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是否過譽了?

時間 2021-05-30 15:19:15

1樓:Sankies

評價乙個事物基於不同的方面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那麼同理,藥神過譽與否,要看我們設定什麼樣的基準去衡量。

以下全是我個人的片面理解。

首先可以分析故事與表演效果。所謂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那麼從最大眾的角度來說,觀感很重要。

怎樣講好乙個故事,包括了這是乙個什麼樣的故事,這個故事我怎麼給你講,我要讓你在聽我講這個故事的時候是激動的是期待的,這個故事講完以後我真的想要告訴你什麼。所以文導做的OK啊,過。故事看人,看演員演技。

這裡面的演員幾乎沒有那個差的突出吧?這個主演陣容甚至可以說代表了國內較高水平了,這塊,過。所以故事講的好,演員演得好,觀眾愛看,看完還讚不絕口,基於這點,不過譽。

第二,我覺得蠻有意思的,說說這個「譽」,是誰在「譽」,是大眾群體。這就意味著我們沒有辦法把這個「譽」的內容具象為乙個確定的標準的表達。所以過譽和沒過譽就成了大致層面上的「這個太好了!

」和「也就那樣吧」。或者說A在傳播的過程中提取出它認為這部影片最核心最記憶深刻的東西,比如說感人。「這個電影哭死我了」,那麼B覺得,一般好哭。

嗯,一千個人一千個哈姆雷特。

第三個,同乙個方面一分為二的一次性施加兩個標準。對比於同現實題材的其他國家影片,我看南韓的比較多,就拿韓影來比較。藥神想表達的深度跟它實際表達出來的深度還是差一點,就差那麼最後一股子勁兒。

舉個例子我自己假設結局,我可能不會想讓觀眾最後記憶最深的是為廣大病患群體造福的男主好在最後放出來了的那種心安喜悅感,也不希望是他們誰誰誰真的好慘。我真真切切希望的是,到底是什麼,造成了這一切。想必我都能想到的,文導用腳趾頭都能想到。

所以說藥神的表達還是很克制的,包括最後的結局。還是有一些被束縛,還可以再深一些。至於為什麼,我們相視一笑不說了吧。

對我來說後勁不足,過譽了。

那麼我們對比於國內的影片來說。首先相對於同期或近期的影片,好像沒有讓我記憶深刻的,同型別的有嗎?好像沒有吧。

所以萬綠從中一點紅,藥神被襯托著顯得顯眼很多,加上陣容和宣傳加持,好評井噴式增長完全在情理之中。如果我說藥神相對於國內來說最特點的地方其實是在於,絕大部分人意識到目前電影缺的是什麼,有很多種希望國產能出一部什麼樣的片來,藥神是那個打破這個天窗的人(至少是近期吧)。

所以第乙個站出來的人,無論做的如何,都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啊。

2樓:睿少

所以我並不覺得這部影片被過譽了,它值得讓我們感動,讓我們感激健康的生活來之不易,看中國產電影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在內心深處牽起如此波瀾。

3樓:Mr.Kim

我表示不同意@AndyYu 的觀點

我並沒有覺得轉變特別大啊,首先,主角最初並沒有同意走私,而是在面對父親高昂的醫療費的時候才決定鋌而走險走私藥品的,而且從他對待兒子上可以看出來他是愛護自己的兒子的。從這些角度看並沒有像你說的那樣不堪,他之所以放棄賣藥是因為這是冒著入獄的風險,而就像他說的,他上有老下有小,他進去了他的父親和兒子怎麼辦?所以開始的主人公可能有些劣行,但只是乙個普通的人,沒必要苛責,他的選擇才是普通人最可能做得選擇。

而一年以後,他已經變成乙個小老闆,像他說的,公司一月的純利都有好幾十萬,他已經不再為自己的生存而發愁了。當他再次見識到死亡的時候內心當然會受到觸動,而便有了他倒貼賣藥的壯舉。

另外,就是那個假藥販子張長林,他是乙個十惡不赦的人嗎?即使乙個十惡不赦的人就不能心中殘存一點兒良知嗎?並且他知道即使供出主角自己的刑一年也減不了,你真的相信坦白從寬的鬼話嗎?

至少像他這樣的在法律邊緣徘徊這麼久的人來說他是絕對不信的。

再就是警官和主角的關係。有兩場戲,一場是警官為了自己的姐姐要揍主角,主角低頭什麼也沒說,只看了看滿地的檔案而已,因為他知道他有錯。另一場主角因為黃毛的死掐住警官,警官並未還手,因為警官知道,這次他做錯了。

兩個人都是有善惡觀念的人,並且都有血性的一面,這樣性情的兩個人難道不能成為朋友嗎?

4樓:方瀟瀟

第一次心甘情願當自來水。別的不敢說,在你走出影院的一刻,絕不會覺得浪費票錢浪費時間,過兩天回想起來,會有衝動再看一遍。我們觀眾真的為了等好電影等的太久了。

反正我給身邊的人都推薦了,而且告訴他們是一部非常值得看的電影。

5樓:斯卡菱嘉

從演技來看,很不錯,演的很到位,每乙個角色塑造的都很真實。

從情節上看,很...

