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下。何為斷見,何為常見啊?

時間 2021-06-02 09:03:32

1樓:回家的渡口

記錄一下讀《壇經》,上海古籍出版社,丁福保注本,P153頁時提到的這個問題。查閱網上其他人的文字整理所得,感謝。

1.斷、常二見:也是「分別心」的一種,是指心中公升起「斷見」和「常見」。

2.斷見:看見事物變化無常,生的東西都會歸於無,人終有一死,無因無緣,終於是什麼都沒有。

類似於唯物論的思想,沒有弄明白——人身上的業果是不滅的,不能否定因果法則。如果執著於「斷見」, 不相信善惡業報,難以去惡從善。

3.常見:認為人死後自我(或者靈魂)永生不滅,過於執著於「我」。

類似於唯心論,難以看透「一切萬法緣起性空」,執著於不變,不能珍惜每乙個當下,容易拒絕改變,不接納事物變好或變壞的可能性,難以從事物和生死的輪迴中跳出來。

這兩種觀點都是「邊見」,都是執念。佛法主張道合中庸,所以斷見和常見都是極端的看法。也就是說,在人的生死輪迴的過程中,一方面,並無乙個永恆不變的主體,猶如種子變為根苗,根苗生出莖葉,莖葉又開出花果一樣,不能說種子、根苗、莖葉、花果是同一的,不能說在它們之中有乙個恆常不變的主宰者(自我)。

但另一方面,有什麼因(種),就有什麼果(實),所以,也不能說它們沒有繼承性和連續性,不能否認它們之間是乙個因果相續、生滅相續的過程,不能否認三世因果與善惡業報。

2樓:Mr hongyu

三世輪迴己有很多問答了。但解脫業力還得看現世的修行。

五取蘊為我,為常見。否認五蘊的存在,為斷見。都是錯知見。

五蘊實有而非自性。從五蘊中出離,不常不斷,中道而行。

3樓:華藏淨流

認為無因緣果報,人死如燈滅。人生一世自己舒服就行,或執著萬法為空,昧昧因昧果無所不為。此為斷見。

執著萬法常住不變有自性,過去如此現在如此未來如此,此為常見。

南無阿彌陀佛!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4樓:

你說的斷見,是指哪一方面的?按我理解,無因果,無作無受,等等是空斷見論。常?你說的是大般涅槃經裡的法身常住的常還是什麼,如果是請看看這個http://www.

5樓:alphago

人死就什麼也沒了,沒有靈魂、來世、輪迴等。這叫斷見。

人死後,有個真常唯一不變的靈魂,會轉世輪迴,或者會進入天堂永生。這叫常見。

人死後,還有個「靈魂」轉世,但這個靈魂不是真的,也是由某些元素組成,這些元素也會「新陳代謝」,通過修煉解脫道,還能把它弄死,從而達到灰身滅智,這叫緣起見。

基於斷見,得出的價值觀是:人應該好好珍惜今生,因為人生只有一次。

基於常見,得出的價值觀是:人應該努力為來世奮鬥,因為人生只是無限生命中的乙個片段。

基於緣起,得出的價值觀是:人生是苦的,人應該努力修行,自我了斷,入無餘涅槃,永熄諸苦。

在斷見者看,自己才屬於正見,其它都是邪見。科學,是斷見支持者探索世界的方法。

在常見支持者看,自己才屬於正見,其它都是邪見。 各類神學、禪理、玄學等,都是常見支持者的理論架構,各種止禪修煉、禱告產生的神秘體驗,則是其驗證方法。

在緣起見支持者看,自己才屬於正見,其它都是邪見。佛法屬於緣起見的理論架構,內觀等禪修法,是其驗證方法。

6樓:普波居士

方便的說吧,認為人死就什麼也不存在了,不知因果相續,六道輪迴,這是斷滅見,即斷見。

而眾生對五欲六塵這些無常生滅相,以為長存真有,認假為真,是常見。

斷見、常見皆是邪見,要問明白,這是對的,你很有善根。

《正道歌》雲:圓頓教,勿人情。有疑不決直須爭。非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斷常坑。

7樓:「已登出」

佛教的修行者通過實踐四念住,發現緣起法,實證四聖諦解脫。所謂緣起法,就是「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的現象,是佛教區別於世間其他學說理論的專屬特點。緣起法是絕對的,無例外的,適用於世間一切。

