤還是有相似的,他們都追求張力和暴動可能安藤在比較了尺度的損失和運動精神後選擇了扎哈。

當然稹文彥對這個建築和這個地域投入的感情要比扎哈多的多,但是比感情誰有扎哈對曲線建築投入的感情多呢她可是41歲之前沒有乙個專案建成(想想你等乙個女孩等到四十一歲那是怎樣的感情開個玩笑呵呵)不好拿感情說事的

我們應該懂得是在功能尺度環境精神中協調出乙個好的結果這次扎哈得到了這是結果。

想說的還是評價乙個建築是多方面的,尺度只是乙個很小很小的方面。當它的精神與尺度相矛盾時,她會選擇尺度妥協。

6樓:莊稼

扎哈哈迪德作為後現代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她設計東京體育館方案很好地反映了後現代建築語言的特色,但自然會和東京原有的建築群格格不入的,因為於此遭到本土建築師的反對並不奇怪。因為後現代的建築師們是不會考慮和諧的,而只為破壞一切現有次序而存在。

後現代建築的特點就是破壞原有的建築形態。引發對表面次序隱瞞現實的不滿,思索新興的生活形態是後現代建築的起因。破壞和反對現代主義和其他過去的建築形態是後現代的語言。

製造矛盾和引發混亂是後現代建築給沉悶的現代都市帶來的禮物。這點可以從解構主義的開山鼻祖Peter Eisenman的設計上得到體現,解構主義是後現代主義的主要分支流派。他為法蘭克福大學設計的生物學中心,把原本整齊排列的現代主義建築群進行大肆非理性的切割和穿插(圖1),但這些切割和穿插沒有任何功能上的理由,只是為了破壞現代次序,故意製造無序和混亂。

目的是引發使用者對真實環境的思索。

但哈迪德不是乙個純粹的後現代主義者。從純粹形態角度,她的設計中帶有古希臘美學的痕跡(圖2)。相比Peter Eisenman的強烈的解構風格,哈迪德沒有拋棄一切過去的形態。

她的風格中大量運用曲線,表面上和Frank Wright的有機主義有關係。但實際上有機主義還是屬於現代主義的範疇,曲線的設計對功能講究多一點。而哈迪德的曲線是反功能的,帶有浪漫主義的特徵,尤其欣賞人體的線條美,大尺度上採用了古希臘雕塑的線條,線條充滿肌肉的飽滿和張力。

仔細審視哈迪德的方案,不難發現和它的外形線條和人體膝關節的聯絡,同時也融合一部分小腿、頸部、和肩膀的肌肉線條(圖3)。另外這個立意也結合了運動的象徵含義。所以扎哈的風格特點是帶有古希臘浪漫主義美學特徵的後現代主義。

總結,日本的反對者反對哈迪德的方案。本質上是反對後現代主義對東京現有城市次序的破壞,以及西方美學對日本傳統美學的侵蝕。

1. Peter Eisenman的生物學中心,在德國法蘭克福大學。他用極其粗野的線條肆意切割原本規整的建築塊體,以激起使用者對現有次序和複雜現實的矛盾和挑戰。

2. 扎哈哈迪德的設計中帶有人體肌肉的線條和機理,和古希臘推崇的人體美在形態上有一定聯絡,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

3. 和圖2進行對照不難發現其建築輪廓融合了多處人體的肌肉和關節的線條。

7樓:井鯉

摘取一些:

文脈方面

」這個地區內,內苑,明治神宮,新宿,外苑等,從青山到赤阪,在東京是個綠地非常多的場所。另外,這裡的歷史文脈也非常地濃厚。從圖上看出,在建設(體育館)的時候,旁邊有乙個主要的繪畫館。

這裡當然也有一些市民用的體育設施。「

尺度方面:

」看了方案後,在看這個對比圖,可以知道這個新國家體育館的方案是相當大的。其它的建築物,比如倫敦,雪梨等,觀眾席有8萬或者更多的也有,建築面積10萬平公尺或12萬平公尺,東京巨蛋是116500平公尺。而新方案則是近3倍的建築面積,再看體積的話,其實並沒有大多少。

