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道理都懂一到自己就沒辦法?

時間 2021-05-30 00:42:30

1樓:Carpe Diem

間接性的躊躇滿志,持續性的混吃等死,道理懂的那麼多,很多人還是過不好這一生。所以道理說的再多沒真正經歷過挫折是不會改變的,多經歷經歷失敗說不定自己就明白過來了

2樓:

人間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同理,道理大家都懂,發生在自己身上就無道理可言為什麼,怎麼會,憑什麼,我不服

作為旁觀你者可以冷靜分析

作為當事人你就會不講道理

3樓:不知道

有一句話說的好,懂得了許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好多道理以為自己懂了,結果做的時候完全不是按照道理做的,這應該就是理論和實踐的區別。原來的我也以為道理懂了就行,懂了就彷彿自己徹底知道了,每天還為自己懂得了許多道理而沾沾自喜,後面發現真的還是我太嫩。

真正懂得的道理,應該是在實踐生活中遇到困難然後通過自己親身經歷這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悟出來或者總結出來的一些道理和經驗。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4樓:劉子赫

分析一下,可能在這個題目背後想說的是,約定俗成的行為方式(大家都懂的道理)自己卻無法以同樣的方式處理問題。

就像不同口味的人做菜放不同量的料一樣,對於一件事沒有絕對的處理方法,這裡的「道理都懂」也一樣,不是大家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只是一種可以參考的行為方式。所以與其糾結於自己為什麼做不到這種標準行為方式,不妨考慮一下這種標準行為方式是否適合現階段的自己。

例如我被人踩了一腳,我聲色俱厲地警告對方,「你能不能小心一點?沒長眼啊?」。此時我知道,「好好說話對方更容易接受」,可是我很生氣。

踩我的人一聽我不客氣的語氣,眉頭就皺起來了,他覺得自己又不是故意的。這裡就誇張一點,假設後來我們吵起來,然後又打起來了。我為此元氣大傷,事後想想又覺得沒必要,下次遇到別人不小心踩了我,我改變了行為方式,採取了避免矛盾的策略,說「沒關係,下次注意就行了」。

我懂的道理是「好好說話別人更容易接受」,可是我沒有切身體會過不同行為產生的影響,也不理解背後的思考邏輯,只有做過了,現實的反饋才會讓我產生深刻的記憶,進而影響我的行為方式。

5樓:彳亍

我想原因大概是:經歷的時候是置身其中,懂道理其實還是旁觀在側。

因為自己平時比較喜歡心理學,所以也在近期產生過類似的思考,原因就是最近總是跟我物件吵架,道理我都懂哈哈哈,我也知道是自己有時候太敏感,但是自己依舊是很難自控,看到前面有的朋友說了乙個詞「知行合一」,這句話概括的也比較確切。

很多時候就是這樣,就好像我們讀書的時候聽老師講課一樣,你覺得你聽懂了,但是到真題上面還是不會和繼續犯錯,所以在我看來,人生其實在於實踐,所有的道理也都是人通過實踐總結出來的,所以我們在這個過程中依舊還是要回到實踐中去,當然你說的「沒辦法」其實也可以理解為被「感性」所控制,不過我們確實都是感性動物呀,保持理性存在的前提是這件事跟你的利益沒有產生直接衝突,不然我相信大多數人,不管你選擇隱藏還是表現,不可能說內心毫無波瀾,當然我們自身的調節能力也是很強噠,在感情回歸平靜的時候,理性的思考就又會回來啦,所以每一次在「難以自控」以後進行反思這個過程十分重要,我們也可以把這理解成一種訓練,只有當我們相對近的接近真相,或者說相對清晰的察覺到自己的內心的時候,才是我們認識自己的開始。

哈哈哈哈哈哈哈,日常明明是個SD,我為啥突然這麼正經!

