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銀聯發布首款數字銀行卡 銀聯無界卡 ,相比實體銀行卡有何不同?

時間 2021-05-06 21:17:20

1樓:dididebaicai

瀉藥我記得交行已經搞了無介質信用卡,所以這個不是新鮮玩意先有百信無介質借記卡,再有無介質信用卡

其實很多功能都差不多,只是沒有了實體卡和實體卡閃付功能,其他沒什麼區別

2樓:木華

移動支付「數位化」也已成為必然趨勢

具有四大突出特點:

一是為傳統銀行卡賦予了數字形態,通過數位化服務,滿足使用者消費、訪問現、轉賬、手機閃付、條碼支付等多元化支付需求。

三是確保支付安全,通過支付標記化、通道加密、實時風控等全方位的技術手段,對卡號、有效期等資訊進行全程防護,保障使用者的資金與資訊保安。

四是助力跨行業合作和場景的互聯互通,配套豐富的專屬卡權益,構建互聯互通的數字支付生態。

3樓:好銀專家

親身試驗了下。覺得蘇某研究院某紅演那些水貨文章,真真不如省點力氣不要複製貼上了。累得慌。

所有銀行無界卡都沒太好的權益,難以吸引人,而且牽頭人是銀聯,感覺就是為了發一下某研究院那樣的官方文章造勢而已,前路漫漫。

工行無界卡白金卡無申請入口。

中信銀行郵儲銀行閉眼秒批白金無界卡,沒啥額外權益,郵儲首次辦卡還得線下啟用,啟用後發實體卡,你說有啥意思??

上海銀行的白金無界卡申請,也消失了。。。

農行稍微厚道,給了白金卡新客等權益。

建行,華夏,江蘇銀行(乙個小銀行作死)居然還都是金卡。

浦發白金卡無真實權益,還多了個借記無界卡。

以上卡都變相免除年費。

你說說,這不就是完成個任務嗎???

4樓:小池塘

作為銀行員工,無實體卡不就是虛擬賬戶嗎?這實在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不知道有什麼可高潮的。

日常工作中遇到的虛擬借記卡,主要和助學貸款、代發工資、法院案款有關;虛擬信用卡,星辰銀行的全年工作重點之一:「幸福e分期」信用卡,就是乙個虛擬賬戶。

這些虛擬賬戶做起來乙個字:煩。對客戶的素質要求高,需要自己操作手機銀行;因為無法讀取實體卡,櫃員必須手輸卡號,辦一筆業務就要授一次權,渾身都是風險點。

5樓:

這個...這個,此前的美團的閃付,京東白條閃付,包括前陣子的華為card,不是早就有出來了嘛。無非就是一張沒有實體介質需要依賴NFC裝置刷卡或綁卡線上消費的虛擬卡,沒啥亮點,信用卡我只在乎權益能不能打!

6樓:托斯卡納的風

這是乙個沒太大意義的東西,簡單說兩句吧。

不管是叫無界卡,還是叫數字銀行卡,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沒有實體介質的銀行卡,申請方式稍有區別,其它的並無特殊之處。

銀聯作為卡組織,發布數字信用卡產品,但使用者還是只能向銀行申請,銀聯並不直接發卡,因此該問「該卡歸屬於哪個銀行」並不恰當,首批已經支援的銀行按照銀聯公布,應該是有26家,可自行檢視。

該卡的意義?個人認為並不大,現在實體信用卡,也少見有刷卡的使用場景了,本身也是線上使用。該卡的創新點無非就是放棄了實體介質,沒有其它突破。

有部分回答提到央行的數字貨幣,這是對數字貨幣完全不了解導致的誤解,此數字銀行卡與數字貨幣完全沒有關係。

如何看待銀聯的電子商務之路?

夏語天 銀聯做事,國家貼錢,以為錢可以換來一切。但是如果真的遇到不為錢財動心的有志青年,銀聯很難聚集人才吧。因此我認為銀聯做好支付就好了,其他的還是留給別人做,畢竟支付這一塊從使用者體驗等其他方面還有很多提公升的空間,如果什麼都想做,最後也就什麼都做不好。 李明遠 你這個問題大的是問,如果看待銀聯這...

第三方支付平台對接銀行 銀聯介面費率如何來算?

第三方支付平台一般會與比較大的銀行直連,與一些中小銀行則採用銀聯介面,實現非直連。具體的費率一般採用打包的形式,比如第三方A直連銀行B,一般只需要A每年交乙個固定的費用C就可以了,就好比寬頻包年,你每年只需要交這麼多錢,不限制你的交易量,這樣對第三方支付來說,越多的商戶採用他的介面,交易量越多,那麼...

如何看待包商銀行被央行 銀保監會接管,期限一年?

半點浮雲 先說結論,對於個人沒有影響,以下影響基本對金融市場參與者而言。同業一定會收縮。風險傳染估計難,如果有傳染的跡象,央媽一定會提供流動性,同時給與一定指導穩定預期。本質上同業拆借是個信用業務,部分機構做同業也是看中了銀行隱含的剛性兌付,基本都是基於此去處理的。如果包商事件讓同業開始隱含對手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