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包商銀行被央行 銀保監會接管,期限一年?

時間 2021-10-18 05:04:13

1樓:半點浮雲

先說結論,對於個人沒有影響,以下影響基本對金融市場參與者而言。

同業一定會收縮。風險傳染估計難,如果有傳染的跡象,央媽一定會提供流動性,同時給與一定指導穩定預期。

本質上同業拆借是個信用業務,部分機構做同業也是看中了銀行隱含的剛性兌付,基本都是基於此去處理的。如果包商事件讓同業開始隱含對手方的信用風險,則銀行間流動性會收緊,同時銀行也會開始著手準備內部風控名單。基於此,同業規模大的銀行,以及一些城商行、農商行肯定會有影響。

市場轉天開始傳恆豐,也是一定程度恐慌的表現。

不要想太多,這個事情對大多數人影響,可以參考一年多以前,保監會接管安邦保險。

該吃吃,該喝喝

2樓:觀心亭

答案在後半部,不願意看前面的可以跳過。

1、小微業務風險到底如何?

2、信用危機到底是什麼?

關於第乙個,很多人說以小微業務為基礎的銀行都會面臨危機,恰恰相反,小微企業的利潤是非常高的,不良也基本控制在可控範圍。以某些行為例,在2023年以前,業務基本規範,風險可控。

2023年開始轉型,這期間經歷了大概三年的時間,業務範圍和業務轉型特別明顯,特別是小微業務基本上屬於停滯狀態,很多時候出現被規模,資金面可能已經全面緊張。這期間公司業務有不良出現,到底出現多少不知道,應該是很嚴重,但不至於出現整體性風險。

所以,小微業務不是銀行的風險點,也不會是這次被監管的原因。

那第二個問題,信用危機到底是什麼?

從2023年開始推行的理財(大概時間)讓銀行的理財業務大踏步向前,雖然理財存在監管,jg比較薄弱。理財包括信託規模已經很大,這個到底有多少,目前不得而知,從理財經理的配置和業務時間以及加班來推測,這個規模已經大於存款業務規模或者基本相等。

這裡出現乙個問題,存款貸款業務都有硬性指標,銀監局和央行都查的很嚴,即使有風險也不會很大。

所以,傳統業務方面我認為不存在大的風險。

把這些傳統業務拋去,最大規模的業務是什麼?

理財、信託、移動支付形成的現金流。這些也是薄弱的地方,危機最大的可能性也在這裡。

再回答題主的問題,其實涉及到兩個方面,乙個是儲戶和民眾利益,第二個是本身員工利益。

從央行的接管,到中國建設銀行進行委託接管來看,jgc已經考慮很多,把損失和影響降低到最低。

股份公司,有存款保險。如果信用危機資不抵債,可以宣布破產。

之所以被接管,就是jg為了儲戶的利益和由此造成的影響。

當儲戶的利益和影響降到最低甚至於沒有的時候,才是對本身和員工的影響,根本上說銀行是賺錢的,如果剔除風險因素,還是盈利不錯的。從以往的利潤看,每個分行都有一億以上以潤,十幾家分行利潤是很可觀的,當然,對於有錢人來說,十幾億幾百億都來的太慢。

從公開渠道,目前是5000億資產,按照百分之五也是不少的利潤。

綜上,被接管是為了儲戶利益並將影響降到最低,不至於波及其他中小銀行。

一年以後就難說了。我自己的推測,大概率保留目前狀態,繼續運營下去,然後換掉名字或者被收購。

直接遣散可能不大,畢竟涉及幾千人的問題。但由此引發的思考會持續下去

不知道說清楚沒有,手機碼字太累,有時間再整理,沒時間就這樣了。

3樓:戰鬥力旺盛的勃爵

同行路過佔位置,這可能會導致其他的農商行和城商行又一次加強管控,然後也給大家提了個醒——資本力量進入銀行業後的結果並不怎麼美妙,最後,坐等各路大神分析,順便求個贊。

4樓:Tassandar

我就想問乙個問題,央行所說所謂嚴重的信用風險是個什麼風險?

百姓的存款還能不能正常支取?

包商發的存單還能不能正常兌付?

包商的承兌匯票還能不能兌?

包商托底的保函還是否還承擔擔保責任?

市場上包商的二級資本債會不會不按照規則充抵資本金?

包商發的理財還是不是剛兌的?

