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鏡》中為什麼把 知徹澄娘 和 端透定泥 都放在舌音,知徹澄不是齒音嗎?

時間 2021-05-31 21:46:25

1樓:Alexander hong

韻鏡是根據三十六韻寫的。

知徹澄娘今天是/ts,/ /ts,『//ts,』//n/,分別是舌尖後和舌尖中

古音知徹澄娘,屬於舌上音,看唐作蕃《音韻學教程》p28,以j/tq/ q/tq『/ x/q/的口型發/t/的音

2樓:稽古明今

七音(聲)說來自釋子,作《韻鏡》的時候可能已經在中土流傳。七聲即五個發聲部位+y、w:唇、舌、齒、牙、喉、y、w。

至今崑曲還是這樣分的。但是從《韻鏡》的圖來看,來日被分配到了第六個框子「齒音舌」裡面,可能是為了致敬三十六字母吧。

舌音包括舌頭音d/t/n/l,它們發聲部位完全相同,區別在於發聲方式和吐氣輕重,吐氣依次是越來越重(更濁)以至於出鼻音、振動聲帶。舌音整體的發聲特點是舌尖前彈擊上門齒背。看《韻鏡》的圖,將l放在了」舌齒音「欄,卻給舌音留下了4個位置,其中」端、定「就是重複的聲母d,說明《韻鏡》對漢語聲母的解析還不夠清晰到位,這樣表中的音節肯定有重疊混淆的地方,這也給後人眾說紛紜埋下伏筆。

舌音還包括半舌聲(或者叫舌上音)zh、ch,但與現在普通話的zh、ch有區別,為什麼叫半舌呢?因為這兩個聲實際上是d/t發音時把舌位略後縮,發音動作是彈擊上門齒齦,舌的動作不如d/t舒展(半舌),掌握不好就會念成舌音d/t,或者與正齒音zh『/ch』/sh『/r』一樣發成了嘶擦音、與正齒音混淆。清朝有個小學家說「古無舌上音」,比如「登(d)、澄(ch)"之類的形聲字聲旁二讀,他認為是上古沒有ch這個舌上聲,當時是讀成d(舌音)的,是後來語音演變分化出來的。

這是錯誤的認識,跟文獻也不相符。不同時期的先民,講通語的時候都帶有一定的口音、誤差,即類似今天方言地區講通語時的區域性系統性偏差,他以登原始聲母為d來否認ch的原始存在,是說不通的。

齒音分正齒音、半齒音。正齒音zh『/ch』/sh『/r』,但不是今天普通話的zh/ch/sh/r。正齒音發音時舌尖抵住下門齒背、靠舌前上部與上顎前部(牙齦往裡)摩擦發聲。

發音方式與前面所說的半舌音zh/ch差異明顯:舌尖乙個接觸上門齒、乙個接觸下門齒;乙個是彈擊、乙個是嘶擦。但是聽感差異很小,在實際繼承與操作中,半舌音和正齒音的混淆極為常見,從韻書來看,很早就混淆了。

半齒音是z『/c』/s『,與正齒音的區別是舌尖半抵下門齒(齒頭)。

回到你的問題。知徹澄都是半舌音(舌上音),娘是舌音;端透定泥都是舌音。

正齒音、半齒音zh『/ch』/sh『/r'、z』/c『/s』和半舌音zh、ch雖然歷史上有混淆,但最終合併是近代西學東漸以西語體系概念看漢語、以及漢字拉丁化運動中完成的,他們分步簡化漢語發音,其中齒音、半舌音由於聽感的接近和歷代的混淆,就把齒音、半齒音發音方式全部調整到我們現在普通話的zh/ch/sh/r,也就是舌尖上抵,實際上是靠攏了當時代表歐洲發音特點的國際音標發音方式:tr之類,當時他們的音表裡面是沒有漢語諸多的音素的(現在可能也沒有,因為已經改掉了)。這是你這個問題中困惑的關鍵原因,你可能覺得齒音的發音方式聞所未聞,但是在戲曲改革不徹底的傳人中,你會找到華夏正音的遺留。

3樓:jointer

我現在又要公布「標準答案」了,可以說這是乙個「千古之迷〞,在我這裡得以破解。

知徹澄娘對應的子音是

dr tr tr nr

順便破解了「娘母」的本質。

4樓:超威德鑫

以下我用純邏輯過程來解釋這個問題,分別從古至今、從今至古地推理兩遍。

希望讓對音韻學、語言學、語音學有點興趣,但尚不入門的人也能看懂。

對於小白來說,這裡涉及到少許基本背景知識,不知道的話會讀著硌楞,但也可以讀下去。

正確的思維1:

大前提:三十六字母中的同類聲母有相似的特徵

小前提1:韻鏡把知組放在舌音,端組也放在舌音

結論1:說明在中古漢語中,知組有與端組相似的發音特點

小前提2:普通話z c s來自中古精組,普通話d t來自中古端組,普通話zh ch sh有一半來自中古知組

假設:中古漢語聲母到今天沒有變化

結論2:普通話中的zh ch sh應與d t更像而不是與z c s更像

小前提3:現在普通話的zh ch sh 好像和z c s更像,而不是和d t n l更像

結論3:之前的假設不成立,中古漢語聲母到今天發生了音變

(結合其他例證,我們一般認為知組是捲舌塞音,也有說是舌面塞音[t][t][d][n]的,具體怎麼構擬的已經超綱)