6樓:Farout

《東邪西毒》有過一段這樣的話:當你翻越一片沙漠,才會發現,那不過是另一片沙漠。我事先告訴你,你即使相信,卻怎麼都想去那一邊看看。

7樓:沈之

19年上半年火葬場守夜,我跟大表哥在燒紙,三十歲的他跟我說,「原諒自己的原生家庭,這是我到了這個年紀才悟出來了的。」

我笑笑說,我知道的。可道理我都懂,我也知道,做不到原諒,只是「算了」。

各自有各自不同的境遇,不同的經歷背後塑造不同的你我,道理都是別人的,經歷才是自己的。

8樓:年方八十

學習公式你都懂,那你能說你在所有的數學題中能靈活運用嗎?就像很多人勸別人一樣,這個事不要生氣呀,這種人不值得,快離開。但我們仍然沒有辦法。

每個人都是需要修煉的,在沒有達到那個境界之前,也許每個人都沒辦法吧。

9樓:誠實的成

道理都是別人給的,有的還是毒雞湯。我覺得還是要自己懂得試錯之後的總結,目的是總結出一套屬於自己的道理。不是有一句俗話嗎:喜歡不如合適。

10樓:[已重置]

我們把學習分成三個部分 :知識點感覺能力感覺你對事物的感受和反應,無法通過學習得到的,需要用心在生活中體驗。

學習進入操作環節就需要能力,反覆大量的練習和經驗都是必不可少的。

很多的道理都是有前提條件的,使用「道理」前需要判斷這個道理是否能夠在當下的環境使用、是否適合自己的性格、認知水平&能力。如果不符合前提條件,道理就不適用。

「如何判斷」需要自己多讀書、多觀察、多嘗試、多總結。

11樓:

「道理懂」是在認知層面,「做」是在行為層面。光有認知未必能使人產生對應的行為,還需要動機。也可能需要環境、情緒等因素的促使。人格也是其中一種影響因素,但不是決定性因素。

所以道理懂但做不到,可能是因為你還沒有足夠動機去做,或者環境阻礙了你做,或者是你執行控制能力不夠。

12樓:兆足人文

道理每個人都懂一些,懂不代表能做到,只是停留在大腦表層,還不能成為自己的意識,只是會用話去把道理說出來。道理要成為自己的,只能通過不斷地去做,去遵守,使之成為乙個習慣,習慣成自然,道理就成了自己的。

13樓:難擁i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你沒有任何辦法把自己抽出身來,

放在乙個客觀的位置去看待問題,

就像為什麼醫生從不給自己的家人做手術,

人是感性動物,永遠都不會做到感同身受,

同樣一件事情的發生,

在別人那裡你可以冷漠對待,

在自己身上就會各種的的理解沒有底線,

人的本性如此。

為什麼一聽到氣聲低語就特別沒辦法集中注意力?

橘生淮南 我也是,特別煩躁,我都已經煩的想打人了,我同桌天天背,時時背,有時候我搞不懂她為什麼上課也要背,如果他覺得老師教的內容不好的話,那也沒見她成績有多好,而且她的聲音雖然不大,但剛好就她旁邊的我能聽見,我又不好說什麼,之前還好,她就讀讀政史地,因為看我天天讀英語單詞,英語成績進步了很多,她這個...

「明明很多道理都懂為什麼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到底是少了些什麼?

陳之煥 因為你領悟的那些道理是基於社會活動之中的,而社會活動並不是只有你乙個參與者,你可以控制自己,但是你無法支配起他參與者按照你的思路進行社會活動,除非你有強大的宣傳工具和力量,然而你沒有!其實起他參與者也同樣有和你一樣的困惑,只是出於利己主義無法和你打成共識。這就是囚徒困境,納什均衡。 無名 怎...

為什麼只要身邊有人就沒辦法很專心的學習?

陳晨 假如以前總有人在你學習時,突然在你周圍說你,這樣學是不對的,這樣學才可以。這題不應該這麼做,等等之類的話。你是很難專心學的。 伴則安 我個人覺得寢室並不是很適合學習。別人洗洗刷刷,聊天聽歌,刷手機,就算什麼都沒做稍微收拾下東西走兩步你都可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其實你可以去圖書館,沒必要非在寢室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