這些答案都都還是肯定的話,那除了包商的管理者變了以外,對市場還有啥個信用風險?就當央行派建行去當大股東得了唄。

5樓:Mr.G

補充下,24號傍晚轉出去五萬,實際轉賬啥的沒受影響,能立刻到賬。

原文:沒買理財,只有幾萬塊錢存款,感覺最大的可能是腐敗原因吧。另外,就這點錢我還有必要轉出去麼。。

6樓:voker

先看區域再看行業!說明非實體發達地區的地方債務可能是實實在在兜不住了,你們有人見過國內銀行被接管的例子嗎?今年你們會看見很多,窮的地方先開始往富裕省份蔓延

建行接管的新聞答覆,有些情況出現在中國絕不是偶然也不會是個例。

7樓:來自塞伯坦星的蜘蛛俠

公告裡原文是出現嚴重信用風險、現在還不得知究竟到了乙個什麼程度、但能夠上央行與銀保監會同時出手、必定是銀行內部出現了嚴重的內控問題、或許極端情況是資不抵債了、不知道這兩天有沒有大量拆借同業資金周轉。

8樓:

行業相關,匿了。

放心,沒事。包行早在17年就開始物色大股東準備做股權變更轉讓了。原因比較敏感就不解讀了。

本來談的乙個南方的大股東但是因為一些權益沒談攏,現在差不多被白嫖了。心疼一下大哥~後續會繼續物色合適的接盤方,再賣個好價錢咯。

9樓:周大仙

但是截止今天白天市場並沒有什麼大動靜

明面上說的是信用風險查了下之前的不良率也不高

個人猜測:接管經營權,很有可能是銀行內部管理層出現了人為風險財務造假之類的

10樓:ShepherdZ

包商銀行2023年年報資本充足率已經低於10.5%最低標準,此後資本充足率就沒有再披露過。

而據包商銀行2023年的年報,其2023年的不良率1.68%,撥備覆蓋率176.77%,此後同樣沒有再披露過。

再次更新。。。

由央行直接參與接管,說明包商的信用風險已經不是一般的嚴重,可能足矣觸發到存款保險制度了。

而且從資料來看,很多農商行內部的風險一點都不比包商小。。。

那些在包商銀行裡面存款超過50萬的大戶暫時也別慌,包商的體量已經不小了,考慮到影響,應該不至於讓它倒閉。

央行在新聞發布會上也說了,對包商的個人儲蓄存款本息進行全額保障,個人理財各項業務也不受影響,其他個人存貸匯業務也正常運轉。

所以對個人客戶來說基本沒有任何影響。當然你的存款和產品到期了是繼續放在包商還是換個更大的銀行,那就看你自己了。

再次更新。。。

回想了一下,包商的小微即便有問題,應該也不至於捅出這麼大的婁子。而且因為較早引入IPC信貸技術,業內之前還真把包商的小微當標桿來學的。。。

背後的深層原因其實更有可能是中小銀行法人治理結構問題。

大股東把銀行當成了運作資金方,違規向股東或者股東關聯人授信之類的,使得銀行的貸款最終都貸款給了關聯方。

再次更新。。。

這一輪金融去槓桿果然還沒有結束,未來中小銀行出問題的只會更多,有的可能就報團取暖兼併了算了,有的還真有可能以破產告終。

各位做好心理準備。

11樓:漂洋過海來看你

事情發生的很突然,就是怕有擠兌風險,這可能是城市商業銀行發展過程中的標誌性事件,估計也會會引發一系列的反應,最直接後果就是對城商行的檢查監管會更加嚴格,我們這些員工的日子會更不好過。

拭目以待。

12樓:秀才

先佔位,看後續其他資訊的披露再做分析。

新聞出的比較突然,而且沒有其他資訊詳細說明。作為乙個旁觀者大致估測,可能和目前銀行高企的債務問題,以及到期後無法償兌有關。而且是央行直接接管,可見窟窿真的不小。

類似包商銀行這樣的情況,全中國還有多少家也一樣呢?其實就不得而知了。

如何評價銀保監會原則同意包商銀行進入破產程式?

風控女匠 大丫 是好事情,商業銀行說到底也是企業,並不是管理層想怎麼霍霍就怎麼霍霍的,國家也不是慈善機構,這麼大的負債給你兜底的。最近10年間,這應該是第一家走正式破產程式的銀行了吧 我查了一下,改革開放後30年內,還有2家,一家是海發行,一家是河北省肅寧縣農信社,海發行的事情大家多少有聽說過傳聞的...

如何看待包商銀行因發生 無法生存觸發事件 ,65億二級資本債全額減記 ?

就是錢不用還了。但是,65億元,哪怕對於工商銀行,也不是一筆小數目,說不用還的話,債權人怎麼可能就此作罷?錢還不上了,就拿其它抵。包商銀行破產前能拿來抵債的,就是內蒙古自治區以外的四個城市分行 北京 寧波 成都 深圳。這四家分行如今都被徽商銀行收了。 zenas hong 自從19年被人行接管後剛出...

如何看銀保監會就中信銀行洩漏池子銀行流水資訊對其啟動立案調查?中信銀行可能面臨哪些處罰?

菲大爺 保密室銀行業的信條,乙個不能保護客戶隱私的銀行,如同嚴重違反了行規,造成隱性的損失無法估量。站在某個角度來說個人財產隱私是最大的隱私權。中信銀行清理門戶,也是亡羊補牢。問題關鍵不在於池子,在於洩密。這種情況發生在任何人身上都應該零容忍。 不同版本 說實在的,真的怎麼好。為什麼不好呢,我一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