正確的思維2:

大前提:三十六字母中的同類聲母有相似的特徵

小前提1:現在普通話的zh ch sh 好像和z c s更像,而不是和d t n l更像

結論1:zh ch sh與z c s屬同類聲母,zh ch sh與d t n l不屬於同類聲母

小前提2:普通話z c s來自中古精組,普通話d t來自中古端組,普通話zh ch sh有一半來自中古知組

假設:中古漢語聲母到今天沒有變化

結論2:中古精組和知組是同一類聲母,端組與他們不同

小前提3:精組是齒音,端組是舌音

結論3:知組也是齒音

小前提4:知組在韻鏡裡是舌音

結論4:之前的假設不成立,中古漢語聲母到今天發生了音變

錯誤的思維1:

大前提:三十六字母中的同類聲母有相似的特徵

小前提1:韻鏡把知組放在舌音,端組也放在舌音

結論1:說明在中古漢語中,知組有與端組相似的發音特點

小前提2:普通話z c s來自中古精組,普通話d t來自中古端組,普通話zh ch sh有一半來自中古知組

假設:中古漢語聲母到今天沒有變化

結論2:普通話中的zh ch sh應與d t更像而不是與z c s更像

小前提3:現在普通話的zh ch sh 好像和z c s更像,而不是和d t n l更像

結論3:韻鏡寫錯了

錯誤的思維2:

大前提:三十六字母中的同類聲母有相似的特徵

小前提1:現在普通話的zh ch sh 好像和z c s更像,而不是和d t n l更像

結論1:zh ch sh與z c s屬同類聲母,zh ch sh與d t n l不屬於同類聲母

小前提2:普通話z c s來自中古精組,普通話d t來自中古端組,普通話zh ch sh有一半來自中古知組

假設:中古漢語聲母到今天沒有變化

結論2:中古精組和知組是同一類聲母,端組與他們不同

小前提3:精組是齒音,端組是舌音

結論3:知組也是齒音

小前提4:知組在韻鏡裡是舌音

結論4:韻鏡寫錯了

補充說明:

韻鏡可能寫錯嗎?當然可能!但是為什麼我們得到乙個「韻鏡寫錯了」的結論會感覺很荒謬呢?因為我們在推理時做了假設

對於「中古漢語到今天有沒有產生音變」這個事情,在推理之前,我們是無法確定其真偽的,所以它才叫「假設」。那些大前提小前提,是我在認為其正確的情況下才叫它們「前提」的,他們不是不能錯,但是不能簡單地去推翻。

有人問了,如果改一下呢?我就要認為「中古漢語聲母到今天沒有變化」是正確的,把它放在大前提成不成?

當然可以,我們試著推理一下就能得出,包括韻鏡在內的所有古代韻書全都寫錯了。這樣的結果有意義嗎?

5樓:秦文軒

隨便查一本音韻學的書就能看到答案了。在音韻學上,「知徹澄娘」是舌上音,「端透定泥」是舌頭音。用現代語音學術語來說,以「知」為例:

他的擬音是擦音 ,主動調音部位是舌面前,被動調音部位是前硬顎,調音部位和普通話中的 (拼音:x)相同。

到底該不該信中醫?為什麼知乎上沒人能拿出徹底推翻中醫的證據呢?

等風來也等你來 不管你再怎麼吹中醫,嘴巴再硬,等到被病魔折磨的那一天,你的身體會比你的嘴誠實。別人對你說 別去看西醫,我帶你去看老中醫。你肯定會說 去你嗎的老中醫 微方齋 我信,但我是中醫黑。唯一的矛盾點就是中醫不是科學。但這一點被無限放大了。不屬於科學有那麼不堪嗎?數學也不是科學,就連諾貝爾獎都不...

為什麼知乎允許大家把答案摺疊,卻不允許把被摺疊的答案挖出?

鄧文博 可以挖出的,我被挖過 非運營挖的 只是現在摺疊和挖出的難度都比較大,其實要控制摺疊和挖出的難度,只要給與相應的權重與摺疊分值的演算法應該就可以了。所以完全是可以根據產品需要而進行調控的好機制。之所以現在機制不夠理想,大致上的原因是贊同與反對未能有效代表答案的質量。許多反對建立在政治正確的基礎...

知乎為什麼總是把intp,infp混在一起?

我哥intp 我的小乖們infp 我覺得吧這倆都有Ne和Si 我哥呢很細緻他動手把硬幣乙個乙個地碼規矩放鐵盒裡 本Intj佩服!小乖呢有把自己家裡重組改造成自己想象的那樣子的總體上很有藝術感!他們編織夢境幻境 Infp呢他們看到什麼可能會賦予事物一些有創造性的聯想所以可能更好玩兒不嚴肅i 寒茶 這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