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演員演出時,是否真的能夠脫離自我?

時間 2021-06-01 05:16:16

1樓:平安自在

自己表演能力與經驗雖然不是很多,但畢竟是專業院校出來的,可以略微說兩句。

您所談論的問題如果放到斯氏的教學體系當中,是第一自我(演員)和第二自我(角色)的關係問題。關於這個問題,某部分性格特質迥異的演員曾經會有某些瞬間,忘記了自己是誰,要不然當時布萊希特不會評價在舞台上害了人的演員是最差的演員。

確實有人在舞台上某些瞬間能夠完全忘記了自己,但其實認真分析,與其說忘記自己,倒不如說是甘願享受扮演某種角色或沉浸在某種情緒中的感覺。這種現象與演員的生理狀況與心理喜好都有很大的關係,比如乙個從小受父母壓迫很重的孩子,當了演員,一定喜歡大吼大叫或者大聲說台詞。因為他得把肺部的經絡打通(長時間受壓迫產生悲觀情緒會使肺部經絡堵塞)。

真正忘記自己的時候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基本上不存在的,因為在潛意識裡,我們還是在演戲。我們平時演戲當中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是因為我們把注意力都放在行動與判斷上,暫時忽略了自我的存在。但真實的自我(作為演員)仍然是存在的,救場、說錯詞兒這種事兒都會讓我們瞬間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換佛學名詞來講,第六意識的監察作用在演戲的時候被暫時打了下去,但是並不是沒有。

2樓:孫浩

的確有,可如果真正忘記自我,對於話劇本身而言絕不是樓主想像的好事,而是一場災難。

首先,我們要知道話劇不同於影視作品最大的區別——不能NG。

那麼好,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乙個演員徹底融入角色忘記自己的話,那麼他的對手是否也能與他同樣融入角色呢?這是絕對沒有辦法保證的!那麼對於已經忘掉自己的演員而言,他的行動是沒有辦法控制的。

換句話說,他既然忘我,就意味著忘掉了自己演員這個身份。既然如此,他的每句話,每個反應都是他理解的角色的反應,而不是作者對角色規定的反應。有點拗口,但是簡單說,演員完全融入角色,那麼觀眾看到的將是乙個瘋子。

事物都有兩面性,入戲固然不易,但是完全的入戲和完全的出戲其實都是不可取的。所謂出戲是相對入戲而言,可以理解為演員的第一自我,也可以理解為演員對於角色的控制力。我們必須承認,戲絕對是「假的",好聽的說法叫經過藝術加工的。

所以我們要進行的就是演戲,所謂」演「必須要把融入角色和控制角色相結合,這才是最難的。否側,只是融入角色,那就由「演」變成了「生活」。聽起來不錯,但是生活是難以預料的,演出時有觀眾手機響怎麼辦?

對手忘詞怎麼辦?對手水平不高,刺激不到你怎麼辦?細思極恐,所以說入戲固然好,但是完了自己的入戲絕對是災難。

另外,這只是針對話劇而言,影視劇可以NG,可以給你時間調整狀態,可以避免外部干擾,客觀限制。但是話劇舞台上沒有時間讓你調整。

相聲演員在選擇節目時是否要注意什麼?

小鳥 第三個問題我認為跟人有關。我是不懂小孩梗是什麼意思,但想起來了劉寶瑞的解學士,還有馬三立的逗你玩,我覺得跟人有關,這兩個都特別不違和。 雪山飛壺 我也覺得,年紀輕輕就說 我爸爸也死了我忘了說了 不大合適,就改成 台上,說死了就是死了。哦說死了就是死了?那我爸爸也會死啊 這種,乾脆挑明了。 KA...

投資電影是否真的能分紅?

路太遠 當你在這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你已經不需要投了。1,一部能賺錢的電影,等你在這問完再去投,不好意思,沒你位置了。更何況不需要等你問,也沒機會給你投。好像說的太扎心,不好意思 2,一部不賺錢的電影,你在這問完再去投,肯定虧錢,可能本都回不來,直接喝風。3,乙份投資你需要來這問,自己沒有相對的經驗...

性格是否真的能被分類?

性格是可以被分類的,只是要看分類的方法有多靠譜。你說的性格色彩測試就屬於不靠譜的,談何 正式 如果正式指的是比較科學可靠的話,那可能心理學界認可的測試會比較 正式 如你所說,描述人性格的詞數不勝數,而如果在研究性格 以開展心理測量 psychological testing 時要考慮到幾千個性格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