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農經濟(包產到戶)是否已到最後的末路?

時間 2021-10-31 15:15:38

1樓:

按照美國的那種農業生產和經營模式,中國最多1000萬農業人口就足夠,餘下的必須轉移到工業和服務業。要實現美國人均生活水準,我們的人均GDP還需要提高7倍,總的GDP還要提高30倍,除了大規模海外殖民經濟掠奪全球資源之外,實在是想不到還有什麼途徑。我想這不是單純靠農業改革能實現的,無論農業如何改革,單純靠18億畝耕地和現有的資源,都不能讓每個農民都發財致富。

2樓:小濱觀海左右衛門

主要是之前用小農時代的技術和管理能力去玩共產主義不成,反而成了用人做生產資料的封建農奴制。

當時為了解決這些倒行逆施造成的生產力破壞才試圖恢復到小農經濟時比較正常的時代,但是在農業技術現代化需要集中化管理的時候又妨礙了進步。

3樓:居居居士

還早,小農經濟是隨著城市化程序消亡的。真沒地了你讓中國那麼多農民吃什麼?現在工廠裡也用不上這麼多工人。

只要城市人口越來越多,小農經濟自然沒了,順其自然就好。

4樓:我佛山人

如果承認土改給予了農民土地所有權,激發了農民空前的勞動積極性的話,那麼人民公社就是一次徹底的倒退,把剛剛給予農民的自由和權力又給剝奪了。包產到戶只不過算是一次不徹底的撥亂反正,農民拿回了一部分被剝奪的權利,但並不徹底。農民可以在指定的土地上自由耕作,不再接受公社幹部的強迫命令,取消農業稅後,也不再被強迫貢獻自己的勞動果實,農民可以自由的決定是否出去打工賺錢。

但這些權利是不完全的,最關鍵的土地所有權農民依然沒有獲得,農民無法獲得地租溢價,甚至都無法確定若干年後這塊土地是否還歸自己。也就是說,農民不再是農奴,但依然是國家佃客,在租賃的土地上暫時混口飯而已。

正是因為這種基本制度上的臨時性,短暫性,帶來了農民行為的投機性,正如沒有房客會在租來的房子裡面大搞基本建設,細心維護。農民也不會在租來的土地上費心思。

這就是包產到戶最根本的弱點,要解決這個問題,最根本的出發點還是要實事求是,承認當初土改對農民的承諾,衝破意識系統的束縛。農村的問題,農民的問題,首先要讓農民說了算,要農民自己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

5樓:

世界各國都有農業合作社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加拿大,美國,俄羅斯,荷蘭,法國都是如此

Collective farming

世界各國都有合作種田

原因都差不多,便於共享農機,合作議價,穩定金融,中國那樣純屬胡來。

蘇聯,東歐集團,北韓,古巴,都這樣的快速實現城市化,也就幾十年時間。

匈牙利當年人均糧食一噸以上。

北韓古巴的城市化率,到現在也有75%左右,中國達到了嗎?

如果不解散,大量的農民就地在農村就業,參與鄉鎮企業,然後就地城鎮化,誰還需要去擠大城市呢?怎麼還有春運呢?巨大的農民工就業教育養老問題誰解決呢?

中國的工業科技水平無論如何比東歐好得多,如果我們城市化率也75%,有工業遍布各個中小城市和鄉村,怎麼還會有巨大的社會問題呢?東歐國家比如匈牙利,波蘭,我們無論如何不該比他們差啊?

波蘭人均GDP都已經有1萬多了。

包產到戶是否還有前途?

行走天地間 包產到戶是從農業合作社轉型過來的,本身只是土地承包的一種形式。包產到戶,包產到村都沒有關係,關鍵在於 包 也就是承包。現在包產到戶已經落後於時代,現在要搞新型農業合作社。土地承包經營權裡面的承包權和經營權相分離,農民享受承包權帶來的收益,將經營權交給合作社 農業一二事 得有強硬的銷售型農...

我們現在算是小農經濟嗎?

小農經濟,中國古代自然經濟下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男耕女織,屬於古代傳統農業,咱們現在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土地集體所有,農民只有經營權 就是承包到戶 至於土地流轉是為了解決有人有地不耕有人缺地耕種,為了節省土地資源,流轉的並非所有權,而是使用權,所有權是集體的!怎麼能用小農經濟呢,小農經濟是自然經濟啊,...

為啥封建時期非得死護著小農經濟,不能出個跟商鞅似的人跨越時代來個歷史公升級

12333 小大人 到了後期,基本社會都被地主綁架了。沒研究過具體的資料,感覺大部分官僚階級都是大地主階級,通過科舉上來的讀書人,家裡大概率也不是佃農,至少也得是個富農,自己搞自己階層,很困難了 s醬瑟瑟發抖 封建王朝的生產方式是落後的農業 手工業。生產力呈緩慢的線性增長工業革命之後社會的生產力呈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