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楊超導演的電影《長江圖》?

時間 2021-05-29 22:17:47

1樓:張漢翀

《長江圖》不是一部可以帶你遠遊,走近夢幻世界的敘事電影,它是一部需要觀眾參與其中,主動進行表達與創作的詩電影。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也許這句詩便是這部詩電影的表意核心。

主人公通過一本詩集,開始了對父輩的溯源之旅,以此展現了一幅雜糅了人間煙火與時代更迭的長江畫卷。獨倚危欄,神遊無際,在倒置與交錯時空的表層敘事結構下,大面積表意不明的留白提供給了觀眾極大的曖昧空間,這便是此部電影的最大趣味,也是表意具有極大外延的關鍵所在,這種非敘境語言將話語權一定程度上讓給了我們,所以只是被動的接受資訊,就會一無所得,這也是我們理解這部電影的乙個很大的難點。

but~「未知的才是最大的」這句話是有前提的,多意性的表達方式所形成的趣味前提反而應該是盡可能的使人們可以碰觸,有人得一,有人得二,也會有人無窮盡。讓觀眾望而興嘆並不能凸顯藝術表達的玄妙,大巧謝雕琢,天然去雕飾,我認為齊白石「不媚俗,不欺世」的藝術追求是具有廣泛指導意義的。

「大門人人可進,然玄妙非人人可參」反而可能是個人化表達的最高境界。

個人愚見,無關對錯,粗糲又細膩的詩意影像讓我很喜歡這個作品。

2樓:開心健康的廢柴

前兩天在B站看的《長江圖》,配著彈幕都差點睡著,前面一半撐著,反倒是影片過了三峽大壩以後,我突然就很想看下去了。膠片電影,風景真的美如畫,再加上每到一處,有的站友會配上合適的詩句。對以前古詩理解得更加深刻。

驚嘆於景色,又驚嘆於古詩的詞詞精到。越往上游,長江越乾淨,越像是舊時,越是貼合古詩詞。就在今天,去南京的長江邊溜達了一下午,看著來來往往的船隻,聽著突突突的馬達聲,突然就回到了電影裡。

江邊的釣魚者很多。越走越覺得電影裡長江上游的乾淨。景色的震撼。

沿著江邊走,一直走到了秦淮河的入江口

看到了入江口處的江水

突然有一點混混沌沌的感覺到了電影的意思,那種什麼被拋棄了,高淳不上岸,一直在尋找的東西。

3樓:魚男

從05年楊超遊歷長江有了拍片的念頭到電影大體成型,花了十年之功。全片有三大意象,長江,詩歌,安陸。明白這三大意象,電影便不難理解。

李白晚年隱居安陸,自稱「酒隱安陸,蹉跎十年」。李白出自蜀地,順流而下於揚州。秦昊來自上海,帶著詩集,逆流而上於長江源頭。

李白酒隱於安陸,秦昊孜孜以求於安陸。安陸已經不只是女人或是長江而更深化為文脈的象徵,楊超則化身為秦昊通過光影與詩歌來追尋中華文脈的傳承。最後一首詩寫到:

2023年冬天我第一次見到你的笑容。1989與安陸之墓恰恰又是乙個呼應。

所以,從以上幾個方面可以看出楊超企圖心之大但以電影而言其才氣又不足以支撐其企圖,畢贛不管是寫詩還是拍片,才華都在他之上。

4樓:

沿著長江,逆流而上

我遇見了每一處不同的你

我愛上了每乙個不同的你

你應如是

—《長江圖》

陽春三月,寒風依舊。

終於靜下心看完《長江圖》。

說實話,看完後並沒有特別懂劇情,然後惡補了一些相關訪談。

船上的詩集到底是誰寫的?父親?安陸?還是高淳?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這詩集是他們修行的地圖,是指引他們相聚的燈塔。

我更同意將安陸比作長江水。

高淳在長江源頭看見了安陸媽媽的墓碑,上面寫著「安陸永遠在你身邊」。而安陸口中為了修行拋棄妻子的父親則在墓碑旁,深情守候。

那裡是長江頭,可是卻沒有水。

那隱喻地應該是死掉的安陸母親。

安陸為了陪伴母親,於是一路向南,走過母親的曾經。

長江上的每乙個渡口,都和以前不同。安陸在那裡迷茫、探尋、堅守。

她問僧人,信仰是什麼?神蹟是什麼?