美化罪犯,粉飾犯罪,賣假藥都能搞的好像是在治病救人一樣,一些重要的藥品,研發成本高,難度大,它就是這個世界標準的定價,造假,仿製,低成本就能高收益,那辛苦研究醫藥學的專家學者們還為什麼要這麼工作,都去販假藥挺好?

這樣粉飾下去,更多賣仿製藥的都覺得自己在救人?更沒有心理負擔?

我只能說,這個社會需要的,是高階藥品的加密,而不是普及,否則只會加快病毒的進化,感冒藥之類可以很平民化,但是格列寧這種東西,它就應該這個價。

吃不起病死,怪誰?這個藥發明出來之前,你不是更要病死?

這麼簡單的道理不懂嗎?

別來槓,想問我,如果換你沒有便宜藥吃,怎麼怎麼。。

哦,無所謂啊,幾萬一瓶很貴嗎?

6樓:

簡單說一點當時的情況和自己的見解吧。

1.觀影後交流時,有位細節控的觀眾提到了電影的道具部門很細心,在手機、電腦螢幕還有QQ的聊天介面這些方面都花了心思去還原(然而那位觀眾細心到指出有一款電腦螢幕還是超前了一點,666),所以如果要深究的話,細節上的把關還有少許無傷大雅的瑕疵吧哈哈,但畢竟不是每個導演都有能力和資格,像王家衛或姜文那樣講究到每一幀上,尤其文牧野還是個新人導演。

2.以第一部電影而言,我覺得文牧野導演成熟得不像個新人,這部電影很成熟(當然也許寧浩的把關也起到了作用),沒有什麼敷衍的鏡頭,因此我覺得這部電影是有水平的電影,我在豆瓣給的分數是4星,7-8分(以電影的社會意義來說,給更高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9分左右的評分,是比我預期的分數高,但並非不能接受。

3.如果問我對電影還有什麼想法的話,我覺得這部電影很工整,完成度很高,希望導演在往後的作品中可以逐漸確立自己的風格。另外一點是,這部電影裡幾乎每個角色都有乙個定位(不同身份、行業、目的)和在劇作上的功能,唯獨周一圍這個角色,他有程勇妻弟和警察這樣乙個身份,但他似乎沒有起到什麼推動劇情的作用,更多時候,這個角色更像是一面鏡子或者乙個媒介,用來表現程勇的轉變、人民對藥神的感謝、企業與上級的施壓,相比起譚卓、章宇、王傳君還有王硯輝們,就顯得有些單薄吧。

差不多就是這些吧。

7樓:Zapp

很好的電影,挺感人的。

但存在一些邏輯硬傷,不知道是否是因為編劇短路沒有考慮到。

我說乙個最明顯的,老呂老婆在走頭無路時去找程勇,此時老呂病情應該還未到急變期,這是「常識」——病人家屬非常明白的常識,所以此時服藥可以控制病情。就算老呂一家已經負擔不起藥錢了,這時你找到了了程勇,我問你,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什麼?是拉著程勇買橘子探望病人嗎?

當然不是!是先去買瓶四萬塊的正版藥吃著,然後再做其它打算。然而電影中則是,買了橘子看望老呂,再買飛機票去印度藥店買藥……

勇哥,你乙個月純利三十萬,難道負擔不起一瓶四萬塊錢的藥?這玩意兒一瓶夠吃乙個月呢,緩衝出的時間足夠你西天取藥多少次了,當然不會有後面老呂化療的悲劇了。

8樓:

看了很多讚美,發現側重點全部在現實意義上面,這樣對本身一流的劇本和鏡頭語言演員表演,電影藝術本身是不公平的,跳過《藥神》的現實意義,他依然是一部值得好好觀賞的藝術電影。

《藥神》的整體故事是關於對抗,乙個雞蛋聯合乙個又乙個雞蛋,與巨石之間的對抗。在於我看來,《藥神》的靈魂,不單單是這個外核故事。他最值得關注和稱讚的不應該只是故事。

所以接下來,拋開現實意義,現實故事,回到電影藝術本身。

《藥神》的劇本,可以說是將戲劇張力的應用發揮到了極致,這種超強的張力所帶來的觀影效果可以具體到《藥神》的每乙個角色。包括每乙個角色的家庭背景,性格設定,都是為了戲劇張力所服務的。

《藥神》除了講述了對抗,還有矛盾與轉變,關於乙個又乙個人。

程勇一開始買藥,是純粹利益驅使,赤裸裸的商人行為,電影中即便那些病人再苦再難,他都會從他們手中奪過那瓶支付不起的救命藥丸。中途拋棄大家,依然是利益的驅使,張院士一次性買斷,即避免了牢獄之災,又賺得盆滿缽滿,何樂不為。這個時候的程勇是矛盾的,但最終人性戰勝了神性。

