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於和偉演的陳獨秀明明像馮森一樣,卻還有人說他演得很好?

時間 2021-06-11 22:08:06

1樓:上白石萌音

尤其還是最佳男主。是的演技是厲害的。可是這就像是他的天賦,任何乙個角色拿點天賦就來演,很容易的,天賦就就這麼容易。

不塑造不琢磨,什麼人物都一樣。然後我就很迷,歷史上的陳獨秀肯定不是他演出來這樣。那種文人的風骨,一點沒有。

完全沒有蔡元培,李大釗,魯迅,胡適這些演員身上透露出的書香味,隔著鏡頭我都能聞到那股書味兒。一到陳獨秀的戲,我就在懷疑我看得是不是那個時代能夠引領新文化運動的大學者陳獨秀,那個在歷史書上閃閃發光的名字陳獨秀真的是那種感覺?可笑。

蔡校長一出鏡,我真的覺得他就是北大校長。魯迅那個「不幹了」的牌子一立,就覺得他就是魯迅先生。李大釗在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時候,用手抓白公尺飯吃,邊吃邊想文章怎麼寫,我就覺得這就是那位李大釗先生。

這個劇我一到陳獨秀的劇,我忍著耐著咬著牙看過去的,因為這是讓我更能立體了解五四時期的學者們的乙個劇,演出來的人物,肯定是比書本上,老師說的要立體許多,所以想看下去。說得很明確一點,文人,學者,作家等這類和文化有關的人物,需要文化底蘊很深厚的人物,于和偉都不適合。這也是我沒有對這部劇的導演那麼崇拜的乙個最大原因。

退而求其次在別的地方可以。導演可能舍了那個去得到另一種東西。誰知道呢。

想看到一部完美無瑕的作品就這麼難嗎?

2樓:

他確實存在這個問題。

我剛剛看完《巡迴檢察組》,再開啟《覺醒年代》,看著陳獨秀,瞬間恍惚了,這不就是臥底查案的馮森嗎?

他的演技是好的,這點毋庸置疑,但他演戲模式化也是真的。其實大多數演員會心甘情願呆在舒適區,慢慢做成了行活。

而有的演員,能勇敢踏出舒適區,每部戲都盡力貢獻新鮮又真誠的表演,帶來新的人物形象,這對觀眾來說,是很幸福的。

3樓:喵喵喵

不知道馮森,但是他演陳獨秀加的很多小動作讓我出戲,說話的時候擠眉弄眼很難讓人把注意放在人物要表達的內容上。而彈幕還在刷「於和偉演的真好」 「全是細節啊」.......

感情你們是來純看表演的,而不是在認真的走劇情思考內容?不是說演員加細節不好,是這種細節至少不能喧賓奪主讓本來沉浸在劇情中的觀眾出戲吧?

最近兩年于和偉為什麼這麼多資源?

情深深 綠懵懵 專業紮實,秒殺一切鮮肉的老戲骨。他念台詞的帶入感很強烈,看不出太多表演的痕跡。屬於技術派的實力演員。看他的巡迴檢查組,跟裡面那麼多實力派的老戲骨搭戲,老於的表演仍然游刃有餘,絲毫沒有被其它大神的演技給壓下去。順便提一下女一號韓雪,跟這群大神拍巡迴檢查組估計她的壓力夠大的。演技還是得多...

配音演員的聲音怎麼那麼像演員本身?為什麼演員不自己配音?

小鐵騎 這個涉及的因素有很多,簡單來概括兩條就是拍攝的環境因素,收音效果不好,不然就是導演覺得演員的聲音條件不符合角色,還有就是演員沒有時間去收音。反正現在配音是挺火的,影視劇都需要大量的配音演員,想入行的就更多了。別的平台不知道,反正心與薪聲這家挺靠譜,想入配音圈的可以參謀參謀,這家實力和底蘊都不...

意義這種東西明明是完全取決於主觀的,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都想不通呢?

哎喲喂 因為大家求的只是同理心,無非就是短暫的感動?我不知道,因為絕大多數人他的第一需求還是從自身出發的需求,比如衣食住行心情等,那這樣就會千人千種答案,如果單從你說的主觀和客觀,確實很多都沒啥意思,這東西存不存在是物質存在還是說我存在了我感受到了這份存在,存在與否都是每個人從自我出發去尋求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