僧人沒有說服她,反而更讓她堅定了自己的使命。

她選擇愛所有人,度所有人。

這個時候,她所給予的已經成為大愛。就像長江。

詩集是在2023年所作,那個時候長江開始生了變故。

可長江的水依舊孕育這大地上的每乙個人,帶給每乙個人所安寧。

儘管人心各不相同,不過長江不會偏袒任何人。

都說女人是水做的,在這裡長江、女人,早已成為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安陸對眾生的愛,也更接近母愛,如此公正,這般無私。

看完影片,也完成了一次對自己的探尋與救贖。

我們生從何來?死往何去?我們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

不論是高淳、安陸都在找尋這根源,而詩集是他們的地圖,長江是他們的征途。

想起一首詩,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思而不得,那就來一次旅程,讓彼此相遇吧。

所以,個人認為安陸是高淳對長江進行的乙個女性化。

他將長江幻作安陸,他用長江度黑魚(父親),也是長江在度他的過程。

當他和安陸在船尾相遇,撕毀詩集,他告訴她不用在經歷一遍,他也是在告誡自己,不要再深陷苦難。

看完電影,除了想看看長江,還想做乙個修行者。

假如有生之年,能去廟宇和大師說法,被神靈教化,也許最終,也能在眾佛中佇立,淡望長江水。

5樓:操權力

文藝片出現看不懂或者bug的地方,大家就會各種思路解讀。正如讀書時期鑑賞古詩,完全看不懂的詩歌,照樣有人解讀出花來。

文藝片確實不是我的胃口。言之無物,四個字夠了。

6樓:

1、《長江圖》最後五分鐘用粗糙畫質展現的船工們在長江上的生活掙扎才是真正的長江圖。

長江上討生活,根本沒有導演給我們描述的那麼文藝。這五分鐘是楊超的救贖。

2、選景及其好。

不論是空無一人的被淹沒過後的村鎮、寫上了大字的沙灘,還是恢巨集的三峽大壩,都急劇衝擊力。那種極具荒誕色彩的畫面,給故事本身增添了一種神秘色彩。

3、鏡頭運用很克制。

如果要表現長江的圖景,我認為以中國靜態寫意畫的形式是最好的。但是在長江之上,要用靜止的鏡頭可能不太明智。所以楊超雖然用地冷峻克制,但是不失其鏡頭本身的運動和畫面內部的運動。

4、尋源

最後,高淳還是回到了長江的源頭。表面上的泝流而下,實際上隨著高淳和安陸的互動,也導向了最初的動機。

7樓:乎乎

大致來講,電影是說90年代之後,中國社會變得不那麼純樸優美了……表現方式上,把這種淳樸優美抽象成乙個女人,男主角溯游長江途中見到她的變化發展。

………………

然而,社會還是那麼令人失望嗎?

人都是沒有信仰的嗎?

不是的,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信仰,只不過不全是那種完美的大道德,可是多數仍然算得上是合情合理的信條。

基於對於現在狀況的判斷,我覺得空洞重複這樣關乎民族、集體的憂慮似乎缺少意義

8樓:半桶

隻身坐在影廳裡,江面橫陳眼前,船體種種摩擦、撞擊的聲音自腦後一側響起,有時尖銳刺腦,有時沉悶錘心,有時匯進灰色的江水,有時融入時而沉重如鼓、時而輕靈如絲的琴弦裡;另一側則傳來雨滴撲入江面的聲音,綿密,堅決,冷冽,似追隨那些已無從分辨的舊時或者夢裡的光影,盡皆歸於過去。

懶於糾結故事的細節,了解角色的心思自然更無從談起,這些都毫不重要,相比環繞身邊的陌生人,他們是更為陌生的旅伴,只想隨他們溯流而上,盡心力撫觸真實的長江。

虛幻無根,一如江水裡的泡沫,繁盛如蔭,又不斷被撞散;詩、性、禪思,於江面浮游,它們或曾都有志於成為那道拆解現實的曙光,卻終又多如水藻般疲軟,跟江面的那些浮屍一道,奔赴江流深處,成為無盡黑暗裡的一抹蒼白。

身周近乎絕對寂靜,彼時彼刻,彷彿沉入江邊潑墨般的陰影,又彷彿置身一間隱秘的船艙,如上帝般俯覽一切,又如黑暗裡逡巡的貓,從艙房裡的晦澀,潛進人心的晦澀……不自禁收緊臂膀,抵禦江雨的清冷,江水獨有的腥氣,被江風裹挾著,無知覺間已游進鼻孔乃至周遭的毛孔。這是一段與現世隔絕的虛擬時光,是一路可嗅可聞的江畔風景,似隱秘的情感撫過肉體,真實又夢幻。

