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產品經理 工程師 設計師不如評測者懂產品?

時間 2021-05-29 22:56:36

1樓:Xi Yang

不僅僅是手機行業,數碼產品/汽車,都有很多評測者或者是使用者找出一堆問題?難道這些專業的手機研發工程師和設計師們還不如業餘的數碼愛好者/普通使用者/評測者嗎?

商業上成功的產品並不是完美的產品,它需要顧及一大堆因素,而令使用者滿意顯然只是其中的乙個。

更何況,推向市場的產品並不等於沒有瑕疵的產品。極端一點的情況,汽車每年的廠家召回事件都是數以百計的。而沒有嚴重到需要召回但依然是個問題的情況,顯然只會更多。

這些問題普通消費者感知不出來?

2樓:upset

因為評測者不需要為產品的商業要素進行妥協,看功能看質量就完了。但產品經理、工程師需要,跟不上供貨覆蓋不了成本是肯定不行的。

但消費者care嘛?不見得。所以面向消費者和科技愛好者的評測者也不會往這邊深入下去。

3樓:蔡睿

問題中的雙方,評測者和產品設計者,各打五十大板,如果一定要站一邊,我站產品方。理由如下:

產品設計者在設計之初,一般會進行簡單調研。最起碼設計者知道產品設計出來後,哪類人群可能會買,不然就是家裡有礦,隨便試水。

聊聊評測者

評測者評測場景、功能等維度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與產品目標使用者重合。

就像一碗杯裝方便頁,如果評測者在評測過程中非要測試它的營養價值、幹吃時口感,這明顯與產品目標使用者在意的需求不符。

還有可能,是一些產品「BUG」,本身就是設計者預留出來為以後商業目標做的鋪墊。

再來就是生產環境下的各方資源制衡,大多數的產品是多方妥協之後的相對最優解,而不是極端的完美。

另外,設計者在設計過程中,確實會被慣性綁架。這裡的「慣性」即可能是「思維慣性」,也有可能是其它的「決策慣性」等。這就需要設計者脫離產品,從另乙個角度去審視,也需要產品設計者足夠的魄力,在發現產品偏離航線時,及時調整方向。

4樓:王閱微

我的看法是「產品經理 / 工程師 / 消費者都懂產品,只是出發點和角度不同。」

衝突可能在於大部分的人都覺得自己很懂,卻不大願意承認其他人很懂。

某餐廳,消費者,專家,廚師。

消費者:這道魚香肉絲怎麼這麼清淡?!大夏天的我點這個不就想吃點味道嗎?!這家餐廳會做菜嗎?!還好分量不多!

店長:這道菜是家常菜,中間價位,菜量稍少但凸顯了主菜的分量。口味一般,但清淡的口味是餐廳特色的一部分。

廚師:南方人喜清淡,要將這道菜的口味降下去還保留原有特色,調味上減少鹽和味精的比重,適當提公升胡椒分量….勾芡在本地食材的限制上營造出不同的色相。

消費者懂菜嗎?店長懂菜嗎?廚師懂菜嗎?他們都懂。

消費者最懂使用場景,最懂什麼不爽,最懂自己需要什麼;店長最懂整體系統,概念是什麼,意義是什麼,價值是什麼;廚師最懂解決方案,難點在哪,限制是什麼,事情如何做。

所以懂有不同的懂法:場景、系統、解決方案。

消費者最懂使用場景,也會創造很多新的場景,這些場景是之前所沒有的。不會有比消費者更「懂」場景的角色。

規劃者(產品經理/設計師等)從系統的角度看待問題,產品定義,定位,定價,功能,外觀…所有的因素都應當納入考慮。

工程師從解決方案的角度看待事物,目標、問題、限制條件、解決方式。

至於抱怨....

消費者永遠存在未被滿足的需求和痛點。他們的抱怨既是客觀情況,又是競爭機會;

產品經理/設計師永遠在平衡和調整,構建理想的系統。老闆是大爺,消費者是大爺 ,工程師也是大爺,所以他們一般沒空間抱怨。

工程師永遠需要在限制條件下達成不可能的目標,不斷挑戰可能性。他們一般醉心於具體的挑戰,抱怨的多半是時間限制。

最後,如果乙個人的能力只偏重使用場景方面,我覺得創業失敗的可能性非常大。

5樓:月火連城

有幾種情況:

有可能不是不懂,而是現實所迫。專案地位不高,導致產品經理精力覆蓋不到。產品經理能力不足。

不論是「不當家不知柴公尺貴」,還是「開發實現偏差導致產品妥協」,還是「不是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都是產品經理能力不足的體現。

