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南懷瑾先生在《藥師經的濟世觀》中認為現在學醫的多半只重技術,而沒有濟世之心 不學醫理?

時間 2021-05-31 04:28:50

1樓:緣緣不斷

南老講解這部藥師經的時候是一九八一年,距今差不多四十年了…南老只是在講述他自己所看到的現象和所認為的事實,至於具不具有客觀上的普遍性,這個是很難說的。

因為這個也很難調查,比如提問每個考醫學的學生,問他們是為了賺錢而學醫還是為了救人而學醫?答案肯定絕大多數都是說為了救人而學。但實際上呢?並不見得…

還有說學醫的人基本都是在學醫術,並不是學真正的醫學——醫學哲理方面。也就是說他們學到的醫術,在實際應用其實也就是在照本宣科而已。

無可否認,南老說的這兩種現象確實也是大量存在的,但是否具有普遍性這個就不好說了。再說,這兩種情況也很難做到公正調查,所以,普遍性這個東西有時候也是因人而異的,每個人遭遇的不同,感受就不同,對普遍性的定義就不同。

2樓:

醫匠有什麼問題?醫匠至少能治病。

怕就怕連技術都沒學明白,卻天天給你講什麼醫理的「醫生」。

大清朝的儒醫,多半都是這種型別,理論一套一套的,就是治不了病。

3樓:陳陳啊

發心!都是泥瓦匠,乙個說是為了自己安身立命,乙個說是為了掙錢養家餬口,乙個說是創造建築藝術,乙個說是築坦途利眾人、是建房屋益他人遮風擋雨。你怎麼看?

4樓:樂寂靜

不僅是現代,古代,未來也會一直存在。那種境界在這世上肯定會有,但也不會多,你可以去看看孫思邈《大醫精誠 》

張湛曰:夫經方之難精,由來尚已。今病有內同而外異,亦有內異而外同,故五臟六腑之盈虛,血脈榮衛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診候以審之。

而寸口關尺,有浮沉弦緊之亂;俞穴流注,有高下淺深之差;肌膚筋骨,有厚薄剛柔之異。唯用心精微者,始可與言於茲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於至粗至淺之思,豈不殆哉?

若盈而益之,虛而損之,通而徹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熱而溫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見其死矣。故醫方卜筮,藝能之難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

世有愚者,讀方三年,便謂天下無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無方可用。故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聽途說,而言醫道已了,深自誤哉!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悽愴,勿避險巇,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工夫行跡之心,如此可做蒼生大醫,反之則是含靈巨賊。

自古明賢治病,多用生命以濟危急,雖曰賤畜貴人,至於愛命,人畜一也。損彼益己,物情同患,況於人乎?夫殺生求生,去生更遠,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為藥者,良由此也。

其虻蟲水蛭之屬,市有先死者,則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雞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處,不得已隱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瘡痍下痢,臭穢不可瞻視,人所惡見者,但發慚愧悽憐憂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夫大醫之體,欲得澄神內視,望之儼然,寬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診疾,至意深心,詳察形候,纖毫勿失,處判針藥,無得參差,雖曰病宜速救,要須臨事不惑,唯當審諦覃思,不得於性命之上,率而自逞俊快,邀射名譽,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縱綺羅滿目,勿左右顧盼;絲竹湊耳,無得似有所娛;珍羞迭薦,食如無味;醽醁(línglù)兼陳,看有若無。所以爾者,夫一人向隅,滿堂不樂,而況病人苦楚,不離斯須,而醫者安然歡娛,傲然自得,茲乃人神之所共恥,至人之所不為,斯蓋醫之本意也。

夫為醫之法,不得多語調笑,談謔喧嘩,道說是非,議論人物,炫耀聲名,訾毀諸醫,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則昂頭戴面,而有自許之貌,謂天下無雙,此醫人之膏肓也。老君曰:人行陽德,人自報之;人行陰德,鬼神報之;人行陽惡,人自報之,人行陰惡,鬼神害之。

尋此二途,陰陽報施豈誣也哉。所以醫人不得侍己所長,專心經略財物,但作救苦之心,於冥運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貴,處以珍貴之藥,令彼難求,自炫功能,諒非忠恕之道。

志存救濟,故亦曲碎論之,學者不可恥言之鄙俚也。

南懷瑾先生的「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如何解釋?何謂「道為骨」?

認真查了查這句話的出處。應該不是南公本人的原話,而是其他人,在描述南公的時候所作的概括,以訛傳訛就成了南公的了。葉小文憶南懷瑾 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 南公說自己最重要的著作乃是 論語別裁 原本大學微言 對於儒家 道家 佛家,南公會有更加通透的安頓,而不是這種很機械的,這個內在那個外在。請您再查查,南公...

如何看待我國的圍棋大師聶衛平先生在下棋時經常出現缺氧現象需要吸氧這種現象?

下圍棋的需要大量的計算,特別是到了中盤後,下一步後面要算出幾十步,大腦超負荷運算就需要大量供養,他有心臟病,供氧不足,所以需要吸氧。 康老 這是三十多年前記憶了。聶老吸氧是因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在激烈比賽中會導致供血不足,造成大腦缺氧。因此醫生建議他在比賽中感到頭昏時吸氧。聶衛平本人因為長相比較有特...

魯迅的老師藤野先生,在文章之後的命運如何?

故事與素材 魯迅於1906年離開仙台醫專。1912年,仙台醫專併入新成立的東北帝國大學 現東北大學 1915年決定成立東北帝國大學醫科大學。藤野先生因學歷達不到醫科大學的聘任條件和要求,於當年6月底被迫提出 請求免職 被降為臨時講師,當年8月9日又被解除講師職務。此時藤野41歲。失業後的藤野四處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