關於《長江圖》

9樓:凌波麗嘛思

好看,作為西南地區崇山峻嶺青山峽谷間長大的人,對長江,不管是平原地區一洩千里的下游還是發源地沱沱河淤泥孱小的源頭,一定是充滿感情與敬畏的。愛情,修行,水,輪船,馬達,探照燈,廟,塔,不需要具體的情節不需要圓滿的解釋,只憑這幾個意象,只憑無數從兩岸城市俯瞰江心的鏡頭,就足以打動我了。

當然捨棄主觀情結,這也是部好電影,航運帶來的舊工業質感和中上游經年不散的濃霧交雜成極為神秘卻又可親的江岸世界,一艘貨船追溯的時光與戀情,經過的那些城市,要比電視劇集裡婆媳鬥爭友情感情,更靠近,我自己。這些我所常見的生活環境,在被電影化之後竟然顯得如此詭異如此神叨叨,我覺得很精彩。

ps:我最喜歡塔里辯難的那一段,點題。

10樓:可可

導演人文包袱太重,感覺有故弄玄虛、矯揉造作、無病呻吟之嫌。

真的,感覺整個影片都沒有結尾那幾十秒紀實素材來得震撼。(附上關於影片攝像李屏賓的訪談吧,我覺得他說得還是非常中肯的吧:http://

ent.sina.cn/film/chinese/2016-02-21/detail-ifxprucs6295554.d.html?from=wap)

11樓:影視怪蜀黍

《長江圖》是一部留有很大餘地的作品。

用導演楊超自己的話說:「好電影一定會留下你去參與的空間」。

叔覺得,對於當下中國電影產業的現狀而言,觀眾對影片的評點和理解才是真正凸顯影片意義的地方。

影片中背叛多於愛情、仇恨多於和解、困擾多於解脫。

它彷彿是乙隻起航自80年代,漂流了30多年才抵岸的小舟,喚醒了很多人已經忘記的、埋壓在靈魂深處的對人生本質的狂想。

用現在的眼光看它,肯定會有很多陌生的感覺。

畢竟,這種80、90年代的文青調調,距離如今觀眾的審美需求來說差得太遠了。

在首映禮上,推廣曲作者左小祖咒也明確說這片「挺無聊的」。

還得主持人幫著打圓場。

甚至叔感覺導演/編劇楊超,也對影片投身這個花花綠綠的市場有「點不適」。

《長江圖》不屬於內地電影市場這池「汙水」。

可你生於此,成長於此,就得在這片汙水中暢遊。

影片本身的性格,如同故事中的安陸一樣,恨著這苦惡的人生。

而觀眾的身份,也和影片中的高淳一樣,在俗世中尋求解脫。

兩者對不上眼是正常的,乙個死乙個念,沒法forever and ever。

影片的劇情本體是乙個閉環,主要分兩條線講了高淳和安陸相向而行的人生。

不過很明顯楊超的野心並不在這裡,而且最後還是沒罩住。

很多人都表示這片有點「大而不當」。

說了很多,又什麼都沒說清楚。

叔也部分同意這種觀點,只是覺得可供解讀的方式很多,作為2023年中國產的亮點,實在是不奢求什麼了。

如何評價鄧超導演新電影《銀河補習班》?

流量牛 首先我認為這是一部好電影,雖然網上有很多人分成兩派,誇這部電影的,貶低這部電影的,但是我個人還是很喜歡這部電影的,估計很多人喜歡的理由可能和我一樣,馬皓文做了很多人想做不敢做的事,這部電影裡的父親讓我想到了另乙個劇的父親,夏東海。感覺他們都有那麼一點類似的地方。馬皓文更願意讓孩子習慣去學習,...

如何評價李楊導演的電影《盲山》?電影裡面的買賣婦女的行為現在還有麼?

牛頓稱象 雖然是電影,但是很強的代入感,除了方言還有就是事情的真實性很強吧舊社會,人心冷漠殘酷 女主那一句救救我我是被騙來的讓人感到絕望和無助當她得知自己懷上孩子絕望的對自己的肚子拳打腳踢讓人心疼文化落後,法律意識的淡薄,這裡的所有人在相互配合,村支書的笑臉相迎,郵遞員的欺騙,甚至陌生人一句你家裡的...

如何評價導演李楊?

007陳 李楊導演是我最佩服的導演之一,他在國外求學並且堅持自己的電影夢,這很可貴,對於我乙個00後而言,李楊導演的電影看起來雖沒有如今大眾型商業爛片那般的刺激,但卻滿滿是現實乾貨,李楊導演也許不是中國最nb的導演,但在我心中是中國為數不多良心的導演中的乙份子 萊昂家裡蹲 今天下午在電影資料館看了李...