直到呂受益病發,程勇賣藥,才徹底變成了一出善舉,即便這樣的善舉,一開始的初衷也不是純粹的,而是在其中夾雜著贖罪的心理安慰。

除了劇本,鏡頭在這裡也是下足了功夫。四個鏡頭

參加完呂受益葬禮後的程勇,長鏡頭穿過前來弔唁的病友,充滿著慚愧與負罪感。

工廠裡面,空無一人,程勇孤身坐在辦公室裡,鏡頭逐漸拉遠,形成框架構圖,框架外是空無一人的工廠,那種孤獨,是雞蛋面對巨石的孤獨。熱鬧的工廠,苟且的程勇與冷清的工廠,砸錢買藥,贖罪的大善人程勇形成了反差。

印度場景中的,兩座神像,乙個代表著毀滅,乙個意味著重生,都是在為這個戲劇張力服務。標識著程勇人性、人生的轉換,從賺錢,到救人。

最後程勇被關在車裡靠著窗子,背景是數不盡的病友,他的孤獨,得到了回報。之前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四個鏡頭,通過反差對比,符號象徵,前呼後應,將整部電影最關鍵的戲劇張力推到極致。

其他的角色,呂受益、單身母親劉思慧、黃毛、劉牧師,整個「買藥團夥」,他們的轉換,與程勇同出一轍。導演一次又一次的在乙個個角色上深度還原解析人性。除此之外,所有人的轉換,都是在為最終的,徹底動人的戲劇張力去服務。

劉思慧一抹微笑,為程勇增加了人性的閃光點:

在酒吧一群人慶祝完後,程勇色起心中,執意要送劉「回家」,最後因為孩子的出現「好事壞了」,程勇離開關門後,劉思慧欣慰一笑。這一笑,和前面「程執意送劉回家」那場戲產生了戲劇張力。本來劉只是礙於對程勇的依賴,需要他的藥,給孩子看病,賺錢,再加上酒吧一番英雄救美,準備委身獻身於程勇,沒想到因為孩子的出現,澆滅了程勇的色膽,生出了那一點點人性光點。

就那麼一點點,已經足夠打動這個,無依無靠,帶著孩子委身紅塵的女人了。

呂受益的死亡,變成了程勇人性轉換的關鍵轉折。對於導演來說這還僅僅不足以將所需要展現的戲劇張力表現到極致,所以出現了黃毛,乙個遠離父母,不想讓父母難過的孩子,為了程勇能夠繼續賣藥,人生第一次開車,也是最後一次開車。剪髮的調侃,變成了年輕生命的讖語,他再也回不到家鄉了。

徹底將觀眾的防線擊破。角色的死亡,將整部電影的主題,對抗,雞蛋面對巨石的無力感,表現到了極致。

呂受益的愛人,乙個好像不怎麼不關鍵的配角,以一年前,後為分界點,生活狀態包括容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呂受益有藥吃,有錢賺的時候,她是美好的,呂受益病重後,苦難也沒有忘記她。戲份不多,卻是點睛之筆,讓人心疼。

張院士,唯利是圖的假藥販子,依然是矛盾的,最後被抓的時候,問審訊的警察叔叔討了一根煙,常識告訴我們,吸菸是為了鎮定緩解緊張情緒,這樣乙個常見的常識性表演有趣的地方在於,他討菸不是為了供出程勇而做準備,反而是良心發現,放棄減刑,淡定地,幫助程勇。這裡的設定,同樣戲謔又動人,惹人發笑,又教人感動不已。

如果硬要說出一點點不足,那就是電影相比現實故事,對於藥商刻畫面具化,使這個角色代表著巨石,完全服務於劇情本身。也就是說,脫離掉現實故事,藥商面具化,是劇本效果體現的工具。電影出現這樣乙個角色,無可厚非。

電影《我不是藥神》是否被過譽了?

肯定的,9.0以上幾乎是流傳影史的級別了,藥神顯然還差的遠,但評分虛高問題不在這電影,而是在於豆瓣的沙比評分機制,IMDB好一點,但也問題很大。電影看得多的人一般能感覺到,很多相同評分的電影是不能放在一起比的,比如說泰坦尼克9.5,伯格曼的電影好像沒有上9分的,你能說泰坦尼克比伯格曼的電影好嗎,明顯...

我不是藥神是否客觀?

朝神暮鬼 不夠客觀,電影所傳達的本身就是導演編劇想要傳達的理念,導致導演和編劇本身處於不客觀的角度拍攝出電影,而演員本身的表演就是要放棄一部分的主觀性。 客觀是指哪方面呢?如果指的是描述的時代背景,按照電影原型人物的時間線,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是經得起考據的。原型人物陸勇發現得白血病是在2002年,賣藥...

B神是否被過譽了?

閉著眼向前衝的太遠,身後的路就長滿荊棘 網際網路可能沒有記憶,但是我有。屬於你的榮譽永遠無法磨滅,dota最好的carry,Burning 答於2020年11月2日夜10 59 Thomas Yan B神名至所歸,從遠古時代一直能打到現在的,也就是B神和loda。細數一下神這個稱謂有幾個?原來有周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