而所謂斷滅見和常見,就是指因為沒有洞察緣起現象,而錯誤的認為世間可以違背緣起法:在因緣具足、不該滅掉的時候滅掉,以及無因緣的情況下存續。

在巴利經藏中,斷滅見和常見是用來描述凡夫對輪迴的理解的。對於過去世和未來世,一般會有兩種看法:第一種是當下很多人認為的人死後一無所有,第二種是有乙個恆常的玩意貫穿在過去世和未來世。

第一種是斷滅見,第二種則是常見。

在佛教中,滅是一種普遍現象,任何現象從一形成就開始步入滅的程序,比如色身,準確的說從你一出生那天開始你就正在死亡,這就是滅。而佛教的終極目的——無餘涅槃,不受後有,就是滅後沒有再生。這種滅並不是斷滅,因為導致再生的因——無明,已經不復存在了,所以當色身壞滅後,自然就沒有未來世形成了。

而一般人往往認為,身體是承載著意識的容器,身體崩壞,意識無所依附,所以死後就一了百了。這種觀點就是斷滅見,因為不僅僅是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也決定物質,所以在無明沒有滅盡的情況下,臨終最後一念具備的因會直接導致未來五根之身的產生。因此,這種片面認知下的滅,是斷滅見。

不過很多人基本上都不明白斷滅見的真正含義,往往認為只要是滅就是斷滅。比如很多大乘教信徒會認為佛教修行者追求斷滅,這是一種錯誤的看法。佛教修行者追求滅,但是並不是對滅的追求都是斷滅見,而且現實中其實不存在斷滅,斷滅見是一種錯誤的認知,不可能存在斷滅現象。

8樓:林先生

我若答言有我、則增彼先來邪見。若答言無我,彼先痴惑,豈不更增痴惑!言先有我,從今斷滅。

若先來有我,則是常見;於今斷滅,則是斷見。如來離於二邊,處中說法,所謂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起故是事生,謂緣無明行,乃至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滅。"(《雜阿含經.

如來所說誦第七》)

所謂常見,就是主體永遠存在,而不變化。

所謂斷見,指的是依附於某個主體(注意:必須是依附於某個主體),然後這個主體進行變化,這就是斷見。

9樓:

這輩子的我和下輩子的我是乙個我:常見。

這輩子的我和下輩子的我不是乙個我:斷見。

今天敲開你家門的我和明天敲開你家門的我是乙個還是兩個呢?

是一不是一,是二不是二,此為中觀正見。

10樓:何足道哉

關於斷見常見阿含經裡面有非常詳細的描述,雖然有時候名字不一樣,有時候叫用有見無見指代,有時候用有我見、無我見指代,有時候用斷滅論、常住論指代。從中可以看出斷見常見是圍繞世間,也就是十二處來說的。

這個問題其實雜阿含,相應部緣起相應說得最多

相應部12相應46經/某位婆羅門經(因緣相應/因緣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住在舍衛城。

那時,有某位婆羅門去見世尊。抵達後,與世尊互相歡迎。歡迎與寒暄後,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那位」婆羅門對世尊這麼說:

「怎麼樣,喬達摩先生!『作者即是感受[結果]者。』嗎?」

「『作者即是感受[結果]者』,婆羅門!這是第一種極端。」

「要不然,喬達摩先生!『作者是一,感受[結果]者是另一。』嗎?」

「『作者是一,感受[結果]者是另一』,婆羅門!這是第二種極端。

婆羅門!不往這兩個極端後,如來以中間說法:『以無明為緣而有行;以行為緣而有識;……(中略)這樣是這整個苦蘊的集。

但就以那無明的無餘褪去與滅而行滅;以行滅而識滅;……(中略)這樣是這整個苦蘊的滅。』」

當這麼說時,那位婆羅門對世尊說:

「太偉大了,喬達摩先生!太偉大了,喬達摩先生!……(中略)請喬達摩尊師記得我為優婆塞,從今天起終生歸依。」

最常見的常見就是:前世和後世是乙個人,這種說法在口頭上並無不可(佛和阿羅漢也會採用這種說法)但是不能描述前世後世中的「我」變化,並沒有乙個不變的主體在輪迴,打個比方,乙個科學家被敲了一悶棍變成了傻子。佛陀對此類問題的回答往往是化身冷酷的復讀機「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實際上科學家的五蘊每時每刻都在不斷生滅,眼睛看到這個生起眼識,看到那個又生起另乙個眼識。

