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來了》為什麼要拍成黑白電影?

時間 2021-06-02 05:47:37

1樓:

抗日戰爭是有一套經典的電影敘事語言的,今天下到二十出頭到上到六十開外的人們都強烈地受到過這套語言的薰陶。永不消逝的電波,狼牙上五壯士,地道戰,到後來的英雄兒女,冰山上的來客等等都在此列。

乙個時代有乙個時代的色彩,這種色彩凝結了一代人的看法和認知。

鬼子用黑白的方式重述這一段故事,一是姜在用自己熟悉的語句說話,二是用一套熟悉的語言舊事新講更能凸顯出故事在這麼多年的沉澱和反思中醞釀出的新味。

看那結尾的卡司表模模糊糊一卡一卡的跳幀,風格維持的剛剛好。

在這個意義上,那抹紅,我倒是覺得沒有特別亮。

2樓:

我想這樣做是值得的。

色調不僅僅單純是為了表現畫面,同時也暗示著劇中人物的心理活動。

鬼子來了可以說是一部複雜的電影,從乙個劇中角色的角度來說也是複雜的,特別是馬大三:農民;樸實;沒做過什麼壞事,突然自己的生活就出現了這麼多稀奇古怪的事情,自己搭上的精力財力不少,卻沒有得到一點自己應得到的起碼的心裡安慰:村裡人的誤解;魚兒的躲避,心裡就好像這熒幕上的黑白色,不透亮。

直到自己被推上了斷頭台也沒搞明白這一切都是怎麼一回事,而魂歸天際之時,反倒心裡透露了:終於擺脫了這複雜的一切。

彩色。微笑。結束。

3樓:周楚

有說法,姜文就是為了那個血色的頭顱而堅持把前面全放黑白。

回頭想:

黑白影響了情節推進和情緒的積累麼?

假如變成彩色會有那瞬間的震撼麼?

個人是喜歡他的堅持的。

如何評價電影《鬼子來了》?

黑羅蒙德 鬼子來了完全可以證明姜文對於敘事的駕馭已經達到世界一流水準,節奏順暢,故事交代明晰,姜文完全具備把故事講精彩且富有哲理的水平,有黑澤明的風采。但是題材的限制,導致日後姜文的電影語言變得含糊隱晦,這是非常遺憾的。 看客 馬大三是乙個農民,乙個地地道道 沒有任何雜質的農民,但是這種局面只存在於...

《鬼子來了》為什麼會被禁播?是因為那個「我」嗎?

直接原因,沒有和ZF報備就去了坎城參賽,違反了 電影管理條例 估計姜文是故意的,一審查,就得修改,誰知道會修改成什麼樣。沒審查,還得了資本主義電影大獎,過分。狗頭 聯想到另外一件事,屠呦呦在不是院士的時候獲得了諾貝爾,搞得國家很尷尬。與此相比,先獲得了茅盾文學家再獲得諾貝爾的莫言就顯得名正言順了。後...

《鬼子來了》電影結尾馬大三被砍頭後 為何「頭轉九圈 眨眼三下 嘴角子上翹」?

想消失的人 馬大三所有選擇不過為了讓自己生活更好下無奈的選擇。當時大環境下子民與統治者的矛盾導致對外敵侵入的麻木,統治者的無力對基層民眾而言更不更替並無大區別,就別提什麼民族凝聚力。 福原繪里 之前就說,含笑九泉是為了感恩。馬大三也是為了感恩把他殺了的那個日本人 因為是他自己的善良與愚昧害死了全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