比如,雪梨的體積有新方案的近2倍。這麼說來,為什麼要建設這樣的東西,應該考慮一下。

國立新美術館是46000平公尺,東京國際論壇大樓則是145000平公尺,差不多正好是新方案的一半。「

」看圖能夠明白,70公尺的高度,前面沒有廣場,會有怎樣的距離感。金澤(?)【原文是問號,難道是金澤21世紀美術館?我也不知道】主幹道有60公尺,比那個在高1/4就是75公尺。「

景觀方面:

關於這個方案,還有特別不可思議的地方。不止是對於重要的景觀問題沒有涉及,沒有模型,只是從上面看起來好就行了。

我們(做建築設計時)一定會製作模型,大家也許有類似的經驗。大的現場的模型也沒有做。我曾做過日本國際論壇大樓的審查者的時候,做了很大的模型,希望大家能夠了解建築物與周圍環境的關係。

吐槽競賽本身方面:(國內這種現象遍地都是好麼,吐槽一下)

接下來的問題是:這裡寫了這次競賽的參加條件。必須是得過一些著名建築獎項,並且有設計過1.

5萬人以上體育場的專案的人才能參加。這個實在讓人費解。大部分的建築師都是不符合這兩項條件的。

為什麼有這樣的差別對待呢?沒有任何說明。大概是希望有名的設計師參加吧。

大家也應該知道,雪梨歌劇院和蓬皮杜藝術中心,都是當時默默無名的建築師所設計的。我作為審查員參加亞歷山卓港的競賽時,入選獎宣布的時候,來的5個設計師,看上去都是嬉皮士一樣的人。但這不就是國際競賽的有趣之處嗎?!

打Golf球的時候,也沒有關於個人選手的兩個審查要求,而建築則不一樣。大阪的市長曾說過,這樣做不是也挺好的嗎?結果他自己落選了(?

)。真是不可思議的規則。

ps:銘蔚在文章裡說的:這個事件是單純的日本建築師在本土的護食嗎?

繼倫敦奧運會游泳館增容部分視線考慮不周的退票鬧劇後,這是日本人再一次的落井下石?其實關東一系詰問的物件非常明確——組委會錯誤的任務書安排,這後面的派系矛盾就是直指評委會主席的安藤忠雄。以東大為主力的關東軍陣容不可謂不強大,可是有礙安騰在社會上的超然高度一直低上一頭,如果這次伊東豐雄獲普利茲克可以算是一次加持,如果槙文彥的老倌被取代而取代方案又恰恰有可以攻訐的硬傷,那麼遮一次討伐就極有必要了。

很好奇其中爭鬥啊~有什麼資料推薦麼?求八(><)

建築師怎樣看待具象化的建築例如籃子大廈,具象化的建築就一定沒有美感,不符合設計要求嗎?

賊冷 在建築圈子裡較為具象化的建築設計會被認為太過直接或者說少了建築師的靈魂,更認為是成了甲方的乙隻繪圖筆而已,但並不代表這類具象化的建築不符合設計要求,更應該說是一種潛規則的偏見而已!如果這類具象化的建築融入一定的建築師的靈魂,雕琢加工成融入環境的景觀雕塑,並不代表沒有美感,反而會更精彩! 江流 ...

如何看待日本建築師石上純也實行無薪實習?

建築設計行業傳統國內的明星建築師也好不了。再展開說說,不少研究生導師不也這德行嗎?設計院底層也好不了多少,這行業要撐下去熱愛身體金錢缺一不可哦還要八面玲瓏能說會道,死畫圖沒有大發展。還不如計算機996 所以我跑了,考上gwy彷彿獲得新生,儘管其實我還是很愛設計的,不過我怕死 唉,偶爾深夜會為我曾經的...

建築師怎樣自學室內設計?

馬丁Bro 簡單來說,建築和室內屬於同行業內不同分工。經驗上來講如果從業時間足夠長接觸實際落地專案足夠多,不需要刻意 自學 也能掌握室內設計的絕大多數技術。如果想速成的話也很簡單直白,直接跟兩個落地的室內設計專案,跟室內專業的同事一起協作最好再有人指點,進步會很快。 月夢銀霜 看來是半個同行,有點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