4. 可能就是這麼設計的。

宜家的使用者體驗地圖

宜家糟糕的動線設計都知道吧?就是那麼設計的,為了給利益讓路。

不過如何給利益讓路又不影響整體的總評價,這就是門學問了。

6樓:

評測:這個功能不好用,能像xx一樣。。巴拉巴拉開發:這個功能實現你知道有多難。。巴拉巴拉評測:還是不好用

聽說老王開公司了。。

老王:怎麼這麼費勁!實現個這個功能很難嗎!趕緊加班!內心:這麼難搞,再不出來公司得垮了

使用和實現,兩個角色

7樓:LibreJeunesse

做乙個模擬吧,拿現在帶貨網紅來說,他們並不比研發人員更懂得產品,可是他們懂得消費者的心理,突出產品的賣點。這叫做術業有專攻,誰也別搶別人的飯碗。

8樓:梁新評

作為乙個曾經做過產品經理又同時是使用者的我來說一下吧。

產品經理當然是很懂產品的,不懂產品經理的一定是設計不出「好」的產品的,但是這是乙個預期和實現差異以及取捨的問題。

因為產品是什麼呢,產品是在乙個有限的時間內達到乙個預期的上市的規劃,滿足公司的銷售目標。

所以這裡面就有幾個問題。

一是產品預期和真實實現過程中的因素限制,比如時間,成本,工藝,領導的輕重等等這是受現實和物理條件限制的,可能我們預想的是100分,但是實際上實現出來可能只有70分,這是客觀條件的限制,但是使用者的使用體驗是不受這些限制的,他可以理想化乙個產品。

二是產品的功能實現是有優先順序的,可能這個功能是必須實現的,但是另外乙個功能是可以靠後的,在有限的時間和有限的人力的情況下。所以這裡就涉及乙個取捨問題,但是使用者不會考慮這個,他只考慮,這個東西沒有我不方便。

三是產品經理在宣傳產品的過程中他不可能把這些不好的面給你宣傳過來,但是使用者不一樣,使用者是站在完全消費者的角度,這是乙個利益關係和非利益關係之間的視角區別。

不是產品經理不懂產品,而是產品經理受限於產品實現過程,但使用者可以跳過這個過程。

9樓:仰望星空的那夜

挑刺誰不會哈哈

你建了乙個房子,中間遇到很多難題,諸如水電管道如何合理鋪設,噪音問題如何最大程度降低。

但最後有人說,你用的玻璃顏色不是我喜歡的。

10樓:GuBonjour

鐵邏輯如下,自行感受:

眾口難調

彼之砒霜,吾之蜜糖

產品受眾群體區分

錯誤放大,縮小優點

其他自己品,要仔細品。

另外,思考以下問題:

小眾產品往往都能打磨的很優秀,且在小圈子內享譽極高。

盤子大的產品,功能往往不敢做的太複雜,甚至會覺得很粗糙拋磚引玉

11樓:誰與爭瘋

服裝設計師永遠比客戶懂服裝,但是穿和設計是兩回事。

設計師心裡想著這麼土誰穿?

客戶想著這麼誇張誰敢穿?

這中間就是乙個需要去平衡的區間,好的爆款就是這兩者的完美平衡。

12樓:穎小胖

怎麼說呢,自己家的仔,怎麼看,怎麼乖。

作為產品經理,研發完成之後我都會跑一遍系統,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我會按照比較標準的操作模式去操作。而且這種情況,在跑系統的過程中,我是意識不到的,甚至想要去突破這種定式也是困難的。

13樓:無所葦

有侷限,做產品的花大量時間精力求的結果是完成答卷。拿高分就很棒了,而評測的可以拿著標準答案找問題,一堆大師挑錯當然顯得更厲害

14樓:Lambert

首先,我理解這裡說的更懂,是使用上的更懂,而非技術上的更懂。

對使用上的懂,第一中情況是,很多產品和設計師確實沒有使用者更懂,因為很多產品的設計者只是在臆想想使用者到底需要啥,根本就沒有深入使用者,所以很多設計者對產品的理解可能只停留在技術上,對使用上還沒有深度使用者懂得多。

還有一種情況是,對於使用上的懂,其實設計者確實比使用者或者測評的人懂的多。我們要知道,很少有完美的設計,更多的是合適的設計,比如需要設計乙個功能,而這部分功能如果需要滿足所有使用者,那功能和可能就會變得異常複雜,這時候就需要取捨,捨棄掉一部分非重要需求,以求得讓功能變得更易用。那這個捨棄掉的功能,很可能會變成使用者或測評者口中的問題。

