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古風圈將古代名篇做成歌曲

時間 2021-06-02 11:08:19

1樓:冉書mio

作為乙個喜歡古風歌的學生黨!我覺得那種把名篇不改字,單純編曲唱出來的真的很棒!!!比如少司命《蜀道難》慕寒《雨霖鈴》奇然,沈謐仁(我一直叫他神秘人哈哈哈)《琵琶行》,《逍遙遊》

真的對背書!!!超有用!!!!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上課抽背會不會唱出來(:3_ヽ)_

2樓:倒計時

詩詞做成歌曲的,我只認《明月幾時有》和《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這兩首才是古風古韻的,曲調很貼合詞的意境,尤其是一剪梅

3樓:寧安

致敬,圖省事,考驗自己作曲功力,你三個答案選乙個吧~

這歌我也沒聽過,也不打算聽,只要不和《琵琶行》乙個德行我就能接受,總要嘗試嘛~只要不閉著眼睛誇就行~

4樓:雙木成林

每個人對歌曲的口味不同啊,你不喜歡也不能就說它差吧,你問題裡的意思就是你不喜歡《滕王閣序》這首歌,所以他們怎麼能做出這種東西?!這不是毀原作嘛?!

但是也會有人喜歡,所以說到怎麼看待,就辯證的看待唄。不喜歡就不聽好了,讓喜歡的人去喜歡。

我不吃香菜我也不能阻止我身邊的人吃香菜,何必非要批評別人喜歡的東西呢。

5樓:千秋雪

琵琶行,知否,蜀道難這些完全聽不下去。你說的滕王閣序我也去聽了聽,也聽不下去…

不過也有詞曲相稱的,比如

清平樂浣紗歌

長恨歌山鬼

我還蠻喜歡的~

6樓:齊蘊

我覺得挺好。因為確實幫助到了很多在背誦方面有問題的同學。

我倒認為《琵琶行》這首越聽越悲……尤其是略顯艷麗的念白,倒是更能體現琵琶女的形象。就算它確實歡快確實不符合原文情景,可它出發點是為了方便背誦,這做的很好了。非要槓沒意境的,推薦你們聽下抒情版。

可以做成歌曲,前提是態度要認真,要尊重古文,我覺得能用心去做,就很好,為了火那就沒必要了。

7樓:

我也覺得氾濫了,最開始聽《蜀道難》,《山鬼》,《琵琶行》,少的時候還好,現在感覺唱出來純粹是為了熱度為了火。我從15年聽奇然的歌,最早聽的倆男歌手就是小曲兒和奇然,小曲兒脫粉之後現在可能也要因為奇然這個高考系列脫粉了,但是很多好歌應該還會聽,高考系列不會了。還有就是汐音社這個系列的,我能看出來他們為了這個系列做了很多準備,每一首都認真對待也好好科普過,我只聽了竹桑和慕寒的《雨霖鈴》,如果只聽曲子的話我感覺和詞的意思不搭。

也可能是我沒聽出來吧。不過汐音社確實比平行世界做這個系列認真一些,從詩詞的角度。

8樓:

這種歌大部分就是為了背誦方便做的吧……我猜……比如最開始的琵琶行其實是為了學生做的,方便背誦嘛,當時是有乙個系列來著,不止琵琶行一首,但是好像製作都表示琵琶行這首歌做的有點趕,有點粗糙,不知道為啥後來莫名奇妙就在某音上火了……

做成歌方便背……我覺得……我的蜀道難琵琶行都是聽了歌背會的……初中的時候聽少司命的歌,聽到了蜀道難,呃……怎麼說呢……也沒聽幾遍……但是一看課文能把旋律帶入,背起來就挺順的,琵琶行也差不多,那會兒還沒火,也是聽了幾遍了解了大概就好背了

但是並沒有覺得這些歌很好聽……老是有一種不太貼切的感覺……

9樓:

聽到現在就覺得山鬼和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挺好聽的像莫名火起來的琵琶行我真的烏雞鮁魚,那段矯揉造作的念白我真的!D區!

還有蜀道難!什麼玩意

其他的感覺作曲配不上詩詞,我寧願一遍一遍的背誦來記住這些名句,也不想讓這樣的旋律汙染我的耳朵

10樓:荼蘼兔

我以為將古代名篇做成歌曲是借用古代名篇的意境或者故事,二嬸和小曲兒的《湖心亭》,蕭憶情的《清風與我》都是很不錯的古代名篇改來的(我覺得是,作詞人不要打我)我覺得《清風與我》是借鑑了《蘭亭集序》,意境真的很美。

至於題主說的這種歌曲,我…還沒聽過,我覺得…我應該不會喜歡-_-||

11樓:湯姆布里波

如果編曲真的能很好地契合文字的思想和意境,我覺得還是可以一聽的。但是一些完全不能和原文匹配的曲調,給人的感覺就是有曲填不出好詞,直接拿現有的古詩詞,這樣的不聽也罷,好聽的歌那麼多,也不缺這幾首。

如何看待河圖在古風圈的地位?

lsqdzh 大概就是,我聽別人的歌是不小心聽到喜歡的才會去搜,但河圖是他每次出來新歌我會主動去聽,歌單永遠都有乙個標名為 傾盡天下 主要是我等不來河圖的宣傳啊 每次好久不聽歌,一翻他的歌就會發現很多他從沒提起但已經發行很久的歌了 不請自來 入坑就是因為圖大的 鳳凰劫 風起天闌 和 白衣 然後感覺開...

如何看待古風圈這幾年的變化?

未來可期 古風圈早就沒有了 我眼中的古風圈是河圖老妖愛媽五叔東籬慕寒銀臨塔姐班長wk貳嬸蛙蛙少司命擇荇樓姐等那些純粹熱愛古風,大家聚在一起創作,不抄襲不圈錢不溜粉,不把古風當作噱頭的人.順帶提一句我真的不理解滿漢是怎麼火的,墨村鸞鳳鳴平沙落雁那個不比他強,每個團都有厲害的歌手詞作.從滿漢大火的時候我...

如何看待古風圈子低齡化?

若然 這是網路時代的必然,更確切來說是精神需求與資本擴充套件的必然 然而占多數者的精神需求普遍可謂 眼高手低 其需求的本質是對神秘高雅事物的 附庸風雅 在資本的推動下自然會有可以一附的 次品 流行,並且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近年來何止古風,大至單機遊戲乃至遊戲,二次元乃至亞文化圈諸類市場也是近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