既然每時每刻我們都在不斷生滅,那麼有什麼理由認為死後這個過程就立刻終止了呢?這就是斷滅論最常見的面貌。因為很少有人會覺得前世和後世的我是兩個人。

但是不少人會覺得肉體的死亡就是「靈魂」的死亡。也就是死即涅槃。佛陀的回答也是復讀機。

但是這種人的主要問題是沒發現愛和取在十二因緣中的作用,如來的眼見色依然會有眼識,但是他不生氣眼愛,不執著於眼愛。所以死後不會再生。

注意這種死後不再生不是斷滅!!!或者說和前面說的那種極端的斷滅不一樣(在前面如來說了,認為死後就沒有,這事一種極端)。如果你問佛陀你是不是斷滅論者,他會回答如果你說的事苦的滅盡,那我是斷滅論者。

未完待續

11樓:爾時

問得好。

太陽日復一日,雖然晚上日落,來日依舊公升起。從無常之中見到了其中常態,無常也是從常中所出現。歸於常,這是常見。而常態本身,未曾變化。

春夏秋冬,最後歸於寂滅,來年又會新生,要是以為來年不會再次生長。只有枯寂,是為斷見。

所謂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並非定居一處。如果水流定居一處而不流動,就會成死水。斷滅見,也是如此。

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

這裡,是道德經本文。

我把萬物合併在一起而觀察。萬物芸芸而有秩序,都有乙個歸處。回歸到的根本,就叫做靜(並非死靜)而回歸到了根本,就叫做回到了本來的性命。回歸了根本,就叫做常。

什麼叫做常?長久,真實,恆久,永恆。世間所有變化,皆歸於常。認識到了常態,就叫做明智,清醒。不知道常,所作所為,叫做兇。

以此來觀察世間。見常者,我稱之為見到了如來,見到了實相。見到了真相。應該怎麼觀察?萬物合併放在一起觀照。以極靜。而就行觀察。

12樓:包小棲

斷見是違背因果的,比如有些人說佛法無邊,為什麼不把地獄變成天堂,人間這麼苦,為什麼不讓所有人都如願以償。只要是壞人為什麼不能都抓起來打死。。。生活中很多就是那樣的人,把不如意都歸結為別人不做為,而不去尋找自己的內部因素。

這種斷見拿出來說,我們都會覺得挺可笑的。

而常見就是,明白地獄不是佛祖造的,是眾生的業力造的,只要眾生作惡,地獄就在他們心裡。

還有人間這麼苦,為什麼不讓所有人都如願以償,你聽說過共產主義嗎,有人的地方就不可能沒有利益關係。

只要是壞人都要抓起來打死,壞人的定義也是很複雜的。

常見就是明白任何事物都有因果關係,而因果關係不只是佛法裡面的概念,而是事物發展的規律。

三界裡面,逃不出因果。所以我們不能違背常見,去追求斷見。

天意何為啊

豈曰無衣 老子在道德經裡說,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損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意思是說自然的規律,是減少有餘的補給不足的。老子道德經裡還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意思是天地看待萬物是一樣的,不會對誰特別好,也不會對誰特別壞。兩句結合就是天意一直按照他的規律做事...

佛經上說「遍虛空盡法界」請問何為虛空,何為法界?如果從維度上說,法界是幾維空間?

法界就是現象界 相就是從現象中提取 合成 虛設而來的事物。證諸法空相,實相無相,如此所識一真法界則是 盡虛空遍法界 但並不是真的諸法空無所有,只是不取虛妄相而已。 法界 第八識如來藏 虛空其實什麼都不是 金剛藏!如來常住,恆不變易,是修念佛觀行之境,名如來藏 猶如虛空不可壞滅,名涅槃境,亦名法界。語...

請問大一學前教育專業如何為考研做準備?

樂多 如果同學是大一的學前教育專業,就已經很明確自己要考研的話,那麼其實你有大把大把的時間能夠把自己本科4年過得非常精彩,從而成功傷害乙個自己的夢想院校和夢想專業。我比較推薦同學,如果有足夠的時間,那就一定要盡可能的走推免保研這條路,因為你會發現他們真的會輕鬆很多很多很多。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誰都不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