或者比如設計者為了使乙個重要功能(比如續航)變得更好,也會做一些抉擇。這些抉擇都會讓產品變得相對更好用,但並不能變得絕對好用。

最後,能發現一些問題並不代表這個人比產品設計者懂得更多,因為設計者可能考慮了一百個點,然後漏掉了乙個點,而發現那乙個點的人未必能從0開始考慮到那另外的99個點。

15樓:自然聲.傑長老

有一句話叫做「不是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就非常好的說明了這種現象的原因。那些產品經理工程師和設計師他們關注點和普通的評測者是不一樣的,很多普通評測者都能看出來的問題,他們往往反而看不出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比普通評測者不懂產品,在他們的領域,他們肯定是比普通評測者要懂得多。

但是他們只關注到了一些細微的地方,往往忽略了一些作為消費者和評測者一眼就能看出來的地方。

當然另外一方面他們可能也會受限於公司的一些限制。比如當年的諾基亞是個人都能看出來他們應該轉到安卓系統上面去,但是公司非得要用微軟的那個系統,工程師和產品經理也是沒辦法的。為了完成工作,也只能勉為其難的做下去。

16樓:汪傑

評測者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你說人家產品不好,人家還說你不是目標使用者呢!有實力去做經理/工程師/設計師誰他媽去做評測,是個人都能去做評測,能恰到飯是因為他真的比專業人員懂產品?你這麼認為只能說明你是這些評測者的目標客戶。

17樓:方智毅Yuri

有時候被觀察出來的是抉擇之後的乙個解決方案。

之所以被抉擇,是因為有利弊權衡。

評測者看的觀點,有可能是利弊權衡,放棄的乙個觀點。

給人的感覺好像是設計的人這個都沒想明白。

實際上,乙個產品問世,裡面都是幾十上百人開會,調研,分析的結果。有時候只是選擇了其中乙個方案,友商選擇了另外乙個。

18樓:汪SH

一定程度上使用者和產品經理等崗位的工作是相互矛盾的——使用者希望產品又便宜又好又符合自己要求,其他崗位的人需要維持自己的崗位和職位上公升空間,以及產品多掙錢。

使用者提出的問題很多也是自己不負責任的吐槽。

老羅的個案不代表整體,同樣也有乾龍盛和樂之邦的成功例子。

使用者自身的角度最能說明產品的問題,因為使用者幾乎完全不需要了解技術和最基礎的知識——99% 的音訊使用者不懂模擬電路——所以才能看到最真實的產品。

以及,我懷疑還有個可能,使用者的心態是「我買的東西,我想怎麼挑刺就怎麼挑」,開發者的心態是「這是我自己的孩子,怎麼都是好」。所謂老婆總是別人家的好,孩子總是自己家的好。

某些使用者的意見還是可以聽一聽的,比如我hhhh開玩笑。

所以,更多是主觀性的問題吧,祝飛傲越辦越好。

評助理工程師細節?

星河三三 每個地區的評審條件都不一樣,例如,我們湖北武漢的助理工程師評審要求是 1 工科專業 2 專科畢業滿3年或本科畢業滿1年 3 提供武漢工程類公司公章 前兩點是硬性要求,滿足就可以評 寧曉箏 看你是哪個地區的,每個地區人社局的要求不一樣,例如湖北地區,助理工程師評審要求是工科專業,專科畢業滿3...

研發工程師 演算法工程師如何轉型做產品經理

Fabrice 如果要轉,做兩年技術就轉,產品經理的薪酬和經驗成正相關,演算法工程師就不一定了,很少看到剛畢業的產品經理年薪50w的,但是剛畢業的演算法研究員工程師的就多多了,要麼就認定做工程,要麼就早點做產品。至於如何轉,內部轉崗是最好的機會,想清楚了 學習點產品的 內部轉崗是最好的路徑了 乙個好...

設計師如何具有工程師思維?

hoovay 1 學習一下sql,理解資料庫 表的概念,學會從表裡查詢資料,聯表查詢自己想要得到的資料 2 做設計時,如果是展示類的東西 例如輸出乙個列表 要知道這些資料是從哪來的,是通過哪些條件or判斷而出現在這裡的,排序規則是什麼樣的,每乙個元素出現的條件,對應資料庫表中是什麼字段 不是一拍腦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